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收到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Mac、iOS或Android)和應用程式更新通知時應立刻進行更新,使其保持最新狀態。 此外,在使用自己家中的家用網路服務時,應將路由器的韌體設定為自動更新。 當專員接獲投訴或有合理理由相信有人違反條例規定,專員可就涉嫌違規的行爲進行調查,並在符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發表報告,當中包括調查結果及建議。 個人資料外洩 如在完成調查後發現有關資料使用者違反條例規定,專員可向該資料使用者發出執行通知,指令糾正該項違反,以及防止該違反再次發生。
這不是單指外洩已成定局,而是指外洩的資料庫早於2018和2019年已經出現,及至今年1月及近日分別放在自動程式和黑客論壇,取閱資料的方法愈來愈容易。 不少資訊保安專家估計這批海量資料庫已經轉手多次,早已落入黑客和企業手上。 條例的第5部另有詳細條文補充保障資料第6原則,具體訂明遵從查閲及改正資料要求的方式及時限,以及在甚麼情況下資料使用者可拒絕依從這些要求等。 保障資料第6原則賦予資料當事人可要求查閲及改正自己的個人資料的權利。 若資料使用者拒絕資料當事人提出的查閲或改正的要求,便要提供理由。 保障資料第3原則訂明,除非得到資料當事人自願給予的明示同意,否則個人資料不得用於「新目的」,即原先收集資料時擬使用或相關的目的以外的目的。
個人資料外洩: 惡意軟體或惡意應用程式的未授權操作
私隱專員公署鼓勵資料使用者使用網上資料外洩事故通報表格通報資料外洩事故。 資料外洩事故一般指資料使用者持有的個人資料懷疑外洩,令此等資料承受遺失或未獲準許的或意外的查閱、處理、刪除或使用的風險。 個人資料外洩2025 何全德解釋,資安就像打仗,必須先蒐集好情報,資訊完備後,纔可以做更好的主動防禦,未來還有人工智慧的新技術,可以讓相關資訊更即時,也能提供民眾更好的資安防護。 事前部分,何全德表示,資安院有資安服務團,每年選定數個保有大量個資的政府單位,每次花費前後共3個多月幫單位從頭到尾做檢查,「就像人體健康檢查一樣」,從軟體、硬體方面協助政府單位的資安,並給予改善建議。
- 知名社羣網站Facebook在2019年有 5.3億名用戶的個人資料遭到外洩,臺灣也有逾有73萬個帳戶受到影響,近日更傳出該資料被完整公佈在某一個駭客論壇上,引起不少用戶在聽聞消息後感到惶恐。
- 後疫情時代來臨,不僅消費模式改變,就連詐騙手法也跟著推陳出新,當今網路科技發達,臉書、求職網站便充斥著「海外高薪」、「包機包喫包住」等徵才廣告,像是最近不斷傳出有受害者的柬埔寨打工詐騙案件,看似給你超級優渥福利,實則騙你到國外從事詐騙工作,若不從指示,還會遭受毒打、囚禁。
- 出售肺炎相關醫療產品,收集信用卡資料疫情爆發期間駭客用COVID-19威脅作為誘餌,利用上述的網路釣魚策略來感染你的電腦或竊取身份資料。
- 有用戶發起運動,取消賬號及轉用其他即時通訊軟件,掀起社交平臺「轉會潮」。
-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為特定目的外之利用:一、法律明文規定。
- Fb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早前亦因應更改私隱設定而受到猛烈批評,故決定押後用戶須同意更改私隱設限期,以及推出相關新商業服務的時限,由今年2月8日延至5月15日。
公署指出,部分外洩事故涉及黑客及惡意軟件入侵、經電郵意外披露個人資料,以及機構的網站及電腦網絡出現保安漏洞等。 個人資料外洩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若有人認為其個人資料私隱受侵犯而蒙受損失,可根據該條例向相關的資料使用者申索補償。 有見及此,部分外國及香港保險公司近年提供與網路攻擊有關的保險產品,保障範圍包括因洩漏個人資料而引致的索償、因違反保護資料的職責而造成的資料外洩,以及刑事和民事訴訟抗辯費用等。 其他較常見於事故通報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國籍、出生日期、過往付款金額等,而其中涉及信用卡資料的個案有七宗。 至於在這253宗事故中資料使用者有沒有向資料當事人作出賠償,公署並無這方面資料。
個人資料外洩: 網站資安漏洞 NCC︰系統已更新
根據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統計,從銀行下班後到晚上8點左右,是諮詢來電最大量的時段,詐團假冒客服人員,以設定錯誤甚至是資料系統遭駭客入侵,打電話要消費者「解除分期付款設定」的案件最多。 臺灣詐騙調查報告書第五週談「解除分期付款詐騙」,辦理類似案件的檢警人員指出,這類詐騙手法,通常與品牌官網或網購商場資料外洩息息相關,若受騙除了要趕緊凍結對方帳號拿回錢財外,也可嘗試向商場業者以個資保護不周等理由求償。 私隱專員公署已完成對學會一宗資料外洩事故的調查,並於今日(9日)發表調查報告。 公署指出,學會在2018年中安裝及啟用了一臺防火牆,一年後防火牆生產商在其網站發出保安建議,表示留意到有黑客披露其作業系統的漏洞,呼籲用家立即停用SSL VPN功能,直至更新作業系統及重設所有帳戶密碼,同時建議啟用多重認證。 就林小姐遭遇的被偷餐、復遇電騙事件,foodpanda今日回覆《香港01》稱正在調查相關個案。
林小姐稱,由於知悉自己部分個人資料已經外洩,不肯定後續還有否其他事情發生,所以一直感到不安,決定報警處理。 她亦再聯絡餐廳方面,說出接獲騙徒來電一事,餐廳職員為她翻看閉路電視片段,發現其外賣餐盒被一名約30至40歲的短髮男子取去,當時穿着深色短袖運動裝及波鞋。 個人資料外洩 她也曾向foodpanda反映所遇經歷,要求減少披露用家的個人資料,獲回覆會紀錄在案。 外賣平臺單據上的用家名字和電話號碼,成為電話騙徒尋找獵物的最新途徑? Fb旗下通訊軟件WhatsApp同樣傳出私隱外洩問題,印度資訊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使用Google搜尋可查到WhatsApp用戶的電話號碼,透過相關連結,還可以在未受邀的情況下進入羣組,懷疑問題可能出在WhatsApp網頁版。 Fb證實因平臺系統存有漏洞缺陷的錯誤,導致約有近5,000名的第三方開發人員,在未獲得用戶授權的狀態下,仍可透過API的不當分享進而存取用戶個人資料數據,包括:性別、語言、電子郵件、生日等。
個人資料外洩: 駭客攻擊逾4萬筆個資遭竊 統聯:將以無個資方式重開網路訂票
請務必於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安裝資訊安全防護軟體或應用程式,如趨勢科技PC-cillin 個人資料外洩 或趨勢科技趨勢科技行動安全防護,並使其隨時保持最新狀態。 這樣做不僅可保護裝置遠離惡意軟體或惡意應用程式入侵,還能防範各種網路威脅,例如阻擋有害的電子郵件或避免開啟假網站。 在網路上使用的帳號,應搭配亂數混合的英數或符號來設定第三方難以推測的密碼,並且為不同的服務設定不一樣的密碼。 並且,應儘量搭配設定兩步驟驗證(多重認證),如使用一次性密碼。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也是今次國泰個人資料外洩事件的受影響乘客之一。 方保僑表示基於所外洩的個人資料,大部分都是難以修改的重要資料,受影響乘客無法實施任何行動,阻止資料進一步外洩和流傳。 國泰所提供的 Experian 服務,也只能追蹤個人資料的外洩情況,用途不大。 在香港,自2018年國泰航空多番拖拉後才公佈約940萬位乘客資料外洩後,坊間已要求加入強制通報制度,可惜後來不了了之。 Facebook案例再次證明政府不可怠慢,而且還要加入兩項重要條件在機制內,一是把機制覆蓋在港經營業務或在香港收集和持有個人資料的機構,二是延伸機構通報範圍至與機構相當程度相關的個人資料,即使該等資料不是直接由機構外洩。 專員還有其他責任,包括促進公眾對條例的認識及理解,審核可影響個人私隱的立法建議,研究及監察對個人資料保障有影響的資訊科技發展等。
個人資料外洩: 網路賣家小心!「無法下單」詐團推新招 女工程師遭騙58萬
條例的第26條要求資料使用者採取所有切實可行的步驟刪除已不再為使用目的而需要的個人資料,除非刪除是受任何法律禁止或不合乎公眾利益。 第26條可在資料使用者不處理資料當事人就刪除其個人資料的投訴或要求的情況下被引用,相比違反保障資料第2原則(保留資料時間超過達致原來目的實際所需),違反第26條會構成罪行,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1萬元。 條例適用於公私營機構(包括政府),屬於科技中立及原則性的法例。 條例附表一的保障資料原則,列出資料使用者應如何收集、處理及使用個人資料,此外條例亦有其他條文訂明更多的循規要求。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個人資料外洩: 【防毒軟體免費下載】PC-cillin讓你安心點 懷疑中毒? 手機/電腦立即掃毒!
由於今次事件相當離奇,過去聞所未聞,林小姐週五(28日)在Facebook羣組發帖文講述有關經歷,希望提醒其他外賣平臺用家留意,沒料有網民看到她與騙徒的whatsapp截圖時,發現騙徒使用的手機號碼,原來牽涉近期多宗網上賣演唱會門票及主題樂園門票的騙案。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fb阻止訊息傳播的能力有限,除非用戶修改個人資料,否則難以補救。 不過蓋爾也指出,由於洩露資料已被公開,fb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補救,但建議fb可以就事件通知相關用戶,讓他們對網絡釣魚或詐騙保持警惕。 你提供的所有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與是次資料外洩事故通報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行使規管權力及職能直接有關的用途。
個人資料外洩: 網路釣魚攻擊
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網路已成為便利且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只要踏錯一步就會暴露在個資外洩的風險中。 讓我們一起實踐5大基本對策,就能更加放心安全地運用網路上的服務。 何全德觀察,發生資安事件後如何處理,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規劃透過為期半年培訓,培育資安事件工程師。 資安院未來的3任務,何全德表示,第一,培養各式各樣的資安人才,資安院成立後,已經把歐美的12項資安人才職能基準引進,後續會訂出課綱,進行人才培訓,資安院設計一套完整的能力驗測方式,通過後資安院將核發職能證書。 再者,因為資料庫相當整全,除了名稱、位置和出生日期外,部分還有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不法分子可輕易盜取他人身份,用於核證資料、冒充他人欺詐、滋擾他人和電話電郵促銷。 個人資料外洩2025 當被譽為相當嚴厲的GDPR也對今次外洩愛莫能助,難以預期其他地方可以懲罰Facebook。
個人資料外洩: 相關
如果你發現有人在處理你的個人資料時可能違反條例,你可以向專員作出投訴。 視乎個案的事實和證據,專員會決定是否就投訴個案進行調查或終止進行調查。 資料使用者須向資料當事人告知:打算使用其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的意圖、如沒有資料當事人同意的話資料使用者不能如此使用有關個人資料、意圖使用的個人資料類別、意圖就甚麼類別的促銷目的使用有關資料。
個人資料外洩: 個人資料外洩常見問題
為挽救這項個人資料外洩漏洞錯誤的疏失,fb表示已發布該平臺的最新私隱政策與開發商條款,要求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必須清楚瞭解確保用戶私隱的責任。 Facebook(fb)旗下的Instagram(ig)證實,黑客利用ig API 應用程式介面的漏洞,竊取用戶的電話號碼、電子郵件與聯絡資訊等,主要鎖定名人、明星、政治人物及運動員等特定對象的個人資料,官方聲稱用戶密碼並未被外洩。 Fb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早前亦因應更改私隱設定而受到猛烈批評,故決定押後用戶須同意更改私隱設限期,以及推出相關新商業服務的時限,由今年2月8日延至5月15日。 WhatsApp表示,上述修訂私隱操作目的,旨在便利用戶在WhatsApp購物的安排,不涉及用戶與其他人士的對話內容。 個人資料外洩2025 有用戶發起運動,取消賬號及轉用其他即時通訊軟件,掀起社交平臺「轉會潮」。
個人資料外洩: 條例簡介
後疫情時代來臨,不僅消費模式改變,就連詐騙手法也跟著推陳出新,當今網路科技發達,臉書、求職網站便充斥著「海外高薪」、「包機包喫包住」等徵才廣告,像是最近不斷傳出有受害者的柬埔寨打工詐騙案件,看似給你超級優渥福利,實則騙你到國外從事詐騙工作,若不從指示,還會遭受毒打、囚禁。 立法院會今(19日)下午3時三讀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原列2兆7190億9879萬元,減列300億93萬3000元,總計2兆6890億9785萬7千元。 個人資料外洩2025 時代力量黨團表示,本次他們於預算協商階段共提出1047案,站在為人民監督把關政府預算外,也希望透過各個預算提案,要求相關單位,提出未來的政策規劃或是弊端改善檢討的報告與作為,嚴格落實預算的執行,並達成該有的績效成果。 個人資料外洩 在技術方面把軟體做得更安全、管理方面做定期的稽覈和健檢、教育訓練方面則是讓民眾具備健康且正確的觀念來使用數位工具。
個人資料外洩: 香港Facebook用戶資料外洩 私隱公署卻束手無策
故此如果有人自稱是銀行、政府機構或商業機構的職員跟你聯絡,即使他們已掌握了你的個人資料,也不能輕信他們的身份,避免引致進一步的個人私隱資料外洩或金錢損失。 另外,方保僑也建議受影響乘客修改個人密碼,最好不同網上服務均使用獨立密碼登入,同時要啟用雙重認證,降低網上帳號被入侵的機會。 私隱專員認為學會欠缺有效的資料保安風險管理機制,在保養關鍵的網絡設備上,對服務提供者採取寬鬆態度,導致載有個人資料的資訊系統的保安措施,無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風險和威脅。 私隱專員經調查後認為,學會沒有採取所有切實可行的步驟,以確保涉事的個人資料受保障,因而違反了 《私隱條例》,私隱專員已向學會送達執行通知,指示學會糾正以及防止有關違規情況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