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瑜伽續(Anuttarayoga 密宗香港2025 Tantra)及其他下三續的密宗流派都有自己尊奉的本尊與密續經典,其中著名的流派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歡喜金剛、勝樂金剛等。 這些流派可以被大致分類為大瑜伽怛特羅(Mahāyoga)與瑜伽母怛特羅(yoginī-tantras)二個大的流派。 在現存的印度梵文資料中,並沒有記載無上瑜伽續這個名稱,只有大瑜伽怛特羅與瑜伽母怛特羅的名稱出現。 記載時輪金剛的時輪金剛續是最晚出現的流派。 不空三藏選譯了瑜伽十八會中第一會第二品等的少量內容[30],對除第六會之外諸會的金剛薩埵有關儀軌也多有選譯。 “乘”原是古印度用以盛放東西的一種器具,有“負載”的意思。
這個六字真言的殊勝奧妙,由以上列舉之經文,可略見一斑。 密宗香港2025 持誦咒文時,要抱持堅定的信仰,不可懷疑,只要一心一意的誦念下去,自然有功用。 西藏自治區所流傳的是印度晚期的密教,它在形式上深受婆羅門教的影響在教理上則融合瑜伽(唯識)和中觀學派,故其組織較初期密宗更為完備,而以中印度摩揭陀國的超巖寺為根據地。 (5) 瑜伽燄口:燄口,指餓鬼,他們由於前生貪吝的緣故,死後便墮入餓鬼趣中受苦,不但形貌醜陋,而且咽喉窄小,噴出火燄,不能飲食,因此稱為燄口。 瑜伽燄口,是密宗以飲食施給餓鬼,以解除他們饑渴之苦的法事。
密宗香港: 經典
陳上師更致力提倡「修佛法的人無分門戶人我之別」之理,鼓勵各方修佛行者齊心合力,真正發心,弘揚如來事業,以大乘菩薩精神普渡及利益眾生。 密宗香港2025 並教令門人及學佛者,要問心無愧實踐實幹,真正利益眾生及社會;更要以寬大仁厚之心去原諒及愛護別人,不應記掛別人的錯處及仇恨,要拋開個人名利、私心和偏見,真修言行。 若是隻抱著憎恨或仇視心態,而沒有真正慈悲愛心,都不是真正學佛人。
- 第五是光明念誦,口中念誦「唵嘛呢叭咪吽」,觀想口中長出一道光明,此光明和我們虔誠膜拜的本尊佛,也就是大日如來合為一體,意思即自己的本性與本尊佛的法身同體無二。
- ※ 寧瑪派(紅教)大圓滿南卡官促法系傳承持有者『吉巴寧波車』,證許陳上師行法上之成就,並獲教中一致認可,代表該法系正式賜封陳上師為『貝瑪迦密典正寧波車』。
- (4) 會昌法難:指唐武宗會昌年間所引起的滅佛事件。
-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爲漢傳密宗三大陀羅尼咒之一。
- 日本密教的回傳,近代先有民初時期,王弘願翻譯豐山派大僧正權田雷斧的著作,並邀其來華傳法。
在隨後的三年半時間,他肩負了寺院的總體責任,並出任金剛上師及行政主管。 2012年10月,喇嘛徹令被派遣到香港本會出任長駐金剛上師及負責人。 日本密宗空海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故稱「密宗六大」[24]。 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識」為「心法」,屬金剛界。 眾生依法修習「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
密宗香港: 日本密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 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 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臺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東密的道場在東寺、高野山,臺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來。
釋迦佛涅槃後七百年時,有龍猛菩薩(3)開鐵塔,親禮金剛薩埵,受「金剛界」(依《金剛頂經》)、「胎藏界」(依《大日經》)兩部大法。 龍猛菩薩又傳給他的弟子龍智,從此以後,由於流佈的先後和區域不同,密宗分為兩大流派:一派於唐代傳來我國,稱為「唐密」;一派流行於我國西藏自治區一帶,稱為「藏密」。 藏密修學,也首依三昧耶戒,一般在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經典與唐密不同。
密宗香港: 密教世界觀
佛教界稱密教緣自大日如來傳金剛薩埵所說的祕密教門,對於未得密法者不得公開,因而又被稱為密教。 由龍猛菩薩開南天鐵塔所取得密教經典,密教經典的梵文叫怛特羅,意思是紡織時的經線。 日本僧人權田雷斧把東密金、胎兩部大法反哺中國,並曾蒞臨香港;西康、西藏的大德如班禪、頁噶、諾那等人紛紛來中國弘化。
- 空海回國後開創真言宗,又因以東寺為發源地,故稱為東密;另有臺密,為同期入唐留學僧最澄大師所創,亦稱理祕密教。
- 現代研究中有人聲稱,由於信徒要向密教阿闍梨奉獻瑜伽母以供雙修(一種性行為修行方式),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使東印度波羅王朝護持的密教化佛教最後滅亡。
- 在此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
- 惠果以後九十年唐代滅亡,接著是五代的戰亂,學者著述,蕩然無存,部份儀軌流入民間,但精華盡失,只剩為瑜伽燄口(5)、渡亡超薦(6)的法事。
藏傳佛教稱金剛界密法為瑜伽續、瑜伽怛特羅,視它為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習的人較少。 密宗香港2025 宗喀巴認為,稱之為瑜伽續是因為他們重視內在的禪定體驗[32];它與無上瑜伽部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可修行雙身法[33]。 《大日經》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爲究竟」三句義為根本,宣說一切眾生自心皆本性清淨[13],並將行者初發的一切智心比喻為處在「胎藏」[22];胎藏界密法,結合了方便學處[23]、真言手印、和曼荼羅觀想。 密宗香港2025 密宗香港2025 「埵智能者」(「埵」粵語讀音「多」),乃藏密傳法的法名,意為傳法的勝利金剛,是吐登奕生活佛為陳上師授戒時所親賜。 聯密Remi實乃西藏文( )之譯音,為顯密同修四派圓融之義,於西藏佛教史上早已得到無數大德與大成就者所推行。
密宗香港: 印度源流發展
政府宣告,於4月21日重開宗教處所, 本會將於4月23日補辦清明超度法會,當晚以閉門修法方式進行,謝絕參加。 因疫情關係,附薦名單截止日期為法會前7天,法會將以閉門修法方式進行,只限主壇及工作人員參加。 其他人士謝絕參加,情非得已,懇請原諒! #所有進入本會人士及工作人員須自行承擔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
密宗香港: 密教儀軌
而國人方面,王弘願、程宅安、釋持松等曾親到日本學習唐密;太虛大師派遣大、法尊等留學西藏,學習黃教密宗,他們俱得阿闍黎(7)位,回漢土從事弘傳,翻譯或著作。 藏密修學,也首依三昧耶戒,一般在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經典與唐密不同。 格魯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經》、慧賢《律經注》與宗喀巴《祕密戒頌》。 宗喀巴認爲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灌頂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事部、行部道次第則以《蘇悉地經》和《大日經》所宣講的三昧耶戒爲主。 寧瑪派則認爲下三部密法的灌頂各有其戒律,十四根本戒僅爲無上瑜伽部三部共同遵守。 在此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
密宗香港: 密宗迴流中華
無上瑜伽教派將金剛乘教法概括為生起次第法和圓滿次第法。 生起次第的梵語名稱是「鄔巴底札瑪」(utpattikrama),意為使生長或創新﹔圓滿次第的梵語名稱為「奢婆那札瑪」(shavannakrama),意思是無精進施力所生。 「札瑪」(krama)有次第和方便兩層含義。
密宗香港: 密宗迴流中華
無上瑜伽續後來傳入西藏成為西藏密宗的主流,大瑜伽怛特羅被譯為父續,瑜伽母怛特羅被稱為母續,而時輪續則自稱為無二續,地位高於父續與母續之上。 譬如:真言乘、持明藏、方便乘、果乘等,反映了密教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即陀羅尼階段,持明藏階段,方便密階段和果密階段。 緣起 本會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日佩多傑 於一九八一年首次蒞臨本港弘法後,應信眾要求而創立;並於翌年正式註冊為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機構。 本會一貫致力於弘揚正信佛教,尤以藏傳佛教迦珠派(又稱白派)教法為主。 本傳承之最高導師為大寶法王噶瑪巴,至今已是第十七次轉世。
密宗香港: 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
行者修法時,手結契印即是身密;口誦真言是語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 以自己的三業和佛的三密「入我我入」,融為一體,而得到佛的三密加持,速能證得佛果。 所謂以三密為用者:大日如來的身、語、意三業非凡夫所能了知,所以稱為三密。 六大的體相就是大日如來的身密;一切音聲盡是大日如來的語密;一切心念,都是大日如來的意密。 密宗香港2025 前五種是物,後一項是心,彼此都不相障礙。 六大所成之物無不是法身的標幟,是如來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