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閱讀本文前務必瞭解並同意探索須知,如因相關內容招致損失,概與本站、編者、作者無關。 或者,也可以先詢問對方是哪個單位的,然後用網路搜尋該單位的客服電話(可以不要懶到用對方提供的電話嗎),打過去詢問,如果是真有其事,既然這麼緊急,相信客服也能順利查到相關異常的。 對方先自我介紹說他是某賣場客服、某銀行客服、某政府機關人員、警察等,並會跟你核對一些較私密的資料,取得你的信任。 30日晚上11時許,據報一名男子,被發現倒臥在大圍顯徑邨顯佑樓對開花槽,昏迷不醒。
- 警方提醒家長,應多向子女講解網絡陷阱,指引他們辨別不良資訊。
- 消息稱,死者祖父母為福建人,他們移居香港後陸續申請子女來港,死者是長孫,在上海讀書,他最近得知獲批香港永久身份證,趁暑假來港領取。
- 上址單位一名51歲外傭,於墮樓事件發生後感到不適,清醒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
- 據瞭解,姓林(18歲)事主在上海讀中學,本月21日抵港與家人團聚。
- 而本月17日,警方亦接獲一名47歲本地男子報警,指早前透過網上社交平臺facebook認識一名人士,遭對方遊說下載懷疑虛假的手機應用程式,並利用該程式投資泰達幣(USDT) 。
- 事主不虞有詐,在兩個月內把1.24億元轉帳至騙徒戶口,直到最後幣價大跌才自知受騙。
當受害人想套現獲利,「假客服」會以不同藉口拖延,例如戶口被凍結,投資涉及違規操作需交罰款,或者充值到某金額纔可套現等,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誘騙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臺/下載假軟件進行投資,例如買賣證券、外匯或虛擬資產。 騙徒起初會讓受害人賺取少許回報,以吸引對方進行大額投資。 另外,亦有騙徒與受害人建立曖昧關係後,便利用虛假投資平臺誘使受害人參與投資。 起初受害人會賺取少許回報,其後當投入更多資金後,便會蒙受巨額損失。
騙案手法: WhatsApp 戶口騎劫
根據 statista 網站的研究,2020年全球使用通訊軟件的人數多達27億人,並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31億人,幾乎佔世界人口的40%。 知名防毒軟件卡巴斯基,其 Android 版安全軟件中加入新功能,可保護用戶防止他們透過通訊軟件的短訊,打開惡意連結誤中釣魚騙案。 另一方面,互聯網科技近年的長足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等,令騙徒假扮成一個甚麼身份、甚麼樣子的「人」,都更輕易。 在網上用一些技術造成與某人同一個聲音,甚至打扮成跟電影主角相似的面孔,使網上資訊變得真假難分,似真還假,可信性很低,不過往往又有人相信。
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有關於「解構偽冒電郵」及「欺詐銀行網站、偽冒電郵及類似的詐騙事件」的資料,讓公眾瞭解偽冒電郵的常見特徵、怎樣處理可疑電郵,以及最新的電郵詐騙事件。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另外,你亦要遵從一些使用公共無線網絡服務的安全守則。 在上月28日,一名39歲南韓裔男子到亞士釐道24號天星大廈交易加密貨幣時,遭4名南亞裔人士行劫,當中一人更持有刀具。 事主被斬傷手部,同時被搶去裝有320萬港元現金的手袋。
騙案手法: 網上求職騙案
當時僅有王婆婆與外傭在家中,騙徒入屋後不斷以各種理由遊說王婆婆安裝“濾水神器”,一會聲稱大廈水質多細菌,一會又訛稱其他單位已經安裝,誤導王婆婆。 騙案手法 惟王婆婆指自己沒有錢時,騙徒更威逼利誘,要求王婆婆在家中抽屜、保險箱、手袋中搜出現金。 網上騙案四伏,當中裸聊勒索案近年有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騙案手法 警方在去年上半年便接獲了708宗裸聊勒索案舉報,當中逾6成受害人為30歲以下,有25%更是學生。 對於在危急關頭不願借錢的事主,騙徒採用「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先提出一個預計會被拒絕的要求,然後再向事主提出較容易接受的要求,讓事主答應。 例如騙徒向事主借2000英鎊來買機票,事主稱負擔不起,騙徒便說借1000英鎊亦可,他可以問其他人再借1000英鎊。
警方表示,最近出現有關首次代幣發行(ICO)的投資騙案,騙徒針對人的貪念,宣稱將會有新的加密貨幣發行,以新幣價格將會急升作招徠,遊說受害人以主流的加密貨幣兌換成新幣。 但其實發行新加密貨幣的程序十分簡單,警方形容如「影印一樣簡單」,使新幣的幣價不但不會暴增,甚至會大跌。 除了伴侶講了公然或明顯的謊言,或者做了與另一方所知道的事實相互矛盾的事,不然揭發伴侶間的欺騙是極為困難的。
騙案手法: 網上購物騙案
七旬已婚老翁在網上邂逅「美國女軍官」,展開一段網上婚外情。 女軍官其後以不同理由索取金錢,半年間,老翁將約200萬港元分5次存入一個外地戶口和3個本地戶口。 網上情緣騙案的手法其實大同小異,同樣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引起事主的強烈情緒」。 鮑偉豪表示,「不論是追求階段的甜言蜜語,或時機成熟時的『先𧨾後嚇』策略,以各種藉口假扮有危險,均令事主當局者迷,未能客觀判斷,最終被人騙心又騙金」。 騙案手法2025 本部分可取覽的錄像片段來自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的防騙資訊平臺—童叟無欺。 你可以前往該平臺,瞭解更多由警方提供的最新防騙信息。
警方於沙田區接連搗破一宗電話騙案及一宗跨境騙案,拘捕3男1女,其中年齡最細的被捕人只得16歲。 警方提醒年青人,暑假期間勿為「搵快錢」被歹徒利用而墮法網。 欺騙包括了數種用以扭曲或掩蓋部分真相的溝通或省略方式。 欺騙的例子包括了藉由假的陳述或省略相關訊息的誤導性陳述等以致接收訊息者做出假的結論等等的狀況。 欺騙和不誠實行為也可導致侵權行為或合約方面的民事訴訟,或甚至會讓一個人受到詐騙之類的刑事指控。 在否認與欺騙(Denial 騙案手法2025 and deception)中,欺騙也是心理戰的必要部分。
騙案手法: 首5個月電話騙案532宗 涉及金額1.85億
而近年的案件較多涉及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ium)及泰達幣(Tether)三種。 【加密貨幣2021】加密貨幣的風潮近年在香港捲起,但根據警方的問卷調查,近一半受訪者對加密貨幣並不認識,更不認識當中的風險。 而另一方面,涉及青少年的騙案亦有所上升,即看《香港財經時報》為大家整合最新加密貨幣騙案消息及騙徒手法。
騙案手法: 香港電臺與香港警務處聯合製作「防騙攻略」,此節目透過漫畫的形式揭露不同騙案手法,增強市民防騙意識,令騙徒無機可乘。
去年,美國CNBC電視節目American Greed報道,愛情騙子利用美國人對軍人的信任和崇拜,在網絡上冒充軍人,結識有經濟基礎的中年女性並展開追求,受騙人最終人財兩失。 Right,即使對方的身世和遭遇如何不合常理,甚至素未謀面,有人也會信以為真。 一名香港婦人4年間向自稱周轉困難的網上情人匯款共1.8億港元,「情人」最後失了蹤;另一香港女子深信在網上結識了「哈里王子」,也被騙數千元。 警方指網上情緣騙案縱使被揭破,三成當事人仍堅信「遇到真愛」。 這種「真愛」,其實經過騙子精心佈局,一步步令目標上當。
騙案手法: 詐騙手法2:收到登入網銀的簡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警方重申「洗黑錢」乃嚴重罪行, 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某項財產,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犯罪得益而處理該財產,即干犯「洗黑錢」罪;一旦被判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元及入獄14年。 臨牀心理學家指出,步步進逼是個美容院常用呃人方法。
騙案手法: 詐騙手法
警方指,今次騙案中出現新手法,騙徒要求受害人寫“自白書”,以助騙徒掌握更多資訊,瞭解他們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弱點等,以方便日後編造故事操控事主騙財。 騙案手法 警方呼籲,已經交了“自白書”或正進行“祕密行動”、“特務工作”的人士請立即停止行動,盡快報警。 警方重申,所有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必定追究,絕不可能有將功補過之說法。 兩名受害人分別於今年3月及4月,先後接獲自稱內地公安人員的電話,指兩人涉及洗黑錢案,要求提供一筆金錢到指定戶口以證清白。
騙案手法: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以投資股票或「股票教室」為主題的羣組,讓股民交流炒股心得和資訊。 由騙徒開立的炒股羣組,其實並不是為了與股民交流,而是為了營運「唱高散貨」騙局。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會訛稱是專家提供的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 騙案手法2025 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及先查証資料來源。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騙案手法: 詐騙手法公開!交友、投資、簡訊、消費詐騙破解心法
另一相似的手法是,騙徒向受害人借用手提電話,聲稱致電親屬借錢。 另一名騙徒在電話中假扮該名親戚並要求與受害人對話。 該名騙徒遊說受害人先行借錢給首名騙徒,並索取受害人的銀行戶口號碼,答應稍後把借款以轉賬方式歸還。 騙案手法2025 另外,沙田正街一商戶於昨日(28日)報案,指有顧客懷疑使用他人的提款卡消費。
騙案手法: 被呃人店員碌爆信用卡 事主欠債11萬需借貸還款
警方昨天(21日)接獲一名62歲本地男子報案,指在即時通訊軟件接獲陌生人所發出的招聘刷單員的信息,只要在網上平臺對物品點讚即可賺取佣金。 事主遂按對方指示,先後將54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帳戶,以作點擊率本金之用。 警方指出,這類騙徒善於捕捉市民貪便宜的心理,利用各種優惠等藉口吸引市民點擊連結,從而進行轉走款項。 甚至由今年4月起,已經有騙徒冒認“易通行”計劃,提醒市民收到來歷不明的短訊要小心,不要胡亂進入短訊附有的連結。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不但負責處理有關網絡安全的事項及調查科技罪案,還專責處理電腦法理鑑證及防止科技罪案的工作。
據悉,死者遺書提及一名自稱內地公安部人員曾聯絡他,指控他的銀行戶口涉及上海洗黑錢,他感到被陷害,萌生死念。 騙案手法2025 警方表示,30日晚上11時22分,警方接獲途人報案,指事主倒臥於上址對開,懷疑從高處墮下。 人員接報到場,事主昏迷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其後被證實死亡。
騙案手法: 相關
假平臺顯示的股票或商品價格、用戶的資產組合等均為偽造。 另一方面,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之間,以至用戶與用戶之間,大家互相勾連,這種千絲萬縷的網絡關係,使網絡保安無可避免帶有相互依賴的「集體性」,很難單靠一方獨力完成。 因此,我們需要從責任分佈的角度,檢視網絡安全問題,令網絡安全得到更全面、更踏實的「整體性」維護。 一些更進階的詐騙手法,一開始還會先分享熱門話題、股市常見標的,讓探索者以為只是個正常的討論羣組,取得信任後才逐漸露出狐狸尾巴。 同樣是交友軟體,但對方不再是多災多難的背景,而是金光閃閃,號稱自己靠哪個平臺、哪個投資賺了多少錢,或是靠著認識的老師賺了多少錢,並願意帶你投資。 或是直接提供給你電話,要你打這個電話確認,甚至是幫你轉接165反詐騙,這些都是假的。
經過4小時精神折磨後,最終事主被碌爆3張信用卡,欠款達HK$11萬,需要借高息貸款還債。 最後,講座亦與教師探討如何裝備自己,包括認識最近興起的人工智能科技和時下學生們經常接觸的各個社交媒體,以及運用人工智能於日常教學中。 講座由《香港01》編輯主任蕭輝浩主持,現時上網已經是學生必需掌握的技能,但網上資訊並不完全可靠,因此學生有需要學習媒體與資訊素養,以及學生相關學習內容,例如要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擁有資訊素養能力等。 最初,市民或者會從投資獲得少量利潤,使其放下戒心,但當市民加大投資金額後,發現根本不能取回投資金額和利潤,才驚覺受騙。 這是財產犯罪之一,受德國《刑法》第263條的管制。 [5]多年來,德國境內獲報的相關案件數一直處於六位數以上的範圍內。
這類騙案通常涉及一至兩名騙徒,受害人大多為青少年。 首先,騙徒自稱是剛遺失錢包的遊客,藉詞向受害人借錢。 騙徒會留下聯絡資料給受害人,假稱會還錢,但後來受害人發現騙徒只是留下虛假的聯絡資料。 騙案手法2025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2017年,德國境內獲報約910,352起欺詐行為,使欺詐成為盜竊之後最常被舉報的犯罪行為。 卡巴斯基的數據中發現, 2020 年12 月至 2021 年 5 月短短半年間,已經記錄了91,242次惡意連結的點擊,即每日平均有 480 宗網絡釣魚騙案發生。 卡巴斯基的數據中反映,記錄到惡意鏈結數量最多的是WhatsApp,佔89.6%,約81,752宗。 假網站的網址一般不能在搜尋器找到;假app 也不會在官方軟件商店上架,只能透過非官方途徑下載。
當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帳面獲利甚豐,欲套現離場時,平臺「客戶服務員」便會以各不同藉口拖延,並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很顯然,雖然很多人上網,到處瀏覽,但他們所接觸的信息和上網目的,往往只是玩遊戲或交友,沒有留意到社會發生的新聞。 騙案手法2025 換言之,在上網的人羣中,存在不少「無知的人」,成為騙徒狩獵成功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