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按揭償愈多,利息供款的佔比也會下降,因此愈早申請理論利息佔比愈多。 以供樓利息2.15釐計算,按揭金額為500萬元,分25年還款,一年供款利息大約為10萬元,便可用盡扣除額。 稅季來臨,比起荷包瘦身,不熟悉報稅流程或陷入報稅誤區都有可能令打工仔面臨檢控甚至被罰款,令荷包蒙受「雙重損失」。 你須在物業稅報稅表(BIR57)申報你與其他人士聯權或分權擁有的物業的收入。 自2019年4月1日起,本局引入3份個別人士報稅表補充表格(BIRSP1至BIRSP3)。 合併評稅 而自2022年4月1日起,本局引入個別人士報稅表補充表格(BIRSP4)。

稅務局不會負責因使用該稅款計算機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壞。 薪俸稅額是按你在該課稅年度的應課稅入息實額以累進稅率計算;或以入息淨額以標準稅率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假若納稅人未能按照分期繳稅安排準時繳交分期款項,有關安排會被取消,所有尚未清繳的稅款會被加徵不多於 5%的附加費。 如在加徵 5%附加費的 合併評稅2025 6 合併評稅2025 個月後仍未繳交,則會被加徵不多於 10% 的附加費。

合併評稅: 開立網上報稅「稅務易」帳戶步驟|閱讀條款+設立稅務編號

舉例,如閣下為賺取租金收入而借款買樓,應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以申索扣除為出租物業繳付的銀行貸款利息。 例如,未婚的納稅人薪俸稅寬減上限是每人10,000元。 如果不慎漏填免稅或扣除項目,你可以在指定時間內提出申索。

  • 若你使用實體報稅表,可因應漏填的免稅或稅項扣除項目,填寫及遞交不同表格,表格可於稅務局網站下載。
  • 小結:在此情況下,由於分開評稅每人可各享上限2萬元的稅款寬減,合併評稅反而增加了甲先生一家的稅款支出。
  • 如閣下只有薪俸入息,在薪俸稅下已可享有免稅額和其他扣稅項目,因此毋須申請「個人入息課稅」。
  • 另外,由於利得稅的寬減上限是以每個獨資業務計算的,因此在本港擁有多於一個獨資業務而又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納稅人將可享受更高的利得稅寬減額度。
  • 他提醒選擇以郵寄方式遞交報稅表的納稅人,須留意投寄時有否支付足額郵資,以確保稅務文件能妥善寄到稅務局。
  • 如在加徵 5%附加費的 6 個月後仍未繳交,則會被加徵不多於 10% 的附加費。

與自願醫保計劃不同,保單持有人、繳款人及年金領取人,須為納稅人或配偶,最高扣除額與強積金自願供款扣除額合併計,上限為6萬元。 即使你沒有收入,或年收入(在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收入)低於基本免稅額(13.2萬元),即達到毋須交稅的水平,只要收到報稅表,都要在報稅期限內報稅。 相信不少人在填寫報稅表時都會遇到困難,香港稅務學會及ACCA會計師公會宣佈提供免費的稅務諮詢服務。

合併評稅: 夫婦各自單獨報稅或合併報稅更着數?

稅務局已派發247萬份2021/22課稅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當中實體稅表共191萬份,電子稅表56萬份。 合併評稅2025 但若果夫婦之中只有一人有薪俸入息,而另一人完全沒有薪俸收入,則不用選擇「合併評稅」,只要填妥第 8.1 部,也可自動得到薪俸稅下的「已婚人士免稅額」。 如果父母長期居住於香港境外,逗留香港日數不多,來港只是探親性質,即使他們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稅務局一般不會視他們為通常在香港居住。

此外,預算案建議一次性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每宗個案以6,000元為上限。 在今個課稅年度,納稅人可獲一次性稅款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每宗個案以6,000元為上限,料全港190萬名納稅人可受惠。 換言之,只有應繳稅項在6,000元以上的納稅人,才需要交稅。 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6,000元。

合併評稅: 「稅務易」

因配偶沒有任何應課稅薪俸入息,他們不符合資格申請合併評稅方式評稅,因此,納稅人可以獲得的最高扣除額只可以是其個人上限的60,000元。 如你與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就需要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在2018/19年度,舉例甲先生和甲太太的月薪分別為5萬元及1萬元,他們育有一名3歲兒子,並協議由甲先生申索子女免稅額。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合併評稅對他們應該有利。 在此情況下,二人須各自填妥一份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在報稅表第4.4部選擇合併評稅,並在第12部同時簽署。

  • 每人每年最高可享60,000元免稅額,稅務扣減規定QDAP與TVC合計。
  • 稅務局指,2022/23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已於今年5月2日寄出,納稅人須於報稅表發出日期起的1個月內(即2023年6月2日或以前)填妥及交回報稅表。
  • 相信不少人在填寫報稅表時都會遇到困難,香港稅務學會及ACCA會計師公會宣佈提供免費的稅務諮詢服務。
  •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鼓勵納稅人透過「稅務易」電子服務平臺提交報稅表,指電子平臺不但方便、安全又環保,更可確保報稅表能準時送達稅務局。
  • 如你與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就需要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 在上述情況下,選擇合併評稅反而會交更多稅,稅務局會在評稅通知書內評稅主任附註一欄通知納稅人及其配偶,並為他們分開評稅,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

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0年6月19日在憲報刊登。 有關上述建議的要點和執行細節,請參考以下資料,當中包括常見問題的答案和說明上述建議如何讓納稅人節省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款的示例。 納稅人及其配偶二人實際上是無須自行計算合併評稅是否對他們有利。 稅局會自動作出比較,並在合併評稅對他們有利時主動建議他們申請。 不過,由於選擇合併評稅屬自願性質,稅局不能在沒有收到有效申請的情況下進行合併評稅。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合併評稅對他們應該有利。

合併評稅: 夫婦合併慳稅方法

但業主可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使出租物業的利息可作費用扣減。 由於個人入息課稅綜合薪俸稅,利得稅及物業稅一起評稅,業主應先按他的所有個人收入及可使用的免稅額來評估使用個人入息課稅是否划算。 而如果你的配偶無應課薪俸稅入息,那你就可以選擇「分開評稅」,兼且獲取「已婚人士免稅額」。 請留意,擁有超過一名子女的夫婦,不可各自申報一名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請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合併評稅2025 不論是全職、兼職、散工,銀行過數或者以現金出糧,只要你的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同花紅等),超過基本免稅額(即年薪13.2萬元),都需要如實申報。

合併評稅: 報稅2022|香港稅務學會免費報稅教學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將會於2022/23年課稅年度為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提供一次性寬減,每宗個案上限為6,000元。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稅項超過6,000元,才需要交稅。 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稅,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而獲得寬減。 在上述情況下,選擇合併評稅反而會交更多稅,稅務局會在評稅通知書內評稅主任附註一欄通知納稅人及其配偶,並為他們分開評稅,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

合併評稅: 報稅2023︱如果我只有Freelance收入,或者以現金出糧,需要報稅嗎?

不過,如薪俸收入不超過基本免稅額,便無需報稅或繳納薪俸稅。 合併評稅 但如果你仍收到稅務局發出的報稅表,就算你沒有任何收入申報,或收入不超過基本免稅額,仍要依時填妥,及提交報稅表。 小結:在此情況下,由於分開評稅每人可各享上限2萬元的稅款寬減,合併評稅反而增加了甲先生一家的稅款支出。

合併評稅: 利得稅 – 所有開支可全數扣除(一)?

如果在沒有合理解釋下逾期提交報稅表,稅務局可按照《稅務條例》向你提出檢控,有機會被罰款最高1萬元及少於徵收稅款3倍的罰款。 若有重大困難不能依時提交個人報稅表,並有合理解釋及證明,你還可用書面形式向稅務局申請延期呈交,當局或會酌情延長申報時間。 利用稅務局的稅款計數機可計算你在課稅年度(在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要繳交的稅款。 記得仔細閱讀有關稅項扣除和免稅額的詳情,瞭解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香港稅務學會由即日開始至24日及6月27日至30日,每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提供義務稅務諮詢熱線,學會的特許稅務師屆時會解答各位有關填寫個別人士報稅表的疑問。

合併評稅: 薪俸稅-申索扣除因賺取佣金的開支

但假如你是在收到評稅通知書後才發覺有錯漏,就必須在1個月內填妥反對/申請修訂評稅通知書的表格,列明自己尚未獲得哪項免稅額和開支扣除。 為方便評稅主任盡快處理申請,申請者需要提交報稅表和相關證明文件,否則就有機會被判反對無效。 一般來說,如果夫婦兩人都有薪俸入息,而其中一人的應評稅入息較他 / 合併評稅2025 她的免稅額和扣除額的總和為低,則夫婦共同選擇「合併評稅」通常會較為有利 。

合併評稅: 稅務局會向誰徵收物業稅?

如已婚人士及其配偶其中一方的總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分開評稅便會使入息少的一方有剩餘的免稅額。 以下提供幾個供樓慳稅小貼士,幫大家「拎盡」10萬元扣稅額,第一就是在供樓貸款月供最高的時候申請扣稅。 儘管業界預期美國加息週期即將完結,但香港大型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剛在5月4日調升,直接影響到供樓人士的每月利息支出,一段時間內未見減息因素。 要留意,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遲交報稅表,或在申索任何扣除或免稅額時作出不正確的陳述,皆可被判處罰款10,000元,並可被加徵相等於少徵稅款3倍的罰款。 此外,若未有按時提交報稅表,法庭可命令被定罪的人在指明的時間內提交報稅表。

合併評稅: 合併評稅選項要每年申請

不過,即使不使用「稅款計算機」衡量應繳稅款,其實納稅人亦無須太擔心評稅會出現不利情況,因為如果稅務局發現合併評稅對納稅人不利時,評稅主任會在評稅通知書的附註一欄通知,亦會暫停處理申請。 當你以電子方式向政府提交表格,你須使用「政府電子表格」(以軟件形式提供),以產生有關電子紀錄,並作出數碼簽署(如有規定)。 有關電子提交的規格、方式及程序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的網頁。 反對通知書必須在評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的1個月內,由稅務局接獲。

納稅人就某一課稅年度的可扣除款額,是就該課稅年度根據租賃繳付的租金款額,或是該課稅年度有關租賃的扣除上限,兩者以數額較小者為準。 住宅租金的稅項扣除由2022/23課稅年度開始實施,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的納稅人、以及其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訂立的租賃亦可扣稅。 一般而言,納稅人在每個課稅年度可扣除款額最高為10萬元,並不設年期限制。 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性寬減2021/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每宗個案以10,000元為上限。 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2年4月14日在憲報刊登。

合併評稅: 物業稅報稅表(BIR57或 BIR58)

因此,納稅人即使有供養居於境外的父母,也不能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稅務局除了會核對納稅人所提供的資料與局方的電腦記錄是否相符外,也可以向其他政府部門,例如入境處、社會福利署、房屋署等索取資料作核實。 合併評稅 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稅務條例》規定申索人或其配偶的父或母於課稅年度內,必須通常在香港居住。 合併評稅 「通常在香港居住」,是指該父或母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另外,由於利得稅的寬減上限是以每個獨資業務計算的,因此在本港擁有多於一個獨資業務而又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納稅人將可享受更高的利得稅寬減額度。

合併評稅: 稅務局評定為「毋須繳稅」?

根據當局公佈的資料,預計每個課稅年度的可扣除款額上限為100,000元,如租賃下有多於一名租客,扣限上限會按照合租租客人數按比例減少。 如租期只佔某一課稅年度的部分時間,則扣除上限會按照該課稅年度內的租期按比例減少。 ACCA(公認會計公會)每年均會提供市民免費稅務諮詢服務,今年香港分會將於6月27日起至30日,一連四日提供免費稅務諮詢,幫助市民解決填寫稅表時遇到的疑難。 在任何情況下,如你未能在指定期限或延期屆滿前提交報稅表,稅務局可向你發出估計評稅,你可能會多繳稅款。

合併評稅: 子女免稅額的申索條件

申請書必須在繳付暫繳稅限期前 28 天,或在繳付暫繳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14天內送抵稅務局。 若然你的暫繳稅款是分兩期繳交,而你在限期前已繳交了第一期稅款,你仍可申請暫緩繳第二期的全部或部分稅款。 收到該表之後,有2個方式報稅︰填寫實體表格報稅及「稅務易」網上報稅。 值得留意的是,利用「稅務易」平臺的報稅期限,可以自動延長1個月,即是由報稅表發出日期起2個月內報稅就可以。

這代表如果申請人(業主)在讓課稅年度的供樓支出未達10萬元,則可選擇在未來再申請扣稅,用盡10萬元扣稅額。 政府有提供多種免稅及扣稅項目,就算收入超過132,000元(夫婦二人為264,000元),都不代表一定要交稅。 申索免稅額和申索稅項扣除都不用提供證明文件,但相關文件、收據及紀錄均需要保存6年(由該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局日後抽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