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於在昂平高原,行上昂平高原難度不高,是親子郊遊好去處。 如果你經常行山,想挑戰一點高難度的山峯,不妨在昂平高原再上大鐘頂峯,不過,如發現不夠裝備就不用勉強,可以停在昂平高原欣賞風景亦可以。 因為行山時上山路有不少雜草叢生,建議大家穿長褲及行山鞋。 部份上山路線不太清晰,建議與有經驗人士陪同,或者問下附近的行山者。 路上比較斜,而且路徑不明顯,不過山路已被前人開闢,只要小心低頭上山就可以了,兩邊叢林密,部分地方很滑 ,建議大家穿著長褲。 如果純粹上紅香爐峯打卡的話,大家可以經寶馬山道聖貞德中學旁的山路上山,上落山路程不長,不過近紅香爐峯頂就一段路較為崎嶇,大家行路時要小心一點。

  • 登上乾山,並無特別之處,涼風送爽,稍微休息,繼續行程。
  • 下坡一段後可右轉小路入山坳,再轉左向廈村方向直達終點靈渡寺,然後可向廈村方向離開。
  • 中級版起步:牛池灣上巴士(91/ 91P/ 91M);牛池灣上小巴(11/ 1A),在井欄樹下車。
  • 下降圓頭山北脊,初段是極斜的沖溝,有繩索及鐵鍊借力,惟仍需小心滑倒。
  • 經過不斷的上坡下坡,當來到訊號旗桿,就知道終點在望了。
  • 以前嘅「行山考牌路線」有所謂「八仙連走」,但隨衛奕信徑開放,八仙嶺各個山頭都舖設石屎路,「八仙連走」已唔算係好大挑戰了。
  • 上上落落,到最後大家就會見到圓頭山,其實圓頭山相當易認,山頂有幾棵好有禪意 嘅大樹,彷彿有高僧響樹下說法一樣。

想去看心形湖 ,不用去日本北海道了,行去古洞水塘都一樣可以在「港版心形湖」前打卡影靚相。 古洞水塘一程路只需60分鐘,輕鬆行山呼吸下新鮮空氣,即使你是行山新手都一樣沒有問題,輕鬆行山又不會覺辛苦。 原本的三分鐘熱度,漸漸愛上行山並接觸路跑 、行澗、綑邊、泳綑、潛水、航拍。 每年都為自己定下Bucket List,尋找更好的自己。 蔡婷茵 Avis Choy「昨天下了雨,今天颳了風,明天太陽就出來了。」自小與陽光和汗水絕緣,因為一場30公里的夜山比賽而接觸行山,並為之着迷。 喜歡探索生活的各種可能,行山以外,路跑馬拉松、車中泊露營、初嘗鐵索攀巖,當中有喜歡的,也有放棄了的;確信無論結果如何,得着總比錯失更多。

行山考牌路線: 香港10大初級登山路線

在黃昏時,和另一半在龍鼓灘日落景色下打卡,金黃色的背景下,襯託著兩個人的剪影,影出來的效果十分浪漫。 個人覺得全條路線以東狗牙最為容易,其次為中狗牙,東東狗牙則比西狗牙難度更高,因滿布浮沙碎石,即使穿着防滑性能一流的行山鞋,依然步步為營,以防失足跌在地上。 整體而言,四牙全走需比三牙全走多走一牙,卻沒有覺得難度增加,大概是因為四牙全走不經閻王壁,反而攀升幅度較少,耗費較少體能,完成四牙後仍然活蹦亂跳。 傳說中山界「考牌線」杯靈雙渡,主要考驗沙石路上落山技巧,經過好多好多上落山,全是沙石路,一不小心就受傷的路線,都十分消耗體力,但景色十分怡人,都是另一種享受。 幸運地天色好風景美話題不斷,分散各人注意力,不然面前漫漫長路真的會令人沮喪。 第二個咀已經近在咫尺,但原來真的要抵達短咀之端,還要經過幾個狹窄險境;再過多十年八載,可能前路茫茫,不能自由進出了。

麥理浩徑分為10段,始於西貢北潭湧,由東及西以屯門為終點,全長100公里,是香港首條長途遠足徑。 萬宜水庫位處麥徑起點,地質步道可說是接待遊客的「見面禮」,走到標尖角山頂可飽覽浪茄灣優美景緻,沿途更可見宏偉的六角柱石羣、海蝕洞、海蝕柱。 麥理浩徑風景多變,愛看灣岸及海峽景緻的山友,可挑戰第1至第2段及第4段,惟這幾段難度較高,請遊客量力而為。 這條路線由薄扶林輕鬆的郊野山徑開始,穿越水塘,很快就抵達太平山頂,沿途可見現代建築與歷史遺蹟交錯。 如果時值黃昏,可沿盧吉道登上西高山,此處的日落美景,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行山考牌路線: 行山好去處2023|7.西貢破邊洲一日遊

左邊是地形獨特的青山腹地及大冷水,當中有奇特的「月牙谷」、「青松紅壑」等,也是郊遊的好去處。 良田坳是良景村上山大路的連接位,此處有遊人搭建的可椅和小花園,是大休的好地方。 是次行程由屯門西鐵站出發,經青山寺徑登青山禪院上青山頂(又稱杯渡山),過良田坳往乾山,登圓頭山(又稱靈渡山)後落山至靈渡寺完結。 行山考牌路線2025 當日天色不佳但無雨,正是走此線的好日子,因為全程無遮蔽物,如果烈日當空便很容易過熱或中暑。

  • 走過一段小徑後,就可以看到海峽美景,眺望石澳泳灘,以及藍天碧水景色。
  • 由於去破邊洲都有幾條路線,今次介紹一條難度屬於初中級,若大家只是想在十字架山和六角石柱打卡,可以略過白臘灣,原路折返路線較為簡單。
  • 想前往西高山,可以港鐵香港站作起點,先坐15號巴士於山頂廣場落車,再沿住山頂餐廳右邊的夏力道行走約10分鐘,看到涼亭和指示牌後便向左轉,然後繼續前行便可成功走到山頂。
  • 路上比較斜,而且路徑不明顯,不過山路已被前人開闢,只要小心低頭上山就可以了,兩邊叢林密,部分地方很滑 ,建議大家穿著長褲。
  • 在攻頂途中,行走在暗黑的雲海裏,記得一定要準備頭燈或電筒,而且每步也要小心,並記得留意天氣變化帶上風褸和食物,多飲水。
  • 約用40分鐘,行到一處較高位置,再往涼亭,再轉左落樓梯到青山寺,全路段完成。
  • 幸好黃竹角咀路線支線不多,路徑非常明顯,免卻搵路之苦,雖然如此,黃竹角咀地方幅員廣大,一旦走錯路的話,求生定位必定困難,還是建議與有經驗人仕同行。

上上落落,到最後大家就會見到圓頭山,其實圓頭山相當易認,山頂有幾棵好有禪意 嘅大樹,彷彿有高僧響樹下說法一樣。 而圓頭山風景比青山亦不遑多讓,除咗可以回望由青山一路走過嘅路之外,仲可以遠眺流浮山 一帶嘅蠔排,深圳灣大橋,以及屯門,天水圍 一帶嘅景色。 香港給人的印象多是昂然聳立的摩天大廈,但其實香港山多平地少,郊野山林佔總面積的約四分之三,是名副其實的郊遊天堂。 以下為你介紹香港10條初級行山路線,適合情侶及一家大小遊玩,只需輕裝上陣,就可飽覽山海美景。

行山考牌路線: 鳳凰山之路:觀日出路線建議

虎吼石河、一線生機以至鳳凰山都需要手腳並用,而且部分地段都幾了險要,對於行山新手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要有足夠的行山裝備,建議新手最好找到有經驗的行山人士陪同才來挑戰。 上到紅香爐峯,可以俯瞰整個維港美景,亦可以看到香港島至九龍半島的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與高樓大廈。 山頂可以打卡的位置不多,可以容納到不多人士,建議大家最好打完卡影了相就離開,避免阻塞行山通道。 在考牌路線中,「杯靈雙渡」難度不算高,高手大概4-5小時便可完成。 體能不足者切勿輕易嘗試,出發前亦應準備充足飲料和糧食,並預留足夠時間完成(建議初次嘗試者最好預留不少於6-7小時),最好帶備電筒或頭燈,以防萬一。 這條香港熱門的行山路線,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一帶,沿途經過密林蔥鬱的鳳園蝴蝶保育區、「蜻蜓天堂」沙羅洞,打卡美景不絕。

朱智賢今日在Instagram上透露,完成挑戰,行完4大考牌路線之一的杯靈雙渡。 她先將在一線脊的打卡照放上網,還分享了她爬過一線脊的短片。 近期頻頻去行山的女藝人朱智賢挑戰難度,行杯靈雙渡,先登屯門青山,再上圓頭山,幾乎全程都是風化嚴重的沙石路。

行山考牌路線: 行山好去處2023|10.屯門龍鼓灘行山路線!

下降圓頭山北脊,初段是極斜的沖溝,有繩索及鐵鍊借力,惟仍需小心滑倒。 行山考牌路線 繞過幅員甚廣的乾白石澗上源,先登一座高約340米的山崗,再登高約320米的山崗,便抵圓頭山最後登頂的路。 遠方的圓頭山極為突出,近乎對稱的圓頂,頂端竟種了幾棵樹。 在抵達乾山最後的登頂路前,有一樹蔭位,是全線唯一一處可迴避烈日的地方。

行山考牌路線: 行山好去處2023|11.挑戰鳳凰山 香港第二高峯!

走10分鐘後會到分支,2條路都係一樣去圓頭山,而我選先上萬壽嶺,全是攀山路線。 攀不久就到山頂,然後沿山脊到圓頭山(尾段接近70度上山),山頂有幾棵特別小樹,然後開始極斜落山,再上山。 鶴咀是香港島東南的一個海角,風景優美,遠眺一望無際,水光接天! 白崖其實只佔地貌面積大約10分之1,大家想拍攝更美的景色可能需要用高空拍攝,才知景色有多漂亮。

行山考牌路線: 【屯門行山】挑戰考牌路線杯靈雙渡 時間糧水體能準備缺一不可

青山主峯,標高583米,往東下望,剛好是青蝶石河的崖頂。 行山考牌路線2025 青山主峯之北,乃引自杯渡寺(青山寺)的登山梯級終點,亦是「韓陵片石」涼亭所在,一般行山人士皆由此路登山,止於本亭。 起牀醒來,悠閒地執拾背嚢,乘坐輕鐵慢慢搖至蝴蝶灣,參觀一下紅樓,沿龍門路一直走。 所謂杯靈雙渡,指的是由杯渡山縱走至靈渡山,前者今稱作青山,後者則作圓頭山,兩山之間有一山名乾山;乾者,有說乾坤之乾,非乾濕之乾。

行山考牌路線: 行山考牌路線: 一尖三咀過四灣之旅

海邊岩石樹立一座紀念碑,悼念一位遠足前輩,見證手足之情、體會兄弟之義。 在世間曾經負出過的美事,我們並不會忘記,歷史仍會真實地記載;任何人無論用盡什麼污穢手段想怎樣刪除,真相還是見證了一切。 此時,眼見一堆印有簡體字的塑膠垃圾,心情秒速火上加油、血壓爆燈上升,必須大喝一口冷水消暑降溫。

行山考牌路線: 鳳凰山之路:記得帶備登山手套

這些路線具有距離長、補給少、路況差,或山勢險要等難關。 但隨著郊野公園日漸「豪華」,部份考牌路線已不算艱難了 (如八仙嶺連走)。 時至今日,「行山考牌」這說法似乎不太流行,但以下這3條經典考牌路線,這幾十年改動不大,挑選性仍然存在。 近年香港興起嘅行山熱潮,亦令「行山考牌路線」有所改變。

行山考牌路線: 打卡點:破邊洲

此處建成水塘前,原是十數個小山丘,今日的「千島」,其實就是昔日小丘的山峯。 大帽山高957米,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好去處,來對時間的話,更可看見峯頂下翻滾的雲海。 大帽山植被茂盛,春夏有機會看到櫻花及野百合等,秋冬則換上金黃芒草。 大帽山頂峯並不對外開放,不過山頂仍有很多地方可讓你坐下來等待日落。 事不宜遲,時間不等人,還要加快腳步前往西貢、甚至乎是香港最東面之長咀。

行山考牌路線: 香港最高峯 登大帽山置身雲海

想郊遊又怕體力透支,不妨考慮約一小時的西高山快閃路線吧! 行山考牌路線2025 位於山頂的西高山,除了有海天一色的打卡位,更能俯瞰維港全景,絕對是觀賞日落的最佳位置。 行山考牌路線2025 想前往西高山,可以港鐵香港站作起點,先坐15號巴士於山頂廣場落車,再沿住山頂餐廳右邊的夏力道行走約10分鐘,看到涼亭和指示牌後便向左轉,然後繼續前行便可成功走到山頂。 步行30分鐘,走過約600多級樓梯,便會到達西高山的山頂!

行山考牌路線: 行山考牌路線

無謂從景觀、地形、路段、時間而論,此地屬最適宜休息之地。 此處亦為環湖與出嘴的關鍵地點,抵達之時間可作為參考,判斷有否能力完成行程。 圓頭山,又作靈渡山,標高375米,乃本線最後一處上攀。

行山考牌路線: 香港「天空之鏡」──流水響及鶴藪水塘

不過要留意的是,山路並沒有照明,日落後周圍會漆黑一片,謹記帶備電筒或頭燈前往。 龍脊風景美,由石澳半島的觀景站至終點的大浪灣,全程:約8.5公里,大家可以預多點時間去打卡及欣賞風景,大概可以預3至4小時。 行山考牌路線 路線起點位於石澳道近土地灣村的港島徑第八段,下車便會看見港島徑的地圖資料牌。 走過一段小徑後,就可以看到海峽美景,眺望石澳泳灘,以及藍天碧水景色。

簡易版的路線會由飛鵝道的馬路出發,上山沿途的景色比另外一條在井欄樹起步中級難度行山路線較為遜色一點,不過如果你只是為看芒草而行,上到山頂一樣有美麗定芒草影相。 黃竹角咀路途遙遠,沿路都沒有補給及樹蔭,離開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後路徑更變得狹窄及凹凸不平,而且全程都是不停上落山,加上背乎水源等負擔,對體能要求甚高。 幸好黃竹角咀路線支線不多,路徑非常明顯,免卻搵路之苦,雖然如此,黃竹角咀地方幅員廣大,一旦走錯路的話,求生定位必定困難,還是建議與有經驗人仕同行。 黃竹角咀是對體能及意志力的一大挑戰,強烈建議先行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及紅石門等路線以熟悉附近一帶地形及評估自己能力,做好充份準份準備纔行走黃竹角咀。 去到良景坳,如果感覺良好,糧水充足,就可以繼續向乾山 出發。 儘管你選擇較輕鬆簡單的行山路線,出發前仍須作好充分準備,並遵守規定,謹記「五不」:新手不要獨自遠足;不走捷徑;不亂拋垃圾;不要破壞大自然景物;不隨意生火。

沿青蝶脊登山,走過青山的三個山峯,急降至良景坳,然後急登乾山,隨後數次上落,最後登上圓頭山,越過急斜的北坡,最後抵達靈渡寺,此謂杯靈雙渡。 通常行山人士會由引水道路入澗,沿中狗牙坑上溯,途中需要攀爬石壁,這段路都需要手腳並用。 因為石河頂端左右有崖壁高起,好似有兩隻老虎對峙,因此有「虎吼石河」之稱。 拍完十字星石室後,可以原路折返龍鼓灘,這是最後一個打卡位!

行山考牌路線: 建議行山路線:

小編就趁呢排天氣比較相宜,走訪曬四條路線,同大家分享嚇路線嘅點點滴滴。 黃昏漸近,遊人開始朝著同一方向離開,首先到鹹田士多加油站上電,然後帶備足夠糧水回程。 我們仨決定用腳返回北潭湧,所以途經西灣之後,於吹風坳折返西灣亭,再沿西灣石屎路直奔終點,剛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美滿完成宣告考牌合格。 又到回程的時候,不過如要大休補給,原來要再行多五六公里;所以大家還是需要謹慎地用水,繼續輕快的節奏,不能操之過急。 可惜的是,很多人進入收成期,每天只求安穩苟且過活,將一切良知是非辨別本能都完全出賣掉。

疏林帶止於一處平坦山崗,其後盡是草坡,此角度望青山並不挺拔。 越過一隊行山隊後,便來到急登的路,拾級穩步,往山頂的發射塔方向走,不消一刻,再走過瘦如劍脊的一段沖溝邊,抵青山南峯,標高 517 米。 由此再望向主峯已非遙遠,未幾已看見發射站下的石屎梯級,穿過建築物,右邊可抵主峯測量墩。 隨後於疏林中穿梭,身後的屯門南,在濃厚煙霞之下,顯得一片迷濛。 往西望,望后石至疊石頂的丘陵地帶,還有龍鼓灘發電廠皆能入目。

行山考牌路線: 香港行山四大考牌路線

走到此行終點大坑墩風箏場,入夜後你可逐漸看到銀河繁星,在漫天星宿下度過美好的晚上。 杯靈雙渡被視為4大考牌路線之一,杯靈是指又名杯渡山的青山,以及又名靈渡山的圓頭山。 杯靈雙渡全長約11公里,通常挑戰這條路線的人,都會由屯門青山寺上山,經青山徑登上高583米的青山,之後沿青山北脊下山,落到良田坳,再連走乾山、圓頭山等多個山頭,落到靈渡寺,最後行到田廈路。 行山考牌路線2025 由昂平高原上走至大金鐘的路程不長,20分鐘即可到山頂。

香港行山界素來傳說有「四大考牌路線」,所謂考牌路線都是口耳相傳,歷史已不可考。 呢條路線景色壯麗,雖然崎嶇難行,但係完成之後嘅滿足感不能言喻,不過,其實行山邊有考牌唔考牌? 杯靈雙渡位於屯門,‘杯’指杯渡山,亦即青山,‘靈’則指靈渡山,即天水圍附近的圓頭山,顧名思義,杯靈雙渡需橫越兩個山,路線大約12公里。

行東澳古道絕對是一個簡易之旅,大部分都是石屎路,只是路程就比較長。 行山考牌路線 東澳古道長達14公里,大約需時4小時左右,中間有補給站,可稍作休息。 因為東澳古道是一條沿海路線,行完整條路線不但可以觀賞沿海風景、沙螺灣和昂平纜車,更可以到訪䃟石灣村及深屈村等舊村落。 計劃路線特意以最短的路程完成全四牙,因而決定先沿西狗牙登山,經一線生機前往東東狗牙下山,再沿東狗牙上山,中狗牙下山。

離開短咀,眼見前面幾位高人落大斜經沉船灣再沿山脊上走,接返往長咀之路;烈日當空之下,真的讓我們三位後輩肅然起敬。 這短短的五公里,無遮無擋,適當地飲水補鹽是生存之道,而在平時練習得來的烈陽神功亦大派用場。 踏破青山,眼前北行的山脊皆禿,路在其中而不見其路,如在荒漠沒有指引,初心者不宜獨自擅闖。 徐徐下降,杯靈雙渡路線中唯一的退出點,便是前方一條舊軍路橫斷的良景坳。 聖誕節登山者略少,但路上仍見人來人往,舊軍路兩邊溪谷田地猶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