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出,坊間不登記的籠繁多,估計「籠民」多達5000人。 施指疫情下開工不足或失業者眾,多了年輕加入做「籠民」,現時籠屋租金約1200至1500元,私隱度較高的棺材房、太空倉等牀位租金則約1500至3000元。 租劏房 租劏房2025 她說,居於籠屋的都是單身人士,要告別籠屋,需改變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計分方法,現時每年只有2000個一人公屋單位供應,卻高達10萬人輪候;要籠屋絕跡,政府必須加快覓地增加公屋供應量,並需改善就業和提升工資。

  • 規管分間單位租賃的《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本月22日生效,訂明租期、租金、租住權保障等規定。
  • 疫情剛開始,口罩難買且貴,協會組織一批貨源送給劏房租戶,還在樓道口擺放搓手液,以及噴塗有效期3個月的抗菌塗層。
  • 近年香港經濟下滑,樓價租金卻不跌反升,公屋「上樓」又遙遙無期,劏房遍佈唐樓工廈,成為社區的一顆計時炸彈。
  • 有兩名劏房業主因違反條例,昨在東區裁判法院分別被定罪及判罰款,兩人分別被判罰款僅2,700元及1.25萬元。
  • 特別是居住於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的居民,部分人因疫情關係而停工,導致收入大減。

至於新租客為內地生,因心儀業主剛翻新單位裝修及設有會所,故睇樓兩次後議價1,000元,以每月2.2萬元承租單位。 因爲22.6萬人這個數字,只計算住在樓齡達15年以上的私人樓宇改造的10多萬間劏房內的住戶,並未包括居於工商大廈的劏房戶,也沒有包括樓齡更高的私人樓宇。 梁伯年輕時居無定所,20多年前住進籠屋,皆因只能負擔得起這種租金,他以為靠一雙手可捱到出頭天,總會住到更好的居所,但一住就住到白髮蒼蒼。 「一直無諗過住公屋,從來無申請過,似乎離我太遙遠」。 一格格鐵絲網由地面伸至天花板,大鐵籠分間成上、中、下三層牀位,鐵籠內每格牀位設有鐵門,讓租戶外出時上鎖。 陳舊的牆身油漆斑駁,木蝨遍佈籠屋每一隅,肆意橫行。

租劏房: 匯景花園劏房奇則 700呎「1劏5」月收$3.2萬 網民:合法入則?

帖文其後被轉載至連登討論區引起熱議,不少網民都直言單位間隔奇怪,如5號房的長走廊,以及3號及5號房需分享同一個窗等,另有人擔心沖廁問題,「一塞咗會唔會好大鑊?」。 有網民則指出同面積的單位月租僅1.8萬,但業主只要將5間房全租出,每月可收32,650元,非常可觀,但亦有人質疑單位設計的改動能否做到「合法入則」。 現時大部分劏房的環境欠佳,例如房間沒有按建築物規例預留採光及通風窗戶;劏房住戶或要與其他住戶共用一個洗手間或廚房等設施,衞生環境欠佳不但會滋生蚊蟲,而且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容易感染疾病。 現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關注基層市民的機構擔心劏房衞生情況惡劣,或會成為疫症的社區爆發點。

在深水埗南洋大廈一樓的新家園協會九龍西服務處內,專門設有“關愛基金——爲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填表處。 這個由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制定的計劃,委託包括新家園協會在內的社會組織推廣。 符合條件的劏房家庭可以申請非現金資助項目,比如滅蟲滅鼠滅蟻、傢俱家電維修、購買必要生活用品,數額爲一名香港居民最高補貼8500元。 2016年全港約有21萬人居於劏房,當中包括三萬名小童。 這些居住於劏房的基層家庭收入不多,而且近年劏房租金逐年遞增,扣除租金及水電費等生活開支後已所剩無幾,生活過得極為拮据。 不少劏房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使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結果只會加劇跨代貧窮。

租劏房: 同場加映:流浮山160呎貨櫃屋 月租$2400包水WiFi 網民:瞓醒已經喺公海?

有機構早前公佈有關劏房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精神健康調查,有超過45%表示曾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失眠及向家人發洩等情況。 有學者認為,劏房戶的精神壓力較一般租戶為高,較易引致精神健康問題。 起因是香港人愈來愈重視私隱,以至分房出租的單位如果沒有獨立的廁所就不易租得出,於是業主紛紛改間格,自制套房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劏房只是香港房屋問題的冰山一角,卻折射出政府弊端與短板,政府唯有正視問題、親力統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讓基層民眾看到曙光。 政府已委託非政府機構設立六支區域服務隊,協助差估署在地區層面宣傳就實施分間單位租務管制的新法例,幫助業主和租客認識根據條例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並處理一般查詢。 租劏房2025 即便如此,但囊中羞澀的租客們爲了求得頭上有片瓦棲身,別無選擇。

  • 有見劏房問題日趨嚴重,社會上近年出現「告別劏房」的聲音,政府亦先後推出不同措施應對問題,包括覓地增建公營房屋,希望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訂立租金管制,限制業主大幅加租,以減輕劏房戶的負擔。
  • 對此,吳堃廉也深有感觸,例如現正制訂的劏房租管便是典型例子。
  • 他們不但要面對狹小的生活空間、惡劣的生活環境,而且要應付不斷上升的租金。
  • 而該名業主早前已因同類事件而被發出警告信,涉嫌再次違反規定,署方經深入調查及蒐集證據後,向其提出檢控。
  • 劏房工程一般在屋內進行,倘若沒涉及樓宇結構,且不觸犯其他規例,便不用事先獲屋宇署批准。
  • 這些居住於劏房的基層家庭收入不多,而且近年劏房租金逐年遞增,扣除租金及水電費等生活開支後已所剩無幾,生活過得極為拮据。
  • 所以,吳堃廉入行這8年來,未曾對街坊困境習以為常,而是堅持繼續反映基層意見,即使只能改變皮毛,但也意義非凡。

當然租盤的位置、環境、設備和新淨程度都是左右租金的關鍵因素。 租劏房 朋友問我月租多少,我答$6,500,170呎,即平均呎租$38。 有人的反應是「嘩!好平!」,有人的反應是「嘩!好貴!」。 在2021年3月31日政府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發表報告,報告提到全港約十萬間劏房,逾22萬人居住,劏房月租中位數是$4,800;每平方米(1平方米等於10.7呎)月租中位數是$417,即平均呎租$39。

租劏房: 香港文匯網

該名業主週四(4日)在fb羣組「香港樓盤買賣租屋羣」發帖,將藍田匯景花園1個「1劏5」的1樓單位放租,形容是市區皇牌屋苑,擁有43萬呎平臺花園,加送會所會籍,為與藍田港鐵站「零距離」的上蓋物業。 帖文還強調「合法入則」,全新裝修,可養寵物,入住已齊傢電及WiFi服務,坐北向南,水電費則按錶自付。 政府自1994年制定《牀位寓所條例》,在1998年實施,將籠屋稱為「牀位寓所」,並界定為一個單位內有12夥或以上人租住的牀位。

有學者認為,劏房問題難以單靠個別措施解決,需要多管齊下,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政府把為人民安居的基本責任「外判」了出去,令過渡性房屋變成了全程由民間組織負責的政策,好像以為「眼不見為乾淨」,但基層的住屋問題並沒有被解決,甚至越來越惡劣。 【本報訊】本港仍有大量基層居民生活困苦住劏房,為保障劏房租客,政府實施《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 有兩名劏房業主因違反條例,昨在東區裁判法院分別被定罪及判罰款,兩人分別被判罰款僅2,700元及1.25萬元。 自劏房租管條例生效以來,已有6名劏房業主因違反條例而被定罪。 案情指首名業主沒有在規管租賃的租期開始後的60日內向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提交租賃通知書,即表格AR2,該業主承認3項控罪,被判處罰款2,700元。

租劏房: 「政府很少從基層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另外是我這座舊樓並不是插針式單幢私樓,而是橫跨逾20個門牌號碼的「大件頭」住宅,所以整棟大廈至少有4個出入口,四通八達。 因為曾經有住過大角咀劏房的朋友說,他的大廈沒有大閘也無保安,居住時在樓梯經常發現用過的針筒。 租劏房2025 而且我自己一人獨居,因為工作關係,下班已夜深,所以在口袋中常備警報器。 租劏房 大叔亦會每月一次開大水喉清洗每層樓梯、走廊和大堂;大樓亦有定期滅蟲和大清潔措施。

租劏房: 《業主與租客 (綜合) 條例》第 IVA 部 – 規管租賃

”黃女士這樣安慰自己,有的姐妹住得比她還小,廁所與廚房還要公用。 租劏房 租劏房 她不敢有什麼奢侈的願望,只是希望疫情過去粵港儘快開關,人員來去能方便些。 租劏房2025 丈夫失業困在家中,學校停學孩子留在家中,百呎狹小空間之下,整天窩着一家三口四口甚至更多,壓抑、焦慮、失望、無助,負面情緒不可避免越積越多。 陳慧靈把帶來的口罩送給了黃女士,並囑咐她要注意安全。

租劏房: 租金回報逾6釐

而目前正招租的180呎單位內部非常新淨,內有睡牀、衣櫃及分體式冷氣機,廁所更有窗口通風。 香港置業分行聯席董事梁德權表示,是次成交單位為海濱南岸6座中層E室,屬兩房間隔,實用面積481平方呎。 業主最初以月租2.3萬元放租,因爲屋苑位置與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相近,兩日後即獲查詢。 針對加租問題,由於沒有規定起始租金,劏房業主完全可以在政府實施新規前,先加租;而15%的上限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因爲遠遠高於目前劏房加租幅度的中位數7%。 租劏房2025 疫情下,不少香港人的生計受到重創,但一些劏房業主繼續加租,租客叫苦連天,被媒體報道後,劏房再度成爲香港的熱議話題。

租劏房: 條例第 IVA 部次期租賃租金的計算機(*於2023年10月起提供)

作爲處在政策灰色地帶的單親媽媽,黃女士選擇在此“堅守”。 沒有就業資格,母子倆靠着政府每月4620元救濟生活,交完房租與水電費,能留下小幾百元艱難度日。 此外,劏房的居住環境極度狹小,住戶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容易令人產生抑鬱等負面情緒。

租劏房: 香港的「劏房」,英文是什麼?

有見劏房問題日趨嚴重,社會上近年出現「告別劏房」的聲音,政府亦先後推出不同措施應對問題,包括覓地增建公營房屋,希望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訂立租金管制,限制業主大幅加租,以減輕劏房戶的負擔。 對於增建公營房屋,葉教授表示歡迎,但指很多新建屋邨地點偏遠,區內又缺乏就業機會,居民需花長時間和昂貴交通費到市區工作,導致部分劏房戶不願遷入。 所以,葉教授認為單靠增加房屋供應並未能有效解決劏房問題,必須改變社會的就業結構,在新發展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有效傳播偏遠地區的就業資訊,以吸引劏房戶遷入新市鎮。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於社區爆發,基層市民的生活狀況再次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特別是居住於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的居民,部分人因疫情關係而停工,導致收入大減。

租劏房: 基層住屋關注團體之苦——如何走過年復一年的「劏房拉鋸戰」

根據擬議劏房租務管制框架,劏房業主與租客必須簽訂列明雙方權利和責任的書面租賃協議。 租客會獲爲期四年的租住權保障,租期則固定爲兩年,期內只可減租不可加租。 租期首12個月過後,租客可給予一個月通知終止租約,而業主則不可在期內提出終止租約。

租劏房: 政策互為影響 催生劏房湧現

”黃女士兩眼放光,但很快就黯淡下來,因爲她可能連排隊資格都沒有。 她更要擔憂的,是房東會不會漲價,母子能否繼續住在這間劏房。 租劏房 “譁……”黃女士房中清晰傳來隔壁劏房衝馬桶的聲音。

據報告,香港大約63%劏房面積少於140呎,人均樓面面積中位數71呎。 在我住過60呎赤柱服務式公寓後,深刻體會到一個人住60呎真是太小,是連走路的空間都沒有。 現在我一個人住170呎劏房是舒適的,但如果兩個人合住則太勉強。 租劏房 而我的鄰居是一對情侶,他們的劏房約200呎,住了逾5年,他們都說單位尺寸算剛好。 報告指2020年11月,新界和九龍區少於428呎(130米)的住宅單位,平均呎租是$28和$34,而港島區亦不過是$40.3。 到底心水劏房租盤是平或貴,下決定前不妨以呎租$39作為衡量指標。

過去,無家可歸之人能在麥當勞將就一夜,但疫情期間部分門店不再24小時營業,如此一來連“麥難民”都當不上。 作爲主要服務新來港人士的慈善機構,新家園協會助理執行幹事、註冊社工陳慧靈說,單就深水埗一地,協會就要服務2900多戶劏房人家。 如你需要特定的語言支援以查詢有關《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第IVA部的租務事宜,請致電以下「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融匯)的電話翻譯熱線(見下表)。 翻譯員會爲你安排與估價署職員進行電話會議,並提供翻譯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