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在網誌指,項目引入嶄新的環技術,以非浚挖式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既減低工程對附近水質及生態環境影響,亦較傳統的填海方式更快完工,整項填海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而首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可供興建約1萬個公屋單位。 香港土地供應持續不足,填海造地為其中一個可行的快捷提供土地選項。 東湧新市鎮擴展是政府多管齊下增加中長期土地供應的重要措施之一,亦讓東湧進一步發展成為規劃全面的新市鎮,以容納更多人口,並提供足夠的地區性及區域性社區設施。 在建造過程中,工程團隊一直與相關持份者、區內人士及居民、關注小組、環保團體等積極溝通,務求在發展和保育間取得平衡,以達致可持續發展。 去年,該計劃獲得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大獎的銅獎;今年,東湧東的海濱設計亦獲得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城市設計的設計大獎,表揚其親水及生態友善設計。 東湧填海工程2025 我很高興今次能夠與聯席小組成員一同實地考察,並進一步交流未來的規劃發展。

因應裕雅苑的興建,政府亦將協助興建位於屋苑外圍的怡東路延伸路段,並建造污水渠等基礎設施[6]。 本網站亦可能載有由其他人士或機構所提供的資料,而政府對該等人士或機構以及對該等資料並無影響力。 政府現明文述明,政府並沒有核準或認可由其他人士或機構在本網站或與本網站連結的其他網站上所提供的資料,對於該等資料亦不承擔任何責任或法律責任(不論該等責任是如何導致的)。 對於因或就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料(包括數據或程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政府並不承擔責任。

東湧填海工程: 項目編號:

此外,項目長約4.9公里的海堤,會首次引入生態海岸線設計,有助改善海岸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文件顯示,為配合東湧東擴展區的住宅及商業發展時間表,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就東湧新市鎮擴展計畫第一階段工地平整、道路及基礎設施取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撥款。 而東湧東主要基礎設施工程已於今年第二季展開,預計於二○二四年起分階段完成。 東湧填海工程 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10日)與利基-三星聯營簽署一份約120.7億的工程合約,以開展前期工程,預計於2023年完成。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於 2012 年 1 月聯合進行「東湧餘下發展計劃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 可行性研究」(下稱「規劃及工程研究」),以檢討東湧新市鎮的餘下發展潛力。

  • 為了優化生態海岸線的設計,項目團隊兩年多前設置試點,並且定期進行視察,團隊在試點中發現不少海洋生物如彈塗魚、銳齒招潮蟹、粒花冠小月螺等,而種植的紅樹生長情況理想,形成良好的海洋生境。
  • 以東湧東工程為例,既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淤泥,亦減少海上運輸17,600船次。
  • 東湧東填海工程項目是政府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中、長期土地供應的主要措施之一。
  • 香港土地供應持續不足,填海造地為其中一個可行的快捷提供土地選項。
  • 當初在諮詢階段,公眾相當關注填海工程相關的環境影響,因此三跑填海工程採取了新的施工方法,致力達到建設與環保的需要,「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當擬議的東湧擴展計劃完成後,東湧的總人口量將會增至約 310,000 人。 方學誠處長介紹,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的範圍,可提供約五萬個住宅單位(其中約3.2萬個單位為公營房屋)及8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以容納超過14萬新增人口,並創造約四萬個就業職位。 東湧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亦是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的重要措施之一。

東湧填海工程: 設施

長達3.8公里的第三跑道亦在9月完成鋪設,預計可在2022年下半年投入服務,而整個三跑系統將會在2024年竣工。 土拓署海洋保育事務主任(大嶼山)胡景泰表示,計劃的目的是推廣可持續發展和社區共建的理念。 項目團隊希望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和考察等活動,讓參加者認識紅樹林、生物多樣性和有關的工程項目,讓他們一起建設和美化所住的社區,增加對東湧新市鎮擴展區的歸屬感。 儘管現有基礎設施可容納約 124,000 人居住,東湧新市鎮現時的人口只有約 98,000。

其他緩解措施包括在施工期間使用優質機動設備及防護隔音屏障,以控制工程進行時所產生的噪音。 為確保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工程團隊亦實施多項緩解措施,包括設置鋼板箱和在填海工地外圍設置淤泥屏障,避免微細泥粒滲漏,減低對水質影響,並設有環境小組及獨立環境查覈人,定期抽取海水樣本化驗,監察水質,確保海洋生態不受影響。 其他緩解措施包括在施工期間,使用優質機動設備及防護隔音屏障,控制工程進行時所產生的噪音。 相對傳統以浚挖方式填海,「深層水泥拌合法」不涉及清除及運走海泥,可減少水中懸浮粒子的產生,有效降低對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加上無須進行傾倒海泥的海上運輸,有助減少碳排放。 以東湧東工程為例,既減少頃倒440萬立方米淤泥,亦減少海上運輸17,600船次。 他引述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指出,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開,目前進度理想,首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今年3月已交付房屋署建屋,可供興建約1萬個公屋單位。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新市鎮擴展填海提供4.9萬住宅單位 預計2023年完工

運輸及房屋局於二○一八年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授權進行東湧新市鎮擴展於東湧東及P1公路(東湧至大蠔段)的擬議道路工程,當中包括東湧東擴展區內的擬議單車徑。 土木工程拓展署最新文件顯示,該單車徑網絡全長約九公里,貫通擴展區大部分的住宅、商業、學校及社區設施,並接駁東湧現有的單車徑網絡。 東湧擴展計劃將會提供約 62,100 個住宅單位,容納約 184,000 人口。 該計劃亦會提供約 500,000 東湧填海工程2025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用途、 327,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零售用途,以及 50,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酒店用途。 此外,新擴展區亦預留土地作康樂、教育及社區用途,例如會興建標準運動場及專上學院。 在東湧西,位於石榴埔東北方現時已被渠道化的東湧河段和上游至石門甲道的東湧河段將會活化成為作康樂用途的河畔公園,以優化生態環境及推動親水文化。

日後於東湧東海旁,放眼所見的將不會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由紅樹林和生態磚等組成的海岸線。 張建偉說,為確保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工程團隊實施多項緩解措施,包括設置鋼板箱和在填海工地外圍設置淤泥屏障,避免微細泥粒滲漏,減低施工對水質的影響。 工程團隊亦設有環境小組及獨立環境查覈人,定期抽取海水樣本化驗,以監察水質,確保海洋生態不受影響。

東湧填海工程: 引入生態磚防海浪衝擊 同時促成物種繁衍

為了切合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土拓署將於東湧東擴展區建造長約4.9公里的海堤,當中包括全港首條總長約3.8公里的生態海岸線,目的是透過模仿天然潮間帶的生態環境,以提升生物多樣性。 凡個人或團體,在《東通新市鎮擴展》過程中,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或其代表提供意見、見解、材料或資料,均被當作已同意土木工程拓展署或其代表,在無須再徵詢那個人或團體同意的情況下,完全自由使用或公開,包括上載於合適的網頁,部分或全部所提供的意見、見解、材料或資料。 若任何個人不希望其個人資料被公開,請在提供意見、見解、材料或資料時聲明這一點。

東湧填海工程: 預計於2023年完工

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當初在諮詢階段,公眾相當關注填海工程相關的環境影響,因此三跑填海工程採取了新的施工方法,致力達到建設與環保的需要,「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三跑填海工程是香港第一次在海事工程上運用「深層水泥拌合法(Deep Cement Mixing)」,即以非浚挖式、無需移除海牀淤泥的方法來填海造地。 相對傳統填海方式,由於深層水泥拌合法無需清除及運走海泥,能夠減少產生水中懸浮粒子,降低對附近生態環境及水質的影響。 再者,新技術的淤泥沉降時間較傳統挖沙填海大幅縮短,能夠在短短數年間提供大片可發展用地。 填海造地後來居上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新市鎮擴展 – 填海及前期工程 – 榮獲2020年度英國「新工程合約」獎項的「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大獎

有見新技術減輕生態污染兼且省時,深層水泥拌合法亦在東湧新市鎮擴建填海工程大派用場。 東湧新市鎮擴建的規劃在2011年展開,隨後於2017年開始填海工程。 填海工程運用非浚挖式填海方式,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的淤泥,也省卻17,600次運載淤泥的船次。 東湧填海工程 施工所需的時間只不過兩年半,第一幅興建公營房屋的用地已於去年交付予房委會,首批公營房屋住戶可於2024年入住,從規劃到入夥歷時約13年。 相對其他更早在新界展開的新發展區計劃,東湧填海明顯展現「後來居上」的優勢。 政府早於2007年開始規劃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但過程中涉及收地,需要與受影響的居民商討賠償重置方案,再執行清理土地的工作,項目要到2019年才動工。

東湧填海工程: 合約:

此項工程標誌着政府全力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期待填海工程如期完工,提供土地應對香港在房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東湧東填海工程項目是政府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中、長期土地供應的主要措施之一。 這工程項目將提供130公頃的新土地,用於建造約43,000個住宅單位,以容納126,000人口。 方學誠處長介紹,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的範圍,可提供約5萬個住宅單位(其中約3萬2千個單位為公營房屋)及8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以容納超過14萬新增人口,並創造約4萬個就業職位。

東湧填海工程: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及倡議系列 : 土地及房屋

合約主要包括在東湧東海牀採用非浚挖方法進行填海,以開拓共約130公頃土地;建造海堤及生態海岸線;建造多管道箱形排水暗渠;於東湧第58區提供基建設施;以及實施相關的緩解環境影響措施。 東湧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 項目引入嶄新的環保填海技術,以非浚挖式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減低工程對附近水質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亦較傳統的填海方式更快完工。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去年曾到東湧地盤視察,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同事介紹新填海技術和環保施工的詳情。 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湧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

東湧填海工程: 土木工程拓展署項目辦公室:

相關填海工程於2017年12月底展開,在時間和財務控制方面進度理想。 我們有信心明年(2020年)可移交第一批土地予房屋署,即由「生地」變作「熟地」,可供「打樁起樓」發展公營房屋。 早前,我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湧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及同事介紹擴展區的規劃,以及工程的最新進展。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東填海擴展130公頃土地 工程首設長3.8公里生態海岸線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表示,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開,目前進度理想,首幅填海所得用地於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過程少於30個月。 東湧填海工程2025 他又指,項目長約4.9公里的海堤,首次引入生態海岸線設計,有助改善海岸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東湧新市鎮擴展成為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

我們在 2014 年 10 月完成了三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後,已制訂東湧擴展計劃的發展建議包括建議發展大綱圖、主要土地用途和發展參數。 工程團隊憑著強大的協作和互信精神,並在附加合約條件(additional conditions of 東湧填海工程2025 contract)中創新地引入和應用節省成本設計和糾紛調解顧問條款,在27個月內完成第一期的填海工程,讓房屋署展開建造約1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工程團隊不僅在工程進度上取得卓越的里程碑,而且還榮獲2020年度英國新工程合約組織頒發「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大獎。 香港國際機場近日完成第三跑道的鋪設工程,這個涉及填海650公頃的大型工程在短短五年內完成,是名副其實的「快靚正」,當中有甚麼關鍵收穫值得我們參考? 三跑道系統工程涵蓋多個項目,包括填海拓地650公頃(面積相等於2.6個長洲)、建造第三跑道、改建現有的北跑道、增建三跑道客運大樓等。 機管局於2016年8月展開建造工程,時隔5年,填海工程已經大致完成。

東湧填海工程: 個人工具

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補充,東湧東填海造地130公頃,可提供約4萬個住宅單位,預計新增人口約12萬。 東湧東填海區的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會預留土地建造長約4.9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有24公頃的綠化用地,面積約為1.25個維多利亞公園。 另外,工程期間會盡量減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例如以非浚挖式「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填海,以減少施工時對水質的影響;利用循環再用的回收物料作填海物料,如由碎石、瀝青、瓦礫等組成的惰性建築物料。 東湧東填海區的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會預留土地建造長約四點九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有24公頃的綠化用地,面積約為1.25個維多利亞公園。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東填海擴展130公頃土地 工程首設長3.8公里生態海岸線

是次工程亦以惰性建築廢料,即挖掘及拆卸等工序產生的物料如混凝土、瀝青、碎石等,作為填海物料,將本要棄置的廢料轉化為土地資源,預計工程完成時,約七成填料也為惰性建築廢料,其餘為機製砂。 署方估計,由於擬議單車隧道工程不會佔用原有計畫的道路空間,加上計畫有關工程會跟東湧東的基礎設施工程同步興建,因此擬議單車隧道不會對區內交通造成負面影響。 署方計畫於今年下半年就擬議單車隧道的道路工程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的規定刊憲,以便配合東湧東基礎設施的實施時間表。 屋苑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園景設施等休憩設施,並設有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單層商場與地庫停車場。 此外,雅盛閣地下將會開辦一所設有8班的幼稚園[5][1],用作遷置現時位於筲箕灣興東邨的青松興東幼稚園,預計2023年中啟用。

東湧填海工程: 合約:

東湧東會進行近岸填海;東湧西則不牽涉任何填海,但會進行土地平整及保育工作。 政府一直計劃把東湧新市鎮進一步發展為規劃全面的新市鎮,以容納更多人口,並提供足夠的地區及區域社區設施。 早前,我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湧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及同事,介紹擴展區的規劃,以及工程的最新進展。 此外,東湧東填海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牀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

黃偉綸(右)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湧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並就未來規劃發展交流。 東湧東填海工程亦有循環再用的元素,以建築工程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作為填海物料,將本來要棄置的廢料轉化為珍貴的土地資源。 東湧填海工程2025 東湧填海工程2025 所謂惰性建築廢料,是指建築工程中,因挖掘及拆卸等工序而產生的拆建物料,例如混凝土、瀝青、碎石等,統稱為公眾填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