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亞伯他的妻撒拉、羅得(亞伯蘭末弟哈蘭之子)和跟隨他的眾往迦南地去。 帝要亞伯蘭前往「我(上帝 ) 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並承諾「必賜福給你(亞伯蘭),叫你的名為大」[5],使亞伯蘭「成為大國」[6]。 亞伯蘭便到迦南的示劍,並在摩利橡樹的地方受到神的啟發。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 從那裡又遷到伯特利的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

神吩咐亞伯拉罕獻上獨生兒子,結果祂自己做到了。 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亞伯拉罕獻以撒 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亞伯蘭99歲的時候,上主把他改名做亞伯拉罕,並向他立約、使他的後裔極其繁多。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

奧古斯丁在此的解釋非常好,他認為與其說直到這一刻上帝才知道亞伯拉罕是敬畏上帝的,倒不如說,是上帝在這一刻才讓亞伯拉罕真正明白,他自己是完全敬畏上帝的。 神要求我們「盡心盡意盡力事奉祂」,我們能否真的實踐這精義呢? 我們是否不惜任何代價去遵行神的命令以顯出我們的”盡”呢? 反思與應用今天神同樣給我們考驗,問題是我們怎樣回應,我們是否信得過神的屬性 - 良善、慈愛、信實、憐憫…我們願否全心順服 - 縱使被呼召那刻我們的理性仍未通得過。 從全然謙卑的屬靈角度來看,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後裔,透過效法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我們在信仰道路上也會有考驗,但當我們定睛仰望上帝之時,就會被上帝多多賜福,且使周圍人因我們得福。

  • 在延伸影響下,此主題也常與聖餐連結,凸顯耶穌受難在救恩史裡的鋪陳與實現。
  • 《創世記》22章1節至19節記載了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著名事件,亞伯拉罕也由此被後世稱爲信心之父。
  • 亞伯拉罕和以撒到了上帝指示的山上,老人家便動手築壇,把柴擺好。
  • 這種並列式的預表手法直到中古晚期仍普遍流行,如一件十五世紀的版刻便在中央描繪了新約的「耶穌受難」,左右兩側則安排了意涵上相對應的舊約事蹟「亞伯拉罕獻祭以撒」與「摩西高舉銅蛇」(圖4)。
  • 基拉耳王要娶撒拉爲妻,再次被神攔阻解脫(創20∶1—15)。

而亞伯拉罕也沒有讓神失望,面對神讓他獻上以撒,他雖然心裡難受、痛苦,但沒有跟神講理、對抗,就無條件地順服神的擺布,將以撒歸還給神,從中看到亞伯拉罕的信心是經得住考驗的。 當亞伯拉罕的信心與順服經受住了檢驗時,神的心得到了安慰,神便賜大福給他,應許他的子孫後代多如海邊的沙、天上的星。 這就看到神讓亞伯拉罕獻以撒,是要成全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與順服,以及要在他身上成就神的工作。 有兩個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瑪城,羅得當時坐在所多瑪城的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在地上下拜,請了他們入屋。 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烤無酵餅,他們就開始喫東西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 聖經-在線聖經-聖經金句-聖經故事-中文聖經網

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 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 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神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

  • 亞伯拉罕抬頭看到一隻公羊,兩角扣在小樹上,他便用那隻羊代替以撒,獻爲燔祭。
  • 亞伯拉罕將把兒子獻作燔祭的事看作是向上帝拜一拜。
  • 從此,神便授命亞伯拉罕為世上的代理人,連後來的耶穌降生也屬於他第五十二代的後輩之事。
  • 想想在現實生活中,神也在我們的身邊擺設各樣的環境與人事物來變化我們,雖然沒有像亞伯拉罕的經歷那麼驚心動魄,但是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也隱藏著神對我們的期盼。
  • 在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穆斯林宰殺牲口過節,被稱為古爾邦節,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忠實執行真主命令,向阿拉獻祭自己的兒子易司馬儀(基督教翻譯成以實瑪利),而後又用羊羔代替的這一事件。
  • 亞伯拉罕十分敬虔,每到一個地方,就築壇獻祭,求告耶和華(創12∶6—9)。
  • 主應許亞伯拉罕和撒拉,他們的家族將因以撒而興旺,並使全世人蒙福。

到了摩利亞山下,把驢留在那裏,便由以撒背著燔祭的柴,亞伯拉罕拿著火和刀,父子二人一起走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 「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以撒把他放在壇的柴上。 亞伯拉罕伸手拿刀,正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叫住亞伯拉罕,阻止他不可殺死以撒,天使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爲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亞伯拉罕抬頭看到一隻公羊,兩角扣在小樹上,他便用那隻羊代替以撒,獻爲燔祭。 亞伯拉罕給那個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是「耶和華必有預備」,或「耶和華必會看顧」(創22∶1—14)。 這件事既說明瞭亞伯拉罕對神的虔誠奉獻,也說明瞭以撒的捨身順服。

亞伯拉罕獻以撒: 創世記 22

他的兩個兒子以撒和以實瑪利,也把他葬在麥比拉洞裏(創25∶7—9)。 由於所多瑪罪大惡極,耶和華意欲毀滅所多瑪的時候,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仍在該城居住。 亞伯拉罕曾六次求告耶和華,惟願耶和華若因所多瑪尚有十個義人,仍可先不毀滅那個地方(創18∶20—33)。 只是羅得一家數人被天使救了出來,免於硫磺的火災(創19∶1—28)。 先到了示劍,又遷到伯特利,後來又漸漸到了南地。 亞伯拉罕十分敬虔,每到一個地方,就築壇獻祭,求告耶和華(創12∶6—9)。

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 以撒出生

本書從第12章到22章的十章中,記載了每次亞伯拉罕肯順從和讓步,事後必從神領受應許和賞賜。 這反映出亞伯拉罕認定神比物質更為重要,當神賞賜了但又收回,他也無悔無怒。 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1])。

亞伯拉罕獻以撒: 創世記第廿二章

我寧可相信上帝是為了與人對話,才降低自己的高度這樣跟他說。 亞伯拉罕所以是我們信心的父,因為他有一雙“遠遠看見那地方”的眼。 他能從天上眾星中看到了自己數不過來的後裔(創一五:5-6),也能從疲倦的客旅身上看見了天上的使者(創一八:2-8)。

亞伯拉罕獻以撒: 這個學,我不上

在摩西頒佈律法之後,獻祭是由祭司負責的(參利1章至6章),而在這之前,獻祭通常由一家之主負責。 按當時通行的燔祭做法,亞伯拉罕如遵行上帝的吩咐,就要殺死以撒並焚燒。 一般後世認爲亞伯拉罕有信心,是因爲他相信上帝的應許:上帝要透過以撒成就他永遠的約(參創15∶5,17∶19),所以以撒一定不會死,或者說他會從死裏復活(參來11∶17—19)。 在教會歷史上,一般認爲上帝考驗亞伯拉罕,是爲了堅固亞伯拉罕,因爲堅固強大的信心需要艱難的考驗和操練,這也是爲了以後更美好、更艱難的服侍。 《創世記》22章1節至19節記載了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著名事件,亞伯拉罕也由此被後世稱爲信心之父。 亞伯拉罕獻以撒 因爲他不但相信耶和華上帝能使他在百歲之時從其妻撒拉得兒子以撒,而且相信這兒子能夠從死裏復活。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10節)

亞伯蘭(後改名「亞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於蘇美的吾珥(Ur,或譯作烏爾,於現今伊拉克南部的Muqqayyar)。 父親他拉來自於迦勒底人統治的吾珥察底斯,可能位於兩河流域南部,但一些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權威人士認為吾珥察底斯在兩河流域北部今日的南土耳其。 亞伯拉罕獻以撒 同時也是包括希伯來人和阿拉伯人在內的閃米特人的共同祖先。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獻以撒

又在那裡建壇奉獻給耶和華,求告耶和華的名。 自此之後便漸漸遷往南地(死海西南的尼革地)去[7]。 在這大考驗中,亞伯拉罕選擇順服神,因為他敬畏神(12),有了敬畏的心,便不敢抗命,全心聽從神的話(18)。 事實上,這次試驗是歷次試驗的高峯,試出他的信心和委身。 把兒子獻為燔祭是有悖於常理,跟他對神的認識和承受的應許截然不同。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和以撒

過去上帝告訴他會有一個兒子,他還心裡暗笑這怎麼可能? 上帝說要使他得地為業,他還問我要怎麼知道會有這事? 但現在他一句爭辯的話都沒有,完全聽話照做,我們看見這麼多年過去,他經歷了這麼多事,亞伯拉罕真的愈來愈認識上帝,他的生命真的有成長了。 5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留在這裏,我和孩子要去那裏敬拜,然後回到你們這裏來。」 6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裏拿着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 7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我父啊!」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裏。」以撒說:「看哪,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羔羊在哪裏呢?」 8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獻以撒2025 亞伯拉罕說:「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燔祭的羔羊。」於是二人同行。 從神的話中看到,因為神在亞伯拉罕身上有要成就的工作,神要揀選他作以色列的領軍人物,這涉及到神拯救人類的經營計劃,為了檢驗亞伯拉罕是否擔當得起這麼重要的託付,所以神擺上環境試煉亞伯拉罕的信心。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和所多瑪城

雅各被神改名叫以色列(創32∶27—28)。 《聖經》舊約中的創世紀中皆記載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是猶太和以東種族的祖先、兒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種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信心的楷模,他願意服從上帝、把自己的獨生子以撒獻祭,預表了上帝獻出耶穌。 希伯來書十一章羅列了多項「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事蹟,從他蒙召離鄉前往應許之地、飄泊寄居、長久等候直到百歲得神應許的兒子出生,以及最後面對試驗時,願將獨子獻為燔祭。 其中,「亞伯拉罕獻祭以撒」(創世記二十二章1-19節)無論在敘事性或視覺表現性上,都最為豐富。 神的話語就是權柄,神的話語就是事實,在他的話未出口之前,就是他定意要作成一件事的時候,這個事情就已經成了。 可以這麼說,神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的約,也是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這個應許是既定的事實,也是既成的事實,這些事實在神的意念之中隨著神的計劃逐步應驗。

亞伯拉罕獻以撒: 聖經以外還有神的說話作工嗎

上帝吩咐亞伯拉罕拿兒子來獻祭,那上帝的心意究竟是什麼呢? 直到我看了一段神的話,才明白神為什麼要求亞伯拉罕把以撒作為燔祭獻給神了。 的確,上帝要他把以撒獻上,他大可以好好跟上帝爭辯以上我們提的這些問題,但稀奇的是他卻一句爭辯質疑的話都沒有。 亞伯拉罕獻以撒 他聽明白之後,就準備好火、刀與木柴,大清早就起來帶著以撒出發,他一直在做上帝要他做的事。

24 拿鶴的妾流瑪生了提八、迦含、他轄和瑪迦。 32 他們立約以後,亞比米勒和他的將領非各便回非利士去了。 33 亞伯拉罕在別示巴栽了一棵紅柳,又在那裡呼求耶和華——永恆上帝的名。 本章後面講到亞伯拉罕兄弟拿鶴的兒子中有彼土利,彼土利的女兒是利百加,也是日後以撒的妻子。 神早已為以撒預備妻子,神有預備是祂的性情。 亞伯拉罕經過了考驗之後,得到了上帝更大的祝福。

整本舊約聖經只有這裏把“看見”譯爲“預備”,其他地方都保留與“看見”相關的譯文。 筆者認爲,“耶和華以勒”強調的是耶和華看見了亞伯拉罕的信心,故而給他預備了公綿羊。 亞伯拉罕獻以撒 這段經文被解釋爲信心與親情之間的戲劇性衝突。 一般認爲,這段經文描述了亞伯拉罕信心的高潮,表明他對上帝的信心超過人的情感。 這種超越親情的信心在聖經中的描述只有福音書中瑪利亞親眼目睹自己的兒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可與之相比。 在亞伯拉罕之後,上帝考驗人信心的方式再無要求人獻上自己的兒子,甚至用律法的形式禁止人拿兒女獻祭,“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參利18∶21)、“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參申18∶10)。

此題材的內容詮釋在後續的發展裡,少有跳脫過往傳統。 甚至到了十九世紀,更有畫家讓躺臥祭壇上的以撒,直接擺出有如耶穌在十架釘刑上展臂疊腳的姿態(圖7),清楚傳達了日後耶穌的受難犧牲。 例如在聖亞坡理納教堂(Basilica of Sant Apollinare in Classe)聖壇區南側壁面上,就透過亞伯拉罕父子、亞伯與麥基洗德的獻祭圖像(圖3),來呼應此空間裡聖餐儀典的意義。 連帶的,此事件也被視為「信徒死後復活」的預表;因此,早期教會在復活節時也常念誦此段經文,宣告以撒所表徵的耶穌在死後三天復活。 在延伸影響下,此主題也常與聖餐連結,凸顯耶穌受難在救恩史裡的鋪陳與實現。 20 正 思 念 這 事 的 時 候 , 有 主 的 使 者 亞伯拉罕獻以撒2025 向 他 夢 中 顯 現 , 說 : 大 衛 的 子 孫 約 瑟 , 不 要 怕 !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獻以撒

A.亞伯拉罕重返伯特利,在以前築壇獻祭的地方居住。 由於羅得的牛羊眾多,以致他的牧人和亞伯拉罕的牧人爭奪牧場。 亞伯拉罕認爲自己和羅得乃是骨肉之親,不能相爭,他寬厚地讓羅得任意選擇他滿意的牧場,兩個人從此便分開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2025 羅得離開亞伯拉罕之後,竟走向了罪惡的城市所多瑪(創13∶2—13)。

亞伯拉罕獻以撒: 這樣的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太好了(有聲讀物)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宗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亞伯拉罕在這三個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他被稱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亞伯拉罕」。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透過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國都被祝福[1],基督教將此解釋為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 亞伯拉罕獻以撒 而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認他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2]。 對穆斯林而言,亞伯拉罕是伊斯蘭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從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追溯)。

亞伯拉罕將把兒子獻作燔祭的事看作是向上帝拜一拜。 他深知這是上帝所喜悅的;是人向上帝理所當行的,沒有一點可誇(羅一二:1)。 他吩咐僕人們在山下等着,他不願有任何人──任何人意血氣,加入他對上帝的敬拜,一如書念婦人不要任何人攔阻她面向神人以利沙,那顆專一的心(王下四:21-27)。

但,信心的父,有一雙看得見天家的眼(來一一:13),遠遠便看見那地方;看見那地方不只是獻上他兒子的地方,是上帝的羔羊擔當世人罪孽,為罪人捨命的地方。 因着這個看見,亞伯拉罕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像保羅所說的,“向着標竿直跑”。 當亞伯拉罕聽到神的呼召一定會如釋重負,而他舉目觀看見到一隻公羊兩角被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他便取這公羊作為燔祭代替以撒,他深信這是神給他的預備,因為在一個高山上怎會有一隻羊,又那麼恰巧因兩角被扣在樹上。

亞伯拉罕獻以撒: 亞伯拉罕獻以撒,迦南人獻嬰祭的背景

那 稱 為 基 督 的 耶 穌 是 從 馬 利 亞 生 的 。 災難陸續降下,主再來的預言已經應驗,你想迎接到主得着進天國的機會嗎? 誠邀渴慕主顯現的你參加我們的網上聚會,幫你找到路途。

亞伯拉罕獻以撒: 聖經人物 > 辭典

若神叫我們放開手上的福氣,我們要放手得甘心,相信神必有預備。 在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穆斯林宰殺牲口過節,被稱為古爾邦節,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忠實執行真主命令,向阿拉獻祭自己的兒子易司馬儀(基督教翻譯成以實瑪利),而後又用羊羔代替的這一事件。 在這一切看似荒謬失控的發展下,不變的,除了是亞伯拉罕對神的信賴,顯然還有父與子之間那份超越邏輯、建基在長久親密相知關係而來的信賴與默契。 有時畫家也聚焦捕捉「千鈞一髮」的戲劇性,讓亞伯拉罕正砍下的匕首,因遭受天使及時拉住他的手而掉落(圖6)。 有時則透過典型宰殺犧牲的動作,如用手壓下以撒的頭、或矇住以撒的臉、或將匕首放在頸項上,強化獻祭者親自將手放在祭牲頭上,進行宰殺的聯想(利未記第四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