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仍然不滿意經修訂的賠償額,你有權在經修訂的裁定通知送後21日內向證券及期貨事務訴審裁處提出上訴。 根據《上市規則》除牌條文第6.01條規定,在特定救期內,若發行未能在補救期前結束補救問題並復牌,港交所可取消上市地位,或立即將發行人除牌。 除牌賠償2025 對於長時間停牌帶來的資源浪費以及“養殼”對港股聲譽的損害,港交所的監管信號日趨嚴格。 除牌賠償2025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上市規則》修改除牌程序生效以來,勒令除牌的數量逐年激增,在過去的4年裏合計除牌達到131家,佔2011年以來被勒令除牌公司總數的85.6%。

申索表格可透過以下方式索取:從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網站下載,或在依據某項違責而在本地報章刊登的《邀請提出申索的公告》上指明的地點或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或證監會的辦事處索取。 填妥的表格應遞交至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或證監會的辦事處,或(如適用)遞交至依據某項違責而在本地報章刊登的《邀請提出申索的公告》上指明的地點。 2月6日,港交所一天之內取消4家公司上市地位,包括昌興國際、鮮馳達控股、南岸集團、中國網絡信息科技,2月15日,五龍動力、中盈集團控股、國投集團控股被取消上市地位,今年以來合計有9家上市公司退市。 加上按照過往同類案例如格菱(1318)及中國光纖(3777)等,能符合條件恢復上市個案的「少之又少」,華多利要在監管機構嚴格掌控下「翻身」相信會更困難。 格隆匯8月4日丨共享集團(03344.HK)公佈,內容有關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作出的除牌決定及公司根據上市規則第2B.06(2)條要求將除牌決定提交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覆核(“上市覆核委員會覆核”)。 無論是停牌還是除牌,有關公司的股票都不能在聯交所買賣,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是暫時,後者是永久。

除牌賠償: 公司資料報表

由於此強制性救濟涉及命令他人執行某項操作或不執行某項操作,因此只有在金錢賠償不足彌補損害的特殊情況下才會被批准。 舉例來說,若實際股東們約定當一定條件滿足時需促使香港母公司以約定價格向另一方或第三方出售內地子公司之股份,但由於違約方不予配合,即便某些條件已經達成股份買賣仍未能完成。 觀乎美國的例子,有關當局旦凡決定把不合規的公司「除牌」,或受理上市公司的「私有化」申請,絕不會「不了了之」。 被「除牌」及「私有化」的公司,都會由獨立核數師調查公司的資產、權益及潛在收益,對小股東作出合理的賠償。 如上市公司的董事涉及違法、違規或欺騙等行為,亦會嚴肅跟進、譴責及起訴。

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坐落於最繁華大灣區的香港,因相對較低的稅率和獨立關稅區的固有優勢,近幾十年來,已成為資產管理的熱門目的地。 最常見的商業安排之一便是在香港控股母公司之下,設立一傢俱有實體經營業務的內地子公司。 例如,多年前的馬多夫被控以「龐氏騙局」令投資者損失500億以上,被判入獄150年。 還有,美國證監亦一直嚴打「內幕交易」,法律中列明,「無罪舉證責任」在辯方身上,大大減低了起訴的門檻,並增加了阻嚇性。 該中心要求有關金融機構在有需要時,以“先調解,後仲裁”的方式,解決它們與客戶之間的金錢爭議。

除牌賠償: 上市公司被除牌,股東有沒有退路?

當中的上市公司被停牌的原因或其復牌條件有所重複,如部分被停牌的上市公司的復牌條件同時包含「刊發逾期刊發的財務業績」及「證明公司符合《上市規則》第13.24條」。 (注(2)) 除牌賠償2025 其他原因包括存在有關管理層誠信操守的問題或聯交所對該上市公司的某些交易存疑並要上市公司就該交易作獨立調查。 無論上市公司是因何原因而被停牌,停牌公司仍須遵守《上市規則》下的持續責任,包括須予披露的交易、關連交易、披露內幕消息等。

該股雖然經常向下炒,施展財技在市場獲利,但其實該股的資產豐厚,股價卻被過分質低,當時曾有一名富有的印度裁縫出手狙擊該股,他便跟風買入,博一博收購戰能否打得成。 除牌賠償2025 不過,後來該公司大股東與該名裁縫談妥條件,收購戰沒打成,他的投資也告損失,惟他形容投入不多,所以影響輕微。 除牌賠償2025 首先,在停牌制度上,雖說一方面可保護潛在投資者,避免其交易質素問題的上市公司股份,但另一方面,對於已停牌發行人的現行公衆股東,十分不友好。

除牌賠償: 不知 撞車 賠償額 點好?

以香港的情況來說,把某些公司「除牌」的本意是為了保障投資者,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機制及資源去保障小股東的權益,對股民或許是弊多於利。 以「康宏環球」為例,公司淨資產約48億港元,當中包括8億元現金。 一旦公司被「除牌」,小股東的權益便不再受證監條例保障,可謂「肉隨砧板上」。 有外國研究指出,「除牌」後的公司估值平均下跌至少一半。 小股東購買上市公司,是相信上市公司有交易所、證監會、核數師和相關專業人士等把關,而且手上股票總有一定流通性。 一旦公司被「除牌」,即等同「打回原形」變為一般的「私人有限公司」,所有「上市價值」立刻被清零。

  • 如果你仍然不滿意經修訂的賠償金額,你有權在經修訂的裁定通知送達後21日內向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提出上訴。
  • 此新項修改給予相關的被停牌上市公司更多彈性在被停牌後的18個月內提交併實行其復牌建議。
  • 在縮減了發行人完成復牌計劃可用的時間的同時也鼓勵被停牌的公司迅速採取行動。
  • 此文引起網友熱議,也有不少內行人回應16000元合理,其中一名網友留言說:「車牌數字連號都極為熱門,且因車牌毀損不得原號補發,因此16000賠償金額合理。
  • 近年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面對着不明朗的業務狀況。
  • 比如佳兆業於2022年6月更換審計師,於2023年1月30日公告其正就2021年度業績及2022年半年業績進行最後審計,也開始對2022年度業績進行審覈,公司將力圖於2023年3月份恢復其股票交易。

股東協議中所存在的與子公司管理有關的某些條款(例如任命管理人員、分配股息等),可能會被視為有力的證據表明這樣的密切管理關係。 記者統計分析了常見的港股公司停牌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上市公司未能按時刊發業績公告或審計師不能出具審計報告;二是上市公司沒有足夠的營運能力,而此兩者經常互有關係。 比如佳兆業於2022年6月更換審計師,於2023年1月30日公告其正就2021年度業績及2022年半年業績進行最後審計,也開始對2022年度業績進行審覈,公司將力圖於2023年3月份恢復其股票交易。

除牌賠償: 市場基礎設施及交易

例如,轉移內地子公司的資產,意圖減少無辜持股方在該子公司可獲得的股權經濟價值,便是這樣一種行為。 投訴主任的詳細資料可查閱本會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 《2022年稅務(修訂)(關於住宅租金的稅項扣除)條例》在2022年6月30日刊憲成為法例。 此修訂條例落實納稅人繳付的住宅租金可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獲得稅務扣除。 此項稅務扣除適用於2022年4月1日開始的課稅年度(即2022/23及其後的課稅年度)。

除牌賠償: 上市規則指引搜尋

美好發展集團 有限公司(代碼:2662.HK)前稱承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於2021年1月更為現名。 主要從事娛樂相關知識產權(IP)業務,包括動漫、影視、遊戲、 … (前稱「Camsing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承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其實,華多利曾於2006年停牌,並進入除牌程序,其後透過供股集資引入新業務,最終花了六年於2012年復牌。 而現時,經過早前細價股股災及證監會出手規管有問題股份後,細價股的監管氣氛已變嚴。 譚紹興認為,港交所現有指引十分鬆散及無明確界線,且今次直接要求華多利除牌之前,雖有傳港交所已不止一次好言相勸,只是公司一直沒理會,但道理上港交所亦應同時提醒投資者,惟香港現時並無「除牌警示」。

除牌賠償: 市場通訊

部分上市公司解釋,因新冠疫情持續嚴峻,其內部業務受到影響,因而未能準時刊發其財務業績。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不少上市公司因受疫情或旅遊限制措施影響而未能按時公佈經審覈的財務報表。 除牌賠償 如「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僅與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有關,則上市公司的股票則一般不會被停牌。 除牌賠償 鑑於除牌決定,公司正就公司提交申請以獲得香港高等法院許可,對除牌決定進行司法複覈的理由尋求法律意見。

除牌賠償: 美好發展討論區在港交所DQ美好發展上市地位9月2日起生效 – 香港01的討論與評價

陳仲翔回憶說,當年前身為永安旅遊的連番供股事件,他仍記憶猶新。 當時他在股東會眼見有老股民向當時的管理層下跪,但管理層仍然執意大額供股。 後來,他聯絡上了立法會議員李慧瓊,她介入事件,證監會表示關注後,永安旅遊才取消供股計劃。 共享集團(03344)發佈公告,上市複覈委員會於2023年7月14日就上市複覈委員會複覈進行聆訊。

除牌賠償: 炒車 不應隱瞞 保險公司

只要沒有違法訴訟法的規定,是可以同時對他提起刑事跟民事訴訟的。 如果雙方未能就賠償達成共識,要求索償一方則應聯絡警方錄口供(警方建議於意外後5個工作日內),待警方展開調查,並交由法庭判決。 如索償一方得直,即可聯絡對方司機的車保承保公司,要求賠償。 想和解,但車身有重大毀損,司機亦未能即時評估維修費,應如何處理? 如此情況下,則應先報警,待警方記錄事件,以便日後進行上述和解程序,或以其他形式追究。 警方在確認無人受傷及無政府或第三者財物損毀後,均會向司機提供報案編號,以便雙方跟進。

除牌賠償: 投資者賠償

換句話來說,美國監管機構保障了小股東的利益,其管治的精神,就是盡可能確保任何人不會在「私有化」或「除牌」的過程中剝削小股東之權益。 投資者賠償基金旨在為因與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產品有關的持牌中介機構或認可財務機構違責,而蒙受金錢損失的散戶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網。 “違責”所涵蓋的範圍包括無償債能力、破產或清盤、違反信託、虧空、欺詐或不當行為。 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度,港交所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取消了合計47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創歷史新高。 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7家,GEM上市公司10家,除牌時合計總市值284億港元,而一旦公司遭到除牌,股東持有的股票頃刻間成爲廢紙,價值幾乎爲零。 (注(1)) 在這約80家因逾期刊發的財務業績而被停牌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均因未能於2021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其2020年的全年財務業績而被停牌。

除牌賠償: 監管職能

值得一提的是,「康宏環球」有一定的規模,於2017年「中期報告」中顯示,集團淨資產約48億港元,當中包括8億元現金。 還有持續經營問題,在現實情況中,上市公司出現該等問題,很多時候需要更多的資金去增加投入並發展業務,但由於已停牌的上市公司很難取得第三方的貸款,因此以股權融資的方式去處理更爲有效。 一般而言,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 對有重大流動性問題和財務困難(實質有破產風險)的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融資, 會持較開放的態度,香港證監會也有較大機會豁免全面要約的要求。 除牌賠償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停牌超過3個月或以上的上市公司數目達到110家,其中獲得上市委員會批准的上市公司有15家。 據記者獲悉,有7家主板公司及1家GEM公司已向港交所申請複覈除牌決定,複覈程序正在進行。 此外,港交所亦頻頻出招,要向下炒的上市公司停牌,此舉雖然懲罰大股東,同時也損害散戶的利益。

根據港交所指引,若上市公司未能遵守《上市規則》、公眾持股量或資產不足等情況下,港交所便會指令上市公司的股份停牌。 若上市公司已停牌一段很長時間仍未提交復牌建議,其股份將會列入第一階段除牌程序,若期間上市公司再無任何行動爭取復牌,港交所會再分別按該公司狀況,決定其須否進入除牌程序第二及第三階段。 若3個階段、合共18個月的期限內,該上市公司仍未能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其上市地位將被取消。 上市公司被除牌,是由於公司未能糾正一些影響其上市地位的問題,譬如公眾持股量不足、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和運作,又或者是其他令到公司不再適合上市的問題。

此外,鄭須就申訴分擔罰款,以及是次法律程序的事務費及附帶事務費,包括申請人調查此事和提出申訴的事務費等,合共189,740.55元予律師會及12萬元予檢控員。 55歲的莊鴻石隱暪詐騙案底,於2013年至2016年期間獲鄭振忠楊嘉銘律師行聘用為「師爺」,負責資產轉讓事務,並協助客人透過律師樓賣樓,從中獲取利益。 沒有二手市場,小股東就難以為手上的股票找買家或定價,一言以敝之—很難脫手。 如果以上行動不適用於受損害股東,或者股東尋求的賠償不是簡單的損害賠償,而是要求採取某些行動,則股東可以考慮提出就不公平地損害股東權益的申請。 證監會明確陳述,本會並無覈准或認可本網站內容的簡體中文版,以及對於本網站內容的簡體中文版不承擔任何責任或法律責任(不論是何種及如何引致的責任或法律責任)。

於2023年7月26日,上市複覈委員會通知公司,上市複覈委員會決定維持除牌決定。 於2023年7月28日,聯交所進一步發出函件,告知公司股份的最後上市日期將爲2023年8月10日及將自2023年8月11日上午九時正起取消股份的上市地位。 你可於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指定的限期前(通常是邀請提出申索的有關公告發出當日起計三個月內)向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提交申索。 如沒有發出該公告,你可在首度察覺違責事件當日起計六個月內提交申索。

除牌賠償: 「師爺」下屬監守自盜罪成 律師行合夥人鄭振忠釘牌上訴遭駁回

可以說,上市公司被除牌後,仍然持有其股份的散戶將因此失去主動權,亦較難監管該公司運作。 上市覆核委員會於2023年7月14日就上市覆核委員會覆核進行聆訊。 於2023年7月26日,上市覆核委員會通知公司,上市覆核委員會決定維持除牌決定。

在縮減了發行人完成復牌計劃可用的時間的同時也鼓勵被停牌的公司迅速採取行動。 §  若涉及潛在欺詐活動(譬如虛假會計賬目或挪用資產),委聘法證會計師進行調查。 待法證調查有結果,董事會或獨立委員會應考慮有關結果是否已足以解決相關問題。

除牌賠償: 股東協議

「三保」會對車主以外第三者(包括車上乘客)的人身傷亡及其財物損失作出賠償;部分車主會買綜合汽車保險(簡稱「全保」)。 在另一方面,如該些上市公司不願意採取行動解決相關的停牌事宜,聯交所可繼續將該公司停牌,甚至根據《上市規則》第6.01及6.01A(1)條將其除牌。 一般而言,聯交所會給予被停牌的上市公司18個月時間解決相關的停牌事宜。 聯交所在GL95-18中提及,如其認爲停牌公司須補救的問題應可在少於18個月的期限內解決(例如公衆持股量不足),或停牌公司未能採取足夠行動補救,因而延長了停牌的時間,則聯交所可以實施較18個月爲短的補救期。 在除牌機制改革前,根據《上市規則》第17項應用指引的規定,除牌程序由三階段組成,每階段最少爲期6個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