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有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自然風景十分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此外,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第3站:觀奇石 認識二疊紀 此段路重頭戲當然是到馬屎洲觀地質岩石了! 馬屎洲是香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其沉積巖是本港第二古老巖層。
- 下車後沿斜路進入三門仔新村,一直走便到了三門仔碼頭旁的公廁。
- 進入三門仔新村後,一直走便抵達士多和三門仔碼頭旁的公廁。
- 你能在左邊遠眺八仙嶺,右邊則能望到科學園和馬鞍山。
- 馬屎洲本是個島,跟鹽田仔一水之隔,但由於沙泥沖積,漸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潮退時海水只要低過1.5米,便可從三門仔經鹽田仔步過沙洲,踏上馬屎洲而滴水不沾。
三門仔與馬屎洲之間以一小山崗及「連島沙洲」連接起來,潮漲時沙洲便被掩路,大家可到政府網站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才決定前往時間,以本月來說建議於下午4時前完成並回程。 ▲三門仔及鹽田仔之間經歷好多年的時間,透過自然生態系統把兩個島連接起來,形成今日的連島沙洲。 如果想登上馬屎洲,就要事先check定潮退時間,大家可以睇政府網站去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決定前往時間。 呢個潮退先出現連島沙洲,令遊人輕易到達馬屎洲地質公園。 ▲馬屎洲除咗有岩石和連島沙洲睇之外,仲有貝殼灘和石英,整個灘岸聚集好多細顆石粒和貝殼,好多石粒都係靠海水的推動力運送到岸邊堆積,去這個地方的朋友要小心D行。
馬屎洲: 日本美食:【日本福岡輕洋食料理餐廳 打卡必去!人氣森系甜品桃子芭菲】- Cafe&Bar Toft トフト
香港郊野蜚聲國際,不少山徑、景觀令海內人士嘖嘖稱奇。 而漁護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對於鍾愛香港郊野的市民及旅客,更是不可多得資訊寶庫。 八仙嶺、羊洲、船灣海和船灣淡水湖等,構成一幅幅的人間美境。 南面遠眺馬鞍山、丫洲及白石角一帶,又是絕然不同的人造風貎。
如果回程時,經過地質中心附近的新發士多麵檔,不妨喫一碗他們的牛腩麵,因為連發哥(周潤發)也曾多次幫襯,如何好味也不用我多說了。 馬屎洲原是吐露港上的一個小島,因水流將沙泥堆積,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1999年,政府將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劃定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1]。 馬屎洲擁有本港最古老的沈積巖,也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石[2]。 島上的巖脈入侵、香腸構造及褶曲等地理現象,都使馬屎洲成為一個理想的地質考察熱點,更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門景區」。 如要遊覽此景區,可乘車至三門仔,再經連島沙洲走至馬屎洲。
馬屎洲: 馬屎洲交通路線一: 小巴 20K
三門仔沿岸的青山綠水和漁船令人舒服平和,瀰漫一陣舊日漁村氣息。 一直以來,村民以捕魚為生,自給自足之餘,村上一些食店和海鮮菜館,亦供應海鮮和漁民特色菜。 有些人或許未聽過三門仔村,但對船灣淡水湖一定不會陌生。 60年代初期,政府為瞭解決水荒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當時位置正是三門仔舊村,村民因而遷往鹽田仔,成立新村。
各式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岩石,例如褶曲、結核和粉砂岩等,都能沿着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一一看清。 出走新界東北探索地質生態,大部分路線均需要乘坐渡輪前往。 於三門仔站下車後,可沿行車路走回海堤,欣賞一下八仙嶺的全景及三門仔村一帶的海岸,在藍天白雲下,一隻隻小艇齊整地排列著,景色十分優美。 在巴士站的涼亭旁,依路牌進入小路經三門仔村往馬屎洲,經過一排兩層高的村屋後,向公厠的左方前行一段後,在第二個公厠的後方有小路登上山坡。
馬屎洲: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3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3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馬屎洲和鹽田仔之間有連島沙洲相連,潮水位較低的時候可以直接從鹽田仔走過去。 馬屎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岩石,據說最古老的有快三億年的歷史,甚至能看到二疊紀形成的沉積巖。 但對岩石毫無研究又沒有「大埔地質教育中心」給我臨時抱佛腳,只在入口處淺淺拍了幾幅看起來不錯的岩石。 位於赤門海峽的馬屎洲,早在2.8億年前(二疊紀)已形成,其岩石歷史乃香港第二古老,而地質風貌又非常集中,半天遊就最適合。 馬屎洲本是個島,跟鹽田仔一水之隔,但由於沙泥沖積,漸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潮退時海水只要低過1.5米,便可從三門仔經鹽田仔步過沙洲,踏上馬屎洲而滴水不沾。 馬屎洲:三門仔馬屎洲位於新界大埔三門仔的連島沙洲,本為一個獨立的小島,後因水流把沙、礫石等沉積物長年堆積而與鹽田仔連接。
三門仔馬屎洲面積雖小,但擁有數個具科學價值的地質層,見證香港一個個重要的地質時代。 馬屎洲東南面的岩石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約2億8,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這個時期連我們熟識的古生物 —— 恐龍,都還未出現。 由於這裡的巖層代表了香港一個重要的地質時代,加上豐富的岩石種類和多樣的地質構造,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
馬屎洲: 鹽田仔一日遊.山系潮人探祕之旅
馬屎洲行山路段地面凹凸不平和濕滑,需穿着防滑行山鞋,亦要小心山上有野狗出沒。 馬屎洲2025 只要一直沿着海岸線走,便能到達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終點。 如果不想原路折回,可以留意三門仔街渡服務,由三門仔漁民經營,馬屎洲街渡不定時服務,價錢面議。 但於大雨或潮漲時,連接著鹽田仔的沙洲會被海水淹蓋,直至1990年代,於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連接的問題就得以解決,馬屎洲已基本上與大陸連接了。 馬屎洲2025 順着蜿蜒的三門仔段單車徑,可飽覽整個船灣避風塘的景色。 三門仔新村至今仍保留着濃厚的漁村風貌,避風塘上停泊着一艘艘舢舨船,防波堤外搭建了大大小小的魚排。
馬屎洲: 馬屎洲 6大必玩攻略!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行山 、地質公園即睇!
露營場地內設有廁所、晾衫架及大型燒烤場,只須自攜露營用品,從未接觸露營的你們也能初嘗露營的樂趣。 教練會先教導參與者簡單而安全的劃舟技巧,然後再帶領他們出發探索馬屎洲和大美督附近的自然生態,不用擔心獨自上路。 馬屎洲獨木舟 是適合獨木舟初學者和一家大小的水上活動。 只要年滿8歲,便可以在幾間三門仔水上活動中心租借獨木舟,收費為 $200起。 幾間水上活動中心均提供單人和雙人獨木舟租借,讓大人能陪同小朋友在這炎炎夏日下出海消暑,一起體驗好玩的獨木舟之旅。 馬屎洲擁有豐富的天然地理資源,奇形怪狀的岩石,原來已有超過2.8億年歷史,行山時一路上可見紅色沉積巖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景觀開揚。
馬屎洲: 馬屎洲|介紹
到達馬屎洲後沿右側前往自然教育徑,春季的時候在〝馬屎洲特別地區〞標示牌左面岸邊,或許你會發現大遍黃白色的野花正在盛放。 馬屎洲行山之後,不妨到三門仔路乘搭巴士 75K/275R 前往大美督湧背營地留宿幾日,玩盡假期。 日間可以挑戰露營場地附近兩條自然教育徑-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和新娘潭自然教育徑;晚間可以一起看看大埔的星空,細數繁星閃爍。 馬屎洲2025 涼亭右側的沙灘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起點,沿岸設有傳意牌和路標帶領你走到終點,回程時可沿路折返。
馬屎洲: 香港有趣植物 ( (作者︰馬錫成) Interesting Plants in HK ( (Author: Mar Shek Shing)
只要係有用知識、重要資訊,以至好玩話題,Fitz都會全力搜羅,同時鼓勵「鬱民」齊齊參與,打造一個開放嘅運動生活資訊平臺。 由於Google Map更改了使用條款,限制了每日的使用量,如上方的地圖不能正常顯示或使用,請參考圖片地圖代替,敬請見諒。 切勿把手伸進水裡,垃圾也不要扔進海裡,以免影響馬屎洲生態。 馬屎洲導賞地圖只有兩頁,精簡易明,亦有不少插畫,深受小朋友喜愛。
馬屎洲: 鹽田仔山頂
馬屎洲導賞 團由大埔地質保育中心不定期舉辦 (詳情可按這查詢),由專業的地質導賞員帶領報名者前往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不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能從導賞中學會更多關於馬屎洲豐富的地質知識和保育方法。 在藍天白雲下,大家一邊漫步着自然教育徑,一邊望着吐露港優美的景色,非常寫意。 馬屎洲地質公園 最為著名的是「赤門景區」,蘊含着紅色沉積巖和灰綠色凝灰岩間隔的地理奇觀,源於連恐龍也未出現的時期,即是約3億多年前,非常罕見。
馬屎洲: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乘坐來往大埔墟和三門仔的小巴 20K,到了三門仔總站後下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在馬屎洲的東南面,不少行山人士都評論這條路線十分輕鬆,非常適合一家老幼遠足。 整段自然教育徑有超過10個不可錯過的打卡熱點,它們都是由大自然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地理面貌,例如貝殼灘、斷層、結核和海蝕平臺。 透過實地觀察有趣的岩石,可以讓小朋友培養對香港地理的興趣。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馬屎洲: 馬屎洲 必玩6大
馬屎洲雖因島形似馬屎而得名,但它的地質及科學價值絕對是世界級珍貴。 通過連島沙洲前往馬屎洲的右邊,便是自然教育徑的方向。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位於小島東南邊,全長1.5公里,其中的沉積巖可追溯至2億8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部分呈斷層和褶皺構造。 在山上可清晰遙望壯麗的馬鞍山、八仙嶺、慈山寺,兩旁為船灣海及吐露港,海中心分別可見羊洲及丫洲。 微風吹拂地徒步半小時路程,便會到達接駁馬屎洲的連島沙洲,毫不費吹灰之力,非常適合長輩及一家大小前往。
三門仔村原是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的一個漁村,昔日白沙頭洲與伯公咀之間的兩個小島形成三道小水道,連接船灣海和赤門,因此被命名為「三門仔」。 馬屎洲 馬屎洲是位處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因為外貌酷似馬屎,因而得名。 經過三門仔新村,在洗手間位置沿小徑攀上鹽田仔的小山丘前,你可以先參觀「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中心位處大埔三門仔新村,是香港第一所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教育中心。 原址極具歷史價值,由「香港基督徒福音廣播團基培堂」於新村成立初期作為村民聚會及幼稚園教學用途。 中心內展示了關於三門仔新村以及馬屎洲一帶的地質、生態、歷史及人文等資訊,還有岩石標本供遊人參考。 再返回小徑行上鹽田仔小山丘後,開揚的山徑兩旁都盡是山墳墓地,在高處可遠眺馬屎洲和鹽田仔之間的連島沙堤。
馬屎洲: 交通資訊
在港鐵大埔墟站轉乘20K往三門仔專線小巴,或九巴74K(循環線),乘搭小巴在總站下車,九巴則在三門仔站。 下車後在涼亭旁的路口進入三門仔村,在車路盡頭的公廁左側經過一列整齊的村屋,隨後在第二個公廁後方的小路,步往鹽田仔的山崗。 跟著山上的小路行走,沿途皆是墓地,然而,那裡亦能看到湖光山色的優美景緻。 馬屎洲 馬屎洲2025 經過鹽田仔及連島的沙洲後到達馬屎洲,沿著涼亭右面的自然教育徑前行,欣賞島上兩億八千多萬年前已形成的古老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