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持續放緩,社會逐步恢復社交活動,本局舉行線上步行籌款活動,鼓勵市民在抗疫期間多做運動強身健體,以「樂遊港蹤,『行』善積福」作主題,參加者於2022年5月30日至7月31日期間,邀請親友一同參加步行活動,協助籌募善款,共襄善舉。
保良局為籌募服務經費,曾在3月,每年9月與無綫電視合作舉行的大型籌款節目,是無綫電視慈善節目之一。 近年獲贊助商(如金利豐金融集團、何鴻燊博士基金會、喜運佳鐘表集團)擔任冠名贊助,充裕收益。 在19世紀末,香港拐賣人口,逼良為娼等案件日增,東莞縣駐港客商盧賡揚(禮屏)(曾任1874年東華醫院總理)、馮普熙(明珊)(曾任1872年及1879年東華醫院總理)、施笙階、謝達盛等於1878年11月8日聯名上書港督軒尼詩,請準集資懸賞,懲查拐帶,以除拐匪而安善良。 「每年畢業的學生很多,收到家長的親筆信屈指可數,當接過俊俊媽媽親手寫的感謝卡驚喜又感動,更肯定了我們對學生的付出。」黃老師笑說。
保良局慈善跑: 董事會
所謂的「玩」,底蘊正是對康樂活動的敬業,更是無限的熱情與衝勁。 縱然日常舉目皆見優美環境,又時刻置身遊樂活動,更是要讓營友賓至如歸、好好享受——以人爲本,終究纔是營地工作的本質。 學校、團體、企業機構固然是至今不變的常客「基本盤」,營地的定義,有時也超越職員的想像。 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係咪吳姑娘呀?好耐無見,好掛住你啊!」隨行的吳姑娘熟練的叫我們踏入家門,然後與譚婆婆一起整理桌椅。 一坐下,譚婆婆又說,「婆婆唔叻,唔識字,好彩你叫吳姑娘,12345我仲識,我識叫你5姑娘。」兩人相視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譚婆婆早年於地盤工作時弄傷了兩腿膝蓋,關節亦開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紙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緣故,婆婆怕感染病毒傳染孫女,因此已放棄了拾紙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慳。
保良局慈善跑: 慈善獎券暨屋邨籌款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祕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
- 初期的工作為防止誘拐,保護無依婦孺,並協助華民政務司調解家庭與婚姻糾紛。
-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 贊助企業/善長更可參與本局「流心軟餐工作坊」,親身體驗及學習製作軟餐美食,身體力行延展關愛。
- 此外,英華書院中一及中四學生多年來都有參加與保良局旗下訓練營機構訓練營,校方聲稱目的為是為了提升同學的凝聚力、歸屬感和領導才能。
- 1880年5月20日,藩政院大臣金巴利伯爵(Earl of Kimberley)覆函軒尼詩,感謝華人士紳之幫助,並準設立保良公局,任由樂辦。
誠邀各界集腋成裘,結合力量,捐款支持保良局全港逾三百個服務單位持續支援更多有需要人士。 保良局爲籌募服務經費,每年推出慈善獎券,保良局慈善獎券每張十元,在全港公開發售,爲期八星期,慈善獎券獎品豐富,包括有足金金飾、百貨公司禮券、酒席、機票、鑽石首飾及餐飲禮券等。 善長的每一個支持均可讓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士食出「有形、好味道」,每捐款$350,即可贊助一位患有吞嚥困難人士/長者於五個節日/特別日子(生日、中秋節、新年、端午節、聖誕節)享用流心軟餐 或 贊助五位社區有需要人士獲贈本局社企「一點回味」軟餐飯盒劵。 保良局為籌募服務經費,每年推出慈善獎券,保良局慈善獎券每張十元,在全港公開發售,為期八星期,慈善獎券獎品豐富,包括有足金金飾、百貨公司禮券、酒席、機票、鑽石首飾及餐飲禮券等。 保良局屬下超過300個單位遍佈全港各區,由幼至老,為市民提供多元化及優質的社會、教育、康樂、文化服務及醫療及綜合健康服務,平均每年服務超過90萬人次,屬校學生逾4萬5千人。 捐款$350,即可贊助一位患有吞嚥困難人士/長者於五個節日/特別日子(生日、中秋節、新年、端午節、聖誕節) 享用流心軟餐 或 贊助五位社區有需要人士獲贈本局社企「一點回味」軟餐飯盒劵。
保良局慈善跑: 董事會
所謂的「玩」,底蘊正是對康樂活動的敬業,更是無限的熱情與衝勁。
吳姑娘知道我們上門訪問譚婆婆,她也特意調時間來見見婆婆,除爲了來探探老朋友,也想親手將這食物包送給她,免卻她來回步行之苦。 食物援助紀錄表上是一個名字,背後卻是一個爲照顧孫女努力生活的長者故事。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湧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保良局慈善跑: 捐款獲贈「一個善舉.雙重心意」盆菜券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我聘請新同事的標準很簡單,『不懂』是沒關係的,最重要是『喜歡玩』。」
保良局慈善跑: 服務範疇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 「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 保良局慈善跑2025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保良局慈善跑: 服務範疇
軒源的突發行為與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無可避免影響到專注備試的兄長,轉移暫宿就成為無可避免的選擇。 「我將軒源帶到這世界,卻不能給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關愛,作為母親,這是一輩子的愧疚。」 保良局慈善跑2025 林太曾經如此感受,如此寫下。
保良局慈善跑: 慈善獎券暨屋邨籌款
1879年5月,港中紳商爲建“保良公局”而集會研討,議決先行擬定開捐值事22位,以爲倡辦捐籤,如捐有成效,則另舉辦事7位。 1880年5月20日,藩政院大臣金巴利伯爵(Earl of Kimberley)覆函軒尼詩,感謝華人士紳之幫助,並準設立保良公局,任由樂辦。 1880年6月保良局之章程與組織制度仍在草擬中,並由定例局議員伍敘負責,擬定後提交律政司柯馬理(Edward Loughlin O’Malley)修訂及確認後再上呈金巴利伯爵。 同時全港紳商再行集議,促請政府順應民情,批准設立“保良公局”,專責防止誘拐,保護婦孺。 得軒尼詩爵士應允轉詳英國藩政院(Colonial Office)核辦。
保良局慈善跑: 保良局慈善跑2020
保良局亦會不定期或為特定的籌款目標而舉辦不同的籌募活動,主要有粵劇晚會、一人一願安老籌募計劃、慈善步行、慈善盆菜、慈善餐舞會、電影慈善首映禮等。 董事會轄下的委員會有「策劃及管治委員會」、「教育委員會/校董會」、「社會服務委員會」、「校董會(幼稚園暨幼兒園)」、「產業及工程委員會」、「籌募委員會」、「醫療服務委員會」、「康樂服務委員會」、「文化服務委員會」、「資訊科技委員會」和「稽覈委員會」。 董事會下設委員會,一般由主席或副主席擔任主任委員,其他委員由當屆董事會成員出任,定期與行政總監及部門高級職員舉行會議,商討局務運作及政策。 保良局慈善跑 保良局事務根據《保良局條例》(香港法例第1040章)是由董事會全權負責,另設顧問局,就該局重要事務提供意見。
保良局慈善跑: 活動組別:
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面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爲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 保良局慈善跑2025 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保良局慈善跑: 活動簡介
今日的軒源媽媽(林太,長椅左),在保良局鄭翼之中心與斌Sir(陳衍斌助理經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談笑緬懷。 保良局慈善跑2025 保良局慈善跑 林太信中「進步良多」四字承載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淚、起承轉合。 隨著軒源踏入青春期,內心湧動情緒急欲表達,就接連出現推倒電視、拍打他人的發泄攻擊行為。
隨著軒源踏入青春期,內心湧動情緒急欲表達,就接連出現推倒電視、拍打他人的發泄攻擊行爲。 軒源的突發行爲與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無可避免影響到專注備試的兄長,轉移暫宿就成爲無可避免的選擇。 「我將軒源帶到這世界,卻不能給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關愛,作爲母親,這是一輩子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