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綜援受助人的眼鏡費用津貼最高500元,特殊情況可獲較高津貼額,受助人通常在24個月內,只獲發用來支付一副眼鏡費用的津貼,據悉,政府或把上限定於高過500元。 Zoff 的專業視光團隊,提供不同眼睛健康檢查服務,由香港眼科視光師(第一部份註冊)進行,向你提供專業的分析及意見。 衞生署表示,過去四年一共收到約30宗涉及視光師申領醫療券的投訴,已經作跟進,強調視光師需要以專業判斷長者是否有需要配眼鏡。
醫療服務機構每次扣除醫療券金額後,都會發給長者一張「醫療券使用記錄」。 醫療券配眼鏡 已登記的醫療機構都會在當眼處貼有醫療券標誌(見下圖),你亦可按此查看合資格醫療服務者名單。 所以無論是因病求醫,或是為了預防疾病而進行身體檢查,也可以使用醫療券繳付醫療開支。
醫療券配眼鏡: 醫療券資訊
消息指,當局會就長者配眼鏡可申領金額加設上限,限制每兩年可用1,000元,超出限額需自掏腰包。 視光師去年申領額達到7.6億元,比四年前增加20倍;以已登記醫療劵計劃的第1部分註冊視光師只有697人計算,平均每名視光師申領約100萬元。 長者醫療券推行10年,2017/18年度的開支已近17億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明要檢視醫療券是否用得其所,亦有議員提出應再增加醫療券金額。
換言之,公公婆婆每次用醫療券配眼鏡的金額三年間貴了超過七成。 來看看【500期《選擇》月刊 長者醫療券 小心遭濫收費用】,幫助身邊的長者善用醫療券。 而食衞局回覆查詢時,僅指政府的檢討參考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相關研究,亦考慮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本月會公佈有關結果。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香港隱形眼鏡學會、香港隱形眼鏡研究學會共4個視光師組織,派出8名代表與食衞局會面。 局方代表亦有約8人,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祕書長(衞生)謝曼怡,會面歷時約2小時。
醫療券配眼鏡: 醫療券Health Care Voucher
羅桂媚與伍尚舜均批評上述情況完全不合理,羅桂媚強調做法背棄眼睛健康檢查的原意,未能為長者先進行眼睛檢查及診斷,再提供治療。 伍尚舜亦指行內有害羣之馬,又指基本的眼睛檢查最少需時30分鐘,若有視光師一日可為數十個長者「簽單」完全不合理。 目前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是認可的醫療券服務提供者之一,其餘三個部份的視光師均不能簽發醫療券,即俗稱「簽單」。
視光師代表將於明天(8日)與食物及衞生局代表開會,就醫療券事宜再商討。 就醫療券濫用的情況,他認為根本問題在於當局監管力道不足,對違規的人無適當處分,但當局的解決方法是「一刀切」減資助額,剝奪長者的選擇權利。 撇除申領宗數上升因素 醫療券配眼鏡2025 ,視光師每次申領的醫療券金額就由900多元上升至接近1700元。
醫療券配眼鏡: 醫療券金額有多少?
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在即,改革醫療券勢在必行。 社會一直關注有長者被遊說以醫療券購買貴價眼鏡,更有某些註冊視光師利用現時法例漏洞,會在數十間眼鏡店「掛單」替其客人簽醫療券申報,令眼鏡店能「分一杯羹」,自己則按比例抽傭。 醫療券配眼鏡2025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副會長伍尚舜接受《香港01》專訪直言,行內有害羣之馬,未有提供詳細眼睛健康檢查,扭曲醫療券本意,但他認為不應加設金額上限,又指每宗個案的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600至1,800元已經「好剋制」。
-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會長伍尚舜回應事件時亦反對設上限,強調以長者角度而言,設上限令其選擇減少。
- 有長者受店員建議,購買一副老花眼鏡出外使用,另一副則在家使用。
- 醫療券申領交易宗數以西醫為首,達295.2萬宗;其次是中醫,有163.3萬宗;接著是牙醫,有31萬宗;視光師排名第四。
- 在店員的遊說下,或有些長者會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態,使用醫療券購買或許不太切合自己需要的服務或產品。
- 現時綜援受助人的眼鏡費用津貼最高500元,特殊情況可獲較高津貼額,受助人通常在24個月內,只獲發用來支付一副眼鏡費用的津貼,據悉,政府或把上限定於高過500元。
- 視光師去年申領額達到7.6億元,比四年前增加20倍;以已登記醫療劵計劃的第1部分註冊視光師只有697人計算,平均每名視光師申領約100萬元。
- 近視主要成因是眼軸過長,即眼球過份拉長,量度眼軸長度的變化能夠掌握眼球的變化。
有視光師因此與本身沒有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駐場的眼鏡店合作,以分成的方式,由合資格視光師在眼鏡店「掛單」,抽空到該眼鏡店為醫療券「簽單」,有些視光師更與多達20、30間眼鏡店「合作」,從而獲得額外收入。 根據食物及衞生局統計數字,2015年至2017年間,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的每宗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600元至1,650元,是眾多醫護專業人員的申報金額最高,較金額第二高的專業醫務化驗師高出近500元。 2017年數字顯示,由視光師申報的醫療個案中,有約三成個案金額為1,501至2,000元,亦有約5%個案金額高達3,501元至4,000元。
醫療券配眼鏡: 【簡單話你知 ~ 醫療券使用方法 及 餘額查詢】
中心為長者提供有效阻隔紫外線及過濾高能量藍光的鏡片。 紫外線會提高患上白內障以及各種眼疾的風險,更會使眼部肌膚老化,造成暗啞、色斑及皺紋等現象。 本店現已接受長者醫療券,由已登記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註冊視光師(第1部分),為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長者提供「長者驗眼服務」,費用可於醫療券戶口扣除。 使用醫療券驗眼及配眼鏡時,是否需要全數使用醫療券戶口內的餘額?
醫療券配眼鏡: 眼睛健康外部檢查及眼壓檢查
本臺記者再回去問職員,他一開始否認事件,往後又指太陽眼鏡可視作預防眼疾,扣醫療券無問題。 與會人士重申,局方並無實際回應他們的訴求,只稱因視光服務的申領金額總數高、中位數偏高,每宗申領4,000至5,000元的比例較多,而作出有關決定。 醫療券會以電子方式透過「醫健通」系統發放同使用,無任何實體醫療券(毋須打印出來),所以長者使用時,無須預先登記或領取醫療券。 清晰眼科位於尖沙咀The ONE 11樓的清晰近視防控中心(Clarity Myopia 醫療券配眼鏡 醫療券配眼鏡 Control Centre)現已開幕,中心佔地14,000呎,特設兒童玩樂專區,位置便利。 詹振邦補充,認同業界中少數害羣之馬是需要監管,「但局方似乎並不著力於監管,一刀切設限,就好像已經做咗嘢。」他建議局方加強監管,或可設立罰則,並需加強教育長者。
醫療券配眼鏡: 香港遊樂船隻操作人/本地船隻【船長/船主牌】視力測驗,船牌驗眼費用$150【無須預約】
小朋友在6歲至14歲的成長時期,是近視加深的高峯期,其後才會穩定下來。 所以,要預防小朋友變「深近視」,就要趁早好好控制。 部份眼鏡鋪只會為顧客檢查近視度數,不會量度眼軸(眼球長度)。 近視主要成因是眼軸過長,即眼球過份拉長,量度眼軸長度的變化能夠掌握眼球的變化。 醫療券配眼鏡 伍又提及,綜援受助人在生活各方面均有補貼,配眼鏡費用不太高屬可以理解,但不應將此上限放在醫療券使用者身上。 由2012年開始,很多眼鏡舖都貼上可以使用醫療券的標誌,而視光師申領醫療券的金額就愈來愈多,2014年有接近600萬元,至去年頭11個月就上升至接近2.3億萬元,升幅有39倍。
醫療券配眼鏡: 合資格使用者
長者須先經過驗眼程序,確定可以使用醫療券配眼鏡改善視力。 如沒有經過驗眼過程,不可純粹使用醫療券來購買眼鏡或其他產品。 如果你的瞳孔太小、有飛蚊症﹑甚至有視網膜脫落的病症時,眼科視光師將建議你進行更深入的放大瞳孔檢查(dilation),以確認是否需要轉介做手術。
醫療券配眼鏡: 近視控制
傳統驗眼方式只能驗到中間黃斑點度數,但視網膜周圍的離焦狀況人人不一。 透過使用MRT儀器,可以驗到整個視網膜周邊度數,從而評估小朋友的近視風險,能驗配最合適的個人化控制近視眼鏡。 醫療券配眼鏡 眼睛健康檢查
醫療券配眼鏡: 全面學童眼睛檢查流程:
可是,視光服務配額則不可以累積,如果兩年期內用唔曬$2,000則會自動失效。 長者可以在任何已登記參加計劃的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截至2022年第二季季末(即6月底),已登記的服務提供者逾10,800個。 醫療券配眼鏡2025 每位長者在2018年6月8日及2019年6月26日更獲發額外$1,000一次性金額,可累積醫療券金額上限提升至$8,000,沒有年期限制。 每張醫療券面值為$1,讓長者可彈性支付診金,而每次使用的醫療券金額亦不設上限。
醫療券配眼鏡: 相關文章
有長者受店員建議,購買一副老花眼鏡出外使用,另一副則在家使用。 但他的女兒認為此說法脫離實際,她指出父親是一名七十多歲的長者,只偶爾使用老花眼鏡來看報紙及配合日常生活需要,絕對不需要購買兩副款式一樣的老花眼鏡,她質疑該眼鏡店知悉父親持有醫療券,便慫恿他多買一副同款眼鏡,銷售手法不誠實。 醫療券配眼鏡2025 現時每名65歲或以上的本港居民,每年都可獲發港幣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最多可累積至港幣8000元。
其實醫療券只設有累積的金額上限,沒有「過期」一說,所以即使存著等有需要再使用也可,切勿輕信店員的說話而胡亂消費。 被問到如政府提高上限會否接受,詹振邦堅稱,不設限是原則問題,而非金額問題。 他並稱,未來會與政府繼續商討設限的做法,但如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會有激烈行動,惟現時未有具體計劃。 醫療券配眼鏡 伍尚舜續指,設限是限制了長者自由選擇的權利,沒有考慮用家意見,並侮辱視光師的專業,令公眾對視光師產生標籤。 他們指會面中已解釋金額高之因,並建議不設限,局方僅稱會研究。 而伍尚舜更直斥政府「一刀切」的做法,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斬腳趾避沙蟲」,「如果『㩒住』視光服務,可能(醫療券)會去了其他服務,那如果未來其他服務(申領金額)高時,又『㩒住』佢哋?」他認為設限的做法只為令「數字變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