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暫時並沒有 CCS 2 GB/T DC 既直流轉接頭,Model 3/Y 以至所有歐電動車如果需要駕駛前往中國內地,並不能使用任何直流快充設備,只能以中充轉接器配合國標交流充電器充電。 Tesla Proprietary Connector (TPC),係由 Tesla 開發既一個充電標準接頭。 當年由於充電標準尚未成熟,Tesla 自行開發出一個插頭輕巧細小,既能支援 DC 亦可支援 AC 既多用途標準,最高可支援 250kW。 臺灣 Tesla 原本亦都係少數採用 TPC 既地區,但 Tesla 臺灣宣佈由 2021 年 7 月開始,全面改用 CCS 2 歐洲制式,使臺灣目前有兩種充電制式既 Tesla 喺路上行走。 MINI Electric Cooper SE的續航距離約為203公里至234公里,在標準充電模式下只需2.5小時,雹量就能由0%充至80%;搭配184匹馬力電動摩打及270Nm扭力,0至100km/hr加速只需7.3秒。 若以「一換一」計畫購入車輛,價錢則由329,800港元起,有興趣的車主亦可考慮一下。

  • 同時,編輯部將以年度為週期,隨產品改款與更替持續更新 [ 選購指南 ] 報導內容。
  • 原廠在 2020 年 6 月也更新新年式車型,換搭 Pivi Pro 中控系統、ClearSight 電子後視鏡、AC 交流電功率提升至 11kW。
  • 最近國內外瀰漫著一股既興奮又怕受傷害的氣氛,投資機構及股民目光,已經從先前的5G、防疫、航運、觀光、電動車、第三類半導體,開始轉移到人工智慧AI相關的概念股。

他強調,過去大部分車廠是自己製造,自己行銷,採取一條龍的做法,這在過去可行,但是面對全球電動車龍頭不斷降價,帶給傳統車廠的壓力持續升高,將導致電動車的委外製造在2025年之前一定會發生,鴻海樂觀看待。 國內電動車2025 彭博分析,拜登政府希望減少美國在供應鏈中仰賴陸企,但他們的深厚關係使得這點難以達成,而車廠們也在遊說美國政府可以寬容,讓一些陸製汽車零件能被納入。 陸企與韓企正尋求善用南韓與美國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因為依據拜登的通膨削減法,在南韓生產的電池、接著安裝到美製電動車中,車輛可望有資格獲得稅額抵減。

國內電動車: 我可唔可以喺廣東省既 Tesla 服務中心維修?

內裝部份更具備了純電車款專屬、安置於方向盤後方的動能回充調節撥片以及 LC 式樣排檔桿設計。 UX 300e 所採用的電動馬達,具備了 204 匹最大馬力及 30.6 公斤米最大扭力,根據原廠測試數據顯示,可在 7.5 國內電動車 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擁有 UX 車系中強悍的加速性能表現,並具備了四階式的可調式動能回充系統,駕駛可依據路況調整所需的動能回充反應。 UX 300e 採用了容量為 54.35 kWh 的鋰電池組,並在車身兩側提供快速充電及慢速充電孔,其中快速充電孔採用 CHAdeMO 規格,使用 DC 直流電充電孔(50kW)可在約 50 分鐘完成 75%的電量儲存。 根據 NEDC 的測試規範下,UX 300e 最遠行駛里程為 368 公里。 2019 年 9 月導入國內的第 2 代 Leaf,截至目前其販售的仍舊只有標準里程之版本,其售價 149 萬元的門檻,再加上其 NEDC 約 311 公里續航、採用的是國內較少見之日規 CHAdeMO 作為 DC 直流電快充介面,確實較不利其在市場上推展。 繼 2020 年的 91 輛掛牌後,2021 年全年僅掉到剩下 23 輛的年銷售量,最主要大宗的供應仍屬臺北、新北市等地的多元計程車隊採用。

以廣達為例,從今年1月的70多元,漲到240元左右,同樣的公司,業務及產品沒有改變,半年內股價漲了三倍多,董事長林百里更成為臺灣的新首富。 易充站在港九新界都設有公眾充電站總數共419個,只供會員使用,而大部份為免費,部份則需要付費及預約。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曾任香港分社社長、底特律分社社長。 他之前曾駐華盛頓報導國際貿易新聞,後駐紐約報導美國經濟和通信行業,還曾擔任航空業記者。 此外, 還有4款中國品牌車型入圍排行榜,包括比亞迪(01211)秦PLUS PHEV銷量為11.2輛,位居第五位;比亞迪漢EV銷量為8.7萬輛,位居第七位;比亞迪宋PRO/PLUS PHEV售出7.9萬輛,位居第八倍;長安奔奔EV銷量為7.6萬輛,位居第九位。

國內電動車: 綠燈「通過斑馬線」行人才闖紅燈 車主仍喫「不停讓罰單」怒轟:政府缺錢?

回顧Model 3在2016年於全球消費者面前亮相,臺灣特斯拉則是到2019年8月12日正式在臺上市。 擁有快意佳士拿(Fiat Chrysler)、標緻(Peugeot)等多個品牌的Stellantis行政總裁Carlos Tavares在1月份警告說,歐洲需要一個戰略來與中國的低價競爭。 Tavares稱,歐洲製造的電動車比中國的車型價格高出40%,並形容局面對歐洲製造商而言「十分暗淡」。

  • 規格的困境還不只是充電連接器,充電分級也需要標準化,因為這牽涉到消費者的恐懼心理。
  • 第 2 名 Porsche Taycan 在 2021 年迎來完整銷售年度,以相當驚人的 800 輛開出首年度紅盤,而且主要是靠後續加入銷售佔比約 50%、開出 369 萬售價的後驅版,持續獲得國內潛在電動車主的青睞。
  • 然而輝達是個科技研發公司,但臺灣的電子五哥則是代工製造業,兩者之間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 改款過後的 CMC e-Veryca 首度新增 5 人座客車版,5 人座客車版除標配雙氣囊,以及配有 FCW 前方碰撞警示、LDW 車道偏移警示、PCW 行人預警、SDA 車距警示、FCDA 前車啟動提示等多項 ADAS 輔助外,也具有充電效率更好的 6.6kW 車載充電器,在乘坐人數、安全防護與充電效率都更佳,是車系中的首選。
  • 鴻海籌組的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昨(31)日宣佈,與黑莓公司(BlackBerry)簽署合作意向書,MIH聯盟開發的電動車平臺將把黑莓QNX及IVY列為優先採用的軟體平臺。

裕隆日產也規畫在 2022 年導入海外的 Leaf E+長程版本,這款在 2019 年 CES 發表的新車型,電池搭載 62 國內電動車 kWh 電池組,比起現有的 40 kWh 電池組增加超過 50%的電量,使里程得以增加約 40%,以對應長行程的需求,以歐規的資訊來看,其 WLTP 續航里程較標準版的 270 公里、提升為 384 公里。 但對比品牌新世代純電休旅 Ariya,Leaf E+恐怕對 Leaf 的銷售挹注仍相當有限。 現行第二代 Leaf 搭載 40 kWh 的鋰電池組,搭配輸出功率 110 kW 的電動馬達,換算輸出馬力約莫 140 幾匹左右,最大扭力來到 32.6 公斤米,原廠最大續航里程為 311 公里。

國內電動車: 國內擴產

此外,內地電動車市場過去20年增長非常快,競爭力亦愈來愈高,加上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汽車,市場增長會持續加快,在國策力撐內需帶動經濟下,電動車將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首爾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副總裁James Oh則呼籲,美國不可能將大陸企業排除在電池供應鏈之外,如果他們(美國)禁止中韓合作,那美國將永遠無法生產電動車。 鴻海今年4月9日和高雄市政府簽署智慧城市投資意向書以來,持續和市府密切合作進行人才招募,自7月29日起於各區就業服務站,陸續舉辦一系列聯合徵才活動,期盼透過持續深耕在地,為高雄打造智慧城市生態系。

7月以來,鄭州、上海、青島、重慶與廣州等地的電動車主反應使用充電樁費用上漲。 21世紀經濟報導估算,如按照動力電池電量為50度計算,一輛新能源汽車充滿電的費用將超過人民幣百元,較此前上漲約人民幣35元。 疫情前,國內既 Tesla 維修中心係願意幫跨境既港澳 Tesla 進行維修,不過會當作沒有保養處理,車主需自行付費。 有長期喺國內既車主分享,中國既維修中心曾經喺疫情期間免費為滯留喺境內既港澳 Tesla 免費提供維修服務,未知呢一項政策係唔係永久執行,需要車友們提供更多資料。 目前全球電動車主要產業鏈掌握在中國手中,美國近期透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祭出電動車租稅新規,吸引電動車產業鏈前往美國投資、企圖加速美國電動化升級腳步。

國內電動車: 臺灣車市7月銷量神車衝破4000臺2023-08-01

大陸國家稅務總局發言人黃運日前介紹,上半年,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惠及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稅費支持政策。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11個成員國7月16日在紐西蘭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上正式批准英國加入。 英國是該協定成立以來首個新成員國,在歐洲獲得立足點的合作框架將進入新局面。

國內電動車: 電動車Benz EQC 400 4MATIC與Benz EQA分別

彭博報導,在過去四個月,陸企和韓企已宣佈在南韓投資約5.1兆韓元(40億美元)興建五座新的電池廠。 Honda 早在 2019 年推出了一輛可愛的小型電動車 Honda e,前衛的設計加上極有科技感的內櫳,讓許多車迷們都眼前一亮。 然而,這輛車似乎只是 Honda 作為電動車的先頭部隊,Honda 之後推出的電動車都彷彿失去了 Honda e 的設計語言,而 Honda 亦表示 Honda e 沒有後繼車款。

國內電動車: 香港電動車充電站分佈

但隨著電動車的使用率持續增加,為推動電動車充電服務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及避免濫用電動車充電器。 政府已進行收費安排的準備工作、硬件和軟件升級等,以期約在2025年開始在政府停車場徵收電動車充電費。 改款後的 Model X Long Range 車型,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3.9 秒完成,最高時速可達 250 公里,續航里程為 580 公里,車系中具備最佳續航里程的設定,成為最務實的車型選擇。 為了確保越野能力,Taycan Cross Turismo 全車系標配四輪傳動系統以及主動式氣壓懸吊,入門車型為 Taycan 4 Cross Turismo,使用 800V 電池技術,最大馬力可達 375 匹,開啟 launch control 的情況下更可增加至 469 匹。 因此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96 公里只需要 4.6 秒,最高極速為時速 220 公里,以入門車款來說性能確實頗為亮眼。 2021 年 7 月 Lexus 藉由國內全新 Lexus Electrified 品牌概念店的開幕,同步揭示 UX 300e 的導入計畫。

國內電動車: 電動車充電站分佈2022|收費、設施、停車場電動車免費充電站懶人包

並接續在 9 月 29 日,和泰汽車則正式於國內發表了 UX 300e 純電車型,採豪華版單一車型設定。 臺灣汽車市場自然也不會是在這趨勢下的例外,雖然國內電動車並不像挪威等北歐國家已成為主流級距,但臺灣市場上的電動車選擇自 2019 年開始也逐步多元化、選擇日益增加。 裕隆日產於2019年9月在臺灣發表2代Leaf,也是目前唯一行銷全球並邁入2代的純電車款。 雖然當今電動車銷售冠軍非Tesla Model 3莫屬,然而在此之前,Leaf扮演部分歐洲國家轉型電動車時代的重要角色。

國內電動車: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入新階段:市場驅動大於補貼

一直傳推出的Audi e-tron系列終於面世,而quattro作為e-tron系列的入門級電動車,不然電池容量較其他「兄弟」低,不過引擎最高都可輸出308匹馬力,續航力達341公里(WLTP),由0-100km/h加速只需6.8秒。 其次,由於香港使用 Google 地圖,而 Google 地圖喺中國並不能使用,車主一駛過境地圖界面就會變成全白,並顯示地圖被禁用等資料。 截至 2023 年 5 月,經過多位車主實測,目前 Tesla 內置 SIM 卡支援中港漫遊,駛入中國境內亦可正常使用手機 App 及 Spotify。

國內電動車: 鴻海衝刺電動車跨國大併購 與賓士、BMW等建立合作關係

車上更配置Audi Virtual Cockpit數碼化儀錶板、觸碰功能MMI Navigation Plus導航系統、Apple CarPlay等,實用之餘又充滿科技感。 大陸國家能源局昨天舉行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中公佈,上半年大陸國內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第2季大陸手機市場追蹤報告,其中在出貨量排名前五中,再次出現華為身影。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要分情況看:如果是用電成本增加的漲價,那麼過了夏季便回歸正常;但如果是營運商資金問題,需要提高利潤率,過段時間也會停止,畢竟政府會阻止價格混亂的狀況。

國內電動車: 臺灣車市7月銷量「神車衝破4000臺」!LEXUS休旅雙雄都進榜

電動車市場從 2010 年開始陸續發展,但早期車款多半並未市售,要不然就是屬於售價定位較高昂的指標性產品為主,以臺灣市場為例,甚至包含初代的 Nissan Leaf 國內電動車 於部分公務機關的應用,以及 BMW i3 等產品在臺展開市售,都是較為早期布建的電動車作品。 而隨著全球各國紛紛加嚴排放與油耗的標準,除了傳統然油車必須要紛紛導入 12V/24V/48V 輕油電、或者是傳統 HEV Hybrid 油電動力、甚或是 Plug-in Hybrid(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纔能夠讓傳統內燃機引擎持續在各國市場銷售外,全球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動力車輛的趨勢則也越來越明顯。 今年1月訂購一款比亞迪電動SUV前,日本人Osamu Furukawa嘗試過許多日本產電動車,但他最終選擇了進口車來替換他的燃油車。 人性化的功能設計、以及不過440萬日圓(約24萬港元)的價格讓這款中國電動車在他的選擇清單中脫穎而出。 2022年以來,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長城汽車(Ora)、蔚來汽車(NIO)等中國電動車品牌掀起一場出口浪潮,從日本到新加坡、從歐洲到美國,中國電動車品牌的銷量都顯著上升,開始與歐美和日本的傳統製造商競爭。 AWD全時四輪傳動系統,只需4.8秒即可完成0至100km/h加速,並可提供400hp最大馬力與71kgm瞬間最高扭力輸出,對於香港的用車來說其實已經非常足夠。

國內電動車: 中國大舉建設電動汽車廠,搶佔海內外市場

一般電動車在充電後可駕駛130公里以上,亦有一些車款甚至可行走400公里以上。 而且你看,相比起汽油車,電動車少了用來調整轉速與扭矩的變速箱、少了連結前後置引擎所需要的複雜機械結構等,因此零件數得以大幅減少,不用花時間做什麼5,000公里汽車保養與維修,這省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其實早在18世紀,第一臺用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就已經製造出來,並且橫行了半個世紀後,才因當時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競爭對手(內燃機)引擎效能的提升而逐漸敗陣,換來近一個世紀的沉寂。 特斯拉(Tesla)在過去二年多來在國內車界颳起一陣旋風,我們這幾篇文章在談電動車白話文運動,也反覆用特斯拉做為案例,為什麼呢?

最近國內外瀰漫著一股既興奮又怕受傷害的氣氛,投資機構及股民目光,已經從先前的5G、防疫、航運、觀光、電動車、第三類半導體… 總之,投資有賺有賠,唯有能洞悉科技發展與市場脈動、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配置投資組合、設定停損停利點,方可駛得萬年船。 國內電動車 其實這種矛盾的爭辯,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它曾出現在網際網路、社羣媒體、智慧型手機推出的時期。 最終的結果,社會並未失序,但的確翻轉了某些人的社經地位,並且擴大貧富的差距。

國內電動車: 電動車充電設施

過去6年在MAZDA服務,秉著對服務業的熱情,選擇挑戰豪華品牌服務的目標,轉換到中彰賓士臺中所擔任銷售顧問,面對的消費族羣有著不同以往的認識,希望將親力親為的服務帶給客戶更高的服務品質,改變客戶對銷售業務交車後就沒服務的不好觀感。 在實用空間表現方面,Taycan Cross Turismo 亦為後座乘客增加 47mm 頂部空間,提升乘坐時的舒適性,最多可提供 1,200 公升行李置物容積。 與 Taycan 相比之下車高增加了 20mm,若選用 Off Road Design Package 越野套件,不僅增添更加粗獷的風格,還可再增加 10mm 車高。 Taycan Cross Turismo 增加的是 國內電動車 Gravel 碎石模式,在此模式下懸吊會調整至最高離地狀態,並且調整穩定控制與扭力監管系統,以獲得更良好的抓地力。 浦銀國際報告指,相比於 2020年,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只有3個品牌、3個車型進入全球銷量榜前十,而在2021年則有4個品牌、6款車型進入十大,料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勢頭將會繼續。 此外,由於充電停車位無法像加油站如此顯眼,再加上其高度分散的特性,要能讓使用者掌握分散的充電車位位置,充電車位資料勢必要上傳到雲端APP供使用者查詢、做旅程規規劃。

差啲唔記得講,由於中國大陸並無 Autopilot 限制,香港 Tesla 入境中國大陸之後,所有道路(只要認到地下劃線標記)均可使用 Autopilot。 截稿時為 2023 年 3 月,中港兩地 Tesla 似乎已經停售這款充電轉接器,官方網店及淘寶旗艦店均已將本產品下架,有車主嘗試聯絡中港兩地 Tesla Service Center,成功訂貨,有需要的 Model S/X 車主可以一試。 由於大部份收費國標充電器均已自帶充電線,基本上一個 GB/T to Type 2 AC 轉接器即可於中國境內使用大部份交流電充電設施。 鴻鵠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陸庭龍指,外資仍睇好中國電動車市場,而整個產業已開始轉向以潔淨能源為主,因此,用電動車係大勢所趨。

搭載40 kWh的鋰電池組,搭配輸出功率85 kW的電動馬達,擁有140匹的最大馬力,以及32.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其實性價比亦算不錯。 講起電動車,當然不能不提及龍頭大佬Tesla,而目前Model 3是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電動車。 Model 3由0至100km/h加速為3.3 秒,續航里程為567km,15吋中控螢幕設有日間和夜間模式,螢幕內含數位儀錶及方向盤控制系統,無縫整合媒體、導航、通訊、駕駛室控制及車輛設定;透過螢幕即可控制大部分功能如自訂空調控制和變更無線電臺等,作為科技愛好者就不能錯過。 業界觀察,黑莓在車用作業系統具有領導地位,MIH聯盟與其合作,將加速零組件企業會員開發電動車相關業務,對於品牌車廠來說,由於MIH未來軟體平臺優先採用QNX,是市面上最成熟的軟體平臺,提高品牌車廠導入MIH解決方案意願。 自 國內電動車2025 2020 年臺北車展開放預購的 Volvo 首款純電市售車 XC40 Recharge,其雖然尚未宣佈正式上市,但先行在 2021 年 12 月交出 67 輛、在當月銷量來到排名第 2 名,國際富豪除在經銷商已建置 11 座快充、也搭配多個第三方充電營運商提供多元的充電配套,但後續下訂的新年式、何時交付與上市仍有待確認。

國內電動車: Tesla VS Benz 電動車價格比較

標準版可輸出168hp/35.7kgm (搭配2WD後輪驅動)、232hp/61.7kgm (搭配4WD四輪驅動);長距離版馬力225hp/35.7kgm (搭配2WD後輪驅動)、320hp/61.7kgm (搭配4WD四輪驅動)。 支援最高530匹馬力輸出,配備全新iDrive 8.0系統,由12.3吋儀錶板以及14.9吋中控臺螢幕組成一體式曲面螢幕,預計交車時間為2022年第3季。 搭載800 V動力系統, 5分多鐘便能充電至100 km續航力,在理想狀況下,電池從5 %充電至80 % 僅需22.5分鐘,充電功率更高達270 kW。 如果車主本身屬走低調實用的路線,不妨選擇Nissan Leaf,第2代Leaf 採用駕駛者導向的分區概念,並且導入數位儀表、7 吋中控螢幕等增添科技感,並可支援導航及Apple CarPlay等功能。

關續航里程的電池容量配置上,Kona Electric 共推出兩種電池容量版本,國內推出的 EV300 搭載的乃是容量為 39.2 千瓦時的鋰電池,WLTP 測試得到 312 公里的最大續航力,而電動馬達則可輸出 100 kW (136 匹) 最大馬力,扭力數據為 40.3 公斤米,最高時速可達 155 公里。 Mercedes-Benz 在 2018 年 9 月 4 日正式揭開 EQC 的神祕面紗,臺灣市場則是在 2019 年底發表、2020 年開始交車。 採用全新電動車款底盤所打造的 EQC,其車身尺碼較 GLC 放大些許,車長來到 4,761mm、車寬落在 1,884mm,而車高則是 1,624mm,軸距則與 GLC 相同,維持在 2,873mm 的水準,至於車重則因應電池組較重的影響,預計超過 2 噸的重量 (2,495 公斤)。 EQC 的動力配置乃是前後兩具電動馬達,分別驅動前輪與後輪,也因此 EQC 車尾右側有著 4Matic 四輪驅動的銘牌;兩具馬達總和最大馬力輸出為 408 匹,最大扭力數據則為 77.6 公斤米,電池容量 80 kWh 的鋰電池組,電池總重達 650 公斤。 根據原廠公佈數據顯示,EQC 充飽電的單趟續航里程最長為 450~471 公里,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所需時間為 5.1 秒,極速則設定在時速 180 公里;至於充電時間,原廠表示,透過 400v 的直流電快速充電裝置,EQC 得以在 40 分鐘內,將電池充至 80%,不過,一般家用 Wall Box 的 7 kW,則所需 11 個小時來完成充電。 UX 300e 除了在後車門左右兩側皆具備了專屬的 Electric 字樣,明顯揭示其搭載了全新的純電動力配置,同時還具備全新 17 吋雙色低風阻鋁圈。

歡迎有購車意願的網友,可於文章最後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安排「U-CAR 好業代」提供您購車諮詢與協助。 最新一集《尚恩帶你上車》節目中,針對臺灣電動車市場的平價選項進行盤點,其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國內竟有車款「百萬有找」,那就是中華的e-Veryca,一般五人座僅要93.9萬、更偏向商業使用的兩人座為89.7萬,若採用「車電分離」更只要58.6萬與54.4萬,雖然每月需要額外支出2,999元的月租費(8年後每月1,999元),不過能省下自行更換電池的龐大成本。 隨著電動車數目穩步增長,市場上亦有私人公司向屋苑或商業機構提供一條龍的電動車充電服務,包括為電動車車主在其車位安裝充電設施及提供充電服務。 有些電動車充電服務供應商更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可供使用充電器的即時資訊及預留充電器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