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吉澳后宮可說是吉澳的地,依然香火鼎盛,一直守護著這一區的居民。 他們 每十年會舉行一次大型的太平清醮,每五年一次小型的太平清醮,回到這個小島,聚一堂。 一直走約15分鐘,可看到守護吉澳超過250年的重要地標、三級歷史建築——吉澳天后宮。 正門屋脊上刻有身穿綵衣的石灣陶偶,一旁刻有製作年份「光緒陸年」(1880年),距今逾百年仍完好無缺。 陶偶正上演劇目《楊家將》,但它們卻「有眼無珠」,皮膚灰白沒釉,據廟祝所言,原來是擔心陶偶過於像真,會離開廟宇不再守護天后娘娘。 談及旅遊業發展,間中都聽到「綠色旅遊」、「地質旅遊」,但這四個大字又總難形成氣候。

鴨洲與鄰島吉澳,皆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 鴨洲與吉澳像時間靜止的小島,多年來變化不大,你可以在此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 鴨洲以地質勝景聞名,島上以褐紅色角礫巖最引人注目,亦有形似鴨眼的海蝕拱奇觀,令人為之讚歎! 在吉澳的自然步道,則可眺望全港最美麗的海灣之一,景色優美的印洲塘。 不用包團租船,也不需要禁區紙,以後去吉澳行山,有個更方便的方法! 來往馬料水、鴨洲及吉澳的街渡航線在2018年9月2日首航,以後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行山人士可以較方便地到達這兩個東北小島。

馬料水去吉澳: 回到目錄

馬料水往吉澳,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一日只有一班船,朝早八時半開出,下午三時半回程,無論開船日子、時間與班次,相信都有調整餘地。 當然,運輸看重燃油成本,那就要看政府開拓旅遊業的意志,究竟利用甚麼政策去配合或補助,至於跨部門處理的效率可能需要雙計。 有近三百年歷史的吉澳,在五十年代,有多達四千人居住。 對好奇心重的遊客而言,賣點之一當然是位處香港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

  • 吉澳鄰近沙頭角邊境,是位於大鵬灣西一個渺無人煙的島嶼,常住人口不足50人。
  • 吉澳故事館內容豐富,涵蓋吉澳的歷史、文化遺產、客家村民和漁民的習俗和故事。
  • 「吉澳在哪裡」,問十個香港人,如有五個成功一手點出地圖所在位置,應該都算驚喜。
  • 儘管高棚頂海拔不足百米高,但行在山脊上,風景怡人,左望澳背塘,右觀吉澳灣、吉澳大街及碼頭的景色。
  • 今年政府於鴨洲設立了鴨洲故事館,展出鴨洲的漁村文化及歷史,逢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前往鴨洲的朋友不妨睇睇。
  • 沿岸轉南行,石灘漸有變化,愈來愈多細沙粒,之後就走到東灣的沙灘。
  • 雖然環境局回應指,漁護署正向持份者收集意見,期望本年稍後時間展開法定程序,下年年底完成相關指定工作,但當局的工作進度,始終散發慢條斯理的觀感。

若想繼續探祕,可在此處轉右,穿過「劉觀南紀念運動場」,到吉澳公立學校的正門。 學校已在2005年停辦,曾是島上唯一學校,荒廢校舍內仍保留了破爛椅子、校務日誌黑板,甚至是2002年張貼至今的學生作品。 附註:從鴨洲抵達吉澳的乘客如欲繼續前往馬料水,需於吉澳登岸,然後於指定時間重新登船;從馬料水抵達吉澳的乘客如欲繼續前往鴨洲,則可繼續留在船上。 位於鴨洲西北面(「鴨頭」位置)的「鴨眼」,是一個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海蝕拱,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 從「鴨眼」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 吉澳居民很多都已搬到市區或到海外工作,這個從前熱鬧的吉澳廣場變得寂靜。

馬料水去吉澳: 航線資訊

有說「中國有蘇杭,香港有印塘」,印洲塘更被譽為「香港小桂林」,藏有「六寶」,分別為羅傘,以及「文房五寶」,包括筆架、墨硯、筆尖、印璽和紙張。 馬料水去吉澳 羅傘為黃幌山,其山腳下的筆架洲屬「筆架」,筆架附近的石排是「墨硯」;旁邊尖尖的沙嘴即白沙頭咀,形似筆鋒是「筆尖」;對岸的印洲是「印璽」。 但個人而言,最感興趣還是那座位於南面、高120米的黃幌山。

貴為世界級景點,敬請留意船程之中近觀香港最古老岩石,有四億年歷史的「鬼手」與「五花腩」;而船頭劃破的印洲塘,秀麗山水令人頓感置身水墨畫一樣。 「吉澳在哪裡」,問十個香港人,如有五個成功一手點出地圖所在位置,應該都算驚喜。 佛誕假期,遠離煩囂,在馬料水碼頭乘船往這個香港東北島嶼,嘗試跟官方地質旅遊刊物的標題,「用舌尖、足印發掘漁村之美」。 馬料水去吉澳2025 馬料水去吉澳 雖然有山友擔心全日只得一班船會否「逼爆」,但大部分人都對新航線感到雀躍。

馬料水去吉澳: 我們的行程參考

你亦可直接從大學站步行約15分鐘至馬料水三號梯臺。 三聖宮旁有條小路上山,拾級而上約15分鐘,到達高地頂觀景臺,可眺望印洲塘、深圳鹽田港。 原路下山右轉往吉澳漁民村,兩層高的村屋沿海岸而建,可是現已十室九空。

我們看碼頭旁的榮記海鮮館價錢合理,而且在店員的招攬下,我們便在這裏喫午餐了。 我們叫了一個套餐,$100包一個墨魚丸面和海南雞飯,還有飲品(可選五花茶或其他飲料),在餐館近乎壟斷的情況下,可算是「幾抵」了。 這裏主打的是手打墨魚丸,真的很大粒,味道不過不失。 而海南雞反而做得更好,雞很嫩滑,整體來說不錯,可以一試。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記者的實試心得是,坐在船左側較易影靚相、賞靚景。 此外,在吉澳大街的天后宮旁,有吉澳地質教育中心,也值得一去。 儘管高棚頂海拔不足百米高,但行在山脊上,風景怡人,左望澳背塘,右觀吉澳灣、吉澳大街及碼頭的景色。 沿樓梯下山,由開朗山脊行進密林,很快就回到村莊,接上大街。 沿吉澳大街往碼頭方向行,途經警崗,回到熱鬧的酒家區,約下午3時15分返抵碼頭,登船離開。 沿岸轉南行,石灘漸有變化,愈來愈多細沙粒,之後就走到東灣的沙灘。

馬料水去吉澳: 歷史

吉澳位於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高峯時期曾有6,000多人居住,包括漁民、農民、商販等,但大部分居民自50年代起陸續移居海外。 吉澳位於大鵬灣西,沙頭角之東,面積2.36平方公里,大小約為12個維園,比起第一站鴨洲大得多。 因此,要在一個下午,甚至一日內行畢全島,都沒有可能。 吉澳的形狀像一個反寫的「之」字,所以其英文名稱為「彎曲的島(Crooked Island)」。 吉澳是以前漁民避風浪的海彎,村民取其吉祥之意,命其名為吉澳。 從港鐵大學站B出口搭乘272K號巴士,於首站馬料水公眾碼頭下車,步行約100公尺至馬料水三號梯臺,搭乘渡輪前往吉澳及鴨洲。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最細有居民小島 罕見褐紅石

之後,唯有沿官方靚路,先後遊走北面的高棚頂(70米)和高地頂(80米),盡覽澳背塘和鹽田港的極開揚景色,可算另一番收穫。 總部設於香港仔的聲威實業,除了將會營運往返馬料水、吉澳同鴨洲的航線,亦有開辦由馬料水新碼頭開出往荔枝窩的航線,以下為其船隊的照片。 吉澳的英文名稱為Crooked 馬料水去吉澳2025 馬料水去吉澳2025 Island,意思是彎曲的島,其彎彎的海岸線可用作天然避風港,因而被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由此得名。 坐落島上西北面的天后宮建於1763年,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落成至今保存得宜,見證了吉澳漁鄉的歷史變遷。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山徑平緩易行,景觀開揚,下行約5分鐘,東澳灣海灘盡收眼底,海水如湖面平靜。 吉澳岸上有酒家,大大粒的墨魚丸是名物,午膳後約下午1時15分,正式開展吉澳行山綑邊之旅。 在碼頭後的吉澳大街,除了有酒樓外,亦有攤檔販賣飲品以及傳統小食,包括奶茶、五花茶、洛神花神、茶果、米餅、芝麻卷,是一個理想的補給點。 跟隨李以強,一行人沿吉澳大街往漁民村方向行,之後沿鄉間小路繼續往北走,沿岸而行,不久會見到吉澳漁民村的公廁。 吉澳鄰近沙頭角邊境,是位於大鵬灣西一個渺無人煙的島嶼,常住人口不足50人。 至於鴨洲,則只有3人,因其海島形狀像一隻鴨子伏在海上而得名。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最細有居民小島 罕見褐紅石

最近,有經營生態旅遊的公司推出噴射快艇導賞團,由觀塘公眾碼頭往西貢外海,欣賞甕缸羣島等地質公園景點。 非蒲臺島居民單程每次$25.0 (註1)來回票$50.0 (即日回程) (註2)註1: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可購買單程票。 註2:單程票可適用於以下航班,其他航班須支付來回票的費用:上午9時15分及上午10時45分由蒲臺島開出;及下午3時30分及下午5時正由赤柱開出。 註3:三歲以下小童須有成人陪同及不佔座位方可免費。

馬料水去吉澳: 歷史

來回馬料水吉澳及鴨洲的街渡在2018年9月2日首航,以後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都會有一班船在早上8時30分於馬料水出發。 街渡約10時先到吉澳,之後停留一會再開船;如果想在吉澳留多點時間,可以在此時下船。 之後,街渡會繼續航行,約10時30分抵達鴨洲,讓乘客在鴨洲觀光,街渡將會在12時離開鴨洲。 記者跟隨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行畢第一站鴨洲後,就匆忙上船,在12時15分到達吉澳。

馬料水去吉澳: 航線資訊

全盛時期,鴨洲上住有超過1,000名村民,但他們已在1970年代陸續遷出。 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其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遠看形似鴨子的頭、頸及身體部位,因而得名。 鴨洲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沒有道路連接其他島嶼,只有乘船前往。 吉澳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沒有道路連接其他島嶼,只有乘船前往。 渡輪繼續前行,深圳鹽田港的貨櫃慢慢映入眼簾,隨着渡輪駛向魚排,目的地吉澳不遠了。

馬料水去吉澳: 我們的行程參考

天后宮的外牆和簷頂,以色彩鮮艷的石灣陶瓷和精巧塑像裝飾。 沿岸慢走,你會發現罕見的褐紅色沉積巖,稱為「角礫巖」。 崖壁彷彿被斬斷了的位置就是「鴨頸」所在,此為巖層的斷裂帶,是經海浪多年侵蝕所形成的一道狹溝。

渡輪停靠吉澳碼頭後會駛往鴨洲,這次我們選擇直接在吉澳下船。 以往去吉澳要包船或經沙頭角乘街渡,但自從往來馬料水、吉澳的渡輪啟航後,就變得較方便。 不過渡輪只在特定日子一日設一班,建議預早到馬料水候船兼霸靚位,以便在約1.5小時船程中,飽覽沿途自然地貌。

馬料水去吉澳: 航線資訊

日前船公司「聲威實業有限公司」宣佈,將在9月2日開始,每個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會提供來往馬料水、吉澳和鴨洲的新航線。 據瞭解,每天只有一班船在早上8時半由馬料水開出,途經吉澳再往鴨洲,並會於正午12時在鴨洲返航。 船程約在2小時內,來回票售價$90,如要攜帶寵物,可另付$90附加費。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巖組成,包括礫巖、砂岩,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巖。 這小島擁有珍貴奪目的地質勝景,奇巖怪石渾然天成,遊人可輕鬆遊走其中。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最細有居民小島 罕見褐紅石

不過,船公司在2020年2月更新船期,改為早上9時纔在馬料水開船。 甫登岸向右走,步上吉澳大街,先遊景點較多的西澳。 吉澳是漁民與客家人聚居之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峯期有近6000人居住,但隨着居民遷出,現時常住人口不足50人。 馬料水去吉澳2025 吉澳故事館內容豐富,涵蓋吉澳的歷史、文化遺產、客家村民和漁民的習俗和故事。

馬料水去吉澳: 回到目錄

海芒果的果實狀如芒果,生於海邊,它屬於夾竹桃科,有劇毒,更被稱為「香港四大毒草」以外的第5大毒草。 馬料水去吉澳2025 同行的資深生態導賞員吳良貴提醒,海芒果不但果有毒,枝葉的汁液都會令人皮膚敏感,叫大家不要碰。 行至村路盡頭,轉行石灘,繼續沿岸綑邊,往吉澳西北方的赤角頭。 此處的石灘比起鴨洲崎嶇,石塊較大,凹凸不平。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不少遊人都會在假日期間前往,觀賞奇特的岩石地貌、漁村生活及客家文化。 馬料水去吉澳 故事館記載了這面積只有0.04平方公里的小島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20年代末,吉澳和其他鄰近島嶼的漁民開始在鴨洲落地生根。

馬料水去吉澳: 歷史

你可在這裡近距離欣賞角礫巖的獨特質感和層次。 另一邊廂,又有16個環保團體聯署,建議政府將紅花嶺及毗連合共1120公頃土地,劃為本港第25個郊野公園。 雖然環境局回應指,漁護署正向持份者收集意見,期望本年稍後時間展開法定程序,下年年底完成相關指定工作,但當局的工作進度,始終散發慢條斯理的觀感。 猶記得,去年六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國際旅遊展致辭,說好了的「會發展綠色旅遊」?

馬料水去吉澳: 我們的行程參考

今年政府於鴨洲設立了鴨洲故事館,展出鴨洲的漁村文化及歷史,逢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前往鴨洲的朋友不妨睇睇。 位於吉澳以西的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面積僅0.04平方公里,常駐居民寥寥數人。 鴨洲擁有本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巖,島頭凹陷處的海蝕拱如同鴨眼,距離鴨眼不遠處的斷裂帶恍如鴨頸,形似伏在海面的鴨子,因而得名。 馬料水去吉澳 回到大街已近午飯時間,我們到鄰近碼頭的益民酒家,一嘗漁村客家小菜。

招牌墨魚丸爽口彈牙,客家燜豬肉軟腍入味,蒸魷筒銀魚仔鮮美有嚼勁,佐飯一流! 附近的榮記海鮮館,除了海鮮餐亦有碟頭飯,在榕樹下品嘗客家豬肉鉢飯、鹹雞飯,別有風味。 從故事館旁邊樓梯向上行,沿澳背塘徑一直走,由密林走到開揚山路,大約25分鐘抵達高棚頂觀景臺。 右面澳背塘景色絕美,海灣上重重山影,帶幾分千島湖影子。 澳背塘海灘上有條延至海中心的水路,是昔日養魚場建造的「千呎浮橋」,惟遭風化及侵蝕,只剩殘缺鐵樁(圖9)。 左面的吉澳大街一覽無遺,颯颯涼風吹來愜意得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