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是用火燒紅的針尖迅速刺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早在《靈樞.官針》中就記:有「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傷寒論》中也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火針醫治的病候。 大埔針灸2025 《千金翼方》有「處癤癰疽,針惟令極熱。」的論述。
- 可泛治許多常見疾病,如軟組織損傷、肩周炎、胃下垂、動、靜脈炎、小兒夜尿症、動脈硬化、輕度靜脈曲張、蚊蟲叮傷、跌損性血腫痛、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主要用磁梅花針)。
- 醫生也應採用適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暈針的發生。
- 針灸科—診治中風偏癱、面癱、鼻敏感、腰腿痛、關節痛、麻痺等。
- 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後用酒精棉球脫碘,以防感染。
- 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針刺宜淺,可刺1—2分深。
- 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
針灸科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疾病發生的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大埔針灸: 中醫刺灸/火針療法
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覈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後會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是檢驗本次針刺是否「合格」的一個指標,如果針入人體後沒有任何感覺,那說明這次針刺是「不太合格」的,這個醫生的針刺手法是值得懷疑的。 針刺與深度:針刺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的穴位內,即迅速出針。
臨牀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牀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 大埔針灸2025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佈、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大埔針灸2025 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大埔針灸: 【 針灸 】
骨傷科—診治跌打損傷、頸椎病、網球肘、四肢關節痛等。 《針灸大成.火針》說:「人身諸處,皆可行火針,惟面上忌之。」因火針刺後,有可能遺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療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針。 燒針: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說「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紅,才能作用。 一般用較粗的不鏽鋼針,如圓利針或24號2寸不鏽鋼針。 也有用特製的針具,如彈簧式火針、三頭火針及用鎢合金所制的火針等。
關於針刺深度,《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針針刺的深度要根據病情、體質、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 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針刺宜淺,可刺1—2分深。 大埔針灸2025 選穴與消毒:火針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根據病症不同而辨證取穴。 選定穴位後要採取適當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 取穴應根據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實證和青壯年患者取穴可略多。
大埔針灸: 經驗廚師 (點心/中廚/西廚/餡料/凍肉/煮凍/燒味)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浸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 儘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22年撰《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藥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大埔區)是醫院管理局成立首批三方合作的中醫診所,致力提供多元化、優質及可靠的中醫服務,以「循證醫學」為本發展中醫藥科研項目,並為本地中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提供實習培訓。 近年頸椎總覺得不妥,於是去德善堂中醫做針灸+拔罐,中醫針灸能疏通受損部位的經絡,紓解慢性炎症,比食西藥更快見效。 你只需要在 Toby 上發布你的針灸服務要求(如病症簡介、目標地區等),針灸醫師就會很快主動聯繫你提供報價。 你可以輕鬆聯繫到最多4位醫師,自行按照其親自提出的報價、經驗和過往評分去作出比較,從中挑選最適合你的一位去聘用。 ① 用於某些慢性疾患而致局部功能障礙,或頑固疼痛久而不愈,如肩周炎、神經性頭痛、腰背肌勞損、腱鞘炎、腦血管病後遺症,胃腸疾病。 磁圓針使用時,以右手緊握針柄,右肘屈曲為90度,以右腕部之上下活動的力量,循經叩擊穴位,每穴反覆叩擊5~10次,順經叩打為補法,逆經叩打為瀉法。
大埔針灸: 進行針灸前
在針灸國際化的進程中,世界衛生組織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如在一些國家設立針灸研究培訓合作中心﹑支持並創建世界針灸學聯合會﹑制定《經絡穴位名稱國際標準》《針灸臨牀研究規範》等。 現在,在世界各國,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針灸醫療,從事針灸的人數約20~30萬人。 大埔針灸2025 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 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大埔針灸: 大埔針灸中醫師招募
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埔針灸2025 這種感覺是非常舒服的感覺,是一種挑動沉痾的感覺,是一種按摩彈撥勞損的肩背的感覺。 ★拔罐法:應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鬱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寒、除濕、散結拔毒、退熱等作用。
大埔針灸: 針灸多久有效果?一星期可以針灸幾次?
肥胖症患者的體中過氧化脂質高於正常值,針灸打通人體減肥要穴後,可以使人體中過氧化脂質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穴位指針法,穴位電離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結紮法 一項醫療保健技術。 針法是以針形工具,刺入或按壓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著的艾絨或其他可燃材料,溫烤或燒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 上述兩者在臨牀上經常配合使用,合稱為「針灸」。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製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
大埔針灸: 針灸療法的特點
當前減肥方法很多,但針灸減肥有獨特的療效,即安全方便,又無不良反應。 針灸減肥不同於藥物減肥等,藥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針灸減肥是通過調整患者內在功能而發揮內因作用,所以一般不會在針灸減肥治療停止後很快又發胖。 近年來,針灸減肥己倍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健康減肥方法。 特別是針灸治療由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單純性肥胖等,可迅速減去多餘脂肪,收緊皮膚、不鬆弛、無皺紋,且影響身體健康。 針灸減肥適用於長期減肥無效、藥物減肥失敗者,具有肥胖患者無需節食、無需大運動量運動、無手術痛苦等優點。 德善堂的中醫理療包括針灸、拔罐、刮痧等多種傳統中醫療法,透過具豐富臨牀經驗的註冊中醫師辨證論治,根據陰陽、五行或臟腑等理論,對症進行治療,配合中藥處方,能調理體質、加速身體痊癒,恢復體內的平和狀態。
大埔針灸: 針灸的歷史
該針主要用於外感疾患及割治排膿等,如外感風邪、中風口歪、多種胃腸疾病而表現為口腔內頰粘膜上有白斑或紫斑者,以及皮膚病中的濕疹、膿皰瘡等疾患的治療。 大埔針灸2025 大埔針灸 普通科—診治包括內科、婦科、兒科、皮膚科和五官科等。 針灸科—診治中風偏癱、面癱、鼻敏感、腰腿痛、關節痛、麻痺等。
大埔針灸: 針灸治療的作用
彈簧式火針進針迅速並易於掌握針刺深度,三頭火針常用於對體表痣、疣的治療。 ② 以左手食、中指押按穴位,並以相反方向用力繃緊所刺皮膚,兩指之間保持1cm之寬為宜,右手呈執毛筆式姿勢持針,迅速刺入皮下連勾割3~5次,以割斷肌纖維或出血並發出響聲為度,而後用消毒棉球按壓穴位片刻。 我腰部舊患間中都隱隱作痛,早前搵中醫幫我針灸同拔罐。 中醫師針灸嘅手勢又快又輕,第2日腰痛舒緩咗,好過食止痛藥。 主用於小兒按摩,治療疳積、吐泄、消化不良,也用於尋找壓痛點、疾病反應點、阿是穴,還用於火針點刺前壓痕點穴以作標誌,亦可用作火鍉針。
大埔針灸: 進行針灸後
20世紀下半葉,針灸臨牀的側重點在於觀察與總結針灸的適應症。 而90年代,針灸的臨牀應用範圍已擴大到四個面,即——經絡診斷,針刺麻醉,針灸保健,針灸治療。 針灸現在可以治療的病症達800多種,其中30%~40%治療效果顯著。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總之,對初次接受針灸治療的人,在針灸前要向病人解釋清楚,使其消除緊張情緒。 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前須安神定志,先喫點東西,選取臥位或舒適的體位。 醫生也應採用適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暈針的發生。 另外,有些穴位如風池、肩井、合谷、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陰交、湧泉等,對針灸反應較敏感,容易引起暈針,醫生在扎這些穴位時,應加倍小心。 大埔針灸2025 針灸減肥是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來調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大系統功能,加快基礎代謝率,從而促進脂肪代謝,產熱增加,使積存的脂肪消消耗;進而調整、完善、修復人體自身平衡。
大埔針灸: 關於針灸治療 – 穴位減肥/針灸通經/針灸功效/針灸電療
診所嚴選優質中草藥材,並設代煎中藥服務,採用現代化煎藥機,每份藥液獨立包裝,乾淨衞生,方便飲用;另提供符合GMP生產過程規範的濃縮中藥配方顆粒,配合先進電子配藥系統,確保配劑準確,以供病人選擇,病人可即沖服用,既方便衞生,又易於攜帶及保存。 相比起用按摩槍或者貼膏布於患處過幾日又再痛返,中醫針灸配合拔罐療法有效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真正做到治標又治本。 攝持手法同鈹針,以拇、食、中三指持鋼筆式姿勢緊攝,然後在一定的部位(穴位、刺激點)按壓片刻,以形成明顯凹坑,有針感為準。 本針循經叩擊可通經活絡、活血化瘀,具有磁療、圓針和梅花針循經捶叩三種針治療的綜合作用。 可泛治許多常見疾病,如軟組織損傷、肩周炎、胃下垂、動、靜脈炎、小兒夜尿症、動脈硬化、輕度靜脈曲張、蚊蟲叮傷、跌損性血腫痛、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主要用磁梅花針)。 對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虛勞疾患、神經衰弱、脫肛、子宮脫垂均有療效。
針孔處理:如果針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處理。 若針刺4-5分深,針刺後用消毒紗布貼敷,用膠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主要用於痹證、胃下垂、胃脘痛、泄瀉、痢疾、陽萎、瘰癧、風疹、月經不調、痛經、小兒疳積及扁平疣、痣等。
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 千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羣眾所信賴。 針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 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