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可以申請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賽馬會也有相關扶持計劃。 在音符的帶領下,理大師生透過與他的互動和接觸,將能賞心悅耳地欣賞美好的音樂和動人的音樂演奏的訣竅。 梁建楓在訪問中亦常把「今時不同往日」掛在嘴邊,例如談當年考試,「現在學生的機會很多,今時不同往日,他們可以找最適合自己的路。舊時我們的機會哪有這麼多?現在讀不上大學,還有副學士……因此當決定了,我才奮不顧身而去。」他強調當年讀書孤注一擲,不值得大家學習。
- 普林士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並成為首位香港音樂家摘下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比賽的桂冠。
- 梁先生於二零零二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二零零四年登上星島出版社的《香港特區名人錄》,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4年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音樂)」。
- 當中尤以與鋼琴家羅乃新女士一同灌錄的布拉姆斯全套廿一首匈牙利舞曲,廣受注目。
- 他又道,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薈萃之地,身為香港音樂人,一定要同時間汲取中樂和西方音樂之營養。
- 1992年更榮獲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之全額獎學金入讀該校,並受教於名師迪蕾Dorothy DeLay及Karen Tuttle。
- 我心懷謙卑並深感榮幸,能夠與諸位傑出的前輩俊彥同臺並列。
- 香港雨果唱片公司曾為梁氏、香港純弦、澳門精英室樂團,發行多張唱片。
接着年僅十五歲的初生之犢譚允靜,在樂團伴奏下演奏了薩拉沙替的《卡門幻想曲》,樂曲雖不長,但十多分鐘幾乎全是各種炫技性的樂段,小妮子奏來全無半點壓力,流暢揮灑地一氣呵成奏完全曲,見出早已身經百戰。 對範丁與樂團而言,最大挑戰當然是下半場幾近四十分鐘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四個樂章中有三個快板樂章,抗爭性的能量感雖沒有《命運》、《英雄》那樣強烈,但全曲卻爆發着狂舞的歡樂氣氛,這便成為送給大家滿載激勵鼓舞的抗疫禮物了。 梁建楓2025 可以想像,首演原定於9月初,是讓學生們在暑假末排練,演出後就開學,沒想到卻一波三折。 管絃樂作為集體藝術,演奏貴乎一鼓作氣,幾十人連續排練磨合,接着演出。 據介紹,樂團總共有五次排練、每次三小時,其中三次已在原定10月下旬演出前完成,結果告吹,最後只能通過網上與學生們作分聲部排練。
梁建楓: 梁建楓發現三名兒子都喜歡思考,並參與學校的棋藝學會,更試過出外比賽。
11月5日在沙田大會堂的這場演出,舞臺上60位年輕演奏家組成的雙管樂團,以一套難度不低的曲目作為揭幕。 但難度更大的,是幾個月以來與疫情的搏鬥,從幾十人下課後的排練,到演出日期一改再改,由原來的9月5日,改至10月22日,卻碰上樑建楓及全體港樂樂師進營隔離,只能說好事多磨。 1979年隨家移居香港,198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演藝學院,1986年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深造,就讀美國伊士曼及曼克頓音樂學院,師事桑特霖(Zvi Zeitlin)、馬可夫(Albert Markov)及華爾第(Emanuel Vardi),並以優異成績獲得音樂學士及碩士。 1992年更榮獲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之全額獎學金入讀該校,並受教於迪蕾(Dorothy DeLay)及Karen Tuttle。
兩岸文化交流中,跨海姻緣順水而生,本週凝視兩岸,透過香港資深樂評人周凡夫的近身觀察,寫下近期一段臺港音樂舞蹈界的美事。 梁建楓2025 開場的《艾格蒙特》序曲和壓軸《英雄》交響曲,非僅是配合貝多芬250週年,更重要是這兩首樂曲都具有樂聖奮發爭戰的精神與力量,和提升樂團合奏能力的作用,特別是四個樂章長達45分鐘的《英雄》,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高度專注力的考驗。 梁建楓2025 梁建楓 雖然他說已經不常在臺上演奏,但6月27日的演奏會他有參演,名為「雙城記:港樂成員四重奏與國家大劇院四重奏」(下稱「雙城記」)。
梁建楓: 音樂鍛 煉責任感
兩年後,梁先生獲得全費獎學金,負笈美國入讀伊士曼音樂學院,再於著名的曼哈頓音樂學院考獲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 梁建楓2025 錄音方面,全由香港雨果唱片公司錄製及發行,有其個人演奏專輯《如歌》、與指揮兼作曲大師關迺中和高雄市立國樂團合作,首錄其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及與指揮家葉聰和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的《鹿回頭》小提琴協奏曲。 在室內樂方面,於1994年創立「臺北凡雅三重奏」,1996出版第一張演奏專輯。 1997年,他應臺灣臺南奇美博物館邀請,以其收藏的史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us)名琴錄製經典三重奏小品。 1999年更應臺灣華信銀行邀請,作《禮讚2000》DVD及CD,錄製及拍攝從古典至現代的經典鋼琴三重奏作品。 2007年由他擔任藝術總監的「香港純弦」出版首張唱片《香港純弦.古典流行》,多份權威音響雜誌和樂評給與「高度諧和,高超卓絕的技藝與整體感」,「演奏得神采飛揚,技巧和音樂都無與倫比」的評論。
儘管香港在過去三年遇上不少困難,但我們仍然透過網上演出與觀眾互動交流。 這些演出讓理大管絃樂團成員得以練習他們的技藝,也讓音樂在理大不斷蓬勃發展。 梁建楓在演奏生涯上非常活躍,演奏足跡遍及意大利、比利時、俄羅斯、香港、中國、日本、臺灣、韓國、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多個城市,並定期與亞洲多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 梁建楓經常以香港音樂家的身份,出席及參與多個國際音樂盛會,其中包括自2000年起每年受邀代表香港參加於東京舉行的「世界超級樂團」音樂節,與世界各大樂團的團長及首席團員一同演奏。 梁建楓亦受邀擔任多個樂團的客席首席,包括德國漢堡交響樂團及澳門樂團。 普林士(William Primrose)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的香港音樂家。
梁建楓: 演出作品
梁氏於2019年創辦香港青年樂團,於各中學及大專院校招收成員,為具潛質的年輕樂手提供磨練技巧和表演的平臺。 梁氏自2016年起擔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管絃樂團藝術總監兼指揮,除帶領樂團進行精彩表演,亦為成員提供專業音樂培訓,培養理大社羣欣賞音樂的興趣,建樹良多,故獲理大頒授2021/22大學院士。 梁建楓經常獲邀以香港音樂家的身份,到世界各地獻藝,曾赴美國多個城市、意大 利、比利時、俄羅斯、紐西蘭、中國、日本、臺灣、韓國等地演奏,並定期與亞洲多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 自1989年梁氏擔任多份要職,1989至1992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教授小提琴,並於1990年獲委任為該校的室內樂總監。 自2000年樂季迄今,梁氏為香港管絃樂團第一副首席、香港純弦和澳門精英室樂團藝術總監,並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
此外25位大專生中不少擔任聲部首席以及銅管聲部,例如三支長號之中兩位來自香港理工大學,一位來自香港浸會大學。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香港回歸祖國26週年,愈來愈多藝術家關注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管絃樂團第一副首席梁建楓認為,香港作為連接世界各地的窗口,中西合璧,藝術家瞭解香港中外文化薈萃之優勢,才能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青年樂團可說是為香港學界精英樂手打造更大的新空間的樂團。 香港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樂團,不少學校樂團更是水準驕人,可惜成員均為學校同學,在外公演的機會亦不多。
梁建楓: 梁建楓對三名兒子一視同仁,不會從中作比較,堅持對兒子沒有獎勵制度,目的要他們明白做好自己本分和責任感的重要性。
梁氏自1996年開始發行音樂唱片,出版多張個人專輯和數碼影片光碟,贏盡樂評和樂迷的鍾販。 梁氏除了是一位熱情洋溢的表演者和指揮家,同時亦誨人不倦,熱衷於將其音樂技巧和藝術視野傳授下一代。 梁建楓 他曾任教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及臺北藝術大學,現在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執教。 2014年獲邀出任香港拔萃女書院表演藝術總監,2017年起擔任深港澳臺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節目總策劃。
梁建楓: 範丁 梁建楓攜下一代破繭而出
梁先生一直致力於藝術文化教育和推廣工作,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並擔任香港純弦樂團、澳門精英室樂團的藝術總監,以及深港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香港節目總策劃。 2019年梁氏創立香港樂團及香港青年樂團,擔任藝術總監及指揮。 梁建楓 他並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2014年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音樂)」。
梁建楓: 梁建楓
作為一位著名小提琴家的梁建楓,太太亦是著名的大提琴家蘇千芳,夫婦對三名兒子在音樂上的栽培又怎樣施法? 他自小營造一個音樂的氛圍讓兒子們接觸音樂和成長,學習音樂便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理大管絃樂團透過演奏訓練、樂團演出及交流計劃,致力培養團員的音樂造詣、團結理大人,同時使校園處處洋溢藝術氣息。 然而,我深信透過音樂這個共通語言,能夠凝聚人心,令生活更和諧更美好。 我將繼續全力以赴培育樂團,包括香港樂團和香港青年樂團等,讓年輕人在表演臺上發光發亮,令他們學會感恩並培養同理心,從而建立和諧社會。 梁建楓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惠芳)「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今年將於5月30日(星期日)假九龍灣展貿中心舉行,表揚各藝術文化界的業內精英。
梁建楓: 梁建楓:音樂人應積極拓展灣區市場
梁建楓從四年前開始擔任香港女拔萃中學樂團的音樂總監,除了訓練音樂之外,也安排樂團對外交流與巡演,梁建楓表示,過去樂團經常赴日、澳門以及大陸巡演,今年暑假則將首度來到臺灣演出。 十月從香港到北京的高鐵即將通車,香港政府也邀請香港女拔萃中學管絃樂團搭著高鐵去武漢、長沙演出,這也將是香港第一個搭高鐵演出的樂團。 四個樂章的《英雄》交響曲,較開場的《艾格蒙特》序曲,無論內容,還是音樂,樂隊都能奏出足夠的能量感染力。 特別是《英雄》長達十多分鐘的終章,梁建楓在奏完第三個樂章諧謔曲後作了較長的停頓,好讓大家喘喘氣再「發力」,果然收到了效果。 同時表演者還包括音樂家梁建楓領銜的香港樂團;香港作曲家及指揮家陳永華領銜的由香港歌劇院合唱團、香港新青年合唱團、香港聖樂團、Ponte Singers、明儀合唱團組成的合唱團,以及著名歌唱家莫華倫、鄺勵齡、黃日珩、連皓忻則將亮相詠唱《歡樂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