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服務為初生至18歲,因問題而得不到家人適當照顧,需要暫時離開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排入住寄養家庭,讓兒童能獲得適當照顧,並享受家庭生活,直至他們能與家人團聚、入住領養家庭或獨立生活。 兒童住宿照顧及相服務檢討委員會今年4月成立,按照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報告中有關提升津助服務質素的建議,分兩階段檢討兒童住宿照顧和相關服務。 首階段有關留宿幼兒中心、設住宿服務的特殊幼兒中心的檢討工作已完成。 除網臺以外,本處將於今年12月假香港科學園舉辦全港首個以「姆明」為主題的跑步活動及嘉年華「姆明跑2022」。

然而,無論是提供家庭及個人輔導的綜閤家庭服務、提升照顧技巧的家務指導服務、社區上各種的託兒及暫託服務,一直都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且難以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及時和深入的支援。 為此,政府應審視各類支援服務的運作狀況,增撥資源讓處理問題之餘,亦能有足夠深入的跟進和支援服務,與受困家庭攜手去移除引發問題的源頭。 諮詢文件建議的分級舉報機制過於複雜,若強制舉報是規範「受到嚴重傷害」及「有受嚴重傷害的迫切危機」兩項個案,當局只須為二者作清晰界定,讓強制舉報人員集中焦點,清晰掌握必須強制舉報的準則,並作出準確的判斷。 相反,如要舉報人員自行「分級」,容易引致混亂,舉報人員可能會因過度擔心誤判級別而負上刑責,而出現濫報的情況。 除了直接加重接報機構的處理壓力,也浪費資源;又或舉報人員糾結於界定事件屬那一級別,反錯失了介入的好時機及延誤即時保護兒童的行動。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5 不少虐兒個案的家庭均面對莫大的壓力,包括欠缺育兒資訊、照顧技巧不足、缺乏外間支援等,社會應為這些家庭提供足夠的支援,以加強他們解難的能力,及在有需要時給予支援,避免虐兒事件再度發生。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住宿資料

政府早前就建立強制舉報機制(下稱:強制舉報)的可能性進行諮詢,本處對政府就保護兒童法例及措施進行諮詢表示歡迎,惟文件內容仍有不少待澄清之處;而一個月的諮詢期亦略嫌不足,持份者較難作出深度回應。 此外,討論強制舉報立法實涉及一連串相關的配套措施,建議政府應考慮一併討論和諮詢。 本處盼望政府繼續吸納民間及各關注團體的意見,為推行保護兒童政策及措施建立良好基礎。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2023年4月,發布「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結果,發現近四成受訪長者有子女在2020年或以後移民,而相對沒有子女移民的長者,「留港長者」在社交情況及情緒健康均出現顯著惡化,因而建議加強子女移民前支援服務、建立鄰裏支援網絡及善用資訊科技支援長者[18]。

為其家庭暫時無法提供適當照顧而又未能作出其他較佳居住安排之兒童,提供家庭模式住宿及日常起居生活的照顧服務,直至他們可以與家人團聚或被安排到可作長期居住的地方。 然而,對於委員會的功能,我們希望不只流於諮詢層面或推行文娛活動,而是要具實權、法定權力及影響力,有效協調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才能作出整合、制定及推展與青年相關的政策及措施。 本處認同政府進一步加強對兒童的保護,同時應當善用此契機,推動各持份者與整個社會合作,全盤檢討現有保護兒童政策,改善不足之處,讓兒童得到更佳的保護及支援。 條文必須對「有造成嚴重傷害的迫切風險」、「沒有按照責任舉報個案」等概念及行為有清晰的界定,並輔以具實證基礎的執行指引及評估工具,讓不同專業或背景的強制舉報人員能確知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法例的要求。 此外,條文亦應就「真誠舉報」劃定準則,以便強制舉報人員能夠確知符合「真誠舉報」的基本條件,以保障自身免因守法而陷入訴訟之中。 2013年4月,有消息指觀塘職業訓練中心因收生不足陷入財困而停辦。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為慶祝成立70週年,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本處)以「恪守初心70載,堅定信念創未來」為口號,於今年舉行一系列慈善及誌慶活動,與市民分享喜悅,傳遞正能量。 其中,本處將於6月在YouTube頻道推出網臺「CS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Channel」,由本處同工、服務使用者,夥拍小儀、朱薰等多位星級嘉賓主持,暢談本處過去70年與市民的同行故事,回顧社會的變遷。 強制舉報人員可能會因為一些特殊狀況而延遲舉報/不作舉報,例如舉報可能引起激烈的反抗甚至影響到受害者/舉報者或其他人的安危、暫時不作舉報可能有利於受害者接受治療、有合理理由相信個案已經由其他途徑作出舉報等等。

  • 服務對象正接受聖基道兒童院的兒童之家服務照顧並有特殊需要(例如:學習困難、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言語障礙和發展遲緩等) 的兒童和青少年及他們的家長或照顧者。
  • 綜觀是次施政報告的各項福利及教育重點措施,雖然有進步及可取之處,惟在整體規劃及長遠發展方面仍需政府負起責任,奮力前行。
  • 然而,現時的「多專業會議」並無任何權力要求相關家庭執行福利計劃,相關家庭的參與只屬自願性質。
  • 是次立法建議以從業員個人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可是從業員的上級或僱主理應有督導和監管員工工作的責任,他們在強制舉報機制中似乎沒有甚麼角色,也不須負任何刑責,政府宜就背後的理念清楚解說。
  • 設立一個獨立於「保護家庭及兒童課」的單位,負責初步篩選及協調工作,避免因新例通過後個案大增而妨礙單位之日常運作。
  • 根據社署數字,本港約有954個寄養家庭,共提供1130個寄養服務名額,當中115個屬緊急照顧服務名額。

1965年,成立培愛兒童會(即現時的培愛學校),為肢體傷殘兒童提供教育。 同年,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由世界信義宗成立,及後交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管理。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5 兒童之家為4至18歲,因家庭問題而得不到家人適當照顧,需要暫時離開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近似家庭模式的24小時住宿照顧服務,直至他們可以與家人團聚或被安排到長期的居住地方。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亦設有緊急/短暫兒童之家服務,幫助因事故而需要即時住宿服務的兒童。 寄養服務(緊急照顧)安排因家庭發生突發事故而需要即時或短期住宿服務的兒童入住緊急寄養家庭,讓他們繼續享受家庭生活,直至他們能與家人團聚或獲得長期住宿安排,服務期限最多為六星期。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當時的校長龐偉業表示,學校會在現有學生完成課程後才結束[29]。 2021年,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的三分一用地交還政府,設立香港公務員學院,餘下用地改為建立社會福利服務大樓[30]。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英語: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是一間於1952年在香港成立的慈善團體,並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服務社會的機構,前身是多間不同的基督教救濟組織,至1976年正式合併及命名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共有10項服務範疇,分別是兒童復康服務、幼兒教育服務、家庭及輔導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戒毒治療及社會復康服務、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躍動晚年及社區照顧服務、持續照顧及健康服務、多元文化、復康及社區服務。 其他特別服務包括為肢體傷殘兒童提供教育及訓練的培愛學校、診所、僱員支援計劃(由附屬公司富達盟信顧問有限公司營運)及影音服務等。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本處歡迎政府計劃由政務司司長成立督導委員會,負責統籌、檢視及監察有關支援少數族裔工作。 由司長級官員作統籌,確有助落實協調、執行和跟進跨政策局及跨部門的政策工作。 唯有關委員會功能不應只限於統籌及監察,更應擴展至協助政府制定具宏觀及長遠的政策,以促進種族平等,推動及建構香港成為共融及多元文化的社會。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復康服務

同日晚上,有傳媒引述消息指,警方經調查後認為事件不涉及虐兒,並有初步證據顯示相關傷痕由女童自行造成[34]。 至於服務質素,委員會建議在留宿幼兒中心增設幼兒照顧助理員、引入跨專業支援、加強員工培訓,以及引入院長登記制度和確立院長須承擔舉報懷疑虐兒個案的責任等。 社會福利署公佈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第一階段檢討報告,報告在服務規管及監察、服務質素、服務規劃三大範疇提出共31項改善建議,政府會跟進。 提倡社區關懷意識,致力為兒童提供住宿照顧服務,並按其需要提供適切支援,以助融入社會。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5 除此以外,政府亦應增加資源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及能力,以改善從業員的專業形象;整體檢視安老服務業的專業、非專業人手配置,以及檢討不同工種的薪酬及晉升架構。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然而,這些沒有履行披露的條文涉及犯罪財產,與本次立法修訂建議性質並不相同,不宜以此作為參照。 參考澳洲的情況,當地大部分地區對沒有按法例通報的強制舉報人員處以罰款,而在強制舉報法例生效的20年間,舉報個案已增加了337%,此足已證明非監禁方式作懲處已能有效促使相關人士舉報懷疑虐兒個案。 因此,本處認為強制舉報機制的最高罰則應以罰款處理,配以加強專業能力為目標的要求,如強制參與培訓,便足以提高強制舉報人員的意識。 是次立法建議以從業員個人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可是從業員的上級或僱主理應有督導和監管員工工作的責任,他們在強制舉報機制中似乎沒有甚麼角色,也不須負任何刑責,政府宜就背後的理念清楚解說。 本處亦關注,如一懷疑虐待兒童個案已由機構其中一位同工舉報,或該個案已由另一機構的職員舉報,同一機構內其他知情人士是否仍需進行強制舉報。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服務對象

另外,為鼓勵長者使用新科技,本處建議政府為長者提供相關資助,如上網費資助,讓更多長者能受惠於科技發展。 然而,本處認為在增加服務券數目的同時,政府亦需為恆常綜閤家居照顧服務隊注入更多資源,包括服務隊數目及每隊人手規劃,以為長者提供更整全的社區照顧服務。 此外,我們希望政府不止在服務券數目上有遞增,亦應為營運機構提供合理的人力及基礎設施,包括廚房、辦公室空間等,以確保營運機構有足夠資源為長者提供具質素的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同月,香港電訊推出智慧電話亭先導計劃,電話亭內置由職業訓練局學生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設計的應用程式,提供社福資訊[14]。 1968年,成立華康宿舍(即現時的華康安老院),是香港第一間位於公共屋邨的長者宿舍。 同年,位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的總部大樓落成,其前身是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辦事處及道聲出版社。 2023年,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中心主任鄧震宇獲選為「優秀社工」[28]。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獲得卓越社會服務獎、服務模式獎(創新意念)及服務模式獎(服務使用者參與)[24]。 1976年,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與香港基督教服務委員會合併成為現今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世界信義宗聯會亦將於香港的資產及工作轉移給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故本處建議應同時增聘兒科醫生人手心理學家等,讓有需要的兒童能及早獲得評估。 繼去年8月,政府就考慮立法強制舉報懷疑虐待兒童及忽略兒童個案的機制(下稱:強制舉報)徵詢意見後,近月進一步就強制舉報立法向指定專業人士施加法定責任,向持份者進行諮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本處)對政府修訂保護兒童法例及加強保護兒童的行政措施表示歡迎,惟是次立法建議涉及多個界別,一個月的諮詢期太短,不足而讓持份者作充分討論及回應。 本處盼望政府繼續吸納公眾及不同持份者的意見,為推行保護兒童政策及措施建立良好基礎。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原生家庭的整體狀況、原生家長及入住兒童三方面均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纔能夠達成孩子回家團聚。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替假職工(天水圍/深水埗區) (Chinese version only)

政府制定法例期間應仔細考慮各種可能性,並於條文中詳列可接受的豁免條件。 2023年4月21日下午,有報道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位於深水埗的大坑東幼兒學校發生懷疑虐兒事件。 然而,於4月22日,據報警方翻查閉路電視後相信事件不涉及刑事成分,涉事母親不作追究[31]。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5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轄下的順利長者鄰舍中心及幸福長者鄰舍中心,分別憑藉「情永在‧傳世代」及「小改變,大意義——耆創友裏計劃」,獲得大會頒發「別具創意獎」[27]。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幼兒教育服務與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憑合作推出的賽馬會「童亮‧同玩」親子盒計劃獲得銅奬及最佳夥伴協作奬[26]。 2023年4月,第二所機場幼兒園開幕,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管理,為機場員工提供育兒支援服務[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