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在中國近代書畫的發展歷程中擔當重要角色,其淵源可追溯至清代中期寓居廣東的江蘇畫家宋光寶及孟覲乙;以及「隔山派」的居巢、居廉;中心人物高劍父、高奇峯及陳樹人力倡「新國畫運動」,他們引西潤中的理論和實踐,當時造成了巨大的迴響。 作品曾展出於北京政協禮堂、北京恭王府、 寧波美術館、澳洲澳華歷史博物館,並獲寧波美術館、北京恭王府、 新加坡孫中山美術館、 韓國文化研究藝術館收藏。 她於2017、2018 及 2020 年入選全球水墨畫大展500強,有「港姐畫家」的美譽。 展覽計劃還鼓勵藝術家對美術館所在的法定古蹟(前域多利監獄、中區警署和中央裁判司署)的歷史或架構,以某種方式作出回應——不管是直接講述古蹟歷史,或間接從建築結構以至社會關係各個層面進行探索。 大館當代美術館以勇於開拓的眼光,支持藝術家創作,委託他們創作新作豐富展覽內容。 香港畫家作品 展覽主要在賽馬會藝方一樓及三樓舉行,二樓則是藝術家書籍圖書館(詳見下文)。
香港藝術館中國書畫的收藏主要集中於廣東書畫以及近代中國繪畫,最早建藏可溯源至1964年,至今所收藏的書畫作品逾5, 400幀。 除不斷的購藏外,亦有賴多位收藏家慷慨的捐贈,如黃般若先生及何子忠先生捐贈的廣東繪畫、劉少旅先生捐贈的「太乙樓藏中國近代書畫」、範甲先生捐贈的20世紀書畫家作品,以及張鈺女士捐贈的新文人畫等,使藏品日益豐富及更具歷史、藝術價值。 此外,美術館一年一度主辦的「BOOKED:香港藝術書展」,吸引了來自本地、亞洲及國際的參展單位,包括藝術家、出版商、書商等。 香港畫家作品 書展 為藝術工作者和出版商提供發揮創意的平臺,利用書籍作為藝術和理念的表達,與公眾分享其作品。 為了促進公眾認識及體驗當代藝術,大館特別設立專注於視覺藝術的「大館當代美術館」。 這個非牟利部門每年舉行五至八個以策展為主的展覽,致力委約及呈獻來自香港及其他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同時籌劃各類型公眾項目,以及主要收藏來自亞洲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
香港畫家作品: 最新活動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是已故慈善家何耀光所建立的私人收藏。 何氏家族於2018年慷慨無私捐贈355件/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 2021年,再捐贈8件/組藏品,先後共捐贈363件/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作長遠公共展示和教育用途,永久與市民大衆分享[19] 香港畫家作品 [20]。
「剛進展場時,你可能會分不清,以為全是同個作者的作品,但這三位藝術家其實互不相識,出生年份更超越了半世紀,而他們在這裡相遇了,還透過作品對話,這真是很神奇的事。」聊及三位藝術家李元佳、洪藝真、郭思敏,誠品畫廊總監趙琍眼底閃起光亮。 香港畫家作品2025 陳一年的作品主要以油墨畫為主,今次共有三幅作品參展,其中一幅《賽龍奪錦》十分亮眼。 賽龍舟是香港最大的民俗活動,陳青楓幾乎每年都會前去一覽風采,他講到,香港的賽龍舟大多在海上舉行,比起江河更有氣勢,而且規模大,參與人多,非常具有感染力。 這幅作品中的大龍上有二十多人,雖然動作大體一致,但每個人的表情、狀態都迥然有異,臂膀的發力更是刻畫的栩栩如生。 香港畫家作品2025 2012年6月,為慶祝香港回歸15週年,藝術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乾隆皇帝的祕密花園展覽」,展出77套(共95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盛世珍品,其中20套(共35件)是首次展出的文物,42套(共43件)則取自乾隆花園。
香港畫家作品: 香港今週末好去處推介2023
展覽空間將由原來6,019平方米,增至約10,000平方米[8]。 其中位於頂層的新展廳佔地800平方米,設三面落地大玻璃,讓市民可270度欣賞維多利亞港美景。 城中有不少具水準的日式燒肉店,精選以下多間日式燒肉店,當中不乏日本過江龍,由頂級 A5 食到矜貴稀少有的和牛部位,細膩的大理石紋,滲出脂香與肉香,定必令你狂吞口水。
Lui 的作品是可愛風的、是貼地的、讓人產生共鳴的,他設計的 香港畫家作品2025 PiPi 大受歡迎,這個粉紅色心形頭的角色早已深入社交平臺,連 Whatsapp sticker 都有 PiPi 的蹤影。 PiPi 代表了Lui那頭養了五年的芝娃娃小狗,他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牠的生命,為香港 人帶來歡樂。 「尤其這一兩年,整個城市的社會氣氛很差,自己的心態是希望做好作品,讓別人有更多希望及歡笑。」Lui 剖白。 對於今年最大的挑戰,Lui 希望創作自己的figure、舉辦 pop-up,他笑言自己喜歡新挑戰,除了拍 YouTube、Vlog,更坦承連真人騷也不會「落閘」。 發展項目的認可人士:周餘石(香港)有限公司之周德灝先生(周德灝先生為周餘石(香港)有限公司之董事)。 香港畫家作品 已為發展項目的建造提供貸款或已承諾為該項建造提供融資的認可機構:不適用。
香港畫家作品: 黃勤孝 作品
但隨著這些西方畫家所聘用的華人助手掌握了西方繪畫技巧後,他們亦可製作出非常出色的作品,從事外銷藝術製作的畫家也漸漸變成以華人為主,當中知名的有關喬昌(啉呱)、關聯昌(庭呱)及煜呱等。 香港藝術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頗為豐富,現有藏品已超過4,500多項,種類涵蓋廣泛,計有中國陶瓷、廣東陶瓷、中國外銷陶瓷、東南亞陶瓷、服飾與織繡和其他工藝美術,包括青銅器、玉石雕刻、漆器、琺瑯器、玻璃、竹雕、木刻、象牙、犀角、鼻煙壺及傢俱等。 重要藏品包括羅桂祥捐贈的《五彩十二花神杯》及五大名窰(汝窰、定窰、鈞窰、官窰及哥窰)瓷器,其中尤以《汝窰青釉筆洗》最為貴重,被視為鎮館之寶。 香港畫家作品2025 此外,館藏還包括《成化鬥彩蓮花紋高足杯》、《天順五年青花螭龍纏枝牡丹紋瓶》及徐展堂捐贈的《明初水月觀音雕像》等,均為館藏精品。 本次展覽策展人由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艾海擔任。
- 美術館致力製作水準一流的展覽,擺脫商業藝術圈的顧慮,為香港日益蓬勃的藝術和文化話語獻上一分力,使香港成為領先亞洲、名不虛傳的國際藝術中心。
-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正日(2023年8月30日),與朋友談起中大辮子姑娘、新娘潭、彩虹神祕月臺的故事傳說的同時,留意以下八個鬼節禁忌2023,否則小心背後涼涼的~推介香港六部經典殭屍電影、六大恐怖片經典鬼娃;八月節日看看2023中秋月餅精選。
- 香港插畫界知名人物,謝曬皮 TSE SAI PEI,因為佢獨特嘅黑色幽默同美學風格,創作破格突出,吸引咗好多香港人!
- 20世紀的中國畫在西潮衝擊下,畫家為了突破傳統,或是引西潤中,或是借古開今,形成了畫壇百花齊放的局面。
藝術館藏有豐富的香港本地藝術,現有藏品超過5,000多項,時間跨越百年。 香港畫家作品 藏品中不但有平面藝術作品,還包括有多項大型立體「裝置藝術」。 長久以來,香港藝術館不但只充當本地藝術的收藏及展示機構,同時亦是香港本地藝術的重要推廣機構之一。 考慮到香港藝術館迄今有逾20年歷史,館內不少設施老化,展廳和儲藏空間不敷應用,藝術館的建築外觀亦欠缺獨特風格,難以成為文化地標。 廣東書家人才輩出,廣東書法藏品包括陳獻章、鄺露、宋湘、羅叔重、何紹基、簡經綸等,展現了明代中期至20世紀廣東書法的發展。 繪畫方面,廣東畫家刻意求變,館藏畫蹟包括張穆、黎簡、蘇仁山、蘇六朋等,他們獨特的風格與表現手法影響深遠,一直延展至20世紀。
香港畫家作品: 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此外,大館當代美術館特別委約了多位藝術家,如唐納天、陳餘生、Ceal Floyer、加藤泉和Lawrence Weiner,創作了多件公共藝術作品,放在大館各處展出。 大館當代美術館每年的五至八個展覽均精心籌劃,經常與其他藝術機構和組織密切合作。 美術館致力製作水準一流的展覽,擺脫商業藝術圈的顧慮,為香港日益蓬勃的藝術和文化話語獻上一分力,使香港成為領先亞洲、名不虛傳的國際藝術中心。 「我沒有美術底子,記得當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畫兩頁作品,我總覺得別人都很厲害,而我就只會畫一些搞笑、又核突的角色。」誰料當時的老師給他很大鼓舞,認為Lui已創立很獨特的風格,這些「醜角」如今在很多人心中,是醜得可愛! 「以前很喜歡謝曬皮及小克,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他們,因此好想入行試試。」於是他從擺市集開始試水溫,結果兩年市集生涯,每次便多幾百個 followers,為他的創作之路打了強心針。
香港畫家作品: 現代及香港藝術
「最難忘是在日本創作一個名為『家』的系列,當時離開屋企,很想念!其中一件作品是我送給老婆的結婚禮物,叫做『Table for Two』,桌上放了我跟太太最愛的食物,彼此對望。」看似木訥,但內心溫柔,所以這位藝術家才能做出一件件帶有溫度的作品吧。 希望透過多類型的作品及活動,分享動物保育的訊息,提升人們對牠們的關注和認識。 以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作爲創作靈感,將維也納小街的特色、貝多芬小徑的浪漫氣氛融入小區當中,讓行人可以一邊走一邊欣賞優美的風景,仿如置身其中。
香港畫家作品: 香港藝術館
大館當代美術館的策展重點,是持續關注本地藝術生態發展之餘,亦與亞洲以至國際的藝術家和藝壇保持聯繫。 美術館自身的策展團隊,更努力突破展覽的固有邊界,培育本地策展人才。 香港藝術館的藏品除由館方從不同地方及向收藏家蒐購所得之外,大多由藝術家、收藏家及公眾捐贈所得,主要分為「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中國書畫」、「虛白齋藏中國書畫」、「至樂樓藏中國書畫」、「吳冠中畫作及個人文獻」及「靜觀樓藏品」。 本地藝術家 Rex Koo 向來都是備受矚目,火熱人氣背後全因他對港產片的獨到闡釋。 從電視廣告、音樂、電影、漫畫、流行文化等汲取靈感,Rex Koo 特別喜歡畫影視巨星和電影角色。
香港畫家作品: 展覽
是次展覽分3期展出,涵蓋人物、花鳥、山水、動物及現代5大範疇。 朱潔儀小姐為香港小姐亞軍,才貌雙全的她,對歌唱、戲劇、中西繪畫、書法和藝術創作深感興趣。 她先後追隨多位著名水墨畫大師如王無邪等學習,擅長以傳統花卉題材,用西洋油彩的濃艷,令花卉綻放出更夢幻的形態。 馮教授現為香港故宮博物館董事、西九文化區發展委員會顧問、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榮譽顧問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發展處(包括博物館建築)顧問等。 本會為非牟利機構,以提高繪畫藝術水平、進行藝術交流活動、 促進繪畫藝術的發展為宗旨。 連繫會員情感,增進相互觀摩切磋機會,舉辦講座、戶外寫生、參觀及舉辦畫展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