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相關科技券申請是在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前接獲,祕書處會以發還款項方式向申請者發放不多於項目實際成本三分之二(以創新科技署署長覈准的款額為上限)的資助。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就此,申請者應在科技券項目完成後兩個月內,透過科技券專屬網站,以電子方式向祕書處提交所需文件,以便安排發還覈准資助款項。 實際處理時間會視乎收到的申請書數量、個別申請的複雜程度及所提交的資料是否完整和清楚等。
一般情況下,樓宇或屋苑的大多數窗戶,都是個別單位業主的私人財產。 因此,政府將發出通知書給屬於強制驗窗計劃下的樓宇或屋苑的所有業主(即包括個別單位業主和業主立案法團),要求其進行驗窗工作。 添喜大廈一案凸顯了與樓宇公用部分相關的第三者風險保險的重要性。 其後,香港政府立例強制性規定:所有業主立案法團均必須就樓宇的公用部分和法團的財產備有第三者風險保險。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顧問易」試驗計劃自推出以來,共接獲116份申請,其中73個法團符合資格(註一)。 截至二○一六年二月為止,我們已安排了超過100次專家小組與法團會面。 大部分參與「顧問易」計劃的法團都對計劃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及範本、專家小組的專業意見及會面安排等表示滿意。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2025 鑑於市建局即將於本年第二季推出「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先導計劃」(樓宇復修先導計劃)(詳見下文第(三)段),「顧問易」試驗計劃將於本年三月底服務期屆滿後結束,預計屆時所有個案均已順利完成。 (三)發展局表示,市建局將於本年第二季推出的樓宇復修先導計劃,目的是加強對業主進行樓宇維修工程的技術支援,包括提供指引及合約樣本、安排專業人士提供獨立意見、設立電子投標平臺等,從而降低工程出現圍標的機會。 先導計劃的申請條件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應課差餉租值不超過三十萬元(市區)或十六萬元(新界)、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樓宇。
申請人如年滿60歲或以上,資產上限要求便較寬鬆(見表2)。 申請期 第一類別樓宇 申請人必須在市建局向所屬樓宇發出2.0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2025 行動《原則上批准通知書》的日期起計兩個月內;或申請人收到業主組織所發的首封《樓宇公用地方工程收費通知書》的日期起計兩個月內遞交申請表,兩者取較遲的日期為申請限期。 梁女士對市建局和外展隊的安排十分滿意,一來可以安排她在同區、具備無障礙設施的安置大廈作臨時居住,令行動不便的她可如常外出;另外,更細心照顧到她在新居所的起居需要。 她感謝我們團隊的協助,亦冀盼其大廈的升降機工程可以早日完成,日後有更安全的升降機服務。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業主/業主立案法團
據團隊初步分析,在大約300幢即將展開或已開展優化升降機工程的大廈內,共有約1,000名居民需轉介予社工作進一步評估。 他們主要是體弱長者或行動不便的居民,在升降機工程「停𨋢」期間,需要到醫院覆診,以及送遞膳食和生活物資等。 當中,約一半個案,因缺乏家人或其他人士的協助,經評估後需要由外展隊介入,提供合適的支援。 這些個案包括獨居長者及上落樓梯有困難的居民,例如輪椅使用者。
- 如相關科技券申請是在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前接獲,祕書處會以發還款項方式向申請者發放不多於項目實際成本三分之二(以創新科技署署長覈准的款額為上限)的資助。
- 上述計劃當中的樓宇安全貸款,主要協助業主繳付改善樓宇結構、外牆安全、消防安全、屋宇裝備、清拆違例建築物等維修支出。
- 科技券就科技服務和方案為項目提供資助,以助申請者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
- 由屋宇署按風險評估結果挑選而得出的樓宇,惟其業主或業主組織未能就樓宇公用部分自行籌組訂明檢驗及修葺工程以遵辦強制驗樓法定通知。
- 為向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以維修保養物業及改善樓宇安全,政府引進了「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 高等法院最後裁定大廈法團、管理公司、酒樓、酒樓持牌人、單位業主及拆卸商,要向9名死傷人士賠償港幣3,000多萬元。
「科技券」向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的項目提供資助,以助申請者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 「科技券」涵蓋的典型科技服務及/或方案列表載於《申請指南》的附件二。 申請者可提出其他能達到「科技券」目標的科技服務及方案。 「籌組業主立案法團資助」適用於住用或綜合用途(即商住兩用)樓宇。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A. 公用地方維修津貼
透過這些計劃,我們可定時為住戶提供與時並進、切合所需的屋邨設施;亦貫徹我們「多保育,少拆卸」的理念,有助凝聚公屋鄰裏的連繫和延續社區發展。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她解釋,用交椅洲樓宇與重建區業主交換,因該處靠近港島區和九龍區,較易讓舊樓業主接受,但也不排除用新界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用地作「樓換樓」。 本港截至前年底有超過2.7萬幢樓齡30年或以上的樓宇,不少舊樓日久失修。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您提供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聯絡電話和電郵地址)將用於處理、評估和管理您的建議或查詢之用。
6月初,甯漢豪曾到深圳市南山區考察當地片區發展,當地將整個片區交由一個企業開發及管理,並代表政府收地,除提供現金補償,徵地發展後亦讓原有業主分紅。 她說:「如果是(新田科技城)企業園或私樓羣開發,這不排除都是一個參考。」不過,她指本港與內地不同,內地有國企、央企參與開發,本港發展商則為私企,是一項挑戰,需要思考。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早前在立法會三讀通過,9月1日生效,屆時可拆牆鬆綁精簡城規、收回土地條例,縮短生地變熟地的時間。 甯漢豪在訪問中直言,修例對「北部都會區」發展有幫助,有信心達成未來十年推出3,200公頃熟地目標。 至於「北部都會區」心臟地帶的新田科技城,則將於明年進行土地平整,估計2026年有第一批熟地發展。 甯漢豪指出,發展局鼓勵私人參與巿區更新,「不能只靠市建局,也要激活私人市場參與。」局方已推出地積比轉移,容許住宅與非住宅總樓面面積互換。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相關人員
合資格的自住業主,必須自行填寫「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個別單位業主申請表」,並於《2.0行動自住業主須知》內所述的申請期內提交其申請予市建局。 如申請者因不可預計的情況而需要修改獲批項目,則有關修改(包括更改項目開展或完成日期、顧問、服務提供者、設備及/或預算),均須取得祕書處事先批准。 視乎提出的修改程度,以及有關修改對項目成果的影響,祕書處在審批前或會徵求科技券計劃委員會的意見。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III. 政府提供的資助、貸款及津貼
另一方面,巿區重建局(市建局)將於今年四月或五月推出「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先導計劃」(先導計劃),向私人樓宇的法團提供技術支援,藉以減低在樓宇維修過程中可能出現圍標的機會。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答覆:主席:(一)管理以及妥善維修大廈是業主的責任。 樓宇維修涉及複雜的專業知識,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機構一直致力以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提供支援服務和公眾教育,協助業主開展樓宇維修工程。 在提供支援服務方面,根據發展局提供的資料,屋宇署、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現時已推行多項財政及技術支援計劃,協助有不同需要的業主維修其物業。 若雙方同意,更可參與由民政總署與香港調解會和香港和解中心合作推出的「大廈管理義務專業調解服務試驗計劃」,由認可調解員提供免費調解服務,協助雙方解決糾紛。 此外,民政總署一直與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和專業學會緊密合作,加強公眾教育及宣傳,為法團和業主就樓宇維修的程序、防貪和防罪等方面提供資訊,以保護業主的權益,鼓勵業主積極參與法團業主大會及大廈維修工作。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B. 第三者風險保險須予承保的法律責任
優化升降機計劃在2019年和2020年先後推出兩輪申請,合共收到約2,000份申請,涉及約8,200部升降機。 由於每部參與計劃的舊式升降機,在機齡和安全裝置上,未必相同,市建局和政府部門根據風險評估釐定優先次序,按優次分批處理有關申請。 雖然申請者可自行委聘顧問、服務提供者及供應商,但為避免利益衝突,申請者所委聘的顧問/服務提供者/供應商,其擁有人、股東、管理層不得為申請者的擁有人、股東、管理層或其親屬。 申請者、或獲申請者授權處理報價或招標的人士/員工,或在任何方面涉及報價或招標的人士/員工,應沒有任何實際或潛在利益衝突,否則不應參與採購程序。 申請者須以書面向祕書處報告利益衝突的個案,包括所採取的行動。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貸款的內容
然而,聯絡主任並非法律專業人士,因此不應向法團和業主提供法律意見。 如有需要,法團和業主應向法律專業人士尋求意見,或參與上文第(一)段介紹的「大廈管理免費法律諮詢服務」,以獲得由義務律師免費提供的法律諮詢服務。 絕大部分符合資格的法團(96%),均屬樓齡三十年或以上的大廈。 葵涌華星街華達工業中心,昨日早上有石屎剝落,擊中一輛貨車,幸無人受傷。 對於近月發生多宗大廈外牆批盪剝落或塌石屎,擊中途人及車輛,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屋宇署會加強執管,亦已識別約1000幢較緊急的樓宇,進場安排維修,再收取業主相關費用,部分項目已經展開。 她出席頒獎禮致辭說,香港要發展成8大中心,少不了建造業在幕後的支撐。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大廈大維修 政府資助申請攻略 (多表比較)
根據強制驗樓計劃,樓齡達 3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不超過3層高的住用樓宇除外) 的業主,須在接獲屋宇署送達法定通知後,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就樓宇的公用部分、外牆及伸出物或招牌進行訂明檢驗並監督檢驗後認為需要進行的訂明修葺工程。 至於每戶要夾多少錢,則需視乎維修範圍、屋苑規模、屋苑儲備。 幸好,政府現時均有提供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減輕各位小業主經濟負擔。 大廈維修資助計劃 計劃有不同的貸款及資助項目,業主只須填妥申請表格,便能作出多項申請,以便進行樓宇及窗戶的修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