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各類人造牛油及塗抺醬樣本的單元或多元不飽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均較牛油組別的樣本高。 按每100克含量計,測試中以牛油樣本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較高(介乎43.1克至49.9克);牛油和植物油的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差異則相對較大(介乎30.2克至69.0克);其他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較低(介乎9.5克至32.5克)。 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1款混合脂肪(69克)與最低的1款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9.5克)樣本,兩者相差逾6倍。

  • 淮安作爲淮揚菜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世界美食之都,餐飲業較發達,也帶來餐廚垃圾處理一系列現實問題。
  • 「I Can’t Believe It’s Not Butter」、「Earth Balance」的分銷商表示,因應產品不符合本港法例對0反式脂肪酸聲稱的要求,故在有關產品上架之前先行用貼紙把「0g trans fat」聲稱遮蓋,惟樣本上的貼紙可能在運輸途中脫落。
  • 「Tesco」的代理商則表示,其產品成分及其測試報告所檢測的營養素含量與包裝標籤上標示的有少許差異,該公司會作有關更改,並重新貼上標籤。
  • 測試中逾6 成,共 17 款樣本,包括天然牛油及人造牛油,含有塑化劑DEHA、DEHP、DINP及/或ATBC。

消委會指,正常進食對身體的影響甚微,但由於3-MCPD亦可經其他高溫烹調而形成,因此亦同時存在於其他食物,例如精煉食油、粉麵、麵包、曲奇、蛋糕、薯片薯條,以至嬰兒配方及後續配方奶粉等,故為保障身體健康,消費者應留意日常飲食習慣,以減少3-MCPD的攝入量。 不論人工或天然反式脂肪酸都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對身體的影響較飽和脂肪酸更大,長期攝入過量反式脂肪酸,有機會增加心患血管疾病的風險。 牛油的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存在的,按每100克含量計,測試中牛油樣本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介乎2.28克至5.0克), 普遍較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的樣本(由沒有驗出至0.31克)高,所以不應過量進食牛油。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5款樣本(佔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94%,佔整體樣本54%)檢出的環氧丙醇,含量由每公斤60至1,500微克。 含量最高的樣本為「earth balance」的Original Buttery Spread,檢出量超出歐盟標準上限。

大公司牛油: 最高瀏覽

至於,3-MCPD(氯丙二醇)屬污染物,攝入過量有可能損害腎功能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消委會指,現時香港法例沒有3-MCPDE在油脂內的含量標準,食品法典委員會亦沒有為油脂制定3-MCPDE的最高含量。 可參考的是歐洲食品安全局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所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分別為2微克及4微克。 世衞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苯並[a]芘列為「令人類患癌」,屬基因致癌物。 是次消委會測試結果顯示,只有「雪印特級植物牛油」檢出苯並[a]芘,不過含量為每公斤0.8微克,符合香港現行的行動水平及歐盟標準上限。

  • 測試發現,9款樣本檢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所標示的2成,其中Tesco Sunflower Spread標示的反式脂肪含量為每100克含0.1克,但消委會測試為0.5克,反式脂肪含量超出400%。
  • 消委會指,正常進食對身體的影響甚微,但由於3-MCPD亦可經其他高溫烹調而形成,因此亦同時存在於其他食物,例如精煉食油、粉麵、麵包、曲奇、蛋糕、薯片薯條,以至嬰兒配方及後續配方奶粉等,故為保障身體健康,消費者應留意日常飲食習慣,以減少3-MCPD的攝入量。
  • 「銀寶」代理商表示已即時更正在零售店倉存的產品上的營養標籤貼紙,日後在進行印刷時將更嚴格進行校對,確保資料無誤。
  • 相對於2017年7月份記者在淮安採寫“淮安餐廚垃圾回收難有酒店寧願10萬招標地溝油回收”現象,現在淮安的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已有法可依,時隔6年後,記者再次實地採訪淮安餐廚垃圾回收、處置現狀。
  • 按是次測試中檢出量最高的樣本(1,100微克/公斤)計,要分別持續每日進食24茶匙及48茶匙,才會超出建議上限。
  • 另表示產品沒有使用半氫化食油,對於3-MCPDE及GE的實務守則表示支持,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其中14款檢出DEHA、8款檢出ATBC,1款樣本檢出DEHP和DINP。 惟全部樣本檢出的塑化劑含量均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因此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同時,部分人造牛油或塗抹醬樣本中,將產品類別的相關資料印在包裝底部或側面,或使用較細小的字體標示,更有少量人造牛油樣本使用「Butter」或「牛油」的相關字眼作為牌子或產品名稱的一部分。 消委會的測試發現,有4款樣本的營養標籤中,標明反式脂肪酸為每100克0毫克,即「不含」反式脂肪酸。

大公司牛油: 消委會牛油選購/使用注意事項 食用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抺醬應:

消委會去年發表食油含環氧丙醇的報告時已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報告指,實驗動物中,環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即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genotoxic carcinogen),可損害脫氧核醣核酸(DNA)。 消委會指,現時香港法例沒有3-MCPDE和GE在油脂內的含量標準,食品法典委員會亦沒有為油脂制定3-MCPDE和縮水甘油酯(GE)的最高含量。 開封後的產品應盡快食用,未食完的應按產品標示冷藏,並依照包裝標示的開封後食用期限食用完畢。 據食安中心資料,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均會增加人體內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更會減少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

世衞癌症研究國際機構(IARC)將環氧丙醇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group 2A 大公司牛油 substance),一般建議人們應盡量減低從食物內攝取基因致癌物。 另外,降低膽固醇及加強心血管健康,平日可以適量攝取水溶性纖維(糙米、麥包、麥片、水果、蔬菜)、Omega-3脂肪酸(深海魚、牛油果、核桃、亞麻籽油)及異黃酮素(黃豆及其製品、鷹嘴豆、豆莢類)。 牛油是不少人的常用食材,不論是整蛋糕、煎牛扒、製作醬料或塗麵包,一日三餐都可能用上牛油。

大公司牛油: ▼「牛油」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排名(按圖👇👇👇)

有2款人造牛油牌子包括「Emborg」及「大公司」,均沒有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及污染物3-MCPD。 此外,「安佳」有鹽牛油只以每食用分量(7克)標示營養素含量,其「反式脂肪Trans fat」標示為0克,但測試卻驗出每100克含4.8克反式脂肪酸,含量是所有樣本中最高。 記者到快餐店集團大家樂及大快活分店視察,發現有關集團所用的牛油,正正是上述產品同名。

在2017年採訪時,淮安某餐飲單位負責人曾對餐廚垃圾集中收運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餐廚垃圾賣給社會非法回收人員,可以拿到一筆錢,解決一兩個人的工資,有些大型餐飲單位每年的餐廚垃圾可以賣到10萬元,而且對方還能幫助清運生活垃圾,但是交給由政府特許經營的正規企業集中收運、處置卻是白交。 每天早晨8點不到,江蘇淮安晨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職工餘雷便開始一天的工作:開着餐廚專用收運車到各大小餐廚企業收運前一天晚上產生的餐廚垃圾,他負責的線路共有大大小小餐廚企業140多家。 大公司牛油2025 記者瞭解到,經淮安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淮安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23年6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江蘇省首部關於餐廚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 相對於2017年7月份記者在淮安採寫“淮安餐廚垃圾回收難有酒店寧願10萬招標地溝油回收”現象,現在淮安的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已有法可依,時隔6年後,記者再次實地採訪淮安餐廚垃圾回收、處置現狀。

大公司牛油: 牛油反式脂肪喫出高膽固醇 消委會驗出4款真零反式脂肪牛油

假設一個人每天的能量攝取量為2000卡路里,由於每克脂肪提供9卡路里能量,其膳食脂肪攝取量便應限制於不超過65克,其中飽和脂肪不應超過22.2克,而反式脂肪不應超過2.2克。 認可營養師吳瀟娜(Lillian)指,「好膽固醇」有助清除血管中的壞膽固醇,並帶到肝臟代謝,可維持血管健康。 「壞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中,日積月累下,血管通道會逐漸變窄甚至閉塞,導致動脈硬化。

大公司牛油: 牛油食多易超標

消委會建議若改以脂肪塗抹醬塗抹多士,可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並應盡量揀選污染物含量較少的產品,並注意塗抹醬並不適宜用於烹調食物。 不過,在13款人造牛油、塗抹醬及起酥油的樣本中,檢出致癌物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報告指長期過量攝入有機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男性的生殖系統。 大公司牛油 另外,15款人造牛油、塗抹醬及起酥油的樣本檢出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一款超出歐盟標準,長期過量攝入有機會致癌。 此外,測試中約2成(6款)樣本達到食安中心的「高鈉」食物水平,即每100克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含量介乎680毫克至770毫克鈉。

大公司牛油: 人造牛油多反式脂肪?

環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歐盟就相關的植物油和脂肪產品訂定了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以環氧丙醇顯示)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1,000微克。 測試發現,9款樣本檢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所標示的2成,其中Tesco Sunflower Spread標示的反式脂肪含量為每100克含0.1克,但消委會測試為0.5克,反式脂肪含量超出400%。 「大公司」 的代理商表示,包裝的標籤正在更正中,包括產品名稱及反式脂肪含量,預計於2018年4月上旬完成。 「安佳」的代理商表示,其產品為純正乳脂牛油,由於不經氫化過程,所以不含人造反式脂肪酸。 大公司牛油 樣本應屬於牛油和植物油的脂肪混合物,惟英文標示產品含植物油,中文卻沒有相關標示,產品的中文名稱並無提及「植物油」,更使用「牛油」字眼作為產品名稱的一部分,包括「President」Ambassador Salted Culinary Fat Blend。

大公司牛油: 人造牛油以「牛油」作為牌子名稱

不少人都以為植物牛油比較健康,其實,植物牛油的反式脂肪含量亦不少,如果多喫可能引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 消委會指,有關產品有機會觸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促請各代理商採取即時行動更改失實標籤的問題。 消委會指,歐洲於今年初完成訂定「環氧丙醇」在植物油脂及嬰幼兒奶粉等配料或食品的最高含量,並期望政府在本地引入類似的規管。 飽和脂肪方面,所有牛油中,最高飽和脂肪的牛油是大使植物牛油,飽和脂肪每100克有74克,牛油中最高的Jersey Dairy 59.7克更多出近15克。

大公司牛油: 牛油壞脂肪酸含量較高 最多可相差6倍

不過,測試卻發現4款樣本中,每100克便含有0.6至2.9克,不符合技術指引在營養標籤上標示為「0」的定義(少於或等於0.3克)。 測試中逾6成樣本,分別檢出塑化劑DEHA、DEHP、DINP 及/或ATBC,其中14款檢出DEHA、8款檢出ATBC,1款樣本檢出DEHP和DINP。 因此,如果食用100克安佳有鹽牛油,便已超出每日反式脂肪攝取量的77%;而進食100克大使鹽漬植物牛油或大使無鹽植物牛油,更會超出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的233%。 根據30款牛油的測試結果,真正符合「零反式脂肪」定義的牛油只有4款(每100克不超過0.3克反式脂肪酸)。 「I Can’t Believe It’s Not Butter」、「Earth Balance」的分銷商表示,因應產品不符合本港法例對0反式脂肪酸聲稱的要求,故在有關產品上架之前先行用貼紙把「0g trans fat」聲稱遮蓋,惟樣本上的貼紙可能在運輸途中脫落。

大公司牛油: 脂肪肝飲食助減脂!中醫拆解7大迷思:素食也是地雷?

以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士計,每日最高可攝入3- MCPD及3-MCPDE的分量(獨立或合計),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為120微克;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則建議為240微克。 淮安市現在日產生的餐廚垃圾還是在300噸左右,餐飲單位的增減是個動態數字。 巴曦告訴記者,隨着時間的推移,同時在淮安市、縣(區)兩級城管部門的支持下,淮安各大小餐飲單位對餐廚垃圾處置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日均收運量在220多噸,高峯期在260噸,低谷時也在190噸左右,而且已與淮安4000多家餐飲單位簽訂了“餐廚垃圾免費收集運輸服務合同”。 消委會提醒,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長期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有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氯丙二醇脂肪酸酯是油脂在超過160°C高溫脫臭加工下,和氯化物產生反應下形成,當在人體胃腸道內被水解,會釋放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 根據實驗動物結果顯示,長期攝入過量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大公司牛油: 相關文章

只有1款牛油及植物油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 – 大公司 大公司牛油2025 Daisy的Butter Blend Spread (Salted)沒有檢出環氧丙醇。 另外,消委會亦發現大部分樣本的標籤未有準確標示營養素含量,當中近5成的營養標籤及聲稱標示更屬嚴重不符,損害消費者能獲得正確資訊的基本權利。 牛油、塗抹醬及人造牛油產品均屬於高脂食物,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少喫,並保持均衡飲食。 選購牛油時應細閱包裝上的產品描述、配料表及營養標籤,留意產品的成分比例,建議選擇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產品。 不少人喜歡喫火腿煎蛋牛油多士做早餐,進食1份已等於攝取9.9克的飽和脂肪酸和0.43克的反式脂肪酸,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的每日攝入限量的45%(飽和脂肪酸)和20%(反式脂肪酸)。

大公司牛油: 相關

雖然專家建議要盡量攝取低含量的環氧丙醇,在進食上攝取到過量環氧丙醇的問題未至於輕易超越上限。 消委會早前測試30款預先包裝的牛油、人造牛油及相關產品,發現有8成半的人造牛油含基因致癌物,部分產品的營養標籤更錯漏百出! 消委會指出,五成測試樣本的營養標籤數據嚴重失實,當中一款人造牛油樣本的鈉含量,遠較標示的高10倍。

大公司牛油: 大公司 Daisy – 牛油 – 含鹽 200克

淮安晨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巴曦告訴記者,由於前些年非洲豬瘟病,經過多年打擊,現在用於餵豬的少了。 但是養魚的還有,儘管現在有了地方性法規,但是非法出售、收運、處置餐廚垃圾現象仍或多或少存在,好在城管執法人員現在不定時進行巡查、執法。 對於這一現象,淮安市營養學會祕書長謝亮告訴記者,學校食堂產生餐廚垃圾中提油量少並不意味着學校食堂飯菜“清湯寡水”,這是因爲火鍋店的火鍋底料一般爲麻辣底料,每份火鍋用油量多在300~500克;而學校食堂菜餚用油量根據菜餚品種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數菜餚用油量不大。

消委會曾測試30款預先包裝的牛油、人造(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發現多數人造牛油含環氧丙醇或3-MCPD。 環氧丙醇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而攝取過量污染物3-MCPD則會損害腎臟及男性生殖能力。 歐洲食品安全局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均有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分別為2微克及4微克。 按是次測試中檢出量最高的樣本(1,100微克/公斤)計,要分別持續每日進食24茶匙及48茶匙,才會超出建議上限。 測試中逾6 成,共 17 款樣本,包括天然牛油及人造牛油,含有塑化劑DEHA、DEHP、DINP及/或ATBC。 在30款預先包裝牛油、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的樣本中,消委會指,測試結果顯示9款牛油樣本全部沒有檢出3-MCPD或環氧丙醇,結果與天然牛油產品通常不經精練的做法相符。

測試中以蒜味人造牛油樣本的平均鈉含量最高,達660毫克鈉;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5克鹽)。 若以測試中鈉含量最高1款樣本計算,食用分量為14克,進食1份便會攝入108毫克鈉,佔世衞建議約5%,消費者要不時留意不同食物的鈉含量,以確保日常飲食不會超出世衞的建議限量。 火腿煎蛋牛油多士是不少人經常點選的早餐選擇,然而按推算,進食1份所攝取的飽和脂肪酸(9.9克)和反式脂肪酸(0.43克),分別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的每日攝入限量的45%(飽和脂肪酸)和20%(反式脂肪酸)。 至於港式經典菠蘿油,進食1份所攝取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亦不容小覷,分別佔成人每日建議攝入限量的44%和21%,消費者進食時應適可而止,以免增加健康風險。 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5克鹽),若以測試中鈉含量最高1款樣本計算,食用分量為14克,進食1份便會攝入108毫克鈉,即佔世衞建議的約5%。 食物中的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有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公司牛油: 牛油反式脂肪喫出高膽固醇 消委會驗出4款真零反式脂肪牛油

「Southdale Farm」及「Sunny Meadow」的入口及分銷商表示,兩款產品配方已分別於2017年10月及2018年3月更新,又表示關注有關的檢測報告,並已將有關測試結果交予供應商參考。 「Southdale  大公司牛油2025 Farm」、「Sainsbury ‘s」及「Sunny  Meadow」的入口及分銷商表示,樣本產品配方已更新,又表示十分關注本會的檢測報告,並已將有關測試結果交予供應商參考。 此外,「Tesco」的Sunflower Spread營養含量包裝附有「source 大公司牛油 of Omega 3, source of vitamin E, B6, B12 and folic acid」,而外國生產商原來的配料表上則有列明產品添加了維他命E、B6、B12及葉酸等。 食安中心資料顯示,基因致癌物是透過直接破壞脫氧核糖核酸(DNA)而誘發癌症。 這類致癌物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攝入量,即使少量也有可能破壞基因物質,從而增加發生癌症的機會,因此不可能為基因毒性致癌物釐定一個安全參考值。

大公司牛油: 最高瀏覽

而Meadows 芥花籽植物牛油飽和脂式肪含量最低,每100克有12克。 記者從百佳、惠康、阿信屋、一田及Market Place隨機挑選了常見的7款植物牛油及10款牛油,比較兩者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量。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除了被不法分子收運後產生“地溝油”外,還被人用於餵豬、養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