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蛋白質含量,報告指雀巢牛奶公司高鈣低脂牛奶飲品測出含量最高,每100毫升含4.5克蛋白質,含量最低樣本則為明治CP-meiji 新鮮牛奶飲品,只得2.1克,而所測含量比其包裝聲稱的標示值少30%,超出規管容忍限度。 另外,子母高鈣較低脂牛奶飲品(每100毫升2.5克)低於「蛋白質來源」食物要求,差距10.7%。 是次測試的2款(#12及#13)日本牛奶亦標示了乳脂肪分,分別為3.7%或以上(「特選3.7」)及3.6%或以上(「特選3.6」),而測試結果顯示該2款樣本的總脂肪為每100毫升4.2克及4.0克(即4.2%及4%),兩者皆達到乳脂肪分標示的水平。
- 首先,比較都是100克,就算上述B海苔米果一次全喫完(因為本包裝含4份,一份20克)也喫不了100克,整包相當於多喫一碗飯(幾乎沒有油),加上一點調味料,添加物很少。
- 測試中有13款樣本真正屬於高鈣牛奶,每100毫升含121毫克至239毫克不等。
- 不過,消委會蒐集了40款較常見的牛奶(milk)或牛奶飲品(milk drink/ beverage)樣本後發現,部分牛奶飲品包裝上的「牛奶」或「milk」字樣比「飲品」或「drink」或「beverage」字樣較大,市民一不留神可能會混淆兩者。
-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牛乳中額外添加的鈣大多是碳酸鈣,人體較不容易吸收。
維他奶一直以營養、美味及可持續發展作為開拓產品方針,旗下產品行銷海外約四十個市場,包括香港、中國內地、澳洲及新加坡等地,深受各地消費者歡迎。 近年來,網路盛傳關於低脂鮮乳的迷思,大多似是而非,或者過度解釋了文獻,像是「低脂鮮乳含有澱粉會導致肥胖」,或「低脂鮮乳流失了許多營養」等等。 20種最常見的胺基酸之一,但不是必需胺基酸,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天門冬醯胺可與還原糖或羰基在食物中反應,生成丙烯醯胺,後者常在薯條、薯片、烤麵包等烘烤食品中出現。 高鈣低脂牛奶 巴士德消毒法處理的牛奶及牛奶飲品應儲存在4度或以下,而經消毒法處理的則可儲存在室溫陰涼的地方,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
高鈣低脂牛奶: 牛奶到底要喝全脂還是低脂呢?
至於其餘27款樣本,鈣含量由每100毫升含99.4毫克至119毫克。 高鈣低脂牛奶 高鈣牛奶飲品類別的平均鈣含量,較其他類別樣本的平均鈣含量高逾50%。 消委會於3月至4月從超市、食品店及百貨公司蒐集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樣本進行測試,發現逾3成樣本達「高鈣」食物的水平,其中最值得留意是13款真正高鈣牛奶及牛奶飲品。
那麼,全脂牛奶、脫脂牛奶,以及牛奶飲品的蛋白質含量相差大嗎? 測試結果顯示,全脂牛奶類別樣本、脫脂牛奶類別樣本,以及牛奶飲品類別樣本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分別為3.5克、3.4克及3.3克,該3類樣本的平均蛋白質含量亦分別不大。 但你又知不知道,「低脂」與「較低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有何不同? 消委會去年曾測試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結果顯示各樣本的衞生程度令人滿意,惟提醒由於樣本間的三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和脂肪含量差異大,市民須慎閱標籤,特別是屬「高鈣」產品,樣本之間的鈣質含量也可相差近1倍。 3成樣本中有13款的鈣含量達到「高鈣」食物的水平,即100毫升中含不少於120毫克鈣。 當中鈣含量最高的樣本為子母牌,每100毫升含239毫克鈣,飲用一杯(2 2 5 毫 升)即攝入約538毫克鈣,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800毫克的67%。
高鈣低脂牛奶: 牛奶飲品成分大解構 高鈣低脂奶不是鮮奶
Vivian指雖然高鈣低脂奶的全脂奶總脂肪及飽和脂肪相對較少,但有兩類人不建議以高鈣低脂奶取代全脂奶。 •因實際情況所限,HKTVmall 與門市銷售價格、促銷活動、條件與限制有機會各為不同,一切條款只適用於HKTVmall。 •本店將依照個人資料( 私隱) 條例相關規定保護您的個人資料, 並遵守HKTVmall 的私隱保護政策。 •如有任何爭議, HKTVmall保留最終決定權。
淡奶:將牛奶蒸發濃縮後的加工製品,脂肪比全脂奶多一倍,而加入咖啡、奶茶的奶精,部分牌子成分為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危害心臟健康。 如發現自己或家人不適合飲牛奶,可從其他食物吸收鈣質,如硬豆腐、果仁、海藻、蝦米、芝麻、深綠色蔬菜,例如菜芯、芥蘭、西蘭花等,均含有豐富鈣質,但仍不及牛奶,吸收率亦比牛奶低。 ③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因此不可直接被吸收,從食物來的澱粉(多醣)和雙醣,都需要經由人或動物體內的腸道酶(酵素)將其分解成單糖,才能被腸道細胞吸收,纔可被細胞利用。 ④常見的有澱粉、肝醣(人體內儲存醣類的主要形式)、纖維素等。 ⑤醣類還會與身體內的蛋白質、胜肽、脂肪透過化學反應,鍵結成具備有其他重要生理功能的複合醣類。 首先,在食物學原理、食品加工裡有個化學反應:「Maillard reaction(梅納反映)」,是非酵素之「褐變反應」。
高鈣低脂牛奶: 熱量
測試結果顯示,「明治 CP-meiji」及「 子母 Dutch Lady 」,每100毫升的蛋白質含量分別只有2.1克及2.5克,未符合「蛋白質來源」聲稱的要求(每100毫升3克)。 而最高含量蛋白質是「雀巢牛奶公司 Nestle Dairy Farm」, 每 毫 升 含 4 . 如每日飲用一杯牛奶僅佔男性/女性成人每日蛋白質參考攝入量的12.3%及14.5%。 因此要攝取足夠營養素市民就應保持健康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 而在營養素含量測試中,測試結果顯示,除了2款牛奶飲品樣本「明治CP-meiji」新鮮牛奶飲品及「子母」天然純牧- 高鈣較低脂牛奶飲品,每100毫升的蛋白質含量分別只有2.1克及2.5克,其餘樣本均屬「蛋白質來源」食物。 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樣本為「雀巢牛奶公司」高鈣低脂牛奶飲品,每100毫升含4.5克蛋白質,而蛋白質含量最低的樣本為「明治CP-meiji」新鮮牛奶飲品。
- 由於脫脂牛奶及低脂牛奶含的奶脂不足3.25%,所以亦視為牛奶飲品。
- 2018年,媒體引述研究指出,攝取低脂乳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
- •本店將依照個人資料( 私隱) 條例相關規定保護您的個人資料, 並遵守HKTVmall 的私隱保護政策。
- 要比較低脂牛奶及全脂牛奶的健康差異,就要先來講講低脂牛奶的加工。
- 國人牛奶的攝取量真的非常的低,人年均消費量將近是全球平均消費量的1/2而已,先前的調查發現,不到2成的民眾有攝取足夠的牛奶,且很多人對牛奶有些誤解,無論是鼓吹喝牛奶、還是鼓吹不喝的,都有許多謠言存在。
惟樣本間的鈣含量可差距近1倍,由每100毫升含121毫克至239毫克。 高鈣低脂牛奶2025 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每日攝入800毫克鈣。 消委會指出,成人一般較小孩少飲用牛奶,建議可將牛奶融入日常飲食。
高鈣低脂牛奶: 牛奶
如想選擇較「新鮮」的牛奶或牛奶飲品,應留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及食用日期,亦可以留意殺菌處理的標示,一般來說「巴士德消毒 Pasteurized」的產品的保質期較「超高溫處理 UHT Processed」的產品為短,較大機會屬較近期的產品。 因此,如產品成分含奶粉、乳固體、奶脂等字眼,即表示該產品為牛奶飲品。 由於脫脂牛奶及低脂牛奶含的奶脂不足3.25%,所以亦視為牛奶飲品。 高鈣低脂牛奶2025 消委會又提醒,市民不應單憑包裝的顏色來分辨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牛奶及牛奶飲品並沒有色碼,不要誤解紅色包裝即為全脂牛奶、綠色包裝為低脂牛奶或粉紅色為脫脂牛奶。 當中 26 款樣本經超高溫處理,14款經巴士德消毒,以每100毫升計,經超高溫處理的樣本的平均蛋白質含量為3.4克,而經巴士德消毒方法處理的樣本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則 為3.3克,兩者的平均蛋白質含量相若。
高鈣低脂牛奶: 營養師評市面常見3大高鈣低脂奶:熱量相若,蛋白質及鈣質含量有差別!
鈣含量最低為「明治 CP-meiji」,每100毫升含99.4毫克鈣,飲一杯攝入約235毫克鈣,僅佔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的29%。 牛奶的營養豐富,不少人都藉着飲用牛奶吸收鈣質及蛋白質。 消費者委員會近日測試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結果顯示各樣本的衞生程度令人滿意,有關營養含量的聲稱,例如「高鈣」、「低脂」或「脫脂」等,亦符合相關要求。 然而樣本間的3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和脂肪含量也有差異,特別是屬「高鈣」產品,樣本之間的鈣質含量也可相差近1倍。 消委會指出全脂奶、低脂奶和脫脂奶,分別主要在於脂肪,鈣質含量均大致相同。 此外,在全部測試樣本中,不論是經超高溫處理樣本,每100毫升含124毫克鈣,或經巴士德消毒樣本,每100毫升含129毫克鈣,兩者的鈣含量平均值相約。
高鈣低脂牛奶: 不是隻有放了添加物纔算 營養師:高溫殺菌、醃漬都算加工食品
將營養專業、食物及客人的生活習慣瞭解作完美結合,並以個人化的食療計畫改善健康狀態,令繁忙的上班一族至孕媽媽都能輕鬆實飲食計畫、調理身體。 Vivian亦一直熱衷於煮食,空閒時喜愛周圍「覓食」及研發不同菜單,嘗試透過各種美食宣揚 “ EAT BETTER NOT LESS” 並積極教育推動客人作出健康飲食選擇。 消委會測試市面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有13款樣本屬「高鈣」,相關樣本每100毫升含121毫克至239毫克鈣。 市售鮮乳的營養標示,每百毫升的低脂與全脂鮮乳,總碳水化合物都是4.8克,相差無幾且幾乎都是乳糖。
高鈣低脂牛奶: 牛奶都是不少人早餐之選,不少注意體重及正在減肥的朋友都會選購高鈣低脂,甚至脫脂牛奶。雖然高鈣低脂牛奶卡路里較低,但相比起全脂鮮奶的熱量原來亦相差很少。即刻睇睇市面16款常見品牌牛奶卡路里排名啦!
華人社區甚至整個東亞地區乳糖吸收不良比例很高,但每個個體對牛奶反應不同,有人喜喝成癮,有人不能消化,也有人飲用後容易嘔吐或不適,一般兒童和年輕人容易吸收牛乳,老年人不易消化。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專門針對乳糖不耐人羣的無乳糖乳製品(Lactose-Free),以解決此類人羣難以代謝乳製品的問題。 除此之外,部分低脂牛奶的含糖量其實亦不低,所以選購前可先仔細閱讀營養標籤,按個人需要及喜好揀選最合適自己的牛奶產品。
高鈣低脂牛奶: 「低脂」與「較低脂」 有什麼不同?
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為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黃豆製品、全穀類、堅果,可別放錯重點了。 國人牛奶的攝取量真的非常的低,人年均消費量將近是全球平均消費量的1/2而已,先前的調查發現,不到2成的民眾有攝取足夠的牛奶,且很多人對牛奶有些誤解,無論是鼓吹喝牛奶、還是鼓吹不喝的,都有許多謠言存在。 前段時間在BBC上看到:“攝入高鈣食品有利於體內脂肪排出”,即對此深信不疑,入手兩箱蒙牛高鈣低脂牛奶。 消委會早前公佈牛奶調查報告後,令人心惶惶,以為慣飲的高鈣、低脂、香蕉奶等等只是空有其名的「假貨」。 有健康專家則安撫大家,牛奶飲品被冠名「假牛奶」,純屬無辜,細閱以下破解真. 由於牛乳中富含乳糖,乳糖是一種雙醣,需要生物體中分泌的乳糖酶來分解。
高鈣低脂牛奶: 不要因為是「低脂」就攝取過量!
適合需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士及消化能力較弱或腹瀉的嬰兒飲用。 不少人都會認為樽裝奶會比較新鮮和好飲,但其實樽裝奶也不一定是純鮮奶,只要留意一下錫紙蓋就能輕易分辨到。 6‐部分紙包飲品包裝上印有一個樹木圖案標籤,代表製造包裝所使用的紙張來自被認可為受到良好管理的森林,以支持森林可持續發展。
高鈣低脂牛奶: 飲食及烹調增鈣攝取4方式
[2][3]哺乳動物幼體都會自然產生乳糖酶,但三歲以後乳糖酶的分泌就會逐漸減少或停止。 一般遊牧民族由於經常以乳製品爲生,經過自然選擇,終生會分泌乳糖酶。 肉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富含胺基酸,在高溫(150度)烹煮時,蛋白質會分解或變性而產生異環胺,這正常產生的物質。 只是溫度越高、加溫時間越長會導致更多異環胺的生成,甚至產生致癌性高的多環芳香烴(polyaromatic hydeocarbons, PAHs),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烹調溫度從200度升高到250度之間增加了3倍HCAs的含量。
但牛奶產品如此多,有鮮奶、高鈣低脂、不同口味、不同產地,你會怎樣選擇? 原來牛奶和牛奶產品的成分完全不同,TOPick根據消委會檢視市面上多款牛奶產品結果,綜合出以下4條Q&A,讓大家看清楚牛奶產品的真相。 鈣含量最高的樣本為「子母」(#26),每100毫升含239毫克鈣,飲用1份食用分量(225毫升)即攝入約538 毫 克鈣,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800毫克)的67%。 鈣含量最低的樣本為「明治 CP-meiji」(#31),每100毫升含99.4毫克鈣,飲用1份食用分量(236毫升),攝入約235毫克鈣,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的29%。 高鈣低脂牛奶2025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日攝800毫克鈣,想預防患上骨質疏鬆,吸收足夠的鈣質非常重要。 鈣離子用以調節肌肉收縮活動、調節細胞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
其餘38款樣本的蛋白質含量,由3克至4.5克,屬於「蛋白質來源」食物(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不少於3克蛋白質)。 而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樣本為「雀巢」,每100毫升含4.5克蛋白質。 消委會測試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 逾3成樣本達到「高鈣」食物的水平,另有9成半屬於「蛋白質來源」食物,全部脫脂牛奶類別樣本均沒有檢出脂肪,即所含奶脂不多於0.3%。
高鈣低脂牛奶: 消委會牛奶測試|#36 雀巢牛奶公司 高鈣低脂牛奶飲品
它指的是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之一種)與胺基酸/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包括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這些物質為食品提供了宜人可口的風味和誘人的色澤。 高鈣低脂牛奶 事實上,蒟蒻幹可以做成這樣子,一定加了10項以上的添加物,我們常說化學添加物的東西就形同等於藥物,它是不能留在身體裡面的,必須透過肝臟和腎臟代謝掉,而在代謝這些東西不只是把它排出去這麼簡單,這個過程會耗損掉你很多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纔有可能代謝成功。 牛奶飲品則指,將流質奶脂與奶粉、奶固體等合成的飲品,容許產品含有食物添加劑或其他物質,所含奶脂不得少於0.1%。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奶類(milk)指牛奶,包括忌廉(cream)及離脂奶(separated milk),其奶類所含奶脂不得少於3.25%,而除奶脂外,奶類中的奶類固體含量不得少於8.5%。
2018年,媒體引述研究指出,攝取低脂乳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 以「低脂乳品與帕金森氏症」報導為例,這是引述自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所發表的文獻(連結),學者從2個總數約12萬人的美國大型世代追蹤研究資料庫中,調取了25年的飲食與罹病數據進行分析。 高鈣低脂牛奶2025 網路上也常引述一些文獻,指出喝全脂鮮乳的族羣具有比較低的肥胖風險,反而喝低脂鮮乳的人容易肥胖? 以成年男性而言,每天喝足2杯全脂鮮乳,也才佔每日維生素E足夠攝取量的3.1%。
高鈣低脂牛奶: 牛奶融入日常飲食3建議:
總脂肪含量最高的全脂牛奶樣 本為「Jersey Dairy」(#8),每100毫升含4.3克總脂肪,符合其包裝上 「4.3%」的標示。 香港市面上有不少高鈣低脂奶產品可以選擇,COSMO抽取了當中3款高鈣低脂奶請Vivian簡單評價,分別是維他高鈣低脂奶、維記高鈣低脂奶和牛奶公司高鈣低脂奶,大家也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高鈣低脂奶似似乎一直是減肥人士的首選,筆者我更是好幾年都沒有買過全脂奶來飲! COSMO邀請了Nutri Wealthy Consultancy註冊營養師Vivian,以專業角度為大家拆解高鈣低脂奶的營養成分,以及評比了市面上3款常見高鈣低脂奶產品。 依據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成年人甚至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的 高鈣低脂牛奶2025 %,根本不需要特別補充維生素A。
高鈣低脂牛奶: Drink – 高鈣低脂牛奶
人體從鮮奶獲得的營養成分,像是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在低脂、全脂鮮乳中的含量是相近的,低脂鮮乳的營養並沒有比較少。 高鈣低脂牛奶 民眾已被教育脂肪可能帶來的危害,但是卻忽略低脂「乳製品」(非低脂牛奶)帶來添加糖的風險,因此有些國外報導不建議飲用低脂乳製品。 添加劑含量雖然符合法例規定,但飲食越簡單越好,盡可能選原味產品,避開多餘色素、調味劑更有利健康。
高鈣低脂牛奶: 「較低脂」牛奶總脂肪含量高「低脂」約一倍
米奶:純植物飲品,用大米加工而成,不含牛奶成分,適合素食者或乳糖不耐症人士,但蛋白質和鈣質含量遠比牛奶低,應選飲加鈣類或果仁奶。 不過,消委會蒐集了40款較常見的牛奶(milk)或牛奶飲品(milk drink/ beverage)樣本後發現,部分牛奶飲品包裝上的「牛奶」或「milk」字樣比「飲品」或「drink」或「beverage」字樣較大,市民一不留神可能會混淆兩者。 沒錯,根據消委會檢視市面上多款牛奶產品,鮮奶及全脂奶的成分是100%鮮奶,而其他如高鈣低脂、朱古力味等,成分則明顯不同,通常有水、奶固體、穩定劑、乳化劑、調味劑等添加成分。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 此外,烘焙食品常摻有大量的植物奶油、人造酥油,再經攝氏150度至200度以上高溫烘烤,纔能有香噴噴、酥脆的效果;這一口吃下去,不僅是熱量問題,高溫烘焙除了會破壞食材的營養素,更產生很多自由基,加速身體發炎、老化。 A洋芋片,如果也同樣喫80公克(必需自制力很好,因為本包裝有500克)雖然總熱量多了80大卡,感覺沒有差很多,但是相當於3/4碗白飯+1杯30cc的油+多到嚇死人的添加物(就像藥物一樣,必需在肝、腎代謝)。 首先,比較都是100克,就算上述B海苔米果一次全喫完(因為本包裝含4份,一份20克)也喫不了100克,整包相當於多喫一碗飯(幾乎沒有油),加上一點調味料,添加物很少。 所以我常講的,現代人營養素沒有開源,又沒有節流,包括飲食作息,或喫很多要耗損身體僅存營養素的加工品,到最後身體負擔就會變得非常大,甚至加速老化。 維他奶提供多元化的飲品,包括「維他奶」品牌旗下的豆奶、鈣思寶植物奶、山水及純豆製品;「維他」品牌系列則有檸檬茶、菊花茶、無糖茶、奶茶、果汁、蒸餾水及牛奶飲品,均深受香港消費者歡迎。
高鈣低脂牛奶: 低脂鮮奶 VS.全脂鮮奶,誰更營養?誰熱量比較高?
雖然乳脂含量越高,味道越香濃,但也因此攝入較多脂 肪,長期攝取過多脂肪可能影響體 重。 不過,當中2款日本牛奶樣本北海道日高乳業北海道富良野特選3.7牛乳,以及Kumiai Dairies北海道特選3.6牛乳分別標示為「特選3.6」及「特選3.7」,聲稱代表牛奶中的脂肪比例,如果標示是特選3.6,即代表乳脂佔牛奶成分的3.6%或以上。 惟樣本檢出的總脂肪含量分別為每100毫升4.0克及4.2克,比全脂牛奶類別樣本的平均值高8.1%及13.5%。
許多民眾都會詢問牛奶該喝全脂或低脂,依照脂肪含量差異最多達到3%左右,以240毫升的牛奶來說,頂多會差7克的脂肪,最多最多差60大卡的熱量。 除此之外,Willett教授的訪談中,其實有提到有些低脂牛奶產品會有添加糖類來取代脂肪的問題,但有些低脂乳製品的油脂被糖取代,所以會引起一些體重的問題。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Walter Willett教授引述兩篇研究,指出喝全脂牛奶與減少肥胖風險有關,可能與全脂牛奶乳脂肪讓人產生飽足感有關,也提到或許有特定的脂肪酸會參與調控體重。 乳糖不耐症患者,對乳糖敏感,會引起腹瀉,應選飲低乳糖或脫乳糖類別;對牛奶蛋白敏感人士,會引起皮膚濕疹、腹瀉、嘔吐及影響其他營養吸收,應戒飲;高尿酸及痛風患者不適宜過量吸收牛奶中的普林,應按醫護指示限量飲用。 看似理所當然,但瑞典一項歷時12年的研究卻發現,飲全脂奶的中年男性,癡肥比率竟然較飲低脂奶少,另一項歷時20年的研究更發現,吸收奶類脂肪能將糖尿病風險降低達五成。
高鈣低脂牛奶: 最高瀏覽
要注意,部分純牛奶會加防腐劑來延長銷售期,購買前應先細閱食物標籤。 出現「反常」結果,最大可能是全脂奶能提供飽肚感,所以限量飲,食量亦相對減少,但低脂牛奶飲品味淡如水,缺飽肚感,於是令人容易放肆飲用,如每日喝三杯低脂奶共360kcal,或三杯脫脂奶共270kcal,並且進食更多碳水化合物填肚,磅數有機會增加。 所謂「假牛奶」,其實同樣含有天然奶脂、奶固體的牛奶,只是含量較低,並且加入奶粉、調味劑、乳固劑、穩定劑或額外添加鈣質,重新調合成為奶類飲品,低脂、脫脂、高鈣奶等均屬此類,部分低脂奶並不含添加劑,是較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