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鄧小平在1992年初發佈南巡講話後,進一步激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廣深鐵路旅客發送量也在1992年至1993年間到了前所未見的高峯,年發送旅客達到2600萬次[10]。 至1993年起,廣深特快、普快列車車次均冠以「深」字頭,其中深1—深24次特快、深51—深66次為普快;而兩趟普客慢車車次則沒有改變。 廣深城際動車組列車,通常被稱為廣深和諧號,是中國鐵路運行於廣東省會廣州市及經濟特區深圳市之間的城際動車組列車,自2007年4月18日起開行,現由廣州局集團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廣九客運段廣深車隊負責客運任務。 1980年代起,深圳成立了經濟特區,珠三角地區經濟迅速發展,進口貨物和旅客大量增加,原有廣深鐵路單線難以滿足運輸需要。 為此,與廣東省政府商議後,廣州鐵路局於1981年6月10日,向鐵道部報送《廣深鐵路改造設計任務書》,請求增建廣深鐵路複線。

對原有雙綫進行提速改造期問,為了使廣深鐵路適應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開通以後運量增長的需要,及減少工程對日常營運的影響,廣深鐵路總公司決定利用原有的複線和準高速改造時廢棄的路基和施工便道,並新建了部分路線,在廣州東站至平湖站區段建成了第三綫,長65.5公里[12]。 鐵道部於1989年,成立了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廣州鐵路局組成的聯合專家組,對廣深綫旅客列車的最高速度提高到160km/h進行了前期可行性研究。 和諧號東莞站2025 1990年,鐵道部發佈《鐵計【1990】1號文》,正式將「廣深鐵路實現旅客列車最高速度160km/h的技術方案研究」列入1990年鐵道部科學技術發展項目。

和諧號東莞站: 車站結構

生紅 廣州火車站乘坐550路,經14站,到程介村下車,往前150米 或者廣州火車站乘坐地鐵5號線,經11站,到科韻路下車,沿華浦大道往西走400米 從廣州火車站到廣州黃埔大道北怎麼走? 天河地鐵 天河汽車站到廣州市黃埔大道西天強路1號怎麼走 楊理如 1 地鐵天河客運站b出入口乘坐地鐵三號線 天河客運站… 二等座80元 大概75分鐘左右 廣州東站到深圳站 一天大概110趟左右 二等座80元 大概69分鐘左右 廣州南站到深圳北站 一天大概45趟左右的。

  • 此後為了加強鐵路競爭力,廣深鐵路公司開始逐步實施「廣深城際公交化」計劃,除了上述的列車提速和加密班次外,也包括使旅客乘車更便利的措施。
  • 而大功率機車方面,中國正在6軸總功率7200 千瓦的技術平臺上實現自主創新,令機車總功率可提高到9600千瓦。
  • 2022年4月8日,廣深城際動車回復原有「站站停」模式,調圖後,新圖共安排開行城際列車130趟,大範圍採用「站站停」的公交化模式運行,全力滿足沿途各站商務、通勤等客流需求。
  • [59] 即使其後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的實名制預付卡「中鐵銀通卡」,亦因為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的合作關係而無法在廣深鐵路推廣使用。
  • 三樓為廣九直通車旅客服務,設有常平鐵路口岸,作鐵路客運口岸聯檢場地之用,與站臺之間通過天橋連接[7]。
  • 公司一方面先改造車站站臺、儘量擴大廣深列車編組,每列列車可多編6節車廂;另一方面從既有單線鐵路通過能力最小的幾個限制區間入手,使廣深鐵路通過能力迅速提高,從而保證在複線建設期間,廣深鐵路旅客發送量平均每年增長100萬人以上[7]。

截止2021年6月25日調圖,廣深動車組日常開行63對列車,週末開行82對列車,另加10對高峯線動車。 和諧號東莞站 每日最早開車時間為6點,最晚開車時間為22點40分,大部分時段發車間隔為10分鐘。 其中廣州東站/廣州站至深圳站下行使用車次為C7001次-C7095次、C8001次-C8019次、C8079次-C8097次(單號);深圳至廣州東/廣州上行使用車次為C7002-C7096、C8002次-C8020次、C8080次-C8098次(雙號)。

和諧號東莞站: 東莞站

除CRH2及CRH380A系列使用內藏門,其餘都是內崁式門,能減低開關門時的噪音。 和諧號東莞站 2009年4月1日,鐵道部再次對國內列車運行圖進行較大範圍的調整。 這次調整對廣深城際列車的運行圖沒有影響,但列車車次進行了全面調整。 車次編號由原來的三位數(D701-D844)上升為四位數,即變為「D+四位數字」,廣深線上120對動車組的車次範圍為D7001-D7240。 2003年上半年,由於廣東省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情況嚴重,廣深鐵路客運量大幅下降,廣深鐵路先後停運5對高速列車、4對普速列車,以節省運營成本[25]。 2003年5月底,隨着非典疫情受控,鐵路客流量迅速攀升。

各種高速、準高速、普速客車以及貨物列車混跑,除影響運輸能力、調度指揮不便外,更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和維護困難[19]。 因此,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開始考慮新建一條與第三綫平行的四綫,以實施高速與普速列車分綫運行的目標。 而在過渡期期間,在普速綫沿綫新建了塘美站、南社站等幾個會讓站,以提高運輸能力[20]。 1950年,深圳墟火車站遷到較接近羅湖口岸、羅湖橋的現址,與香港的羅湖站僅一橋之隔,並在1953年更名深圳站。 1951年,廣州鐵路分局對廣州地區鐵路及站場進行調整,廣州東站更名為廣州站,成為廣州市內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

和諧號東莞站: 石龍站 (東莞市)

第二層月臺為高速列車站場,廣深鐵路一線及二線(高速線)在此通過。 設有三站臺和四站臺兩個側式月臺,位於地面高二至三層的高架橋上,已電氣化。 第二層只有雙線(2條正線,不設到發線),相向運行的列車可以同時進站。 月臺設有屋簷和防止乘客墮軌的月臺幕門(原為電動金屬欄柵、屬全中國首個設有幕門的火車站),給予廣深城際列車的CRH1A型動車組停靠或通過。

當時廣九鐵路東莞段設有石龍、橫瀝、常平以及樟木頭等車站,常平站為四等站,隨樟木頭站管轄[5],設有4條股道[6]。 和諧號東莞站2025 2022年1月10日鐵路調圖時隨着贛深客運專綫及其連接廣深鐵路之塘廈聯絡綫經已啟用,D2381/4、D2383/2次隨之獲安排停靠深圳北站然後經東莞市往返廣州東站。 由於該站僅與廣深鐵路的Ⅲ/Ⅳ綫有接軌,因此從廣州東站出發的跨綫動車組經Ⅰ綫運行到常平站後需要轉換至Ⅲ綫按普速綫限速運行,反之亦然。 2003年11月,廣東省政府和鐵道部簽署了《關於加快廣東省鐵路建設等問題的會談紀要》,其中就包括了廣深鐵路廣州東至深圳之間增建第四綫的規劃等九大項目。

和諧號東莞站: 技術規格

2022年4月8日,廣深城際動車回復原有「站站停」模式,調圖後,新圖共安排開行城際列車130趟,大範圍採用「站站停」的公交化模式運行,全力滿足沿途各站商務、通勤等客流需求。 和諧號東莞站 自2014年始,每年春運期間,所有經廣州站始發的廣深動車均取消廣州站辦客而改從廣州東站始發以緩解廣州站春運壓力,同時在節後返程高峯期間廣鐵集團均加開夜間廣深動車,以方便節後午夜時段乘車到達廣州需中轉返回至東莞、深圳等地工作的旅客接駁[34][35][36]。 2007年4月18日:第一階段調圖,10組CRH1A型動車組擔當59對城際列車,中間站(樟木頭、東莞及石龍)辦理營業138列次;另保留了3對由「藍箭」列車擔當的準高速列車[28]。

和諧號東莞站: 營運

工程完成後,廣深鐵路上行綫全長142公里,下行綫全長147.1公里,最小曲綫半徑由原來的450米改善至800—1000米,列車最高運行速度為110公里/小時。 複線建設對廣深鐵路的運輸能力產生顯著的提高,綜合運輸能力提高70%。 在複線開通的1987年,廣深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了1467.89萬人次,是1983年的152%;年貨物發送量為754.2萬噸,年貨物到達量1064.1萬噸,分別是複線前的176%和165%[3]。

和諧號東莞站: 列車

廣深鐵路公司有獨立的設計施工審核權、客貨運輸經營權、行車調度指揮權、對外業務洽談權和外匯留成使用權。 公司領導體制的改革,加快了鐵路工程進展速度,縮短、簡化了鐵路工程設計審批程序。 廣深鐵路複線工程以分項招標方式進行施工單位招標,並於1984年2月27日開展施工。 為了配合深圳市路網工程,自深圳北站(現筍崗站)至深圳站區間一段複線改建為高架鐵路;而石龍南、北大橋一段,因大橋工程艱巨,且經覈算該段運輸能力尚能滿足近期要求,故暫不進行複線改造。 整個複線改造項目共投資7億元人民幣,於1987年1月26日通車,成為當時廣東省第一條複線鐵路。

和諧號東莞站: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訪問湯加並開展醫療服務

由於從廣州站到天河體育中心的路程較長,於是開始考慮在天河體育中心附近建設一個鐵路客運站,作為六運會的配套設施,故決定將廣深鐵路天河站作為廣州第二大鐵路客運站,專辦廣深、廣九客車始發終到。 為提高車站的知名度,天河站於1988年4月1日更名為廣州東站[4]。 和諧號東莞站2025 1959年7月下旬,廣深鐵路沿綫暴雨成災,路基多處沖成缺口,中斷行車15天。 1967年至1969年,廣深鐵路全綫進行大修,這次大修的目的是提高路線運輸能力,包括更換鋼軌、鋪設鋼筋混凝土軌枕,並鋪設無縫路軌多段,共102.2公里。 「和諧號」電力動車組列車均為CRH系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向龐巴迪、川崎重工業、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公司購買動車組技術,並透過技術轉移方式,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高速鐵路車輛,達到一定程度的國產化[1]。 和諧號東莞站 目前有CRH1、CRH2、CRH3、CRH5、CRH6、CJ1、CJ2、CJ3、CJ5、CJ6及CRH380系列。

和諧號東莞站: 深圳火車站到廣州和諧號途經站點,廣州到深圳和諧號經過哪些站

在2007年初,鐵道部為了提早試驗即將在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大規模上線運行的時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動車組,並增加春運旅客運輸能力,安排了15組CRH系列電力動車組在春運期間分別在滬昆鐵路、廣深鐵路投入試營運,其中6組CRH1A型電力動車組配屬給廣州鐵路集團使用。 自2007年2月1日起,CRH1A型高速列車開始在廣深鐵路上進行載客試運行;當天早上6時45分和7時05分,首發列車T971次和T980次分別從廣州和深圳兩地對開[26]。 在試營運期間,CRH1A列車擔當部分原本由「藍箭」列車運行的車次,包括T871—880次、T971—T988次等;由於當時廣深鐵路正在進行四線的建設施工,因此列車均限速160公里/小時[27]。 1994年7月,廣深高速公路通車,並從國外引進了當時中國大陸第一批豪華大巴,開了高速公路客運先河,廣深之間公路行車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到約1小時20分,大巴票價55元,班次頻密,十幾分鐘開出一趟;而當時廣深鐵路列車票價為60元,運行時間約2小時,發車間隔最長達1小時以上。 廣深高速公路客運大巴以價格、速度、時間的優勢迅速擴大市場佔有份額,造成1994年至1996年之間廣深鐵路旅客運量持續下滑,跌幅近30%[11]。

和諧號東莞站: 車站

1月8日凌晨0時整,石龍站正式停辦客運業務,車站職工在出站口燃放鞭炮以紀念這一時刻[9]。 1983年12月15日,被譽為中國鐵路改革「第一號種子」的廣深鐵路公司在深圳成立,1984年1月1日正式開始營運,直接隸屬於廣州鐵路局[9];國家允許公司從高度集中的國家鐵路管理體制中脫離出來,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經濟承包責任制,其實行的新型管理模式稱為「廣深模式」。 和諧號東莞站 國家不給分文,公司自行承擔廣州至深圳間鐵路客貨運輸和對外服務業務,實行客貨運輸價格上浮50%和上繳利潤遞增包幹的特殊政策,並靠自身創造的利潤來自行分階段完成廣深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建設[8]。

和諧號東莞站: 使用車輛

廣深鐵路公司成立後,廣深列車車次分為特快(81-90次;初期有備用的97—100次;至1991年起新增71—78次特快)、普快(101-116次、221-228次)以及兩趟普客慢車(501/502次;543/544次),特快列車運行時間最快2小時。 和諧號東莞站2025 在1985年,當時廣深城際列車硬座普快的票價為4.7元人民幣,而空調硬座普快的票價為5.9元人民幣[6]。 後來經國家物價局批准,廣深鐵路軟席客票於1987年4月15日起可上浮50%,實際上浮30%;加價50%後廣深線每噸公里的運價為0.33元,每人公里的運價為0.35元[7]。 列車使用和諧號CRH1A型電力動車組,運行廣深鐵路I、II線,全長139公里,最大運營速度為160公里。

2018年7月1日起,廣州局集團開行D2381/4、D2383/2次往返廣州東站和廈門站,途經廣深鐵路和廈深鐵路;與當時的廣汕動車組列車相同,營運初期這對車次在深圳市內亦只獲安排停靠深圳坪山站。 隨著2018年9月23日廣州局集團開行使用CRH1A-A型電力動車組之G3007、G3008次列車,而途經廣深鐵路之D2381/4、D2383/2次因與G3007、G3008次存在套跑關係即共用同一組列車[32],廣深鐵路部份路段就有固定車次使用CRH1A-A型電力動車組。 2007年4月18日,新建廣深四線工程完工,在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當日投入營運,自此廣深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全程封閉、四線並行的鐵路,實現高速旅客列車與普速客車、貨物列車的分線運轉,大大提升了綜合運輸能力,而廣深城際列車的運轉密度也因此得以大幅提高。 2005年8月26日,鐵道部和廣東省政府在石龍鎮宣佈廣深四線建設全面開工,工程總投資52.6億元人民幣,主要由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承建。 廣深四線全長147公里,設計速度140公里/小時,需穿越35座橋梁,其中特大橋有3座(深圳鐵路特大橋、下李朗三線鐵路大橋、吉山特大橋),大中橋31座,並新建、改建站段21個[22]。 除了新建第四線外,工程同時對第三線進行了提速改造,設計速度由原來的120公里/小時提高到140公里/小時。

調圖後,各方向經停平湖站的動車組頻次約為半小時一班,結束了以往趟趟都在平湖站停站的慣例[42]。 由於該站僅與廣深鐵路的Ⅲ/Ⅳ線有接軌,因此從廣州東站出發的跨線動車組經Ⅰ線運轉到常平站後需要轉換至Ⅲ線按普速線限速運轉,反之亦然。 1996年,為配合京九鐵路的興建,廣深鐵路新建了平湖至深圳區間20公里的第三線、平湖南站、深圳北客技站等配套,廣深線形成了兩條時速160公里(一、二線)、一條時速120公里(三線)的三線鐵路[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