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下,償評估證明書須要於員賠償評估委員會簽發另外的「評估證明書」(格7或8)之後才會發出。 勞工處所有工業經營,即製造業(紡織品、成衣、電子、金屬製品、橡膠及塑膠產品、造船及修船、印刷及已儲錄資料媒體的複製)、建造業、餐飲服務及其他行業之工業意外個案進行統計。 截至2022年首季,香港共錄得1,232宗工業意外,並導致3人死亡,工業意外數字比2021年同期下跌481宗或28.1%,死亡數字則減少1人或25%。

有家傭工會指政府6年前已要求外傭僱傭合約中,加入一項關於清潔外窗的新條款,以保障外傭安全,工會呼籲政府採取行動… 安徽合肥一名24歲升降機維修工,於某一小區修理升降機時,遭到升降機門夾頭,當場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最新影片推介: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6月4日,該名24…

香港工業意外: 年尾趕工 工人勿忽略安全 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

他說措施雖有助地盤安全,但由於工地環境雜亂,「尾繩」不時會勾著地面物件甚至工友,假如「尾繩」太長,會很容易發生危險。 他批評現行「尾繩」長度規定不靈活,不適用於所有地盤環境,認為應多給現場工友判斷「尾繩」合適的長度。 工聯職安健協會昨日在事故發生後發表聲明,對事故深表遺憾並向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協會將盡力為死者家屬提供支援協助及情緒輔導,並強烈要求勞工處盡快展開深入調查及公開報告。

  • 此外,本處亦會加強巡查其他建築工地,包括涉及懸空式棚架的工程,若巡查發現有違反職安健法例的規定,定會依法處理。
  • 他說,天秤砸中的貨櫃主要供工人更衣和喫飯等用途,午飯時會有較多人在場,自己慶幸沒有進入貨櫃,否則很可能命喪。
  • 利基亦指,勞工處現正就意外事故進行調查,利基將全力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工作,以找出意外原因,利基已透過分判商聯絡死者家屬,並派管理層向家屬慰問,承諾盡力向死者家屬提供所需協助。
  • 下午,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趕抵現場時指,已分別接觸24歲及64歲傷者和其中1名死者家屬,冀即時提供適切協助。
  • 有業界人士形容事件非常罕見,表示吊船裝有4條鋼纜,很難同時全部斷裂,希望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盡快查出意外原因,防止同類意外再次發生。
  • 縣試和府試分別由知縣和知府主持,院試則由該省的「提督學政」主考,中式就有報考鄉試的資格。

已向有關承建商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其在該建築地盤安裝有關吊重架,直至處方相信納承建商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纔可復工。 特區政府5月份於立法會首讀《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擬加重罔顧後果並導致工人死亡或重傷的僱主違例罰則,包括修訂《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以及附屬法例。 法案建議涉及極嚴重職安健違法行為,可交由較高級別法院審理,最高罰款額增至1,000萬元,最高監禁兩年。 2007年銅鑼灣三越百貨舊址發生過天秤意外,造成兩死五傷,天秤安全問題曾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強烈要求政府、業界加強工業安全,可惜同類事故從未絕跡。 香港工業意外2025 今次秀茂坪天秤意外發生時,天秤並未負重,而且天氣良好,業界人士判斷,很可能是天秤本身有問題,而非外在因素所致。

香港工業意外: 視頻, 香港電臺:全港唯一LGBTQ電臺節目遭停播,主持人稱有心理準備, 節目全長 2,32

陳嘉信表示,勞工處會繼續與業界、專業團體、相關機構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共同探討改善高處工作的措施,包括推動更多承建商和工人使用合規格的流動工作臺,以及要求工人使用繫有下頷索帶(俗稱:帽帶)的安全帽等。 他又稱,勞工處和職業安全健康局(職安局),於今年稍後推出全新資助計劃,推動工人在進行高處工作時配戴備有帽帶的安全帽。 香港工業意外 下午,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趕抵現場時指,已分別接觸24歲及64歲傷者和其中1名死者家屬,冀即時提供適切協助。 她又指,涉事天秤底部意外後翹起,初步質疑安裝不穩或底部燒焊不足。 她強調,政府必須介入調查這宗嚴重工業意外,以及向公眾交代意外成因。

現場是安達臣道9至11號R2區2號房協地盤,今早10時54分一個地盤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一部天秤於操作期間突然倒塌,壓毀地盤內多個貨櫃辦公室。 現場消息指,意外中有8人受傷,3人陷入昏迷,有1人傷重不治。 工業傷亡權益會表示對事件感到震驚及難過,會方亦派員到意外現場視察並趕往醫院嘗試接觸傷者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香港工業意外: 相關文章

蕭指出,天秤機手、「埋馬員」和信號員三方都要有良好溝通方式和默契,例如以對講機或手勢指示自己工序已經完成,讓機手接到指示後吊起物件。 如果工人沒有事前協調,採用不同手勢同口令,容易產生誤解,有機會令工序出錯,引致意外。 從事小型工程多年的基哥今年50歲,一子一女尚在求學,是家中經濟支柱。 香港工業意外 香港工業意外2025 基哥接了一單在商場一個舖位的還原工程,工程第一天他爬上店舖內假天花視察,怎料離地約兩米多的假天花不勝負荷下塌,他跌下時後腦著地,頸椎第五,六節移位,壓傷了脊髓神經,即時感到頸部以下失去感覺,四肢不能活動。

如提舉重物時要保持腰部挺直,物件太重應找工友幫忙或使用機器協助。 香港工業意外2025 香港工業意外2025 要預防滑到或絆倒,工作間要收拾整齊,樓梯保持暢通,有足夠燈光,清理積水及油污,地面鋪上防滑地磚及穿著防滑鞋。 進行挖掘、拆卸工程及高空工作必須按勞工處安全指引,做足安全措施,防止工友及物件下墮,泥土或結構倒塌。

香港工業意外: 發生工業意外後,應如何呈報?

若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指明的職業病,其僱主則須負上法律責任,支付補償。 事發時2名工人在一個污水井進行清潔及檢查工作,期間沙井冒出沼氣及滲水,2名工人從2.5米高墜下並暈倒。 消息指,斃命的工人包括34歲姓樊男工育有2名年幼子女,以及38歲姓趙男工育有1名小孩。 影片引來網民議論,有人關注近日工業意外頻繁,質疑工人妄顧安全,「啲人係咪癲㗎?(那些人瘋了嗎?)」 亦另有人猜測意外原因,懷疑訊號員只顧觀望物件吊上,不為意地被繩鈎住。 有網民則批評地盤工人不珍惜生命,稱建造業本身有充足指引,「個個都貪方便唔跟,到出事就嚟嗌慘(每個都貪方便不跟從,到出事時才喊慘)」。 如傷者只是一般扭傷或摔到,痛楚不太嚴重及沒有肢體癱瘓、失去感覺、失禁等神經受傷的症狀,而傷者仍能自行站立及步行,脊椎嚴重受傷的機會較小。

香港工業意外: 香港故事 – 師傅來了

葵涌貨櫃碼頭今日(15日)發生致命工業意外,香港連續3日發生3宗工業意外,釀成3人死亡。 香港工業意外 勞工界議員表示,工業意外頻生或與趕工程有關,期望《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盡快獲通過,藉以令大眾關注職安健。 發言人續指,這些致命工業意外事實上都可以避免,承建商及僱主只要在開工前妥善評估工作的危害,制訂安全施工方案及採取合適的安全措施和程序,便可挽回3條寶貴生命。

香港工業意外: 勞工保險索償流程

同年有25宗涉及死亡的工業意外,首2位為「人體從高處墮下」(10宗或40%)及「窒息」(4宗或10%),第三位則為「被移動物件或與移動物件碰撞」及「受困於倒塌或翻側的物件」,各有3宗或12%。 【橙訊】本港近日接連發生大廈懷疑塌石屎意外,今日早上葵涌又有工廈外牆再次出現石屎剝落,擊中一輛在地面停泊的貨車。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屋宇署已識別約1000幢狀況緊急的樓宇,會先為安排維修,之後再向業主追討費用,並透露部分項目已經展開。 眾人一同在西貢公眾碼頭一帶進行宣傳海上安全活動,派發相關宣傳單張及紀念品。 上月18日,香港已經有污水處理廠發生工人墮沙井意外,釀1死1命危慘劇。 香港工業意外2025 基哥立即被送到醫院,骨科醫生評估他屬脊髓完全受傷,神經功能復原機會不大。

香港工業意外: 工業意外

他指出,現時香港地盤使用的天秤部分為承建商租用,部分為承建商自己擁有,不同的類別則涉及不同的安裝人士。 在租用天秤時,安裝由天秤公司負責,購買天秤時,安裝則由承建商工人負責,因此承建商在安裝問題上需要承擔多少責任,需要釐清此問題。 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當局規定地盤天秤吊運時必須綁有「尾繩」,「尾繩」需有至少2米,以確保物料在吊運期間更穩定,有地盤還規定最少有4至5米長。

香港工業意外: 警方在葵涌邨拘捕1名25歲男子 涉嫌販毒

政府應推行全港工地安全巡查行動,不能侷限於天秤的風險,而且要徹底找出所有潛在風險,並及時清除,真正提高工人的職安保障。 而就今次意外,勞工處會於日內在網頁發放「職安警示」,以避免同類事故發生。 勞工處呼籲僱主必須提供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作業裝置及工作系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