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廣《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時候,我們亦會特別注意資訊的發放,讓有資料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提供予公眾。 23條立法社評2025 除傳統的公眾諮詢渠道外,我們亦會善用不同的平臺(包括平臺)發放有關資訊,並向不同持份者進行解說。 我亦希望強調,《香港國安法》第五條除規定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之外,亦規定無罪推定、一事不再審、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等法治的原則。 盧文瑞今日(13日)在《明報》撰文指,關於23條立法,社會上催促的聲音不絕,但現在既非要否立法的問題,也不是必須在甚麼限期內完成立法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得最好,對香港和國家最有利的問題。

因為射手座的星座日期,是從11月23號開始,一直到12月的22號,不過也有人認為11/22這天也是屬於射手座、12/22的星座則是魔羯座…這或許與世界時區有關,看法見仁見智,難有定論。 李江勝則認爲,港府應該向社會各界加強宣傳和溝通,讓港人明白23條立法的意義,以免被國際反華勢力和香港反對派利用,再次出現2003年50萬人上街遊行的情景。 但他提醒說,香港畢竟是國際大都市,有許多外國大型企業在香港設有亞洲總部。 港府就23條立法時,有必要加強宣傳,特別是針對那些在港經商的外國人,向他們解釋條文,澄清不會影響他們在港營商和人身安全。 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早前在北京冬奧開幕前舉辦“持續聚焦香港”論壇。

23條立法社評: 相關推薦

她早前曾提及的時間表是,爭取在本屆政府任期展開諮詢,希望六月前提出立法框架供社會討論。 (大公報記者 23條立法社評 龔學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第七屆立法會首次會議上表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工作是香港的憲制職能,保安局局長已全情投入相關工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第七屆立法會首次會議上表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工作是香港的憲制職能,保安局局長已全情投入相關工作。 今年1月19日,李家超在立法會特首答問會上宣稱,政府會盡快就《法律執業者條例》提出修訂,處理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參與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問題。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香港有需要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以應對風險。 政府正檢視《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經驗,未來會積極解說《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建議和聆聽意見。

第三,他指美國與民進黨當局勾連,今年下半年是臺灣「大選」敏感時刻,香港若在這時候展開23條立法引發爭議,極可能讓民進黨又「檢到槍」,藉機又抹黑「一國兩制」,騙取選票,撈取執政權繼續搞「臺獨」,阻礙和平統一進程。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列舉四大理由,指本年度不宜把《基本法》23條列入立法議程,甚至連相關公眾諮詢也不宜展開。 2021年9月26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電視節目中透露,現在是23條立法的最佳時機,並稱正在研究立法細節[12]。 個性率直而開朗,對正義和真理抱持著極高的期許,希望自己能有多於常人的知識和經驗。 注重精神生活,喜好哲學性的思想,熱衷於遠在個人之上的全人類福社及世界性的進步,但是容易流於鬆散的樂觀主義。 大膽而富冒險精神,熱愛自由,無論在何種環境下都希望保持精神與行動的獨立。

23條立法社評: 中國大使傅聰稱「不反對」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引發熱議

香港政府在推廣立法建議時,部份官員的言論也引起爭議,時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更形容23條立法“就像有把刀在你頭上”。 她多年後接受香港傳媒解釋,指自己當時“不懂得反應傳媒的問題”,才說出這句話。 (四)《社團條例》中就外國和臺灣政治性組織及政治性團體作出的定義相對狹窄;《社團條例》下有關禁止社團運作機制,亦只適用於根據《社團條例》已註冊、須註冊或獲豁免註冊的社團。 第二,他引用新任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之前以中央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身份發表的講話,指「必須充分明確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既是香港利益更是國家利益」。

因此,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市民繼續依法享有《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和自由。 林鄭月娥早前也指出,香港《國安法》的草案內容沒有修改《基本法》,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因此仍然有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她沒有提及什麼時候開展工作。 23條立法社評2025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4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對23條立法的立場和目標不變。 國安風險仍有潛伏在香港的可能性,要全面鞏固維護國家安全的多方面機制,因此希望盡快於今年內完成。

23條立法社評: 中國任命火箭軍新領導層 引發軍中“清洗”猜測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就23條立法表達看法。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更是再度致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懇請特首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內完成23條立法。 18日,署名「一羣愛國的市民」在《信報》上刊登廣告,廣告詞是「香港沒有23條立法,中央不需要重開自由行」,言下之意是呼籲盡快就23條立法。 此外,據媒體報道,由香港政研會、新界關注大聯盟組成的「23同盟」,迄今已收集到逾200萬個聯署簽名。 林鄭月娥表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是香港憲制職能,不能再拖,保安局局長正全情投入相關工作。

  • 支持一方認爲,香港本身有憲制責任就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立法,但主權移交至今仍然未成事。
  • 他說,國安風險多變,加上地緣政治急速惡劣變化,很多以往難以想像會被利用來攻擊別國的手段都出現了,因此,為第23條立法的法律研究工作必須更深入和全面,審視現時國際形勢變化,評估會否再有新手段,務使新立的法例能全面兼顧,不會出現漏洞。
  • 首先,香港國安法實施以後,香港恢復了法治穩定,廣大市民對法治重拾信心;其次,中央完善了香港選舉制度,並完成了3場重要選舉,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基本法第23條立法有強大的社會共識和民意基礎,立法會通過相關立法是順應民意、順理成章。
  • 林鄭月娥早前也指出,香港《國安法》的草案內容沒有修改《基本法》,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因此仍然有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她沒有提及什麼時候開展工作。
  • 首先,世界疫情消退,是全面「拼經濟」的關鍵時刻,香港要急起直追把失去的機會搶回來,纔是最迫切的任務。

因為,他相信《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國家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香港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根據複雜國際形勢的變化,周全部署做好相關立法工作。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也曾被問及《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她當時表示留待「社會條件成熟時」才會提出。 去年曾經有建制派意見認為成功推動《逃犯條例》修訂的工作後,香港政府應開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但《逃犯條例》的修訂最終被撤回,林鄭月娥至今也沒有正式提出《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建議。 建議當時在社會引起許多討論,主要是關注立法會損害香港市民的言論自由,部份意見也認為立法會把中國大陸「國家安全」的概念引進香港,政府可以隨意引用這個法律取締任何民間組織。 形勢比人強,不管反對派以什麼暴力手段阻礙,也不管他們背後有什麼力量支持,都難逃螳臂擋車的結果。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國安法》:美國作出強硬回應 取消對港特殊待遇?

支持一方所指的是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 23條立法社評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國家安全風險千變萬化,特區政府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必須確保法律有效兼能處理極端情況,因此,法律研究要深入和全面。 2012年,時任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也在報章撰文,指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了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爲,香港必須在適當時候就23條立法,防止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原先擁有關於國家安全的條例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要求行政長官交代立法時間表,包括目前草擬條文的情況,以及何時進行諮詢等。 一系列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法治水平在全球139個國家地區中,排名保持前列,並持續獲評為全球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香港在「2021年度法治指數」中排名第19位,反映香港法治水平得到國際社會公認。

23條立法社評: 保安局:繼續推展立法工作 適時作公眾諮詢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說過,要盡快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該制訂的制訂,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決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即使是要付出短期動蕩的風險,但能夠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法律環境,站在歷史長河這個更廣闊的視野來看,立法是不可避免,拖無可拖了。 儘管如此,我們不排除仍然會有心懷不軌的人伺機透過惡意、甚至虛假訊息抹黑立法工作。 我們亦不排除外部勢力以及其代理人會罔顧事實,無視他們國家亦有類似法律,並持雙重標準,刻意抹黑立法建議指我們打壓人權自由。 23條立法社評 23條立法社評2025 此外,想危害國家安全的人亦必定會繼續利用軟對抗手段,妖魔化立法建議以誤導市民。 23條立法社評2025 【明報社評】港獨爭議再起,部分大學學生會代表在開學演辭高談港獨,政府校方無計可施,《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再度浮上水面。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政府將重推“23條”:與《國安法》有何差異?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被問到特區政府將《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從本年度立法議程中剔除的原因。 他重申,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國安法》也列明應盡早立法。 陳朗昇強調,《基本法》23條的立法工作,應該保障公衆知情權、公衆利益,以及確保香港仍然有新聞自由,必須讓記者有基於公衆利益的免責條款。 他解釋,《香港國安法》針對的是“明刀明槍”損害國家安全行爲,並着重設置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頂層設計及執行機構。 23條立法社評2025 至於其他損害國安行爲,需要23條進行針對性立法,彼此是互相補充,並行不悖,共同構成“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不存在有了《香港國安法》,23條立法就是多餘不重要的說法。 他說:“中情局直接滲透到中國大陸的難度比較大,而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海外人員來往自由,加上不少港人抗拒中國大陸政府,最有可能成爲美國中情局招募特工人員的首選地。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國安法》:你想知道的六個問題

首先,香港國安法實施以後,香港恢復了法治穩定,廣大市民對法治重拾信心;其次,中央完善了香港選舉制度,並完成了3場重要選舉,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基本法第23條立法有強大的社會共識和民意基礎,立法會通過相關立法是順應民意、順理成章。 新一屆特區政府問責班子獲中央任命,期望新一屆政府繼續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積極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擦亮香港法治的金漆招牌;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拓寬香港法律界的發展空間,更好地服務國家,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至於具體的立法時間表,李家超表示本港奉行普通法,有很多普通法國家在管理、防範國安風險方面的工作都不錯,因此可參考她們做法。 他已要求保安局、律政司在這方面多做研究,希望在今年、最遲在下年可以完成立法。 保安局一直連同律政司及相關執法部門致力推展《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工作。 但由於新一波疫情關係,特區政府,包括保安局及律政司,自今年初把盡快穩定疫情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因此對立法工作有所影響。

23條立法社評: 中國大使傅聰稱“不反對”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引發熱議

中國全國人大早前決定繞過香港立法會,在當地實施港版《國家安全法》,引起爭議。 反對者認爲人大的做法繞過立法會,令香港公衆無法參與立法工作或給予意見,損害香港的高度自治。 支持一方認爲,香港本身有憲制責任就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立法,但主權移交至今仍然未成事。 他預料23條立法一旦完成,政府可充公和凍結被捕人的資產,必定會令歐盟、美國等外國政府有很強烈的反應,阻礙中共與國際社會關係復常,「將會打一個大折扣」,為習近平「添煩添亂」,故建議李家超應搞清楚習近平究竟想做甚麼。 然而,這些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而是可以為達致保障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或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等情況下,根據法律作出規限。

23條立法社評: 政府

也就是說,對付危害國家安全罪行,香港現有法律不是完全束手無策,但正如一些法律學者所指,這些殖民時期法律涵蓋的範圍,比2003年的「23條」草案更廣泛,港人「入罪」的門檻更低。 這些信息港人需要知道,以對國安立法有一個更客觀的認識,在未來23條立法中,集思廣益,令新立的法例更符合「一國兩制」下今天香港情況,能沉着面對前所未有的世界大變局。 林鄭月娥早前也指出,香港《國安法》的草案內容沒有修改《基本法》,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爲”,因此仍然有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她沒有提及什麼時候開展工作。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獲高等法院批准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但律政司一直反對,而終審法院去年11月28日拒批律政司上訴許可。

23條立法社評: 立法助港應對國家安全風險

對於在《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過程中,一些西方國家會抹黑和攻擊特區政府,容海恩則認為,特區政府要更加主動地進行各種宣傳,包括利用社交媒體、電視、收音機以及紙媒等,多做立法解釋,讓市民瞭解真相,清晰理解政府的立法原意和做法。 基本法要求香港就國家安全「自行立法」,是對「一國兩制」的高度尊重,香港不能辜負中央的信任,也不應放棄「一國兩制」賦予的權與責。 由於23條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不少香港的法律學者、社運人士尤其是新聞界,都對港府即將啓動23條立法感到擔憂。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中國大陸有所謂的煽動分裂國家罪,指以各種方式對他人進行鼓吹,使他人做出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爲,但定義含糊不清。 很多香港記者都擔心23條立法後,會因爲一些敏感的報道而觸犯到官方的紅線。 根據該條文,香港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但1997年迴歸後,港府一直未落實。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

她認為,特區政府需要有足夠時間進行研究和諮詢,不可能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完成立法工作。 23條立法社評2025 但是,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外部勢力對華發起「新冷戰」,肆無忌憚地幹預香港事務,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特殊性,外部勢力把香港當作棋子遏止中國發展的風險不可低估。 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香港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也與香港繁榮穩定、港人安居樂業息息相關。

同日,特首李家超宣佈請求人大釋法,解釋「根據《港區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和目的,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或大律師,可否以任何形式參與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工作?」的問題。 而董建華之後的每名行政長官,包括曾蔭權、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先後都指出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但都沒有再次正式提出立法建議。 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並以全國性法律形式納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中,但此舉不等同取代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工作。 候任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和候任副司長張國鈞熟悉法律工作,筆者對他們捍衛法治及司法獨立充滿信心,期待新一屆政府推動業界和市民齊心協力,把香港建設成為香港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盡快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開啟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23條立法社評: 立法|列4理由指本年度不宜 盧文瑞:臺「大選」敏感時刻

經歷了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2016年的旺角暴亂和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後,被香港人視爲“敏感”話題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在過去兩年又成爲城中熱議話題。 不過,董建華之後的歷任特首包括曾蔭權、梁振英,都因爲種種政治原因未能在任內重啓23條立法,只是重申要待“適當時機”才進行23條立法。 23條立法社評 當年7月1日,由民主派不同政團組成的“民間人權陣線”,以“反對23條立法”爲主題發起遊行,吸引了50萬名市民參加,成爲香港迴歸後最大規模的抗議遊行。 2021年9月26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電視節目中透露,現在是23條立法的最佳時機,並稱正在研究立法細節[12]。 徐少驊又指,建制派「奴才」在猜度習近平心意時有不同的結論,有人以為習近平支持23條盡快立法,亦有人持相反意見,導致出現坊間資訊混亂衝突,是荒謬的施政現象。

當23條立法已成必要之惡,各方不如認真思考如何立法對香港最為有利。 中國全國人大早前決定繞過香港立法會,在當地實施港版《國家安全法》,引起爭議。 反對者認為人大的做法繞過立法會,令香港公眾無法參與立法工作或給予意見,損害香港的高度自治。 支持一方認為,香港本身有憲制責任就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立法,但主權移交至今仍然未成事。 林鄭月娥在答問會開場發言時指出,會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本地立法等立法建議提交本屆立法會。

自從23條立法工作功敗垂成後,香港的政治局勢在過去19年日趨惡化,建制派也不時有人提出再次立法。 例如2010年8月,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表示由於國際形勢危急,不時發生恐怖活動,香港越快立法越好,他會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重新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就23條立法。 香港親中報章《文匯報》也指出,香港法律《刑事罪行條例》中已經有訂出對當局“離叛”的罰則。 雖然條文自主權移交以來未曾修改,字眼上仍然是規範針對英女皇或英國政府的行爲,香港法律上另有規定“女皇”、“陛下”等字眼在主權移交後應被詮釋爲“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等,因此這部法律應適用於處理香港民族黨等推動“香港獨立”的行爲。 同樣是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治權移交雖然比香港晚兩年,但它在2008年已經按澳門《基本法》的規定訂立國家安全法。 支持推動香港《國家安全法》立法的一方因此經常以澳門爲例子,嘗試證明這條法律不會影響香港社會穩定。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文匯網

他們的解釋各有不同:曾蔭權在2010年發表《施政報告》後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自己的競選大綱中沒有包括就第23條立法的工作,而且當時社會氣氛對第23條立法的擔憂與2003年一樣。 《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之後成為香港的「燙手山芋」,每屆行政長官對第23條立法工作的立場都是外界的關注點。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也同意《香港國安法》並沒有囊括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爲。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國安法》:你想知道的六個問題

特別是去年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香港保護法》,其「長臂管轄」對香港的影響不能小覷。 香港需要有法律武器防範外部勢力干涉,保障國家安全,也是保障香港安全。 支持一方所指的是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爲”。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1月24日在商業電臺節目上透露,正草擬《法律執業者條例》修訂建議,目標今年上半年完成修例。

23條立法社評: 中國任命火箭軍新領導層 引發軍中「清洗」猜測

此時就基本法23條立法,雖然會引致激進分子更強烈的抵制,但也會得到更多關心香港前途命運的港人支持。 如果說,之前港府與中央還在考慮時機問題的話,這次是香港暴徒和西方敵對勢力雙雙行動,緊迫特區政府和中央加快立法步伐。 這無論是體現民意表達,還是顯示為23條立法做前期的輿論準備,對政治稍有敏感的人都會感覺到,就國家安全立法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香港各方必須理性看待,完成這個拖延了23年的憲制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