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青山綠水,亦聽到由泳灘傳來陣陣笑聲,視覺及聽覺都予人放鬆之感,難怪康文署以「海闊天空風景路線」形容這條世界級路線。 有如其名,大浪灣在無阻礙的情況下,確實是顯得相當大浪,所以亦是衝浪的熱點之一。 由於大浪灣附近有不少山徑,因此深受港島區山友歡迎,最常見的路線便是由小西灣行至大浪灣。 鹹田灣是西貢大浪灣羣之一,大浪灣羣除了西灣及鹹田灣外,另外兩個灣分別是東灣及大灣,但它們都不是麥理浩徑所經過的。
- 由赤徑至北潭坳終點,雖然上斜,但斜度不大,約一小時左右便可到達,沿途還可以欣賞黃石碼頭對開的海岸美景。
- 在北潭坳,可乘坐九巴94號或者小巴7號回去西貢市中心,如果在假期的話,還會有九巴96R前往鑽石山。
- 由西灣亭起步,一小時內可抵大浪西灣,沿麥理浩徑第2段走,便會去到鹹田灣的沙灘。
- 想在中途補給的話,鹹田灣附近有士多豆腐花、餐蛋麵及飲品等,需要的話可以先停留補充一下體力。
- 沿明顯的山路行,不久見到一枝木柱,上面寫住「KK 」的座標。
小西灣位於柴灣以東,曾幾個時小西灣是英軍在遠東地區一個無線電監控中心,監聽敵軍有否作出一些軍事滋擾行為或不尋常調動。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英軍把整個小西灣交還港府發展成住宅小社區。 地鐵港島綫在1985年5月31日通車,由金鐘直達柴灣,但當時小西灣並未興建成居民社區。 直至現在,歷史遺留的問題,以致通勤鐵路不能直達這小社區。 大東山是香港第三高的山峯,如果你想在香港觀賞日落,不如來大東山看看,在晚霞中,親身感受足下漫山遍野芒草的金色溫柔。 由於石澳健康院封了路,只好兜路向石澳後灘走,敬請遊人不要騷擾到民居。
大浪灣行山: | 大浪西灣
這段路頗需氣力,較少做運動的朋友可以多休息,慢慢行。 北潭坳是西貢郊遊的交通樞紐,為麥徑第2段的終點,也是麥徑第3段的起點。 在北潭坳,可乘坐九巴94號或者小巴7號回去西貢市中心,如果在假期的話,還會有九巴96R前往鑽石山。 不過,在大浪頭休息半小時後,發現已是下午2時,時間不早,不去大浪咀了,原路折返。
經過赤徑良友士多,沿海邊走,路過衛生情況不太理想的赤徑公廁,行橋過澗,分岔口直行上斜。 行了20分鐘,幾乎全程上斜,有點喫力,上到約150米高的大浪坳。 不用理會左右的小路,沿大路直行,變成不斷落斜。
大浪灣行山: 西貢|大浪西灣 – 香港美麗沙灘/露營-(最快、最輕鬆前往方法)
龍躍徑相當好行,緩緩上山,兩旁又廣植樹木,綠樹林蔭。 此地有涼亭及少量康樂設施,以及晨運人士修築的構築物,可於此地稍事休息再繼續。 大浪灣行山2025 再上山,是砵甸乍山郊遊徑,此徑需拾級而上,唯越登越高之時,回望背後風景,是對岸將軍澳新市鎮的景緻。 要行今次介紹的路線,讀者山友家長們只能坐巴士直達小西灣,但巴士路線便捷通達,覆蓋港九多個地區。
如果覺得石壁及巨巖路危險難走,可以不經此路,沿山徑繞到東灣後,再行出沙灘。 西灣、鹹田、大灣及東灣並稱大浪四灣,當中鹹田及大灣距離最近,兩灘相隔望魚角。 當你發現,腳下泥路的質感有變,漸漸成為軟綿綿的沙地,就代表到了大灣。 前方的山氣勢磅礡,配以水色碧緣的大浪灣在旁,遠方的釣魚翁襯託,原本坐在長椅上不願離去,無奈太陽的熱力催促下還是繼續上路。 前方的連續不斷的山脊一個接一個,風景美不勝收,要準備下山了。 向北走不消10分鐘,右方的山谷可望到石澳灣,同時左方是白筆山及大潭灣,兩邊都被水包圍不算常見。
大浪灣行山: 砵甸乍山 (小西灣 – 大浪灣)
初段仍是石屎路,但經過村屋後,逐漸變成原始山徑,路旁有鐵管。 這路段極之平坦,而且樹木茂盛,可以收起相機回氣。 堅持半小時至45分鐘,見到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代表前方是分叉路,向西方約15分鐘到大潭峽,而今次路線是向東往1小時腳程的大浪灣。 一路上的石屎路十分好走,見到第二個涼亭即到達馬塘坳,遊人可以在此休息一會,迎接今次路程最難的部分。
拾級而上,不用2分鐘,就會到達歌連臣角道啦。 沿歌連臣角道向下行,盡頭就是歌連臣角懲教所,而想偷步直接到達的話,大家可以在柴灣港鐵站,乘搭 大浪灣行山2025 18M 小巴,不過班次不多(班次詳情)。 這個營地是位於沙灘正中間的草地(其實也不算是啦,是一些矮小植物),在這裡扎營都算困難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到沙灘上扎營。
大浪灣行山: 前往起點:
抵達引水道後,前行一小段,有一郊野公園路牌引路往大浪灣,沿路落即可。 但查實繼續沿引水道前行,可去到馬塘坳,再逆走港島徑第八段至大潭峽一樣有巴士可返回市區。 落大浪灣之途沒有甚麼難度,只是連串石級,但路況良好。 到達大浪灣,可參觀下香港九大古石刻之一的所在地。 那兒有紅色小巴回筲箕灣,如不欲坐小巴,可沿大浪灣道多行10-15分鐘至石澳道交界乘9號新巴回市區。
大浪灣行山: 終點:大浪灣
行長咀對體能需求高,還考驗行山人士的體力分配,去程不宜行得太快以致耗力太多,需要留力回程用,最後由赤徑回北潭凹都要不斷上斜。 另外,如果去程行到大灣或東灣已經筋疲力盡,那就不要勉強去長咀,及早回頭,量力而為。 這條路也不易行,凹凸不平多碎石,都要行15分鐘,才落到東灣沙灘後的叢林。 大浪灣行山2025 多片草坪分佈於叢林之中,平地上有露營及生火的痕跡,經過這些草坪,橫過溪澗,沿小徑上攀,離開東灣,回去大灣。 原路離開長咀,回到往東灣及上東灣山兩條路的路口,記得選左路橫山徑去東灣,不要上東灣山! 沿橫山徑走,見到那塊有黑色塗鴉的大石時,今次可以選擇行另一條路,不落沙灘,而是轉右繞到東灣後。
大浪灣行山: 港島徑第7段
上到約高100米之處,有塊大石,石上有黑色的塗鴉。 在大浪灣泳灘的另一邊,有石級小路,走下去就是終點。 而在這個石級位置上打卡,有如到了東南亞的異國小島,甚有熱帶樹林的特色。 個人來說也是相當喜歡的,因為山路走得多,就想走一些靠海的路線,而水清沙幼的大浪灣絕對是推介之一,沿路有不少遺址、美景,打卡位多多。
大浪灣行山: 港島徑第5段
從沙灘望出大海,見到兩座一大一小的島,分別是大洲及尖洲。 大浪灣行山2025 行至沙灘盡頭,會見到一個水池,乃雙鹿石澗的下游出海位。 大雨過後,溪水能蓋過沙灘出海,但雨水不足的話,水流會被沙灘終止,形成水池。
大浪灣行山: 黑角徑 龍躍徑 大浪灣
沿路走,向右回望,可以欣賞大浪四灣,大灣及東灣最清楚;向左下望,山下有片小草坪,有人露營。 俯瞰大巖口的懸崖景色後,很快就抵達大浪頭的三角測量站。 由「KK 」的木柱起計,行了半小時纔去到大浪頭。 大浪頭之後還有路去大浪咀,或落到有人露營的草坪。 行過沙灘,至東灣的另一端,細心尋找上山的路口,有絲帶標記。 初段不斷上斜,都上得幾急,路面多大石,兩旁多灌木,頗耗體力。
大浪灣行山: 沙灘活動:
爬上打爛埕頂山的觀景臺,你可以俯瞰石澳、大浪灣、東龍島,以及香港島東面海域的壯麗景色。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的一段山徑如騰飛的龍背般高低起伏,「龍脊」的名字由此而來。 大浪灣行山 大浪灣行山2025 由西灣亭行到北潭坳,全長約11公里,大部分是石屎村路,有少部分路段要行沙灘。
大浪灣行山: 大浪灣 Big Wave Bay
起步點在藍灣半島旁的小西灣海濱花園,可先讓小朋友在公園遊玩一下再上山。 上山之入口在公園內,起初是樓梯,但不遠處,已是英軍昔日建設的車路,後來被冠上「龍躍徑」一名。 撇除水路交通,行長咀最方便的起點相信是北潭凹。
大浪灣行山: 大浪西灣交通(乘坐村巴NR :
至於廁所方面,沿經的兩個沙灘附近都有公廁,赤徑碼頭亦有廁所。 從港鐵筲箕灣站A3出口的筲箕灣巴士總站搭乘9號巴士,或於巴士總站旁邊搭乘前往石澳的紅色小巴,在石澳道土地灣下車。 踏上大浪西灣的沙灘,灘上有露營人士生火的痕跡,灘後亦有人紮營。
早期居民多以海為生,於海濱刻石,相信有鎮撫怒海,護佑航海人士之意。 砵甸乍山郊遊徑的路線清晰,大家不會怕走錯路啊! 大浪灣行山 起步一氣呵成走到山頂,大概要行走1000級左右,建議大家調整步速啊。 於西灣亭下車後,右邊下走西灣路落吹筒坳(左邊可上走至螺地墩)。 再下走至大浪灣的首個海灘西灣(右方可上攀西灣山)。 由左方隨麥理浩徑橫越沙灘,於河口後方踏石橋上走,再下落至鹹田灣。
大浪灣行山: 大浪灣建議路線
觀星地點是一排環形長椅,按人體工學設計,方便遊人躺臥在上面觀星。 不過,這個新觀星地點不太獲網民歡心,不少人在漁護署的Facebook「嬲嬲」。 行到大灣,終於見到目的地長咀,但尚有2小時的路程。 望住東灣山,行過大灣,到沙灘盡頭便見有小路。 之後到長咀的山路都崎嶇狹窄,比麥徑難行得多,請有心理準備。 沿明顯的沙泥路行,攀升上一處山坳,見到分岔口,有左右兩途,選行近海的右路。
再花少量力氣,就到達今次最高點的284米的打爛埕頂山。 由鹹田灣上行至大浪坳,將經過上圖的指示牌,路段近年經過重修,十分好行,然而,要走上約160米高的大浪坳,再怎麼好走也會覺得喫力。 「港島徑第四段」由灣仔峽出發,經林蔭的金夫人馳馬徑,轉入中峽道上山,再沿金馬倫山山腰的布力徑行,最後去到黃泥涌峽完結。 劉嘉玲在發哥帶領下愛上了行山,兩人更不時相約同行。 大浪灣石刻於1978年由一位警務人員發現,面積約90釐米乘180釐米,紋飾為幾何圖紋及抽象的鳥獸紋。 此石刻與本港大部分石刻一樣,都是位於臨海的石崖上。
大浪灣行山: 香港區山徑
及後沿山腰小路走,再斜下碎石沙路過小溪,便可抵達到東灣營地。 (若再沿東灣山走可直達長咀) 最後沿來時路折返大灣。 在大灣沙灘後方另有指示牌指向往赤徑 (不需經鹹田)。 由至右轉上走,經大浪坳後再下降至赤徑,最後到碼頭乘船離開。 大浪灣位於西貢東,環視太平洋一帶,在千百年來狂風巨浪的衝擊下,雕琢出大大小小的內灣,宛如大自然的藝術品。
大浪灣行山: 起點:藍灣半島
在西貢市中心搭94號巴士到北潭凹下車,橫過馬路,起點位置有涼亭、公廁及汽水機,方便行山人士集合,出發前整理行裝。 初段逆走麥徑第2徑,全是平坦的石屎路,以落斜為主,行約半小時抵達海邊的赤徑。 由約150米的土地灣起行,中途見到涼亭時右轉往登山方向,大約30分鐘內就到達最多人打卡的平路。 居高臨下整個藍塘海峽、石澳半島、五分洲、大頭洲等盡在眼前。
沿路直去,遠眺海灣,目下是段急落山的樓級,樓級旁有斜路,方便村民運輸物資。 行山徑路口有清晰的指示牌及地圖,初段山徑鋪得平坦易行,為了方便西灣村居民出入。 這段路上落不多,沿山腰而行,間中會有右邊見到萬宜水庫的景色。 西灣亭位於西貢萬宜水庫北岸,由西灣路的馬路連接北潭湧。 路胚算明顯,橫山而走,上落不算多,畔無敵海景而行,賞心悅目。 約行半小時,快到東灣,選擇一個較危險但直接的方法落去,要攀石壁而下,抵達海邊,之後爬過巨巖,終於來到東灣的沙灘。
這段路不用上高山,但都有高低起伏,最高點為二百多米高的大浪坳,而沿途有大浪西灣及鹹田灣的士多補給。 經石屎橋橫越石澗,過橋後轉右上山,跨過分隔西灣及鹹田灣的山咀。 上山途中,會經過一個觀日出的位置,其後舊西灣營地已變成西灣觀星地點。
大浪灣行山: 大浪西灣行山攻略|香港新手行山路線 @ JOYEE WALKER
難度方面,由西灣亭走往黃石碼頭距離有大約13公里,路程不短。 還好路線中除了鹹田灣往大浪坳一段較為陡斜外,整條路線起伏不大;此外,此路線為麥裏浩徑2段,不論鋪設及指示都非常清晰,整體而言屬中等難度。 大浪西灣,即西貢「大浪四灣」中的西灣(大浪四灣由南至北排列為西灣、鹹田灣、大灣及東灣)。
行至赤徑海邊,左方是草地是露營熱點,右邊的泥灘常見遊人玩水。 經天橋過澗後,會到赤徑的公廁,續沿石屎路走,則來到赤徑村。 之後的路全是鋪得美侖美奐的石屎路,緩緩地上斜,大約行多半小時,就會抵達北潭坳,麥裏浩徑第2段完結。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小巴:於西貢(親民街)乘村巴NR29(29R)至西灣亭落車。 的士:於西貢市中心乘搭綠的至西灣亭落車,車費約$90左右。 據網上資料顯示,這裡本身有兩個探射燈碉堡,除以上的,另一個已經被完全被毀了,相關建築物被吹到岸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在沙灘扎營,就要注意夜晚會否水漲。 小編當天就是遇到這個問題,其他營友睡到晚上就要搬上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