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庫房的收入主力,政府在賣地工作確實有多少財務壓力,故此在市況未算明朗的2023年,又要繼續派消費券,故推出更多土地吸原因不難理解。 如是者,2023/24年度賣地計劃中,最矚目的金鐘廊商業項目,估值高達200億元,很大機會成為庫房收入關鍵。 金鐘早於1840年代時建成域多利軍營,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之一。

區內的軍事用地又以皇后大道東作南北分界,北面沿維多利亞港的地帶屬於英國皇家海軍,南面的山坡地帶則劃歸英國陸軍。 金鐘廊重建2025 陸軍地段內設有三個軍營,東面為域多利兵房(Victoria Barracks),北面為威靈頓兵房(Wellington Barracks),西面為美利兵房(Murray Barracks)[1],在中部的小山崗上建有供駐港英軍司令入住的三軍司令官邸。 由於金鐘站原址為一大片船塢空地,所以當時地鐵公司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35]。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商業地來年度推 最高估值225億 發展局甯漢豪:不宜拖拉 租戶租約會配合賣地

設計方案顯示,金鐘廊將會以地積比率15倍重建,興建一幢50層高商廈、酒店及零售商場綜合發展項目,總樓面面積100.4萬平方呎,其中商廈及酒店樓面面積86.1萬平方呎,商場零售及食肆樓面則佔14萬平方呎,並會設梯級式花園、垃圾收集站及地庫停車場等設施。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由於皇后大道東、金鐘道及軒尼斯道交界(灣仔大佛口一帶)客流量極高,以往若從金鐘站前往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只能經太古廣場及地面道路徒步前往,於太古廣場三期落成後擁擠情況更甚。 故前地鐵公司為分流上述客源,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太古集團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而該行人隧道由金門建築承建,隧道長約280米,並設有自動行人道,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41]。 金鐘廊重建 根據太古廣場第一份發展標書,當時太古洋行與前地鐵公司計劃興建一條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惟當局考慮客流量後,前地鐵公司決定首先改建橫跨金鐘道的行人天橋,並改為為密封式空調走廊,再委託承建商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負責行人隧道建造工程。 改建天橋工程於1987年動工,並於翌年隨太古廣場第一期竣工;至於行人隧道則於1988年開始設計,並於1990年3月16日開始初步工程,當時預期於1991年7月完工,而工程最終於1991年內完成,同時被編為F出口[40]。

金鐘廊重建: 車站藝術

規劃署早在2014年展開金鐘廊用地的規劃及設計研究,並於2018年完成研究,建議用地分兩部分發展,當中,西面地盤B將保留作行人連接之用,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和零售樓面。 東鐵綫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啟用後,金鐘站成為四綫匯聚的「超級轉車站」。 然而時任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陳恆鑌卻擔心一旦發生事故或甚至會癱瘓全港,認為港鐵需要仔細做好應急機制及進行演練[31]。 而在港島綫通車初期列車不足,亦是透過此渡綫調頭服務至太古側綫。 2019年3月20日凌晨,該次意外涉事的兩列列車亦被拖往金鐘側線暫時停泊[21],並已於同年3月24日-5月19日期間分階段由該側綫拖往九龍灣車廠進行復修工作。 金鐘在香港開埠之初便被規劃為軍事重地,即花園道以東、正義道以西、堅尼地道以南一帶,皇后大道東在當時是唯一穿過該區域的公共道路,讓行人及民用車輛可往來中環及灣仔。

  •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 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沙中綫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勢衰退,派駐遠東的艦艇數量大減,英國國防部於1959年決定縮減海軍船塢的規模,香港政府於是重新提出興建橫越船塢的道路計劃,得到軍方同意,條件是港府需在路旁填海開闢新地段,供軍部建設添馬艦海軍基地,作為遷移海軍設施的補償。
  • 有不少打工仔聞悉政府將金鐘廊納入賣地表,日後可能打造成商業地標,他們都認為十分合理,因為上址目前的商戶主要為連鎖集團,尤其金鐘向來被打工仔形容為「冇啖好食」之地,希望發展商未來會令商場更多元化。
  • 此外,yomama frozen yogurt及由美心集團經營的日本拉麵「一風堂」、翡翠拉麵小籠包、Yo MaMa及美式熱狗專門店The Frank亦在商場西翼開業。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湧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金鐘站位處商業中心區,附近有不少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外國駐港領事館以及購物商場,使用金鐘站乘客相當多。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不少巴士路綫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金鐘站的土地於1870年末曾為船塢,該船塢已於1970年代拆卸。

金鐘廊重建: 主要店舗列表

當中南港島綫5、6號月臺設於車站L6層,月臺則採用有別於港島綫/荃灣綫月臺的灰白色,兩個月臺均為前往海怡半島站,南港島綫列車於抵站上落客後便會改以相反方向行駛。 而東鐵綫7號月臺為前往羅湖/落馬洲站的上客月臺;而8號月臺則為落客月臺,當東鐵綫列車抵達8號月臺清客後便會駛往位於金鐘站以南的越位隧道,然後會以相反方向駛進車站7號月臺接載乘客或返回何東樓車廠。 政府計劃重建金鐘廊作商業發展,將提供逾1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包括作甲級商廈、酒店及零售用途。 政府在今年初邀請顧問公司就重建展開研究,規劃署當局建議,發展集中在東面鄰近統一中心、海富中心的位置,涉及地盤面積約6.69萬平方呎。

2011年8月26日,產業署宣佈由會德豐旗下子公司取得金鐘廊承租權。 會德豐先付2.02億元租金,及後每月租金最少600萬元或每月總收入高達70%作租金[2]。 會德豐已在2012年上半年接收金鐘廊,發展商將商場作出大規模翻新,並將旗下品牌連卡佛由太古廣場搬遷至金鐘廊,而商場原有大部分租戶均被迫遷出商場。 金鐘廊重建2025 金鐘廊重建發展計劃(計劃)原定2019年開始、2023年落成,惟至今工程仍然未開展。 發展局回覆《香港01》表示,計劃擬建的道路工程收到反對意見,故需按法例調解,待法定程序完成後,會適時把金鐘廊用地納入賣地表中。 金鐘廊重建2025 至昨日,發展局公佈賣地計劃,指金鐘廊項目早於2016年底已完成改劃工作,近日亦完成道路、刊憲等法定程序。

金鐘廊重建: 金鐘

由於港島核心商業區地皮稀缺,加上金鐘已是成熟的商業區兼且具有港鐵及東鐵線優勢,對發展商吸引力不俗,絕對是下年度賣地計劃中的亮點,預期發展成新地標,估計本地和內地大型發展商也有興趣入標,成為大財團的兵家必爭之地。 亦相信不少市民期望重建後,會引入不同集團、更多元化的食肆商戶,令上班一族有得「食好西」。 然而,規劃署則於2014年已就金鐘廊重建規劃展開研究,至日前有關地盤納入最新賣地表內。 當年改劃曾建議分東面及西地盤兩部分發展,擬重建48層高商廈,另會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及零售樓面,兩地盤共提供逾100萬平方呎的商業樓面。

金鐘廊重建: 重建規劃拖拉9年 靠賣地過關 估值225億

由早期的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和記大廈、美國銀行中心、東昌大廈、海富中心及統一中心;到1980年代建成的遠東金融中心、聖約翰大廈、金鐘廊商場、金鐘道政府合署、最高法院大樓(現為香港高等法院)及力寶中心以至1990年代建成的太古廣場、英國文化協會、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和中信大廈。 金鐘廊是香港首個行人天橋商場,商場翻新前約有100個舖位,曾經營約50間商店、銀行及餐廳。 東南面可以連接統一中心,南面能夠與太古廣場連接,西面能夠與中區行人天橋系統連接至中環美國國際集團大廈,北面則連接海富中心與遠東金融中心,其東面亦經天橋連接到添馬艦及中信大廈。

金鐘廊重建: 金鐘站

現時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 金鐘站東面近夏慤道一側(位於南港島綫月臺北端上方),設有一座由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的牽引變電站(名為「金鐘變電站」),由香港電燈管轄,為沿綫車站及兩綫列車供電[22];當中,該變電站亦設有一條電纜隧道,負責為港島綫的架空電纜供電[23]。 現時,金鐘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4][8]。 由於港鐵車站的付費區內範圍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分販賣飲食的商店位於大堂非付費區[原創研究?

金鐘廊重建: 車站結構

軍營於1979年交還香港政府,裡面大部分建築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只餘下數座歷史建築。 當中舊三軍司令官邸改建為茶具文物館及卡素樓於1992年改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自香港主權移交後,金鐘添馬艦地段分為兩部分,西部為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東部則興建香港特區政府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於2011年正式啟用,逐成為遊行示威集中地,包括成為七一大遊行目的地。 商場業主為香港特區政府,每隔一段時間,政府產業署便向外招標金鐘廊的承租權,最近一次承租權招標的租約生效日於2002年1月29日開始,為期十年。 金鐘廊(英語:Queensway Plaza)位於香港金鐘金鐘道93號,是港鐵金鐘站的上蓋行人天橋商場。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擬重建 Queensway Plaza Redevelopment

另外港鐵亦為方便乘搭荃灣綫或東鐵綫前往九龍區或新界區的乘客,故在車站大堂及月臺加設數部名為「過海易」的顯示屏,而屏幕上會顯示月臺實時模擬影像以及列車班次資料[50]。 金鐘廊重建2025 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沙中綫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而擴建部分的承建商則為基亞-聯歐沃-基利聯營(Kier-Laing O’Rourke-Kaden Joint Venture)[46]。 2007年,金鐘站F出口擴展到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故亦吸引一些往返灣仔一帶的乘客經F出口使用金鐘站[原創研究? 而擴建部分的中庭亦設置由美國藝術家Talley Fisher創作的懸浮雕塑《引領前行》,設計概念源自港鐵路線圖,象徵金鐘站四綫匯聚(即荃灣綫、港島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15][4]。 金鐘站L1層大堂曾進行多次翻新,而翻新工程亦逐漸增加大堂商店的數目,以方便乘客及增加港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

金鐘廊重建: 大堂及中庭

車站在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約43米,代替鰂魚湧站(深約42米)成為全香港第四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約70米)、西營盤站(深約50米)及利東站(深約50米)[5]。 遲遲未開展的金鐘廊重建發展計劃,終漸見進展,估計當局會視乎市況,並按適用程序就金鐘廊租約作出安排,最快有機會1至2年內招標,再誕百億地王。 有分析認為,政府希望進一步發揮沙中線項目的優勢,項目已經「一拖再拖」,雖然現時商業物業市道欠佳,但仍推出此類貴重商業地皮,證明政府立場傾向穩定供應,不純粹因市況好壞而「揀時機」賣地。 金鐘廊重建2025 事實上,項目由恆隆地產在1981年開始租用,以「包租公」形式分租,租期長約30年。 金鐘廊重建 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此處特別是夏慤道,是佔領行動的大本營,不少政治組織在此設帳篷站,部分在內設指揮中心。

金鐘廊重建: 政府表明不宜再「拖拖拉拉」

在該區工作的OL鄒小姐不諱言:「平時買嘢同食嘢都好少過嚟(金鐘廊),因為呢邊選擇較少,希望第時有發展商重建後,會引入唔同集團、更多元化的食肆商戶,最緊要可以令我哋有啖好食啦!」但她坦言不擔心金鐘廊賣地發展,日後會帶來更多人流,造成交通壓力,她認為始終會有計劃配套疏導。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金鐘廊重建: 車站擴建及改善工程

食肆為美心集團經營的simplylife及星巴克咖啡店,其中後者早於LAB Concept進場前已在金鐘廊開業。 2012年7月,商場西翼近遠東金融中心開設零一零眼鏡店、SmarTone、數碼相機器材店Coxell及Nobletime報紙雜誌店。 此外,yomama frozen yogurt及由美心集團經營的日本拉麵「一風堂」、翡翠拉麵小籠包、Yo MaMa及美式熱狗專門店The Frank亦在商場西翼開業。 甯漢豪強調,金鐘廊現時仍有租戶,相信租約會配合政府賣地的意願,但租約內容屬政府與租戶之間的協議,詳情不便透露。

金鐘廊重建: 原定2023年落成 金鐘廊重建工程未開展 發展局:須調解反對意見

而項目一直有發展商租用,認為不宜再「拖拖拉拉」,盡快推出市場屬公道做法。 該項目的市場估值約154億至225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44萬至2.1萬元。 金鐘區的商場一向主打奢侈品牌及國際品牌,位於港鐵金鐘站上蓋的金鐘廊也不例外,《香港01》記者今日到金鐘廊巡視,午膳時間人來人往,但大多隻是穿越通道前往其他商場或商廈,或是到咖啡店買飲品。 金鐘廊重建2025 該處目前除了有連卡佛旗下品牌LAB Concept銷售美容化妝品及時裝等,還有約40多間零售及餐飲商戶,大部分為連鎖店。 2004年1月5日,一名65歲老翁於當日早上約7時30分至9時期間在荃灣站登上一列往中環站方向的荃灣綫列車,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後駛進維多利亞港下的隧道路段前往金鐘站時,該名老翁在車廂內用火機燃點一瓶盛有稀釋液的膠瓶。 當時任職政務主任的乘客季詩傑即時喝止對方,但膠瓶成功被點燃,火勢順易燃液體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濃煙[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