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路:如不走礦場脊,由馬頭峯下降至路口後,可向左下山接麥理浩徑,再左走往水浪窩或右走經馬鞍山郊遊徑西貢。 雲霧漸退,俯視途中左方的馬頷峽,如神祕的深谷,此時回仰溫馴的馬頭峯,已成千仞直壁,從馬頷峽拔地沖天,奇峯突兀,彷如被其雷霆氣勢壓下直墮無底深淵。 沿山脊下行至第三個警告牌前的路口後,續往前走沿礦場脊下山,如左走可直降至麥理浩徑。 隨後,山徑沿山脊起伏層層下降,路徑明確,部份路段略為陡峭。 經過開採剩的「半座山」,下行至路口後右走,穿過叢林,急降陡坡後,來到「武林聖地」,據說昔日的武俠劇曾常於此地取景。 馬鞍山吊手巖2025 翠綠的山巒,人為的峽谷,成為穿梭時空、穿越銀幕的天然佈景。

依兩旁為懸崖的山脊小心行走,再上攀一段,便可到達馬鞍山山頂。 這條路線以「先苦後甜」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而前段路較難,遊人甚少。 我們從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便先上險要陡峭的吊手巖。 馬鞍山吊手巖 離開馬鞍山家樂徑的觀景臺後,便會見到漁護署豎立的危險警告牌,從這裏便轉入泥路,開始上坡。 上攀吊手巖途中,不時要跨越大石級,或要在如斜坡的岩石上攀升。 臨近山頂為最險要的一段路,我們戴上手套,扶着大石小心翼翼地爬上山。

馬鞍山吊手巖: 吊手巖 馬鞍山 大金鐘

救援人員接報,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趕往現場拯救,其後將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治理,事件原因有待調查。 吊手巖位於馬鞍山以西,標高588米,為牛押山之西脈。 在短距離由450米上到536米高的大金鐘,這條路相當斜,十分喫力。

  • 此刻,風雲驟然而來,渲染半壁青天,白濤掩蓋了山下的一切,困不到高峻浩淼的羣山,穿透雲層,巍然屹立。
  • 寫路線介紹不是純粹鼓勵大家盲目去行,而是讓大家瞭解清楚沿路情況及難度,再謹慎地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上山,量力而為。
  • 該峽谷位置落差很大,在大路上望去幾乎看不見底,即使看似無路,但這個位置卻是「彌天棧道」、「荊棘石河」等進階路線的出入口處。
  • 落完山脊,落到大約600米高的位置,之後急上,攀升到702米高的馬鞍山,大約用了45分鐘行完這條山脊,從副峯行到主峯,而全程計則花了3小時。
  • 這條小路以泥路為主,晴天時行沒大問題,但潮濕下雨天的話,相信這條路會很滑。
  • 大金鐘甚為陡峭,上山和下山時都需要手足並用。
  • 記得第一次來到昂平便愛上了這個地方,幾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無敵海景,而且還有七彩繽紛的滑翔傘在天際飛翔!

而那時自己還是對此有所保留:似乎大家的期望也太高了吧。 由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官方地圖只見有一條家樂徑,並沒有明確的行山路徑可以登上馬鞍。 因為郊野公園管理局已經「好好心」地把前往吊手巖的路線定為極為艱險難行之列。 至今在香港紀錄到的六種原生杜鵑,全部都可在馬鞍山找到。 它們分別是紅杜鵑、華麗杜鵑、華南杜鵑、毛葉杜鵑、羊角杜鵑,以及以香港命名的香港杜鵑。

馬鞍山吊手巖: 香港山峯50全攻略系列:

然後接回山路再有小量攀爬,到達吊手巖位置(有繩),然後向前走約20分鐘,到達牛押山山頂(前走是馬尾脊等險線/右走是馬鞍山)。 馬鞍山吊手巖 馬鞍山吊手巖 我們再向右轉向馬鞍山進發,左右兩旁都是崖邊,務必小心,約走30分鐘到達馬鞍山山頂,可作大休。 上到牛押山後,轉右落去馬鞍山的山脊,這條山脊路幾險要,兩旁是懸崖,雖然風景漂亮,可俯瞰十四鄉及企嶺下海,但記得步步為營。 落完山脊,落到大約600米高的位置,之後急上,攀升到702米高的馬鞍山,大約用了45分鐘行完這條山脊,從副峯行到主峯,而全程計則花了3小時。 大約20分鐘的車程,就會來到海拔大約200米高的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離行程最高點馬鞍山相差500米高。

如果需要戴手套或者開行山杖的朋友,就最好在這個位置準備。 如果在週末假日等行山旺季,最好早一點到站頭排隊,例如你想搭9時半那班車上山,就9時15分去排隊,否則爆滿的話,你就要等下班車,或者搭的士上路線的起點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 香港有六種原生杜鵑花,分別為紅杜鵑、香港杜鵑、華麗杜鵑、羊角杜鵑、毛葉杜和南華杜鵑。

馬鞍山吊手巖: 馬鞍山路線資料(按圖放大):

吊手巖位於西貢馬鞍山,高海拔588米,是香港著名險峯之一,與牛押馬、馬鞍山、大金鐘一脈相連。 我們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先沿馬鞍山家樂徑走一小段路,在未段會見到危險警告牌,那裡便是進入吊手巖的入口。 在燒烤場左側的家樂徑拾級而上,再在涼亭旁的危險警告牌後方的小徑前進。 接上橫腰山徑後(警告牌右方的山徑亦可攀上吊手巖)左轉踏走雁谷迷徑。 山徑初段為林蔭路段,後漸轉開揚,其後在一塊巖壁側需依徑上攀再下降。

  • NR84的班次疏落,每日早上只得3班車,上山的頭班車在早上8時開出,之後一班就要等到9時半,接着的是10時半,另外下午到晚上還有5班車上山。
  • 接下來朝馬鞍山頂方向走,從牛押山先下降至約 600 米處再重新爬升,由於下降跟上升的幅度差不多,遠看猶如一個馬鞍,所以整個山體被稱為馬鞍山。
  • 其北面的山谷地帶則被稱為「雁谷」,並有多條十分險要的山脊,包括黃金壁脊、金毛狗脊等等。

離開馬鞍山後開始下降段,下降時可欣賞一下東面的複雜的地貌,不少極高難度的路線(荊棘石河,象門)也在此區域內。 另外也不妨回望後方,馬鞍山的山體就如一幅巨型的牆。 馬鞍山吊手巖 途中會經過兩個警告牌,兩處均走警告牌的另外一邊便可。 而第二個警告牌後的一段路況風化較嚴重,有不少浮沙需留意。 安全接上麥理浩徑四段後餘下的路便變得輕鬆,經過大金鐘時亦可選擇登上或續走麥理浩徑繞過,而接下來的昂平高原也是假日郊遊勝地。

馬鞍山吊手巖: 【香港山峯50全攻略 – 第六回】 馬鞍山尋奇石賞芒草 – 石芽山、水牛山、黃牛山、芙蓉別 Hikipedia

再者,上落大金鐘亦考體能及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到達昂平後,可按各自喜好選擇落山的路線,例如續走麥徑第4段,可以經基維爾營行到出九龍落山,又或者落西貢的大水井,或者大水坑的富安花園。 個人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逆走一小段麥徑,行到一個明顯分岔位,跟指示牌往恆安邨方向落山。

馬鞍山吊手巖: 山勢陡峭 難度達4星

NR84來往馬鞍山站新港城及山上的馬鞍山村。 馬鞍山吊手巖2025 NR84的班次疏落,每日早上只得3班車,上山的頭班車在早上8時開出,之後一班就要等到9時半,接着的是10時半,另外下午到晚上還有5班車上山。 今日(3日)早上7時53分,據報一名年約40歲男子在馬鞍山吊手巖北脊被發現暈倒。 馬鞍山吊手巖2025 救援人員接報,派出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前往拯救,稍後將事主送到東區醫院治理。 【本報訊】消防總隊目邱少明救人時不幸魂斷馬鞍山吊手巖,本報翻查資料,過去十年吊手巖最少發生六宗行山人士墮崖被困或落山時受傷意外。 有行山專家指,吊手巖是本港著名「險峯」,山勢陡峭及多碎石,不適合行山「初哥」挑戰。

馬鞍山吊手巖: 馬鞍山行山路線|經吊手巖登牛押山 上落山陡斜多沙石要小心

山脊兩旁俱為懸崖,然而一路上視野寬廣,馬鞍山山勢壯麗雄偉,氣派不凡。 天清氣朗,登山者眾,與我們一同登山有數隊人馬。 馬鞍山雖不是香港十大高峯,但是要數登山難度,它可算是數一數二。 馬鞍山吊手巖 由吊手巖上爬至牛押山及馬鞍頭,算是最出名、最廣為人知的登山路徑。

馬鞍山吊手巖: 西貢鹹田灣女子行山不適 直升機救起送院

如要登遊馬鞍山,一般可由麥理浩徑馬鞍山段標距柱M078側的山徑直攀主峯,或由馬鞍山家樂徑及轉接小徑再經吊手巖攀至副峯牛押山。 數年之前來過吊手巖一次,記得攀登之路上有前人留下的繩索可供借力。 但即使有繩子,也不建議太過依賴,它們有可能會日久失修。 登山時,相信自己雙手雙腳,膽大心細,上山更見靈活。 吊手巖是登馬鞍山其中一個方法,同時係多條險線匯合點,而吊手巖都有攀爬位,都是一條不想悶悶行樓梯,而比較有趣的山線。

馬鞍山吊手巖: 馬鞍山村路

登上吊手巖的距離其實不長,反而接下來往牛押山的路感覺更有難度。 途中會經過一個有繩輔助的暴露位置,這裡可直接手足並用爬上(有手套更佳),盡可能也別依靠繩,輔助物始終有鬆脫或斷開的可能。 這裡過後是一段漫長的叢林上斜,在沒風的日子走起來或會感到悶熱。 在彷似一直重複著的路走到快沒感覺時看到一個背對的警告牌,這代表終於來到 677 馬鞍山吊手巖2025 米高的 牛押山 。 接下來朝馬鞍山頂方向走,從牛押山先下降至約 600 米處再重新爬升,由於下降跟上升的幅度差不多,遠看猶如一個馬鞍,所以整個山體被稱為馬鞍山。 登上香港第六高峯,遠至黃竹角咀及滘西洲等地均清晰可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