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康會接到申請或轉介,三日內會評估申請長者的跌倒風險、認知能力、精神狀態、與人溝通的能力、支援網絡等,再為長者配對照顧員。 李家超在選舉政綱提出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他說,明年第一季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其後逐步在其餘16區成立。 在屋宇署進行執法行動時,屋宇署人員會於發出法定命令的首兩個工作天到現場為住戶進行登記,並向住戶派發申請表及向有需要的住戶就申請事宜提供協助。 有關住戶必須在屋宇署人員到現場進行初步登記當日起計五個工作天內聯絡相關的屋宇署人員,並提出有關申請及遞交相關文件。 至於「助回家」復康計劃則針對六十歲以上,經歷突變如中風、骨折、手術、慢性支氣管阻塞,或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的病人,除了照顧員,會有職業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等上門協助復康。
- 東華三院透過競投的方式,成功取得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支援長者離院綜合服務」家居支援隊的營運權,於二零一二年一月開始至今為大埔區的離院長者推行多元化的家居支援服務。
- 在上述的「長者住宿照顧服務顧問研究」報告中亦曾建議調整現行的服務配對機制,鼓勵或甚至要求獲配「雙重選擇」的長者(即可選擇住宿或社區照顧服務)在選擇住宿照顧服務前先使用社區照顧服務,以推廣居家安老,亦可縮短輪候安老宿位的時間。
- 李家超又在施政報告提及近年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令人痛心,政府會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並為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兒個案。
- 然而,考慮到社區照顧服務仍未充分發展,而提供有關服務的私營或自負盈虧市場尚未成熟,顧問認為應待社區照顧服務已發展成為可替代住宿照顧服務的另一可行選擇後,才落實有關建議;我們認同這個看法,而上述的試驗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正是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發展。
- 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會擴大,明年第三季起每年受惠人數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獲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以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 李家超指出,雖然大部分長者都在社區生活和安老,但仍有約 4% 長者居於安老院,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安老宿位的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200個宿位,增幅20%,其中2,600個明年投入服務。
而「家居支援隊伍」則會為有需要個人和家居照顧的長者,提供過渡性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結果顯示參與計劃的長者使用醫院的急症及緊急住院服務的次數顯著減少,而量度他們的身體機能、日常自理活動的能力及生活質素的測量指標,如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和標準12題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等,均有所改善。 醫管局亦利用親屬應激量表(Relative Stress Level)量度照顧者壓力水平的轉變,發現照顧者的壓力同樣顯著下降。 由於上述的數據均充分反映了支援計劃有顯著的成效,支援服務自二○一二年一月起已常規化,於全港實施。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津貼2023|關愛基金17個資助項目合集:長者牙科、照顧者津貼、離院支援等|合資格每月拎3,000元|附申請方法
八十歲的高婆婆在國內旅遊時跌倒受傷,髖骨骨折打了鋼釘,出現併發症需要再入院做手術。 高婆婆參加了離院長者試驗計劃,兒子和媳婦跟護士商量,分擔照顧日常膳食和個人清潔的部分,醫院團隊主要來做復康訓練。 照顧者支援方面,明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金額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2025 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項目主要為居於社區並沒有申領綜援的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以協助他們購買護理用品及服務,或作其他與護理照顧有關的用途。 申請者會由醫管局轄下3個醫院聯網的10間醫院的醫護人員作出評估及出院規劃,以便為離院長者規劃合適的護理、康復及照顧支援服務,而有需要的長者隨後會轉介到相應醫院聯網的過渡期照顧隊。 為自理有困難及因病入院的長者提供個人化的照顧計劃,使他們可以儘早出院回家休養,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減少再次緊急入院的機會;同時為護老者提供訓練,讓長者能安全、愉快及有尊嚴地生活,安享晚年,體驗「活著就是精彩」。
- 在屋宇署進行執法行動時,屋宇署人員會於發出法定命令的首兩個工作天到現場為住戶進行登記,並向住戶派發申請表及向有需要的住戶就申請事宜提供協助。
- 醫管局亦利用親屬應激量表(Relative Stress Level)量度照顧者壓力水平的轉變,發現照顧者的壓力同樣顯著下降。
- 在病人入院的初期,醫院「出院規劃隊伍」會透過認可的風險評級工具以鑑辨高風險的病人,然後護士會主動為高風險的病人進行全面評估,並制訂個人化的護理和復康計劃。
- 為患失智症的長者提供認知訓練活動,包括現實導向治療,懷緬治療及感官治療等。
- 照顧者支援方面,明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金額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 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為患失智症的長者提供認知訓練活動,包括現實導向治療,懷緬治療及感官治療等。 同時,亦會為長者進行家居環境評估及改善工程,包括安裝扶手、代購復康用品等。 「有些地區若長者有社康護士跟,未必會安排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但我們這裡兩者可以並存。」莫憲諭指個案經理會跟社康護士協調,例如社康護士負責替長者分藥,家居照顧隊上門送飯時負責提食藥;社康護士不會每日上門探訪,家居照顧隊可以將長者最新情況跟社康護士分享。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資助購買昂貴藥物和指定醫療裝置
2018年初陶女士胃痛入院,發現很多膽石,手術過後一個月再因為胃痛入院,這次才發現胃部有瘜肉,需做手術切除,出院後也有使用「出院易」服務。 陶女士形容「出院易」的照顧員:「像多了一個屋企人,真的樣樣都關心到、照顧到。」陶女士入院十多天,照顧員一上來,就幫她做家居清潔,連牀單都幫忙換;買日用品、買餸時幫忙格價和決定買甚麼;家裡洗衣機壞了就幫忙修理;胃痛時,大家一起商量應該去哪裡求醫。 婆婆的廁所在露臺外有幾級樓梯,出院第二日,屯門醫院的離院支援團隊就送來便椅,避免婆婆去廁所時出意外。 少數族裔的支援也會進一步強化,當局會增聘少數族裔人士出任勞工處就業助理和一般助理,以及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的服務中心。 政府會在合適用地上興建安老院、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 「有很多老友記跟我說,做手術不是問題,他們一個人住,擔心的是做完後怎麼辦。」獨居的陶女士坦言如果找不到解決辦法,很多長者寧願不做手術。
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是為有自理困難及經醫院管理局「出院規劃隊伍」轉介可離院回家休養的長者提供適切的綜閤家居支援服務,從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以避免不必要再次入住醫院。 單位由政府資助,旨為配合政府「居家安老」的政策,為自理有困難及因病入院的長者提供個人化的照顧計劃,使他們可以儘早出院回家休養,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減少再次緊急入院的機會;同時為護老者提供訓練,讓長者能安全、愉快及有尊嚴地生活,安享晚年,體驗「活著就是精彩」。 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受惠人數分階段增加50%,2025至26年度受惠人數會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也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關愛基金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發揮補漏拾遺的功能及先導作用,照顧未能納入社會安全網,或身處安全網卻又有一些特殊需要未能受到照顧的市民,並會推出不同的試驗計劃,協助政府研究應否把計劃納入政府的恆常資助和服務。 目前在公立醫院出院時,有機會得到兩種離院支援服務,一種是已經在所有公立醫院推行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IDSP),另一種是2018年2月纔在三個醫網十間公立醫院推行的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關愛基金資助計劃恆常化
這些服務包括長者日間護理服務、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以及將於二○一三年九月推出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等。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在二○一三至一四年度,預計有182個新增的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可投入服務。 病人離開公立醫院後,主要有兩個計劃支援: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以及社會福利署的「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 兩個計劃均會為有需要的六十歲以上病人提供過渡住宿、出院規劃、康復服務、到戶家居照顧服務及護老者培訓等。 之後可經社工申請社區內的服務銜接,由於每區需求不同,輪候時間有長有短,往往會出現服務空隙。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2025 試驗計劃於2021年1月底完結後,已延續推行32個月至2023年9月底。
現時,醫管局一直持續以問卷形式收集照顧者對「家居支援隊伍」的意見,有關數據顯示,照顧者對「家居支援隊伍」提供的服務及培訓均感到非常滿意。 (三)政府於二○○八至○九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預留一筆過二億元撥款,推行為期五年的「長者家居環境改善計劃」(改善計劃),協助家居環境破舊、設備欠佳以及沒有經濟能力的長者改善家居環境。 改善計劃推行以來,各分區每年接獲申請的數目及合資格申請數目詳列於附件一及二。 改善計劃已於二○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圓滿結束,有需要的長者仍可透過不同的途徑獲得協助,地區組織及一些慈善基金也有提供家居維修服務或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及家庭添置必需的傢俱用品。 (四)過去五年(即二○○八至○九至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為體弱長者提供的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和綜閤家居照顧服務的服務名額列於表二。 除了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和綜閤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外,當局亦提供其他社區照顧服務,以協助體弱長者在社區安老。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服務目標
這些長者病人的病情一般都較為複雜,因此很有可能再次緊急入醫院,而出院後亦往往需要較多支援。 在病人入院的初期,醫院「出院規劃隊伍」會透過認可的風險評級工具以鑑辨高風險的病人,然後護士會主動為高風險的病人進行全面評估,並制訂個人化的護理和復康計劃。 護士亦會按需要統籌支援服務,例如轉介有復康需要的病人,往老人日間醫院繼續接受護理和復康服務。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 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
答覆:主席: 就張國柱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一)安老事務委員會在二○○九年完成了「長者住宿照顧服務顧問研究」,並於二○一○年四月展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顧問研究」,探討如何透過較靈活和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加強社區照顧服務,鼓勵個人、家庭及社會共同承擔責任。 我們希望透過試驗計劃測試服務券這項嶄新的資助模式,並吸引不同類型的服務提供者加入市場,從而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下一步會檢視試驗計劃的運作及長者的反應,並研究將服務券資助模式擴展至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可行性。 在上述的「長者住宿照顧服務顧問研究」報告中亦曾建議調整現行的服務配對機制,鼓勵或甚至要求獲配「雙重選擇」的長者(即可選擇住宿或社區照顧服務)在選擇住宿照顧服務前先使用社區照顧服務,以推廣居家安老,亦可縮短輪候安老宿位的時間。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申請方法
由2021年10月起,試驗計劃會以新模式運作,並繼續由社會福利署(社署)負責推行。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2025 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有較高風險的離院長者提供6至8個星期,包括膳食服務、復康運動和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等的資助服務,幫助他們居家康復,降低再度入院的風險。 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會擴大,明年第三季起每年受惠人數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獲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以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申請服務辦法
然而,考慮到社區照顧服務仍未充分發展,而提供有關服務的私營或自負盈虧市場尚未成熟,顧問認為應待社區照顧服務已發展成為可替代住宿照顧服務的另一可行選擇後,才落實有關建議;我們認同這個看法,而上述的試驗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正是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發展。 現時,為配合「居家安老」政策,不論長者經統一評估後的服務建議是「同時適合院舍照顧服務及社區照顧服務」還是「單適合院舍照顧服務」,負責工作人員均會向長者同時介紹院舍照顧及社區照顧服務,並鼓勵長者使用社區照顧服務,讓長者盡早獲得支援及居家安老。 社會福利署(社署)會不時檢討及完善有關機制,並會聽取業界的意見。 (二)現時參與「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支援計劃)的醫院,以及由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委託的九間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的12支「家居支援隊伍」的詳情列於表一。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護理服務
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明年會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2025 當局會結合市場力量增加供應,李家超已要求發展局、勞工及福利局明年初提交建議,提供寬免總樓面面積等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興建安老服務設施。 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自2023年10月起將護老者津貼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等計畫恆常化,並將津貼金額增加至3,000元,換言之新政策實施之後,受惠於以上計畫的合資格照顧者每月可以拎到3,000元的津貼資助。 醫管局於2017年8月推行2項新增的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資助有需要而合資格的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以及購買指定的用於介入程序及在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賽馬會專業創未來計劃 突破傳統模式 培訓大專和DSE畢業生 助僱主覓多元人才
他並已要求政務司司長重組扶貧委員會,研究和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羣組。 此外,婦女事務委員會用作促進婦女發展活動的年度撥款未來三年會由400萬元大幅增至1,000萬元,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資助民間項目支援婦女兼顧就業和家庭,釋放她們的潛能。 為了給予因為屋宇署執法而須於短時間內遷出工業大廈非法住處的住戶幫助,由關愛基金撥款向他們提供搬遷津貼,以協助支付搬遷所需的開支。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服務內容
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向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士照顧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助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可在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 關愛基金推出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為合資格長者提供鑲假牙等牙科診療服務,早前更擴展受惠對象的範圍,為75歲或以上並於5年或更早之前曾接受過牙科服務的長者提供第二次的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牙科診療服務。 應徵者請將求職信、個人履歷、要求待遇及兩位諮詢人資料郵寄至以下地址,封面請註明申請職位,合則約見。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66 號律敦治醫院行政樓 606 室,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經理收,求職信亦可電郵至 -centre.com 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保密及只作招聘有關職位用途。 觀塘屬老區,根據靈實的統計,2018年使用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個案中,有三成是獨居長者,與雙老家庭及日間無照顧者支援的長者合計佔總個案五成。 「我們每星期都會檢視個案,因為病情會一直變化,要跟著調整。」伍文輝指不論是新舊的離院支援計劃,都會按著病人病況改變服務內容,也會為有長期社區照顧需要的長者申請服務。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關愛基金資助項目一覽
李家超又在施政報告提及近年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令人痛心,政府會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並為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兒個案。 未來五年,政府會額外資助超過1,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要求他們畢業後在福利界服務最少三年。 政府又會全面檢視院舍員工技能和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綜援受惠人士和表示有困難應付用品開支/自費藥物開支的病人,會經由醫生轉介至醫務社工評估能否獲得資助。 病人可於辦公時間內到醫院/診所之醫務社會工作單位查詢或辦理申請。
東華三院透過競投的方式,成功取得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支援長者離院綜合服務」家居支援隊的營運權,於二零一二年一月開始至今為大埔區的離院長者推行多元化的家居支援服務。 透過跨專業的團隊,為區內離院長者提供平均八星期的家居支援服務及為照顧者提供培訓及支援,使長者可盡早離院回家休養及康復,亦可減輕照顧者因照顧病患長者而造成的負擔。 醫管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2025 為居於深水埗、長沙灣及石硤尾區之長者提供送飯、洗澡、簡單護理、家居清潔、復康運動、接送、購物、個人看顧、護老者訓練、輔導及轉介服務、電話諮詢、24小時緊急支援、轉介暫託服務、過渡性住宿服務等服務。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老有所養是政府政策目標之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包括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加強照顧者支援、增加護理員和安老院資助宿位等。
「明知道不支援就不行,怎麼可以放手?」職業治療師陳寶雲提及一個特殊個案,長者有認知障礙症,沒有親人,服務維持了九個月。 他們的團隊想確保長者在社區有足夠配套和服務繼續生活,「其實再入院都是會回來我們這裡。」區婉儀說。 李家超指出,雖然大部分長者都在社區生活和安老,但仍有約 4% 長者居於安老院,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安老宿位的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200個宿位,增幅20%,其中2,600個明年投入服務。 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自2011年8月1日起推行首階段計劃,資助病人使用尚未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但迅速累積醫學實證及相對效益略高的特定自費癌症藥物,以醫治特定的癌症類別。 李家超又提到,目前多個行業人手不足,為鼓勵市民接受培訓並投入職場,政府會邀請僱員再培訓局研究提高每日再培訓津貼額,並為半天課程提供津貼,明年第一季或之前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