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由於當時的Contravision設計不佳,在一個月的洗車及雨水沖刷後,它的Contravision廣告會自行剝落。 假如巴士公司已在巴士站適當位置展示巴士路線服務資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巴士廣告 Panel)。 在巴士站候車的乘客相對有時間觀看廣告,因此巴士站是適合用作戶外宣傳的地方。 商戶可因應產品服務需要及目標客戶羣而選擇特定地區,燈箱廣告更能24小時全天候呈現經過巴士站的行人面前。 巴士廣告 根據Nielsen 2010年巴士站燈箱成效的調查顯示,有61%受訪者能回憶於巴士站廣告板看到的相關廣告。
巴士車窗廣告試驗計劃歷時長達四年半,政府於2005年1月1日正式批准專營巴士車隊中50%的巴士在車窗張貼廣告[11]。 Buspak與通成推廣迅速回應,推出不同形狀和設計的車身廣告,例如收費較全車身廣告便宜的「半車身廣告」。 自此,九巴將半車身廣告廣泛應用;反之城巴與新巴於數年後才普遍採用這種廣告形式。 小巴廣告的一大賣點是針對性,綠色專線小巴會按固定的路線在區內重覆往返停泊,能將廣告訊息無間斷地傳送到目標客戶,尤其能針對每天乘坐指定路線的上班一族,促使他們能接觸和認識商戶宣傳的產品或服務。
巴士廣告: TexWood – 小巴廣告價錢 最新6月車身廣告優惠
這兩部巴士亦不例外,廣告商調整已貼在車窗上的廣告後,宣傳效果已大不如前。 巴士車身廣告(Bus-body advertisement),是香港其中一種廣告宣傳媒介,透過在巴士車身上刊登廣告,向大眾宣傳及推廣品牌、產品或服務。 位於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北角及鰂魚湧等主要商業地區的69個全新75寸全高清數碼屏幕廣告牌,採用智能排程功能以觸及最多相關生活方式的人羣。
- 在此之前,新巴及城巴亦先後推出週年誌慶車身廣告,當中城巴為了慶祝成立40週年更於旗下兩輛Enviro500 MMC 12.8米漆上復古車身色彩。
- 巴士設有多項環保設施,包括以LED燈為乘客照明,車頂設有太陽能板;巴士還提供免費5G WiFi上網服務,車廂亦設置USB充電插座。
- 其後,九巴在兩部前龍運巴士丹尼士三叉戟(ATR406/HT6153及ATR428/HN9680)貼上廣告。
- 當時,九巴及中巴數輛行走啟德機場路線的單層巴士,披上國泰航空的Contra Vision廣告,因此政府特別容許單層巴士不多於20%的車窗被Contra Vision廣告覆蓋。
- 2000年,新聞處在九巴轄下巴士站設置10個資訊海報箱。
關於事件經過,請見香港網絡大典之「全城熱尋思高隱形巴士熱潮」。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於2013年7月發起眾籌行動,集資在九巴車身刊登宣揚該組織訴求的車身廣告,促請有關當局正視「走水貨」行為及「一簽多行」制度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城巴及新巴的車身廣告代理商為匯達傳媒(Bravo Media)[15];九巴及龍運則為雅仕維傳媒(Asiaray Media)[16];而新大嶼山巴士、冠忠巴士、環島旅運與進智公交的廣告代理為星聯媒體(Starnet Media)。 地鐵站的多種店舖及設施能吸引乘客停留地鐵站,使他們更大機會與你的廣告接觸。
巴士廣告: 現時發展
為改善巴士站環境和配合乘客需要,運輸署支持專營巴士公司因應資源、乘客需求及有關地點的地理環境限制,在巴士站設置上蓋,營辦商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 巴士站廣告(Bus stop advertisment),是指在巴士站的站柱或上蓋進行宣傳及推廣,與鐵路車站的廣告相若。 易通集團能為廣告客戶安排在九巴車內張貼廣告貼紙,客戶可選擇適合的路線而發佈,非常適合一些附近有分店的廣告客戶。 以下為2020年最新巴士車身廣告參考價錢 (有效期4星期),此巴士廣告價錢不包括設計、印刷及安裝費用。 巴士廣告能夠提升客戶之品牌地位及知名度外,因其面積相比其他廣告大,廣告內容十分清晰可見,是很多企業首選的形象廣告手法。 木星3號是美國衛星公司EchoStar旗下的「休斯網路系統(Hughes Network Systems)」所有,未來將替加拿大、美國、巴西和整個南美洲用戶提供無線網路服務,等於整個美洲有80%地區的用戶都將受益。
其雙層巴士於香港馬路上比較大型的交通工具,巴士張貼於車身的廣告相對上比較突出,而且廣告信息集中,所以只要花少許心思於廣告設計上,便能夠吸引大眾注意,有效達到提高曝光率的主要手法,亦能為你的產品作有規劃行車路線的廣告宣傳。 是最初的公共小巴,最初以車身中央髹上紅色色帶(所以行內俗稱紅色小巴為紅帶)以資識別。 到了1990年代,為使車身有更多展示廣告的空間,運輸署建議將小巴的識別色髹於車頂,「紅頂」的俗稱亦因此而來。 但事實上,紅色小巴經營範圍經營已被政府透過禁區方式大幅限制。 現時服務範圍一般只限舊區,尖沙咀、黃埔花園、青衣島、鴨脷洲和大部分新發展的新市鎮區域(例如天水圍和將軍澳及馬鞍山)均不準紅色小巴駛入。
巴士廣告: TexWood 巴士車身廣告價錢 2023年6月優惠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癱瘓,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14座位」因而漸漸成為了小巴的別稱。 最後,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可以在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地行走,即現時的紅色小巴。 這輛比亞迪生產的雙層電動巴士以「電光綠」作為車身主色,總載客量115人,只需充電約2小時,可持續行駛300公里,可應付九巴近八成巴士的全日運作需要。
地鐵站基本上要什麼有什麼,包括外賣餐廳,服裝店,大型的地鐵站更有化妝品店,加上有冷氣及一些座位,乘客不會急著逃離地鐵站,因此有更多時間看見你的MTR廣告海報或貼紙。 2009年6月中旬,膠紙製造商「思高」在數部九巴登上了一個膠紙廣告,並指如果能夠拍攝該數輛「思高隱形巴士」巴士並上載至指定網站,便能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取豐富獎品。 起初各巴士迷都踴躍貼圖至各大討論區,但後來有人發現有不良人士於討論區偷圖並上載至該網站以獲得抽獎資格。 城巴及新巴自Telargo市區版報站系統安裝後也利用報站機作宣傳途徑,但宣傳內容只限於新創建交通服務的服務。 現時城巴及新巴的車身廣告代理商為德高展域(於2015年7月前為Buspak);九巴則於2009年尾由Buspak轉為路訊通。 北京市1993年2月首次出現公交車身廣告[4],同年7月28日北京公交通過京港合資的方式引入全車身廣告,由香港通成推廣公司(後併入德高集團)提供2/3的購車款項並經營雙層車廣告。
巴士廣告: 巴士廣告
巴士站數碼屏幕廣告可以提供與品牌產品相關的生活資訊,這類智能資訊使廣告客戶與受眾進行更深入的聯繫,從而提升產品注目度及在受眾心目中的印象。 有全車身廣告巴士行走特見時,更會吸引多名巴士迷沿路拍攝。 但一些追捕全車身廣告巴士特見的巴士迷,可能因瘋狂追捕違反交通規則而被其他巴士迷批評。
巴士廣告: 車身廣告種類
新巴營運初期的「捷徑王」18,2001年「將軍澳九龍專線」動物系列,到近年「東西快線」18X和「將沙快線」798,皆是透過車身廣告宣傳巴士路線賣點的表表者。 全車身廣告巴士向來是巴士迷追捕的目標,現今資訊發達,當全廣巴士行走特見(「全廣特」)時,巴士迷立即進駐各大討論區、社交平臺、或友儕圈子之中追蹤特見巴士行蹤,以便隨時出發拍攝,並進行熱烈討論[29]。 巴士廣告2025 有些巴士迷更會在街上瘋狂追捕這些巴士,令途人為之側目;個別巴士迷可能因追捕行為違反交通規則,惹來網絡公審。 巴士車身廣告的效用取決於能否吸引路人注目,特別是全車身廣告(全廣),主題、構圖、用色及搶眼度尤為重要。 由早年政府宣傳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飛龍」,到近年友邦保險的「The Power of We」、宣傳臺灣旅遊的「大玩。臺灣」、九巴情載80年復古色彩系列、巴士仔系列及時代廣場「高達35週年」展覽等等皆是出色作品。
巴士廣告: 戶外廣告
乘客於上車的時候需先繳付車資,現金車資需投入錢箱(不設找贖),不得交給司機。 而所有綠色小巴均接受八達通(部份路線設分段收費,需於繳付車資前先通知司機,讓司機調整八達通收費機;部分路線的八達通機設有按鈕,乘客需自行把收費機按至所需繳付的分段車費)。 下車前需高聲呼叫司機下車地點,或按電鈴(如設有,及只適用於固定車站),司機揮手作實。 雙層巴士及電車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雙層設計令車身廣告完全零遮擋,再加上巴士路線覆蓋全港九新界,令車身廣告成為最佳流動宣傳平臺。
巴士廣告: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服務 > 戶外媒體策劃
[4]煙草公司為求加強宣傳效果,不惜租用十多輛巴士漆上同一廣告式樣。 [4]九十年代末港府收緊控煙法例,禁絕公開展示香煙廣告,昔日最大客戶自此絕跡巴士車身。 「在巴士車身上宣傳某種訊息」的概念,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經已興起。 自六十年代開始,九巴在部份途經彌敦道的丹拿E型巴士上裝了橫額廣告燈箱,客戶包括「總督」香煙及香港大丸,亦有巴士公司的自家訊息,經典例子有一人收費標貼,和九巴倫敦寶車身的「超載屬違例 乘客請合作」。 自七十年代起,越來越多巴士最少在車身兩側貼有橫額,車尾及引擎蓋亦貼上條幅廣告。
巴士廣告: 香港小巴
例如近年AIA的「The Power of We」、香港政府的「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巴士迷稱「飛龍」)及宣傳臺灣旅遊的「大玩。臺灣」全車身廣告均因為其造型突出而吸引不少巴士迷追捕,其後更在討論區為此事而進行熱烈討論[9]。 除了橫額廣告外,Contravision廣告也是現時香港流行的巴士車身廣告。 Contravision廣告的特點是可以在玻璃窗上貼上廣告,而車上乘客仍可看外面的景物。 一部城巴利蘭奧林比安(177/EV4854)在1992年貼上了Contravison廣告,是全港的第一部。
巴士廣告: 巴士公司
1998年開始,九巴便開始推出生肖巴士,為指定型號的巴士貼上自家的生肖全車身廣告。 及後新巴及城巴亦相繼跟隨,作為巴士公司對外拜年的公關工作。 巴士廣告 廣告商會利用站與站之空間去加插自己的品牌名,唯大多數巴士迷及市民只覺得品牌只達到洗腦效果。 九巴及中巴也有單層機場巴士,貼上了國泰航空的Contravision廣告。 巴士廣告2025 由於是單層巴士,政府規定此車只可有不多於20%的玻璃窗被Contravision廣告覆蓋。
巴士廣告: 服務時間及班次
在此之前,新巴及城巴亦先後推出週年誌慶車身廣告,當中城巴為了慶祝成立40週年更於旗下兩輛Enviro500 巴士廣告 MMC 12.8米漆上復古車身色彩。 由於巴士是馬路上比較大型的交通工具,張貼於車身的廣告相對上比較突出,而且廣告信息集中,所以只要花少許心思於廣告設計上,便能夠吸引大眾注意。 反之,如廣告設計未有因應車身設計而作出調整,亦有機會成為笑柄[1][2]。 小巴廣告是個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戶外廣告媒體,我們TexWood(HK)Media會以一次性價錢收費,絕無隱藏收費, 每天平均只需付出港幣數十元,便能獲得曝光率高、覆蓋率廣的廣告。 德高展域擁有港島區所有巴士候車亭﹝巴士站﹞的廣告專營權。
看看香港人口只有7百萬,就會發現公共交通的載客量比人口還要多,其中巴士和地鐵為最載客量最大的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我們將他們對比一下。 車身廣告同時亦分為多種,分為「門位一字」、「門位7字」、「梯位T字」、「梯位長T」、「梯位大十字」、「門/梯半車身」、「全車尾」、「車尾條幅」、「牌箱兩側」、「全車頭」及「全車身」廣告(別稱「閃卡」)。 有部份廣告更會同時設有「梯位大十字」、「門位一字」及「全車身」版本。 這種廣告媒介深受香港廣告商歡迎,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610支站柱貼有廣告。 巴士廣告2025 惟於2016年起,無論九巴或新巴城巴亦只會於站柱上刊登自家廣告。
廣告張貼在車窗後,車外的人可清楚看見廣告內容,而車內乘客仍可透過小孔觀看車外景物,做到單向透視的效果。 巴士廣告 同年6月,運輸署把此路線經營權批給九巴[8][9],編號為96[10],並在同年12月12日起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11][12][13][14]。 九巴為隆重其事,特意在開線當天於康盛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舉行首航活動,提供道具供乘客於當天與相關全車身廣告巴士拍照留念,並向乘客送出精美禮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