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紅道是:“生病死苦,神靈鬼哭哀。 ”逢生、老、神、靈四字吉,餘字不吉。 黑道是:“路遙幾時通,道遠何日鄉。 ”其中字,有“之”旁的字為吉,即遙、道、達、通、遠、還六字為吉,餘為兇,有的必須通過紅黑二道,如七字,紅道是“靈”字,黑道是“道”字。

可是他家裏面還有老人,也就是亡者還有父親母親,最少有一個人在,或者是他父親母親不在了,岳父岳母還在世間。 只要父母長輩還有一個人在世間,他有長輩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 在這個家庭裏面,還顯示不出他,所以稱“先”。 現在很多人不懂,直接書寫亡父某某某之靈位,特別簡單,說明不了問題。 就是到鬼王哪兒,也給鬼王找很多麻煩,人家找不到,索性不找。 所以有時候雖然寫了牌位,但是沒有效果。

龕位石碑寫法: 土葬墓碑

其兒女可能會在死者尚未抱孫或孫子的名單不夠豐富之前,預先刻上一系列名單,以後生出的孫輩就按墓碑上的名單排列。 這就製造 了「陷阱」,使後來的歷史工作者非要根據其他資料下苦功不可;不然可能就會錯誤判斷死者子孫的人數。 此碑文「中榜」共17字:「皇清顯祖妣金居娘邱門伍氏孺人之佳城」。

  • 古時在人死剛斷氣的時候,親人會拿着死者的衣服到屋頂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招回其神魂,認爲新亡者的神魂會隨帛而返。
  • 如果牌位是顯祖考,人家不問了,這個老人家孫子主事了,他的兒女全死光了。
  • 不過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偏好不受傳統格式、字數限制的銘文形式,改以較生活化或感性的白話文字橫式篆刻。
  • 妣是母親,先妣也是亡者還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長輩還在世,稱先妣。
  • 解決方案是把「二十二世」可改為「廿二世」,以使全行最後一個字停在「老」字;又或者把「之墓」的「之」 字去掉,以使全行最後一字停在「生」字。
  • 17個字取得「生、老、病、死、苦」之「老」字吉意。
  • 名單中會包括一些「未出世」或甚至是 「從未出世」的直系成員名單。

名字的每個字都要寫準確,不能用其他字代替。 所以我們幫人寫牌位的時候,名字一定要問準確。 中國字很複雜,好多同音字,所以我們要認真,家屬提供名字的時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們要注意,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問,每一個字都要問清楚。 一般廟宇有以造像來供奉太歲(六十位值年太歲的造像),亦有以立牌位的形式來供奉太歲,供奉牌位上繪有太極八卦、日月星斗及六丁六甲等文字符號,值年歲次和太歲的名諱為可抽出的字板,可以每年替換。 另外,也有書寫在黃紙上的太歲神位,如農民曆、廟宇所附送的「〇〇值年太歲〇〇星君神位」(結緣品),可以張貼在家中供奉神明的左側,不高於神明的位置,或其他清淨地,早晚上香膜拜。

龕位石碑寫法: 牌位

至於稱謂的部分,骨灰罐上多半隻會刻印「顯考/妣」或「故考/妣」,分辨的依據為是否還有父母輩以上的長輩,若有,便為「故考/妣」,若無,則為「顯考/妣」。 因《禮記》「曲禮」寫道:「生曰父,死曰考,生曰母,死曰妣。」,是故「考」在稱謂上就變成「死去的父親」之專有名詞。 另外再補充一個小知識,元朝以前,一般會在「考」之前加一個形容詞「皇」,稱「皇考」,意思是偉大的死去的父親。 元朝以後,不準民間使用「皇」字,因而改用同義詞「顯」代替,成為「顯考」、「顯妣」。

別以為骨灰罐字稿內容隨便寫都可以,想知道骨灰罈刻字禁忌、內容格式、字數限制有哪些者必看,還有簡單易懂的骨灰罐刻字範本整理,一次弄懂兩生合一老是什麼意思。

龕位石碑寫法: 祖先位

我現在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牌位的書寫,大家要記著。 有機緣最好請一本我們助念團倡印的書,叫《簡易快速解脫手冊》,是《簡易快速解脫手冊》、《中陰身自救法》、《飭終須知》、《助念生西須知》四本書合訂在一起的。 龕位石碑寫法2025 我們助念團大量流通這一本書,在這本書後面,有牌位的書寫格式,大家自己去看一看。 今天我就依照這個格式,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講解。 除了寫亡者的名字,還要寫陽上,陽上是我們陽上人。 寫陽上人的時候,稱謂一定要和亡人的關係對應。

其中紅紙、紅布是適合所有的天神地祇,上至天公、下至土地公,古時候以一張紅紙(布)書寫聖號開啟信仰供奉,後來雕塑金身、建立大廟的例子不在少數。 龕位石碑寫法 而母親牌位的寫法,比父親的要複雜一些。 龕位石碑寫法2025 龕位石碑寫法 以母親為例:母親姓杜,父親姓程,母親的名字叫杜秀珍。 母親去世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了,而且母親去世的時候,父親也已經去世了,所以給母親寫牌位時候,就可以稱呼顯妣。

龕位石碑寫法: 骨灰位, 骨灰, 骨灰盅, 骨灰龕, 墓地, 墓地代理, 墓地買賣, 墓園, 墓穴, 墓碑, 墓園買賣, 墓穴買賣

民間傳說在東漢時期有位名叫丁蘭的農夫,由於父親早故,所以由母親撫養長大,常因脾氣不好而對母親惡言相向。 有日,丁蘭像往常一樣到田裡幹活,看見路邊的小羊跪著吸食羊乳,覺得非常詫異;隨後牧羊老人傳授他「羔羊跪乳」的道理,丁蘭有感自己平日的所爲對不起母親,因而慚愧不已。 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立碑,但古代宮館中的碑沒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計時間的;而古代宗廟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來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頭柱子,鑿有窟窿,以便穿過。 我國制碑的俗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後來有人刻上相應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

龕位石碑寫法: 功德牌位

銘文的書寫方式與碑文大致一致,記錄著亡者堂號、稱謂、姓名、生歿日期、及後代子孫房數,並且會將刻字分成上、中、下款、橫額四款。 除橫額外,上中下款皆為豎寫,「三豎一橫」成「三川」的「天地人」,採「兩生合一老(又稱兩生抱一老或兩生夾一老)」書寫方式。 不過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偏好不受傳統格式、字數限制的銘文形式,改以較生活化或感性的白話文字橫式篆刻。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書寫

比如說亡人是母親,叫楊淑芳,那麼陽上人應該是兒子或女兒。 如果不寫陽上人,只單獨寫一個楊淑芳就很麻煩。 一提楊淑芳,來一大羣楊淑芳,哪一個? 還有一個問題,比如楊淑芳的兒子叫李傑。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書寫

所以我母親牌位全稱是:顯妣程母太孺人閨名秀珍生西之蓮位。 家裏面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寫牌位,一定要兒子兒媳寫,兒子兒媳沒有了,有女兒的話,也可以女兒寫。 陽上人是兒女輩,稱呼是先考先妣或顯考顯妣。 如果陽上人是孫子的話,這個稱呼變了,牌位上就不是顯考顯妣了,應該是顯祖考,顯祖妣,也就是我們世上稱祖父祖母,稱謂一定要對應。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碑文的寫法規範

為了不遇到兇數,可以用添字法或減字法,如添上「皇清」,或把 龕位石碑寫法2025 「清」字上的「皇」略去,又或者把「公」改稱「府君」,也有把「之墓」的「之」略去或改用「瑩」字法等等方法。 有時也可把「顯考」或「顯妣」上的「顯 」字去除。 例如:「皇清顯考」改「清考」,「中榜 」的文字之應用與增刪講究表達其人身份,增刪得符合「生老病死苦」的吉兆格式後,其意一樣,字數的吉凶意義則不一樣。 閩南漳泉風俗又有對吉凶字數更講究的作法。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書寫

尤其是早期在開榛闢棘的時代,立碑人可能是白頭人送黑頭人,檳城的一些義 山上猶留下不少由叔伯或兄弟立碑的清代墳墓。 第1種由子孫立碑,「中榜」當然就可以用「顯考」或「顯祖考」的名稱去稱呼墓中人,以表明死者與活人的祖屬關係。 其他人立的碑,則不能用「妣」,「考」之類的字眼,或者為了要避開全行「生老病死苦」字數,也只能用「故」代替(如:清故××蔡公墓)。 如果墓碑的右方是死者後代的姓名,則必須按輩份又按男先女後的秩序排行。 格式上的第一行為第一代後代;排法男左女右,男女分別,如果位置不夠,則男排上端 一行,而女接右下端第二行;第二代亦按此格式在第一代的下一行排列。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書寫

這一作法強調不論是墓左的立碑日期或墓右說明立碑者之總字數,都應合於吉凶,必須符合「生老病死苦」的「生」與「老」字,如日期不合,則可能把「民國丙申年三月初十」改成「民國丙申年季春三月初十建」。 其中最講究是除了代表籍貫的橫字不算在內,其他左中右3行字都 要合乎「老」字,而所有3份加起的總字數又合乎「生」字,這叫「三老合一生」。 有些風水師不能應付這類流傳閩粵、傳播南洋的地方風俗,會以中榜6字為吉數。 又有以為「皇清」等國號涉及的字眼不該歸在吉凶數字的計算中,以為它和橫字屬同樣性質,不算中榜正文。 該文作者母親去世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了,而且父親先於母親去世,所以母親她就不稱“孺人”,要稱“太孺人”。 人家一看太孺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面長輩也沒有了,已經有孫子輩了。

龕位石碑寫法: 祖先位

孺人是小孩的意思,下面再寫“閨名”,就是當閨女時的名字,這樣就完整了。 就是說她現在嫁到程家了,已經生孩子了,她是姓程的母親,她的孃家姓杜,小時候當閨女的時候的名字叫秀珍。 龕位石碑寫法 如果亡者符合顯妣的條件,而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稱“孺人”,要稱“太孺人”。

龕位石碑寫法: 骨灰位, 骨灰, 骨灰盅, 骨灰龕, 墓地, 墓地代理, 墓地買賣, 墓園, 墓穴, 墓碑, 墓園買賣, 墓穴買賣

此墓碑以突出「官銜」及輩份之故,排成21字行文,取得「生老病死苦」之「生」字吉意。 編著者以為這顯示當時華人與土著人通婚的平常。 我將之視為民俗史料,認為它足於反映早期的華人與土著通婚,女 方跟從了男方的信仰和風俗習慣。 嫁給中國人為妻的汶萊土族女人的墓碑,按照了中國人立碑的中榜形式,採用了「生老病死苦」的「老」字為吉數。 不過,從另一些資料可說明,明代和清初的馬六甲華人並不一定講究和注重清末以來對「中榜」的格式要求。 例如,在三保山上清朝康熙28年(1689年)的「顯考盛祖鄭公壽域」就是一例。

顯妣下面不能說杜秀珍,顯妣杜秀珍那就錯了。 她的孃家姓杜,因為她嫁給父親了,按照中國傳統做法,她姓程,她不姓杜。 我們按照中國自古以來的寫法,父母去世以後,不能寫父母,不能再稱父母。 他們活著時稱父母,過世以後,父親稱考,母親稱妣。 父親去世了,不能說亡父,那是對父親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稱先考或顯考。 牌位的書寫和墓碑的書寫,要讓別人一目瞭然,人家不用問一看就知道:這個亡者他的父母或者岳父母、長輩,還在不在世間,一看墓碑就知道。

龕位石碑寫法: 土葬墓碑

一般而墓誌銘正文內容由三個方面組成。 第一:要簡單介紹死者的主要生平經歷;第二:要評價死者主要的成就業績及其社會價值;第三:要寫出立碑的意義,同時對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給 父 立 碑 子 女 外 甥 ,女 曾 孫 女 很 多 怎 樣 落 款 ? 謝 謝 到當地刻墓碑的問問就都知道了。 在江西贛南、福建霞浦、泉州一帶,中間的銘文必須過紅黑道。

對於守護先人墓園的后土/土地神信仰,有認為是土地公(福德正神),也有認為是土神、山神之神格,為守護一方之土地神。 認為后土即是土地公(福德正神)者,即塑造成一般土地公(福德正神)的形象;亦有因其他因素,逕立「后土」、「后土神」石碑。 牌位是儒家信仰的特有產物,隨着儒學的傳播,牌位的使用也遍及整個東亞文化圈,再隨着東亞人口的遷徙,流傳到東南亞的亞裔聚居地方。 落款註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墓誌銘立碑單位名稱或撰文者個人姓名已寫在標題下,所以落款只註明成文日期即可。

「顯祖妣」3字表示死者是立碑者的祖母。 17個字取得「生、老、病、死、苦」之「老」字吉意。 「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刻碑以為其字數涉及吉凶,馬虎不得。

國防部軍情局營區內則設有「戴雨農先生紀念館」供奉殉職情報人員的靈位。 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如果爺爺奶奶的牌位是孫子來立,在陽上人寫孫子的話,那一定是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全不在了,爺爺牌位才能輪到孫子去寫,孫子才能主事。 如果父親母親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輪不上孫子主事。 只要這個老人家有兒女,有兒媳婦,孫子輩的都不能去主事。

一百個楊淑芳裏面,可能有五個楊淑芳的兒子都叫李傑,兒子也同名同姓,這個怎麼辦? 所以牌位後面還要寫上兩行字:一行寫生於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什麼時辰;另一行要寫卒於,也就是死於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個時辰。 古時在人死剛斷氣的時候,親人會拿着死者的衣服到屋頂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招回其神魂,認爲新亡者的神魂會隨帛而返。

龕位石碑寫法: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書寫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長輩一個都沒有了,除沒有長輩外,而且他還有孫子輩,那麼他在家裏面是輩分最大的一個人,就寫顯示的顯。 如果沒有孫子輩,他還不能稱“顯”,只能稱“先”。 如果牌位一開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父親死了兒子立的牌位。

女的死了以後,一看牌位,人家不問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間,有沒有孫子輩的,她父母還在不在世間,牌位上一看就明瞭了。 因為現代人把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所以很多人書寫牌位的格式都不規範。 我們要對鬼神恭敬,寫牌位的時候,不能夠寫同音字,異體字。

十一字,紅道是“生”字,黑道是“還”字。 十七字,紅道是“靈”字,黑道是“通”字。 龕位石碑寫法 碑文在都能流傳後世,所以歌頌功德,寫人記事時,要客觀公正,不可虛誇事實,流傳謬語。 龕位石碑寫法 不管褒也好,貶也好,以不失事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落款註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