若抹片結果為陽性,則表示子宮頸細胞出現變化,並不一定代表確診子宮頸癌。 大部分不正常的細胞是由於感染 HPV 病毒所致,若發現有癌前細胞病變而需要接受治療,醫生會建議下一步檢查或跟進。 在子宮頸癌出現之前,子宮頸內會形成不正常的細胞。 如果不加以處理,在五至十年間,這些癌症前期的細胞可能改變,而且變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普查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檢測及早處理這些異常情況以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發生有九成都是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感染後伺機造成細胞變異,這也是子宮抹片異常原因,而這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正是透過「性行為」,因此只要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都需要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專家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遵循以下原則,趁早診斷子宮頸癌。 子宮抺片檢查2025 以下方法能夠提前發覺癌前病變,預防子宮頸癌症發生。 尹醫生提醒,經期問題有可能是女性生殖器官患癌的警號,例如子宮內膜癌會造成經血量多或不規律出血,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則未必會引起明顯徵狀,故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查及超聲波檢查十分重要。 檢驗的過程
子宮抺片檢查: 抹片防癌有效!大幅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
臺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解釋,所謂的「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細胞」,可能半數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另外一半什麼問題都沒有。 會有這樣的分類,只是因為透過顯微鏡看到的細胞「看起來正常,卻達不到正常細胞標準;似乎有病變,卻又不到病變」的情況。 介於兩者之間、醫師有點不放心,才歸類到「非典型細胞」。 子宮抺片檢查 抹片檢查時間切勿相隔太久,否則會失去定期篩檢的意義,當然也不需要每隔幾個月就檢查一次,一般建議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都應考慮一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另一個近年逐漸增多的女性癌症,大家也很關心,就是「子宮內膜癌」。
- 2011 年發表的雅典娜試驗(Athena Trial)便提出,HPV 病毒檢測比做抹片偽陰率低(指患者已出現病變,檢測卻檢查不出的機率),較不容易出現人為誤差,更能發現早期危害。
- 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對子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率有待提昇,甚至有文獻報告僅達40%到70%,子宮頸抹片在子宮頸癌的篩檢表現仍有進步空間。
- 在子宮頸細胞檢查期間,如果你能放鬆,你應該不會感到痛楚。
-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如果女士有吸煙、患有其他性病(例如衣原體和皰疹)、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免疫系統脆弱,都建議每年定期檢查。
- 子宮頸癌是一種發生在子宮頸細胞的病變,最大成因是病人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第16或18型,導致子宮頸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18條及22條以及附表1第6原則所述,你有權查閱及修正個人資料,包括有權取得你所提供的個人資料。 本系統因應查閱資料要求而提供資料時,可能要徵收費用。 子宮抺片檢查2025 如你不提供充足的資料,我們可能無法證明你已登記了系統,因而不能為你提供/協調服務。 醫護人員會先用儀器張開陰道壁,利用膠掃刮取子宮頸細胞,並將膠掃浸在裝有護液的獨立容器,將細胞樣本送交化驗室檢驗。
子宮抺片檢查: 登記「子宮頸普查計劃」
子宮卵巢的衰退雖然不可逆,但及早保養,防止早衰發生,一樣能活得健康美麗。 婦科疾病是所有女性關切的私密問題,不少人羞於求診,因難以啟齒而延誤病情;而過去不少名人也因婦科癌症離世,像是郭臺銘已故的夫人林淑如因乳癌病世,藝人梅艷芳、林晏如等皆因子宮頸癌離世。 面對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其實只要固定檢查及盡早診治,是可以避免遺憾發生的。 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面對的經期問題都可能不一樣。 以少女初來經時為例,尹醫生指出她們常見的問題是經期紊亂,主要是因為腦下垂體及腦部的連繫發育未成熟所致,但通常經血量不會特別多,經痛也不會特別劇烈。
- 婦科疾病是所有女性關切的私密問題,不少人羞於求診,因難以啟齒而延誤病情;而過去不少名人也因婦科癌症離世,像是郭臺銘已故的夫人林淑如因乳癌病世,藝人梅艷芳、林晏如等皆因子宮頸癌離世。
- 而柏氏抺片檢查及子宮頸檢查,是兩種有效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
- 現在還有一種新式的「電腦薄層抹片」,採樣方式和傳統抹片一樣,只是樣本放於保存液中,經均勻攪拌製成細胞分佈均勻的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
- 子宮頸手術後的第一次抹片追蹤必須間隔6個月以上。
- 假如你已定期做這檢驗,請在到期日前一個月才預約。
- 篩檢測試
若抹片結果為「發炎」:在抹片報告上仍屬於「正常」。 只是疑似有感染發炎,或是缺乏荷爾蒙,基本上用藥物治療發炎即可。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個大家族,人類會感染的大約有 30 ~ 40 種,其中會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別則包括 16、18、31、33、45、52、58。 在亞洲,最常見16 和 18 子宮抺片檢查2025 型,約導致七成的子宮頸癌。
子宮抺片檢查: 抹片「發炎」是癌症前兆?婦科名醫教你判讀+養子宮祕訣
目前需要自費進行檢測,費用約 1500 元。 衛生署推出全港性「子宮頸普查計劃」,鼓勵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癌檢查。 大家可到網址完成免費登記,便可於「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查閱檢驗紀錄和定期收到覆檢提示。 子宮抺片檢查 除了供本署內部使用外,你所提供的個人及健康資料亦可能於有需要時因以上所列之目的供其他醫護人員 子宮抺片檢查2025 /機構,包括醫生及病理學化驗所、政府部門、醫院管理局或有關人士查閱及向他們披露及轉交。 子宮抺片檢查 此外,資料只可於你同意作出該種披露或作出該種披露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允許的情況下,才向有關方面披露。 答:除非醫生懷疑有高度的子宮頸病變,否則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孕婦不應進行子宮抹片檢查。
飛宏科技深耕電源產業半世紀,明白充電器為使用者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 子宮抺片檢查2025 為了開發出更輕巧的高功率電源供應器,飛宏科技除了著眼突破技術面的瓶頸,更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可靠度,才能滿足終端使用者真實的使用情境。 一般較不瞭解的民眾會稱它為子宮抹片,認為子宮抹片檢查做的是子宮檢查,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果想針對子宮檢查,應另外安排超音波或子宮鏡檢查。
子宮抺片檢查: 子宮頸篩查?
如果發現不尋常的陰道分泌,應該先看醫生及治理好陰道感染才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 子宮頸細胞檢驗是檢測子宮頸細胞有否不正常病變的測試。 若檢驗結果顯示細胞有病變,一般會作進一步檢查(例如陰道鏡檢查)。 高風險類型的HPV可引致子宮頸細胞出現不正常的病變。 HPV 檢測是檢測子宮頸細胞有否受高風險類型的 HPV感染的檢測。 對HPV檢測呈陽性反應的婦女必須接受進一步的分流測試,實際情況將根據服務提供者的安排。
子宮抺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判讀:報告怎麼看?有發炎反應很嚴重嗎?
不過抹片從採樣、固定、染色、判讀,以及病人狀態如子宮頸內縮採樣不到等因素,都會使抹片檢查的偽陰率偏高。 在子宮頸細胞檢查期間,如果你能放鬆,你應該不會感到痛楚。 子宮抺片檢查2025 但有些女性可能會感到輕微不舒服,可以慢慢地深呼吸來減輕不適。 如果你在檢查期間覺得非常不舒服,應告訴醫生或護士及要求停止檢驗。 許多民眾看見自己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炎就十分著急,到處問子宮頸抹片檢查有發炎怎麼辦? 但其實子宮頸抹片發炎相當常見,無需太過緊張。
子宮抺片檢查: 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
醫生建議,任何女性由 25 歲起,而且擁有性經驗,應該每 3 年進行一次子宮頸細胞抹片檢查,以趁早找出早期癌症病變或癌症。 馬偕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楊育正建議初次性行為之後三年開始檢查,一年做一次,因為乳突病毒病變的時間要五到十年,且80%的感染者一到兩年後病毒會自動脫落。 子宮頸癌是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疾病,針對已經有性行為的婦女,定期檢測乃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
子宮抺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什麼?
抹片檢查的死角不在醫師技術不好沒做到,或細胞病理醫師不夠專心沒看到,而是早期病變的細胞潛藏於組織中無從脫落,直到嚴重變化細胞才又有脫落,這種細胞不脫落的特性是導致抹片失誤原因之一。 請注意: 「子宮頸普查計劃」辦事處及「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並不會為你安排作子宮頸癌篩查,你須自行與你所選擇的服務提供者預約篩查。 張志隆表示,如果懷孕初期做抹片發現異常,無論是非典型細胞,或是病變,都會先用陰道鏡檢查。 除非發現侵襲性癌的跡象,否則一般會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即可,不見得會立即切片。 張志隆也認為,病毒篩檢呈陽性表示體內有病毒,但是有病毒也不代表一定有問題,現階段若將 HPV 檢測作為年輕女性初步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可能會增加民眾的心理負擔。
子宮抺片檢查: 子宮頸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收經年齡平均為51歲,有些女性在收經後不久,發現陰道出血便驚惶失措,尹醫生表示,這有可能是未完全收經,因為經期持續停止一年纔算是正式停經。 不過,當真正停經一段長時間後陰道仍再次出血,則切勿掉以輕心,這有可能是子宮出現病變,需盡早求醫,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至於子宮內膜異位有機會造成朱古力瘤及腺肌瘤,通常會引起經痛;經血量多則可能是子宮肌瘤所致,甚至會壓迫膀胱和腸道引起尿頻和排便不清的感覺。
子宮抺片檢查: 疑問2: 經血顏色呈瘀黑或有血塊是否不正常?會有什麼影響?
其中又以 16 型最危險,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患者一半以上是感染第 16 型。 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抹片的準確率只有 45 ~ 80 %。 「抹片採集的位置,民眾採檢前是否過度沖洗、採檢時是否有分泌物或出血,甚至檢體處理的方式等都會影響準確率,」臺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說明。 香港婦檢.香港駿檢中心是一間專業綜合體檢中心,本中心由專業醫護團隊及嶄新儀器,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綜合體檢服務給不同年齡,性別及特別健康需要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