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商是「僑光置業有限公司」,當時的名稱是九龍商業大廈。 2017年5月,項目主樓已基本完工,但商埸及服務式住宅部分仍在建造。 同月25日,新世界集團公佈新世界中心重建項目將改名為「Victoria Dockside」。
- 1970年代,隨着紅磡灣填海,開闢尖沙咀東地區,梳士巴利道便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新的九龍車站(1997年改名為紅磡車站,2007年兩鐵合併改名為紅磡站)。
- 運輸署已通知旅遊業界上述交通安排,以及呼籲業界合作和自律,嚴格遵守在上落客區不可停留等候的規定,並依從現場警務人員及工作人員指示在適當位置上落客。
- 紅磡繞道和公主道連接路在1999年10月通車後,駕車人士可由北九龍和東九龍取道梳士巴利道前往尖沙咀。
- 梳士巴利道原是九龍半島南部海岸線一部分,最早一段於1887年建成,以英國首相梳士巴利侯爵命名[1]。
- 1970年代,紅磡灣填海完工,開闢了尖沙咀東商業區,梳士巴利道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紅磡火車站外,與康莊道之間有兩個接駁點,北行交界處在梳士巴利道東行與科學館道之間,南行交界處則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南行站的東北面,西行方向有行車天橋接駁。
- 場內有各種中西食肆可供選擇,包括美心旗下的翠園、潮庭、星巴克咖啡及北京樓。
然而,受清拆天星碼頭總站影響而建的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早於2007年8月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油尖旺區議會於2008年2月28日表態支持露天廣場計劃[21],九巴5號線更率先於6月22日遷離尖沙咀碼頭,被視為掀起清拆巴士總站之序幕。 為了加快推行計劃,旅遊事務署及建築署於2009年5月13日聯合主辦「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為期五星期,擬把優勝作品用作露天廣場設計藍本[22][23]。 當局就興建迴轉處工程於6月刊憲[24],諮詢期間卻收到超過五千份反對意見[25][26]。 政府翌年修改迴轉處設計後,修訂方案於十月刊憲,可是反對意見較首輪諮詢更多,逾一萬三千份。 服務式住宅名為K11寓館(英文名稱為K11 ARTUS),樓高14層、設287個單位,提供開放式至3房間格,於2019年夏季開幕。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中心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港鐵尖東站J出口原本命為「Victoria Dockside」,但及後發展商向港鐵提供項目中文名稱,所以港鐵在2019年6月將J出口更名為「維港文化匯」(英文名稱不變)。 不過該發展商及項目的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以及媒體的報道,從來沒有提及過項目的中文名稱。 全長約1.6公里的尖沙咀海濱長廊,佔地約5公頃,涵蓋梳士巴利道以南空地,由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起,沿尖東海濱長廊一直伸展至紅磡繞道。 梳士巴利道本來是與原九廣鐵路英段路軌並排的,九龍火車總站位於半島酒店外。 梳士巴利道原是九龍半島南部海岸線一部分,最早一段於1887年建成,以英國首相梳士巴利侯爵命名[1]。
2015年10月,日本大型金融機構瑞穗銀行,洽租項目10萬平方呎樓面(12-15樓),呎租料約70元。 運輸署已通知旅遊業界上述交通安排,以及呼籲業界合作和自律,嚴格遵守在上落客區不可停留等候的規定,並依從現場警務人員及工作人員指示在適當位置上落客。 昔日,尖沙咀中部近加拿分道,還有一條內街叫疏利士巴利路,後來政府為免其與疏利士巴利道(梳士巴利道)混淆,故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稱為厚福街。 以 @RosewoodHongKong 及 #RWJourneys 分享您的瑰麗之旅。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
另外,九龍公園徑以西的一段梳士巴利道西行綫是非專營巴士禁區,除領有許可證者外,所有沿梳士巴利道西行的非專營巴士須右轉九龍公園徑北行,纔可前往廣東道南行。 2017年5月25日,新世界集團公佈新世界中心重建項目將改名為「Victoria Dockside」。 按照霍英東的計劃,星光行主要用於收租,其中一個較大的租戶就是中藝公司。 當時,中英關係正處於歷史低潮,港府正處處限制中資企業的發展,故霍英東把星光行租予“中藝”,自然被港英視為親中的表現,再加上霍英東於韓戰時積極參與猖獗的走私活動,結果導致英美政府最終對其憤而實施嚴厲制裁。 接駁彌敦道 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 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於2004年10月啟用,行人隧道部分路段配備自動行人道連繫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減少行人橫過繁忙道路的需要。 矗立尖沙咀東海傍的新世界中心,購物商場匯聚國際知名品牌,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購物,是80年代帶動尖東興旺的地標建築物,改寫尖沙咀面貌。
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 聳立在壯麗的維港,香港瑰麗酒店是九龍海濱的嶄新核心建築;Victoria Dockside 藝術設計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穿過大宅式入口及圓石路後,城市的喧囂隨即消失,青蔥的景觀花園和恬靜的前院映入眼簾,坐擁絕美維多利亞港景緻。 我們期待您的來臨,並將為您提供無與倫比的舒適和熱情好客的服務。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英文名稱
實用面積由474至4,812平方呎,戶型包括開放式至3房單位,另設特色戶。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商場名為K11人文購物藝術館(英文名稱為K11 MUSEA),名字靈感來自古希臘神話主司文學、科學、藝術以及知識泉源的繆斯女神。 商場樓高10層,在2019年8月26日開幕,室內設計由多間設計公司聯手處理包括LAAB Architects。
[11]場內將匯聚多個國際品牌,當中不少為首度進駐香港、以全新概念登場的限定店及旗艦店。 場外近梳士巴利道位置設2,000平方呎的下沉圓形露天廣場,廣場設有動態水幕牆,並裝上噴霧系統。 上方設有25呎高的巨型LED屏幕,可作放映電影或舉行現場音樂會。 香港瑰麗酒店(英文名稱為Rosewood Hotel Hong Kong),開幕日期由2018年9月延至2019年3月18日正式開幕,佔17層(24-40樓),提供413間客房、八家餐廳及酒廊、健身中心、游泳池。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香港瑰麗酒店
梳士巴利道本來是與原九廣鐵路英段路軌並排的,九龍火車總站位於半島酒店外。 然而於2004年,九廣東鐵(現港鐵東鐵綫)由紅磡站沿梳士巴利道地底重新到達尖沙咀東部,並設尖東站,但位處地底且向北移,與漆鹹道南交界,2009年九龍南綫通車後改由西鐵綫使用,變成中途站。 梳士巴利道(英語:Salisbury Road,舊譯疏利士巴利道),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海旁,是香港著名道路之一。 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着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 其中地庫及其地面出口,部分樓面曾由信德集團擁有,並命名為星光廣場,並由旗下的信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7]。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香港瑰麗酒店
值得留意的是,當時的中文漢字譯名按英文字母串法,稱作疏利士巴利道。 所以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將該路的中文名稱改作現今名稱。 尖沙咀碼頭總站位處梳士巴利道西面盡頭,是香港最早期的巴士總站之一,而梳士巴利道是往返碼頭的必經之路;廣東道南行往尖沙咀的車輛必須左轉往梳士巴利道東行,不可右轉往尖沙咀碼頭。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巴士分站
而星光行5樓於1970年8月開設惠文蠟像院,以吸引遊客前來香港觀光。 不過由於租金高昂導致門票昂貴下,無法繼續經營並於1977年結業。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面對英國及美國的「政治迫害」下,霍英東在大廈乏人承租的窘境中和幾個股東商量,最後無奈決定賤賣星光行。 霍英東不想令其他投資者損失,建議以3,800萬買回全幢星光行。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大廈業權
聳立在壯麗的維港,香港瑰麗酒店是九龍海濱的嶄新核心建築;Victoria Dockside 藝術設計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穿過大宅式入口及圓石路後,城市的喧囂隨即消失,青蔥的景觀花園和恬靜的前院映入眼簾,坐擁絕美維多利亞港景緻。 我們期待您的來臨,並將爲您提供無與倫比的舒適和熱情好客的服務。 市政局曾經於1975年租用星光行為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館(今香港歷史博物館)為館址,直至1983年遷出。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星光行
除此以外,文化中心正門對開會設一個全新旅遊車上落客處,可同時容納四輛大型旅遊巴士上落客,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 沿尖沙咀東海旁而建的梳士巴利道,貫通中九龍/西南九龍與尖沙咀,多年來交通非常繁忙,乃尖沙咀區內一條主要東西行幹路。 紅磡繞道和公主道連接路在1999年10月通車後,駕車人士可由北九龍和東九龍取道梳士巴利道前往尖沙咀。 昔日梳士巴利道只連接廣東道及漢口道,1902年起延長至漆鹹道。 1906年,政府於海旁填海以便九廣鐵路築建尖沙咀車站時,亦一併擴闊道路。 1906年起,隨着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段於海旁填海時,道路曾一併擴闊。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巴士總站
至於露天廣場需相應縮減40%面積,擺設已退役火車車廂及丹拿A型古董巴士,展示尖沙咀碼頭以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讓市民和旅客可緬懷昔日風貌[28][29]。 座落香港洲際酒店對開一段海濱長廊的「星光大道」(The Avenue of Stars),是香港旅遊發展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攜手推行的促進旅遊業措施,旨在表揚電影業在香港和國際取得的驕人成就。 具地誌特色的大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新世界發展斥資四千萬港元興建,其位處的橋樑結構早於1982年由該公司建造[34]。 全長約440米的星光大道,鋪築工程於2003年6月展開,2004年4月27日開幕[35],翌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和全球旅客參觀[36],由新世界旗下「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維修及保養工作。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香港瑰麗府邸(英文名稱為Rosewood Residences Hong Kong)為酒店式公寓,位於大樓最高的19層(43-52樓和54-64樓),將設有186間豪華客房。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中心位置
1906年起,隨著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段於海旁填海時,道路曾一併擴闊。 1970年代,隨著紅磡灣填海,開闢尖沙咀東地區,梳士巴利道便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新的九龍車站(1997年改名為紅磡車站,2007年兩鐵合併改名為紅磡站)。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1970年代,紅磡灣填海完工,開闢了尖沙咀東商業區,梳士巴利道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紅磡火車站外,與康莊道之間有兩個接駁點,北行交界處在梳士巴利道東行與科學館道之間,南行交界處則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南行站的東北面,西行方向有行車天橋接駁。 2000年梁安琪或有關人仕向麗新集團購入星光行共8萬方呎樓面,涉資1.6億元,呎價2,000元。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大廈基於種類眾多,包括地舖[4]、地庫及低層商場以至五樓以上的寫字樓,交投及租務頻繁[5][6],業權幾經易手多次,現時業權分散由不同業主持有。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星光行
為配合項目,新世界將附近的建築和設施翻新及美化,包括星光大道、梳士巴利道外的巴士站、尖東站J出口、項目對出的一段梳士巴利道行人道等,亦在K11 MUSEA商場和梳士巴利道巴士站之間興建花槽,及在花槽內安裝音樂噴泉。 新世界亦在K11 MUSEA和星光大道之間的海面上安裝音樂噴泉。 而項目在2017年正式公佈名稱時並沒有中文官方名稱,但在2019年1月首次在星光大道內向遊客展示的新世界發展官方街道圖及指示牌寫上項目的中文名稱「維港文化匯」以及該項目內各建築物的中文名稱。 星光行屬區內傳統商廈,現有租戶除作一般寫字樓用途外,亦有租戶從事零售及服務行業。 無綫新聞的尖沙咀新聞中心設在此大樓內,而著名的學海書樓也設在此大廈的14樓1405室,其他租戶還包括西松建設香港分公司、學聯旅遊、柬埔寨駐港總領事館、麥宜全會計師行、麥宜全律師行、飛輪財策(香港)有限公司等。
當有關路線遷移至麼地道後,當局隨即在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一個面積約686平方米的迴轉處,以便專營巴士、的士及旅遊巴士在日後露天廣場對開停站[18]。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由此可見,尖沙咀碼頭總站搬遷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旅遊事務署表明,要做到「無反對聲音」才會將計劃推展[27]。 基於民間反對聲音持續,工程極可能無了期延遲,政府2011年作出讓步,推出將露天廣場設計融合活化尖沙咀碼頭的改善方案,令整個項目成為一個旅遊新地標;同時擴大擬建迴轉處,成為面積3,700米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保留全數15條巴士路線繼續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其中園景則由曼谷園藝設計公司 P Landscape(PLA)負責,室內設計由香港建築師Andre Fu及其設計團隊AFSO負責。 設施包括10樓開放式咖啡吧,The Commune用餐空間,圖書閣;以及11樓的25米無邊際戶外泳池和健身室。 政府曾計劃於尖沙咀碼頭對開巴士總站範圍改建為露天廣場,同時於梳士巴利道近廣東道一帶增建迴旋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4][5][6]。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2025 政府最終於2012年8月8日宣佈擱置有關計劃;惟原訂安置受該總站清拆影響的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卻早已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另一邊廂,當局於2001年3月在梳士巴利道與漆鹹道南交界處建造一條行車隧道,2005年7月竣工[3];前國際郵件中心對開的一段全新架空梳士巴利道於2003年8月啟用。 而連接彌敦道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則於2004年10月啟用,隧道部分路段設有自動行人道,與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連接,以減少橫過繁忙道路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