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坳是畢拿山與柏架山之間的山坳,是個十字路口,路徑可分別上攀柏架山、下降鰂魚湧或大潭篤水塘。 由於大風坳沒有車輛可達,如要行走港島徑第六段,須由鰂魚湧上走或經第五段續走。 「港島徑第四段」由灣仔峽出發,經林蔭的金夫人馳馬徑,轉入中峽道上山,再沿金馬倫山山腰的布力徑行,最後去到黃泥涌峽完結。
- 2019年4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選了龍脊為全球最佳23條遠足徑之一。
- 循斜路上走,走至分支(左方可上走返回灣仔峽)右轉,途中可觀賞看回望山頂的風光。
- 沿途的觀景點的位置上佳,可飽覽大潭郊野公園內的大潭谷及大潭上水塘,可惜路經的畢拿山石礦場卻如郊野中的一道疤痕,略嫌不足。
- 幼蟲食用有毒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因此成蟲身體會帶有毒素,是對抗天敵的最佳武器。
- 它是香港原生植物,葉子內的揮發油有殺菌功效,亦是多種藥油的主要成分。
不論是長途或短途都是非常良好的入門行山徑。 港島徑第四段 走到港島徑的最後一段,沿途是美不勝收的山海景觀,絕對會令大家忘掉疲憊。 山滄滄,花茫茫,1至2月正值山蒼樹(Litsea cubeba)的花期。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第4段
下降至山坳,大潭翠谷更是一覽無餘,下瀉的山谷引導著您的目光直奔遠處的大潭上水塘。 隨後上攀一段石級,走過了小馬山的路口,很快便可上走至畢拿山,飽嚐更為寬遠的景緻。 最後急降約600級天梯至大風坳,完成港島徑第五段。
循斜路上走,走至分支(左方可上走返回灣仔峽)右轉,途中可觀賞看回望山頂的風光。 看著聶高信山南坡的山林,很快便會走至中峽,即布力徑。 在此右轉,經過聶高信山的山腰走至港島徑第四段終點黃泥涌峽道。 這道環繞著太平山山腰的步行徑依山而建,位置優越,可環視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而路上古舊的街燈與石椅都甚具特色。
港島徑第四段: 第三段(貝璐道 > 灣仔峽)
沿布力徑走至聶高信山以南的山腰,這裡連接著南風道林地的一大片成熟樹林,孕育了繁多的植物品種。 就算在冬季,也可見到花兒盛放,爭妍鬥麗,當中的香港茶(Camellia 港島徑第四段2025 港島徑第四段2025 hongkongensis)是一大看點。 它是本港唯一開紅花的野生山茶屬植物,碩大的花朵顏色鮮豔,花期從12月至3月,大家可把握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這步行徑的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沿途都見各種各樣的苔蘚類植物,而且設有相關的解說牌。 其中一棵巨大的印度橡樹(印度榕),粗壯的氣根如長鬚般下垂,值得駐足細賞。 於香港仔水塘道接走金夫人馳馬徑到香港仔上水塘,經過中峽後繞過聶高信山南面山腰到黃泥涌峽的終點。 全段都是馬路和石屎路,只有上中峽一段要緩緩沿曲折的山路以外,其餘路段都輕鬆易走。 在山莊對面,有一個標示著港島徑的樓牌,易於辨認。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
要沿港島徑走應右轉,拐一個灣,再在下一個分支直走(右走可往陽明山莊)。 走過一段車路,看見左方木製的港島徑指示牌後,便要轉泥徑進林,一直沿徑而走便可抵達大潭道,完成港島徑第六段。 於香港四大長途行山徑 (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及港島徑) 而言,港島徑的距離最短、路徑設施最好、並且上落坡幅度最少的長途行山徑。
在沙灘上,可以找到果實形如菠蘿的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又名「假菠蘿」,是香港常見的海岸植物。 它的葉片表面有厚厚的角質層,能夠防止水分在猛烈陽光下大量蒸發,又有長長的氣根,幫助抓緊泥土,讓它能在惡劣的海邊環境中茁壯成長。 港島徑第四段2025 大潭灣段在港島徑中是較易行的一段,大部分路段都是循引水道的平路。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第四段
路徑初時較緩,慢慢上升,隨後斜度漸增,但走的都是清晰的梯級。 由此再微升一段,便可到達渣甸山,在此可下瞰跑馬地一帶市區。 打爛埕頂山(英語:Shek O Peak,意即「石澳山」,又稱「龍脊」)是香港一座山,高284米,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澳郊野公園內。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之間的一段山脊路,因為高低起伏如龍的骨脊,所以稱為「龍脊」。 打爛埕頂山之山頂 港島徑第八段經過此山,遊人可以在這裏觀賞石澳、大浪灣,甚至東龍洲的優美景色。
港島徑第四段: 第五段(黃泥涌峽 > 柏架山道)
這裡亦可找到香港唯一的有尾兩棲類動物-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港島徑第四段 hongkongensis)。 有別於蛙或蟾蜍等兩棲類動物,牠的足趾間沒有蹼,而是靠扁平的尾部,像船槳一樣,在水中自由暢泳。 牠們求偶時會用尾部指向心儀目標的方向,然後在水中輕而密的拍動尾部,刺激雌性交配的意欲。 此路段位於藍點紫斑蝶(Euploea midamus)的越冬路線之上。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第3段
此段是港島徑中最迂迴的路段,密密麻麻的樹冠下,是曲折的羊腸山徑,分支路線極多,途中會越過一條又一條的山澗,大雨後要當心部分溪澗會有山洪暴發的情況發生。 這段路徑的前段和後段環境迥然不同,前半段開揚,可遠眺香港繁華的都市面貌;後半段幽深,遊走於林蔭山谷,伴隨著鳥語花香,可感受大自然之美。 金馬倫山土名「蜈蚣嶺」,高439米,是港島第六高的山峯,亦是觀賞港島南北海岸景緻最佳地點之一。 日治時期,日軍在山頂建築了一座「忠靈塔」,以收葬日軍骸骨,日本敗降後,該塔立即被炸毀。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第五段
牠是本港冬季常見蝴蝶,有羣集越冬的習性,會一起停棲在樹上抵抗寒風。 翅膀以深褐色為主,前翅有紫藍色的鱗片,陽光照射下閃閃放光,非常漂亮! 幼蟲食用有毒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因此成蟲身體會帶有毒素,是對抗天敵的最佳武器。 港島徑第四段 路徑初段沿著大潭篤水塘方向下走,未幾經過兩旁以楠樹為主的路段。 這段路的林木樹幹高大,樹冠亦寬,令夏日暑氣大減,因此被稱作天然的「冷氣走廊」。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第六段
港島徑是本港第三條長途遠足徑,位於香港島,於1985年啟用。 港島徑共分為八段,全長約50km,是本港路程最短的長途遠足徑。 路線主要由香港島西部的山頂至東部近石澳的大浪灣。 由凌宵閣開始,往西高山的一段盧吉道,是意想不到的美麗。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路線全集
賞花時亦要留意腳邊,或會發現金斑虎甲(Cicindela aurulenta)。 牠的外表像放大版的螞蟻,幸好有一身金屬藍黑色,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纔不易看漏眼! 牠是香港最常見的虎甲之一,步足及複眼發達,上下顎更是強而有力,最愛靜候一旁,伺機捕食經過的小昆蟲,可說是蟲中之「虎」。
港島徑第四段: 港島徑 全走
觀景臺旁石級路下行接林路下行接回引水道──金夫人徑,沿路右走到涼亭大休。 沿徑一直行走至夏力道與克頓道交匯的休憩處,可稍作休息。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隨後接港島徑指示牌所示的方向踏石級下降,走過西高山西坡,再下降至配水庫,再左走與薄扶林家樂徑重疊的山徑。 沿徑而走,最後走至薄扶林水塘道的水泥車道,完成港島徑第一段的行程。 港島徑第四段 由金夫人馳馬徑走進彷彿不見天日的深谷,經過幾道古樸的英式石橋,觀賞過香港仔水塘後,接著便可欣賞港島南區的海岸和汪洋。
再走一段,會看見路旁一棵大樹,樹幹分支逾十處,不禁令人讚歎自然之奇。 但海洋公園纜車運作了30多年以來,並未聽聞發生過任何意外,相反,東湧纜車啟用的一年內,先後發生多宗停頓事件及在07年6月發生了一宗纜車脫纜飛墮事故。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港島徑第四段2025 海杧果(Cerbera manghas)看來像平常食用的芒果,其實它全株有毒,接觸到其樹汁亦會引起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