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信託與公用股的最大分別是,只要商業信託有錢賺,就必須派息,而且一般都會將可分派利潤(減除帳面利潤後的實際收益)的九成用來派息。 集團已訂下2040年淘汰所有燃煤發電資產的目標,未來將投資其他低碳領域,包括輸電、配電、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科技及智慧能源方案,冀在有限時間內實現最新目標;但同時強調會盡力平衡投資、融資及派息。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 「當然,現時騰訊很難為股東帶來大量現金流、進而產生可觀派息,但市場資金持續追捧騰訊,中長線看好騰訊發展。」陳政深說。
- 署理集團董事總經理許漢卿表示,Viu在東南亞保持領先串流視像平臺的地位,上半年新增付費用戶在區內居首,MAU和付費用戶均列第二位,同時Viu連續13個季度在Media Partners Asia的串流分鐘方面排第二。
- 許漢卿表示,目前Now TV作為市場唯一收費電視,為面對更多來自OTT平臺競爭,Now TV加強引入直播體育賽事,包括如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西班牙甲組足球聯賽、FIFA女子世界盃、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等。
- 香港電訊指出,漫遊上半年收入按年急升超過1.1倍,達到疫情前水平的63%。
- 中電控股(0002.HK)截至2021年6月底止中期營業額407.29億元,按年升5.2%;純利46.15億元,按年跌23.2%;每股盈利1.83元,派第二期中期息0.63元,按年持平。
從整體的財務數據中,可見此企業的生意與盈利保持增長,流動通訊業務正是當中的動力來源。 而股本回報亦則屬更一般,反映投資額大,回報率不算很高,但勝在穩定,亦是此企業的特點。 固網市場自1995年引入競爭,2003年全面開放本地固定電訊網絡服務,2008年電訊管理局推出綜合傳送者牌照,任何固定、流動通訊及匯集服務組合均以綑綁形式供應。 香港電訊在固網電訊及寬頻業務上,均是香港的一哥,市佔率均達6成以上,而且業務穩定。
香港電訊收息: 業務分析
上半年不少酒店因預期旅遊業復甦而升級設施及服務,令Now TV在餐飲業的滲透率有所提升,商業用戶收益按年增長17%。 香港電訊上半年收費電視服務收益為12.0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03億元大致持平。 另外,在更多客戶採用光纖傳輸及家居 Wi-Fi 方案等增值服務下,寬頻收益獲帶動按年增長2%;收費電視業務於上半年表現穩健,主要因Now 香港電訊收息2025 TV的體育賽事直播帶動客戶訂購穩步上揚,本地電訊服務分類收益增加2%至81.6億元。 香港電訊(06823)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164億元,按年升1.5%。 派中期息每股32.05仙,對比去年同期派31.36仙增加2.2%。
至於對於四大內銀而言,「爛尾樓」事件最直接影響,可能就是市場對國家指令銀行提供資金協助解決事件的憂慮,包括傳聞中政策銀行向內房發展商提供2,000億元人民幣專項貸款,以紓解停還房貸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爛尾樓」事件對整個內房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勢必影響內銀對房企的貸款業務;此外,內銀未來對有關新造個人按揭貸款方面,亦可能會採取更為保守的策略,從而影響業務增長。 【收息股2022】港股走弱,恒生指數一度跌穿19,500點,創三個月新低。 在宏觀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作為收息股2022選擇,電訊業防守力明顯較內銀股強。 光纖寬頻網絡已覆蓋各區商業大廈,為中小企業提供高達1000M極速、流暢、穩定的網絡體驗,更配備獨家安全防護及無線上網等多種增值服務,全面支援中小企的業務營運。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
至於寫字樓方面,期內香港整體辦公樓租用率96%,按年持平,當中太古坊的租用率維持於98%,太古廣場則達97%,其中太古廣場三座的租用率更達100%。 租金方面,太古廣場首三季的租金減幅為4%,太古坊租金則升3%,當中港島東中心及太古坊一座租金上升8%。 香港電訊收息 粵投在2020年度共派兩次息,合共每股0.5947元,TTM息率達5.9釐,實是收息股2022組合之考慮名單。 中電為一年派息四次的季息股,對上三季派息分別派0.63元、0.63元和1.21元,連同今次第二中期息,過去一年每股共派息3.1元,TTM息率約4釐,是傳統收息股組合之選。
編按:龔成是於公屋長大的80後青年,畢業後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雖然月薪僅萬多元,但因為理財及投資有道,只花五年時間,於28歲已累積到100萬元資產,目前淨流動資產有數百萬元。 著有暢銷書《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及《財務自由行》,並出任創富課程導師。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的固網電訊行業在1995年開放前,香港電話公司是唯一營運商,香港電話公司之前由HKTL擁有,而HKTL則主要由英國大東電報局擁有,其後於2000年獲電訊盈科收購。 另外,以恒指成份股作為組合的收息ETF代表盈富基金(02800.HK)也值得留意。 盈富基金是好處是入場門檻低,現價每手13,004元,股息率2.89釐,好處是能分散投資各藍籌股,也屬於穩陣收息之選。 選股方面,除了揀重磅股之外,也可以挑選一些業務現金流強勁,且公司對回饋政策有承諾的公司;受外圍因素影響程度較低、業務具防禦性的公司更值得加分,中電便是心水選擇之一。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面對經濟不明朗前景
作為市值只有約13億元,主要業務為投資香港及亞太地區物業的盈大,業績表現乏善足陳,去年營業額4.67億元,按年跌74.7%;虧損擴大至8.25億元,上年同期蝕7.49億元;每股虧損42.46仙。 雖然富衛上市可能有延誤,但李澤楷旗下公司近期股價表現未有受影響,繼續保持強勁。 電盈5月中除淨後,股價繼續高企於4.3元水平的接近52週高位。 雖然新意網繼續進行大額投資,增加數據中心面積,但派息仍然慷概。
香港電訊作為以商業信託形式上市的股份,近年的派息比率都維持在100%,加上本港電訊行業的穩健發展,支持集團派息持續增長。 根據彭博綜合市場預期,今、明兩年香港電訊預期派息仍會繼續增長。 香港電訊收息 近期大市波動的市況下,集團自今年2月以來股價都維持在10元以上,近日股價再回到這支持水平,正是吸納的機會。 李澤楷表示,香港電訊在流動電訊市場新增客戶人數持續上升,截至3月底,5G客戶佔現有客戶比例升至24%,今年目標達30%或以上。 香港電訊收息 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過去1年增加70元,公司會繼續透過自身資源及優勢,提高5G業務表現。 香港電訊(06823)今年上半年多賺2.2%,純利達19.5億元,總收益按年增長2%,至164億元,EBITDA總計增加3%,至60.09億元。
香港電訊收息: 本地電訊股收息之選 香港電訊逾7釐息吸引
投資者的重點仍是收息,股價將以平穩至平穩增長去形容,股息有6%已有一定的吸引力。 銷售手機部分有可能左右股價,產生短期波動,若因相關消息而引至股價下跌,反而是儲貨的機會。 由於這只是此企業其中一部分的業務,並不是最主要範疇,因此影響有限,而投資者分析的重點仍是息率。
香港電訊收息: HKT 香港電訊
按其敏感度分析,料將拖低工商銀行(1398.HK)、建設銀行(0939.HK)、農業銀行(1288.HK)和中國銀行(3988.HK)盈利預測分別8.2%、8%、9.5%、8.7%。 以3月為年結的東方錶行(0398.HK),去年度業績表現強勁,全年錄得東應佔溢利2.33億元,按年大升1.33倍;而截去年9月底止的本年度中期業績,增長動力不減,錄得收益18.59億元,按年增加36.8%;溢利1.67億元,按年上升1.87倍。 神冠表示,收益增長主要是由於期內內地疫情逐步受到控制,經濟得以復甦;此外,集團開發的仿高級天然腸衣新產品逐步得到客戶認同,令腸衣銷售量較上年度有大幅度的增長。
香港電訊收息: 港股證券戶口
連同去年度末期息0.62元,信義玻璃過去一年共派息每股1.28元,現價TTM息率達5.8釐,亦被視為收息股2022組合之選股考慮。 中信證券去年10月份報告指,信義玻璃具成本優勢,而其建築節能玻璃、汽車玻璃有較強競爭力,未來具良好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大股東持續增持,兼基本上無減持紀錄,證明對未來發展有信心。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業務穩定
5G年代,雲計算、人工智能和5G網絡發展對數據中心需求殷切,新意網新中心將於2022年分階段建成,原有中心負荷量提高,增長潛力有保證。 陳政深指出,中概股、醫藥股相繼來港上市,均是持續令港交所造好的催化劑;另一方面,大量資金因政治因素持續留在港股,利好港交所,即使在沒有「北水」參與的情況下,港股成交亦持續暢旺。 「當然,現時騰訊很難為股東帶來大量現金流、進而產生可觀派息,但市場資金持續追捧騰訊,中長線看好騰訊發展。」陳政深說。 今年首季,粵海投資對港供水收入增0.3%,至13.15億元;對深圳及東莞地區的供水收入則減少20.6%至2.74億元,主因供水量下跌15.8%;來自東深供水項目的稅前利潤10.81億元,微跌1.5%。 完美醫療除了聚焦纖體、醫學美容外,近年開始發展醫療板塊,分別在尖沙咀、沙田及銅鑼灣開設3間大灣區服務中心,提供醫學美容、痛症管理及生髮等服務,管理層目標在未來3個財年全球每年開10至15間分店。 踏入8月份,大型港股陸續公佈季績,最新有滙控 (00005)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收息股之選:創業板股票
《香港財經時報》嚴選9隻股票組合,自製月月收股息組合,分別是香港寬頻、置富產業信託、恒生銀行、港燈、香港電訊、盈富基金、中國移動、偉易達及中國海洋石油。 提起高息股,不少人都會想起藍籌股,即恒生指數成分股,藍籌股一般市值大、成交量大、流通性高,因此被視為較穩陣標的,是不少收息型投資者的心水之選。 香港電訊收息 不過在首季派息的藍籌股寥寥可數,包括中電(00002.HK)、恒生銀行(00011.HK)及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等等,追求定期、穩定股息收入的投資者,可以在這3隻藍籌股中選擇。
香港電訊收息: 人民幣
花旗研究報告指,領展租戶銷售已從疫情中完全復甦,加上收購的增長,預期2021至2024年每單位分派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6%,給予「買入」評級兼為行業首選,目標價由84元上調至89.8元。 香港電訊信託是香港第一隻商業信託公司,跟房地產信託公司(REITs)不同,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派息政策可以更有彈性。 香港電訊收息2025 正如公司在招股文件提到,在扣除開支後,可以百分之一百派息,不過在沒有足夠收入時,可以減少派息。 紅籌股是指,公司有中國內地官方背景,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屬下機構,但並非在內地註冊(如在香港或其他境外地區註冊),就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海油等都是紅籌股,亦是熱門的收息股選擇,但要留意部分紅籌股會收取10%股息稅。 被問到派息政策,他表示電盈現時有部分業務仍處於投資期,但同時香港電訊(6823.HK)現金流非常穩定,會繼續盡量將來自香港電訊的貢獻回饋予股東,派息政策不會改變。
香港電訊收息: 【異動股】中期盈利升兼增派息 香港電訊逆市揚逾1%
等,惟需要留意銀行盈利能力或不如往昔,或會影響派息能力。 集團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盈利19.52億元,按年增長2.2%,每個股份合訂單位盈利25.77仙,派中期息32.05仙,按年增加2.2%。 另外,香港電訊將於在6月2日除淨,並於6月20日派息,集團早前已宣派末期息為每股43.15仙,5月12日收報10.2元,投資者可考慮於現水平吸納等派息。 電盈去年84.6%營業額來自香港電訊,是公司核心業務及派息的來源;而香港電訊業務穩健,自2011年以來一直持續增加派息,亦反過來帶動電盈同期派息一併持續增長。
香港電訊收息: 中國人壽迎來“80後”女總精算師
事實上,雖然現時四大內銀的股息率都超過9釐甚至接近10釐水平,但在內地「爛尾樓」事件的影響下,投資者在考慮收息股2022組合時,最關心的並非內銀股的息率,而是資產素質的穩健與否。 業績理想外,東方錶行亦一直維持慷慨派送政策,派中期息0.086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倍,另派特別股息0.258元,亦比去年增加1.8倍,連同去年度末期息連特別息,一年共派0.734元,TTM息率達16.8釐,在收息股中屬相當高息之選。 期內來自香港市場收益按年增加91.1%至6.275億元,佔總體收益78.3%,主要由於客戶平均消費增加及來自醫療健康服務的持續強勁增長的貢獻所致。 鴻興印刷指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導致供應鏈和物流市場波動,營運成本上升,影響集團營運表現。 除了社交距離及人流往來限製造成勞工短缺外,集團還面對紙價飆升、政府停止於2020年間發放的一次性疫情相關補貼、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引致年內溢利下跌。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上半年流動通訊後付客戶達338.3萬名,於6月底期末,後付客戶的ARPU按年升1%,至189元。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 收息一流
而香港寬頻最新截去年12月底止年度業績,錄得純利2.07億元,按年升112.9%,期內營業額114.64億元,按年升21.3%,主要受智能手機銷售收益大增251%至17.22億元,以及計入HKBNJOS全年經營業績所帶動,使企業方案及相關產品收益增加。 寬頻業務方面,許漢卿說,雖然受市場競爭及移民影響,寬頻客戶數量仍錄得淨增長。 6月底,寬頻線路總數增加至164.2萬條,其中98.6萬條為光纖入屋(FTTH)連接,較去年淨增加2.2萬條。 5G服務上客量繼續增加,截至6月底,5G客戶共119.4萬名,佔後付客戶總數的35%。 集團董事總經理許漢卿透露,7月5G客戶進一步增至127萬名,佔後付客戶總數38%,高於香港市場約29%的滲透率水平。 香港電訊收息 不過,經過初期階段後,整體客戶升級至5G的速度及ARPU(平均每月每戶收入)增長有機會放緩。
香港電訊收息: 電訊收息股懶人包 3大中資電訊+香港電訊6823收息策略分析速覽
雖然不少創業板股票的股息率都很高,但風險亦相對較高,若將其視為收息股要謹慎考慮。 因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規模較小、盈利較不穩定、亦更易被炒作,股價會更波動。 公司亦有可能旨在「賣殼」,無心經營業務,故創業板的風險會較高,要加倍留意。 流動通訊業務收益錄得13%的升幅,至117.48億元,本地核心收益錄得2%的增長,反映客戶新訂用及升級轉用5G計劃有效帶動ARPU增長,以及客戶基礎持續擴大。
綜合而言,雖然內銀股目前股息水平看來吸引,但由於仍需面對眾多不確定性因素,因此預期股價在中短期缺乏大幅向上的催化劑。 摩通亦預料工行今年收入增長或受壓,並將工行目標價由5.3元下調至5.1元,相當於預測市賬率0.44倍及今年預測市盈率4.9倍,維持「中性」評級。 流動通訊業務EBITDA增加1%至47.8億元;收費電視業務在計入NowTV首次全年貢獻後錄得收益24.56億元及EBITDA 4.81億元。 香港電訊收息 香港電訊(6823.HK)去年全年營業額339.61億元,按年升4.9%;股份合訂單位持有人應佔溢利48.08億元,按年跌9.3%;每個股份合訂單位基本盈利0.6349元。
匯豐研究報告指,因應香港經濟復甦,寫字樓租賃需求已逐漸恢復,由於中區與其他區的租金差距開始縮小,企業可能尋求有質素的寫字樓,相信目前市場趨勢將「重回中環化」,其中看好太古地產,認為估值吸引,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27.4元。 據集團截至2021年9月止九個月業績,營業額上升37.7%至221.55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1.7%至47.29億元。 期內東深供水項目營業額增加7.1%至53.15億元;其中對港供水收入上升1.3%至39.97億元,對深圳及東莞地區的供水收入增加29.5%至13.18億元;稅前利潤為35.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2%。 連同去年度末期息0.388元,中信股份過去一年共派0.538元,TTM息率6.3釐,同樣可以考慮成為收息股2022組合。 領展自2006年上市以來派息一直每年遞增,以最新中期息連同去年度末期息1.4834元計,過去一年派息2.8999元,現時TTM息率約4.5釐,可考慮成為收息股2022組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