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行山路線是從玉桂山頂落到平面的連島沙洲,行往鴨脷排。 這段斜路非常崎嶇陡峭,極考行山技術及能,若果剛才由利東邨行玉桂山已覺得十分辛苦困難的話,就不應再行落去。 沿圍欄邊緩緩上斜,不久行至一處分岔口,前行的路較寬闊明顯,而左邊的小路入叢林,較為窄狹。 通常上山的人都會選前路,因為一條直路上山,需時較快,但路較陡峭,或要用手,所以今次嘗試行左路,繞個圈上頂。 鶴咀海岸位於香港南端,在石澳旁邊,因為鶴咀交通沒有石澳一樣方便,所以曾有祕境之稱。

  • 我倆見烏雲從南丫島方向洶湧而至,便匆匆下山,未幾暴雨傾盆而下,總算免卻「濕身」之苦。
  • 初段和緩而下,走至像盡頭的山端,山徑急轉直下,此時卻發現山下的尾部有一小島,沙堤相連,彷如母親牽着小孩-鴨脷排。
  • 愈往上走,山徑的方向稍變,可望南朗山及海洋公園。
  • 不久,畫面外傳來有人大罵「阻X住曬」,未知是否的士司機。
  • 續往前走,越過小丘後除除而下,穿過樹林,達至南端的海岸。

記者建議大家先到鴨洲,再到吉澳喫午餐並漫步吉澳自然步道。 若你打算深度探索吉澳,則可直接到吉澳遊玩,漫步山徑之中。 該處的公園氛口有個林中小屋,仿如隱身在大自然中的童話小屋般。 離太平山山頂相近的西高山在近年成為人氣的港島行山好去處。 全程有600多級階梯,但抵達山頂後,由於沒有遮擋,所以可以看到西博寮海峽海天一色的景緻,望向南方更可遠眺南丫島。 約1939年,英軍在玉桂山上修建又稱爲香港仔炮臺的鴨巴甸炮臺(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副峯

除了山景和海景,不妨抽時間看一看吉澳最有歷史價值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天后宮。 吉澳天后宮建於1763年,已有近300年歷史,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 吉澳以百年姻緣樹、可觀賞印洲塘的觀景臺、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客家菜以及吉澳故事館而聞名香港。 鴨脷洲行山2025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瞭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樓級很長,而且是剛起步,通常都未熱夠身,若果貪快衝上去,很容易身體不適,建議大家慢慢行。 行完樓級,上到配水庫的圍欄,轉左行,沿圍欄外的山路走。 休息完繼續向上行是S型的石級,之後就看到迷你直昇機坪,比正式直昇機停機坪細小得多,可以影相打卡,黃昏時份更可以欣賞日落。 一開段會是斜路,山路段基本是由石屎路舖砌,行了一會兒就會遇到分岔路,向著石路直行便可,過程都是很輕鬆,行到一半就會看到指示牌,指示前方是往玉桂山方向。 是日目標原是玉桂山,循山徑上攀,愈走愈不對勁,山徑變得急斜難走,於是決定轉身退出。 鴨脷洲行山 下山時只覺山徑的踏足借力處甚少,霎時間發覺自己極像個行山初哥(可能我仍舊是),甚感狼狽。

鴨脷洲行山: 港島南神祕花園 玉桂山鴨脷洲|3大打卡位 360度無敵海景+連島沙洲/燈塔

其實觀景臺是鴨洲的最高點,只有28米高,輕鬆易行。 街渡到達鴨洲後會停留約一個半小時,而遊覽鴨洲大約需時一個小時。 街渡由鴨洲開往吉澳後會停留約3個半小時,大家可計算好自己的遊玩時間。 鴨脷洲行山 吉澳和鴨洲只相差約15分鐘船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一次過到兩個小島遊玩。

我這種好「山」之徒,心想這好歹也算是座山,自是不作他想。 這山徑的路牌指此乃玉桂山,故有山友稱之為「假玉桂山」。 此原為一個島嶼,1980年鴨脷洲大橋落成,將其與黃竹坑連接,成為鴨脷洲唯一對外交通車道。 的士離開鏡頭範圍約10多秒後,片段攝錄到一把男聲,高叫「阻X住曬」。 相隔約20秒後,畫面再拍得的士緩緩入後波倒行,疑再次輾過地上的野鴿。 每逢天后誕,還有十年一度的安龍清醮,已經遷離的村民都會回到吉澳舉行傳統節慶活動,帶著天后娘娘出巡,十分值得參與其中。

鴨脷洲行山: 利東邨巴士總站 玉桂山 連島沙洲 鴨脷排 (原路折返)利東邨巴士總站

離開觀景臺後,可以往碼頭左面行,之後就會經過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而成的鴨洲故事館。 學校於1953年成立,建築上面也有巨大的1953年牌匾。 加上學校前的紅色欄桿和綠色牆壁,強烈的對比十分好看。 除了學校的外觀是值得打卡的位置,鴨洲故事館的展覽值得一看。 故事館記載了鴨洲的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 有關專頁在帖文中提到,現場為「掘頭路」,不明白的士司機高速衝向野鴿原因。
  • 需手足並用,而且具一定危險性,不適宜行山經驗不足的人士前往。
  • 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只需掃描牌上的二維碼,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賞員親口述說的故事。
  • 若果害怕,寧願蹲下來,扶住石頭慢慢落,也不建議靠這些繩索。
  • 行這條路線記得要留力,因為最喫力辛苦的部分在回程,從海平面一條大斜路行上196米高的玉桂山。
  • 若你打算深度探索吉澳,則可直接到吉澳遊玩,漫步山徑之中。

南朗山位於海洋公園,路徑相對上輕鬆,而且更是日落打卡好去處,所以十分適合行山初級或情侶。 起點位於黃竹坑地鐵站,沿著南朗山路上,先會經過休憩公園,之復要沿樓梯向上行。 到達中段的南朗亭,已經可以看到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 再向上行可以看到海洋公園、深灣及鴨脷州的景色。 玉桂山行山路線的入口十分接近港鐵站,由利東站B出口出去,就是利東邨的商場及巴士總站。 行山人士可以約在商場集合,商場內有超級市場,大家一定要買齊糧水纔可上山,因為玉桂山沿途都沒有補給。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路線:

我倆見烏雲從南丫島方向洶湧而至,便匆匆下山,未幾暴雨傾盆而下,總算免卻「濕身」之苦。 山脊路起伏不大,還算好行,但沒有遮蔭,另外要小心,沿途有些金塔,千萬另要差錯腳踩進去。 鴨脷洲行山 約行15分鐘,山路徐徐向下,進入叢林,不一會兒,從林而出,景色豁然開朗,已到鴨脷排的海岸。 在巖岸要小心行走,如果要落一些大石級,最好坐在石上,慢慢滑下去,直至雙腳碰到下面的大石。

鴨脷洲行山: 時間:4小時

走進左路山徑,兩旁叢林較密,但腳下山路都明顯,途中亦沒有支路,不易迷路。 鴨脷洲行山2025 路面或泥或石,間中有些碎沙碎石,穿行山鞋的話會有較好的抓地力。 沿路風景不錯,俯瞰利東邨及南灣等屋苑,還可見到深灣的遊艇及黃竹坑的樓宇。 雖然後來找到正確的登山路徑,但也已無心戀戰。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6. 玉桂山 鴨脷洲

吉澳的姻緣樹十分巨大,樹幹分成3截,往3邊生長,現已納入康文署的古樹名木冊之內。 廟內保留了十分完整的陶瓷裝飾,陶瓷公仔更是以石灣陶瓷方式製作,所以全部都無畫眼珠。 鴨脷洲行山 廟內還有一個乾隆二十八年鑄造的銅鐘,一門一物都是歷史的見證。

鴨脷洲行山: 交通

此段路坡度甚斜,亦是行山路程中最大的挑戰,畏高人士可以望向路線下行。 鴨脷洲行山 下行抵達玉桂山腳,對面是鴨脷排,而中間就有沙洲相連,大家不忘打卡。 如果是原路折返的話,就請預算個半小時回程,例如夏天晚上7時天黑,最遲要5時半就要離開鴨脷排巖岸,如果是冬天5時半天黑,那麼最好就在4時前離開。 很多香港人行山都沒有考慮回程時間,若果太遲回程,要摸黑落山的話,就易生意外。 下半段的斜路比上半段更陡峭,雖然有前人留下的繩索,但這些繩索沒有保養,不宜倚靠。 K Kwong提醒,落山時腳尖應盡量橫向,不宜指向前方,並要懂得找穩固的石頭落腳,避免踩在浮沙碎石之上。

鴨脷洲行山: 不少女藝人都行過玉桂山:

由玉桂山頂落去連島沙洲較為崎嶇,皆以碎石路為主。 鴨脷洲行山2025 龍脊行山路線景色壯麗,曾被《Lonely Planet》選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之一,CNN亦選龍脊為「港島5條新手遠足路線」之一。 龍脊全長8.5公里,由起點到山頂需約一小時。 龍脊的起點是由土地灣村出發,上到山頂「打爛埕頂山」,然後可選擇由「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或「大浪灣村」離開。

鴨脷洲行山: 歷史

來往馬料水碼頭至吉澳/鴨洲的航線逢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行,但每天只有一班船,而來回收費為$90。 鴨脷洲行山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日遊需要,計算好時間以趕及街渡船程,亦可參考班次時間表。 吉澳大街沿路上有很多荒廢的屋,有些屋的牆身更畫上漂亮的彩繪,喜歡廢棄建築和打卡的人絕對不可錯過慢慢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