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指,雖然吐露港的捕魚作業數目屬偏低至中等,但會研究對漁業造成的潛在影響。 署方指,會採用非浚挖式填海,並限制工程於特定範圍/季節進行、避免進行撞擊式打樁,減低對生態影響。 截至去年沙田區人口約67萬,是十八區人口最多的一個,現時沙田居民要前往新界區或港九區,主要靠港鐵東鐵線、馬鞍山線,或是乘車穿越吐露港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 而連接沙田和九龍的隧道則有尖山隧道聯同沙田嶺隧道、獅子山隧道及大老山隧道3條。 【本報訊】政府重啟馬料水填海,季內就工程可行性研究進行招標,研究為期24個月,由於發展用途由房屋變成創科用途,早前已完成的可行性研究須重新進行,預計填海60公頃。
- 到頭來一切的「慳錢」、增加儲備、解決將來房屋需要等等,都不過是一連串語言偽術,實際上你不過是填海中的受害者。
- 所以,整個沙田區對外交通負荷本身已相當重,如果在這裡再多加幾萬人口,現有的交通擠塞問題相信火上加油。
- 進一步,鄒指出若填馬料水之地,有很大機會都不會建公屋,但不論建公屋與否,所謂的土地儲備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 同時,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林鄭月娥表示,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 文件指,雖然吐露港的捕魚作業數目屬偏低至中等,但會研究對漁業造成的潛在影響。
- 根據去年完成的馬料水填海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當局初步打算在馬料水填海約60公頃,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至附近的沙田女婆山岩洞後所騰空的28公頃土地,合共有88公頃土地可供發展。
至於各涉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屯門西地區規劃,將一併作規劃工程研究,包括填海規模及如何處理居民意見,涉及開支約1.7億,下個立法年度會申請撥款。 消息人士表示,龍鼓灘的填海地將不再侷限在工業用途,而是要配合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因此土地用途視野要更廣寬,而由於內河碼頭一帶較淺水,因此初步傾向不會在當區重置葵涌貨櫃碼頭。 馬料水填海 政府早年選定五個近岸填海地點展開研究,包括小蠔灣、欣澳、馬料水和屯門龍鼓灘及青衣西南。 顧問早前完成馬料水及屯門龍鼓灘的技術研究報告,認為馬料水填海選址,適合用作科研、高端教育及住屋等用途。 計劃填海60公頃,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搬出後騰空的28公頃土地,共可興建1.1萬個住宅單位,可容納3.41萬人口。
馬料水填海: 【填海計劃】馬料水擬填海60公頃發展創科 優化環評條例後首項目
政府前年公佈重啟沙田馬料水填海計劃,並遷出沙田污水廠以擴建科學園。 土木工程拓展署近日向環保署申請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項目擬填海約60公頃,毗鄰中文大學、科學圍和沙田污水處理廠等,填海所得土地主要作創新及科技發展,預料最快2029年分階段完成。 當局預計填海工程有可能影響到吐露港水域一帶的珊瑚羣落和彭福公園鷺鳥林等,而中文大學多個宿舍和教學大樓、馬鞍山私樓曉峯灣畔、嵐岸、嘉華星濤灣等等均會受空氣和噪音影響。
- 相對而言,在青衣西南填海爭議已沒那麼大,因為該處不涉及敏感的生態地點。
- 維港外填海屬於去年《優化土地供應諮詢》重點之一,在首階段諮詢期,政府就已經提出25個填海選址,而在剛公佈施政報告則將選址進一步收窄至馬料水、欣澳、小蠔灣、青衣西南及龍鼓灘5個近岸填海率先推行,合共提供600公頃土地。
- 政府在前年《施政報告》宣佈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建議填海所得的新增土地主要用於創科發展。
最終會議以16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由陳志全提出擱置馬料水填海議案。 土拓署2015年展開馬料水填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經過早年土地大辯論後,當局在「香港2030+」報告提出,在馬料水填海及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至巖洞後騰出的土地,作中期至長期土地供應。 到2021年施政報告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有別於原先建議住宅用途,建議填海的新增土地和搬遷沙田污水處理騰出的土地, 馬料水填海2025 將用作創新及科技發展,以強化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 政府在前年《施政報告》宣佈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建議填海所得的新增土地主要用於創科發展。 負責項目的土拓署向環保署提交環評研究概要,擬在馬料水分階段填海約60公頃,毗鄰中大、科學園及沙田污水處理廠,預計約2029年起逐步完成。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記者會上重申,重啟填海計畫是事在必行,「填海是土地生增唯一選項。」,並表示集中火力達成「明日大嶼願景」1,000公頃填海計畫,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提供15至25萬公營房屋單位。
馬料水填海: 反對盲搶地!
可是擬議填海區預料會用作發展高科技及知識型工業設施,是否大部分職位都能夠吸納原區的沙田居民,甚至反而吸引其他區居民前來,是個很大的問號。 位於擬議填海區以南的沙田污水處理廠,政府正打算將其搬往巖洞,預期首階段工程可於今年或明年開展,至2030年完成。 他批評政府未有先研究好地理環境,便提出馬料水填海計劃,是魯莽、「好多餘。」他強調馬鞍山發展面臨樽頸位,道路網絡未完善。 「路就係得咁多,你唔會填咗城門河開條路出嚟嘛!」他指馬鞍山人「出城」已經很困難,再發展填海計劃增加約1.1萬單位,根本在混亂中再添枝節,不勝負荷。 發展局指,會在今年首季就近岸填海及人工島概念進行公眾諮詢,以便進一步技術研究可以展開,屆時會提供每個選址的基本以及主要考慮因素。 署方指填海工程可能會影響吐露港水域一帶的珊瑚羣落和彭福公園鷺鳥林,並鄰近汀角、企嶺下和海下灣紅樹林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該區居民憂慮交通擠塞問題,當局曾指會研究仿效珀麗灣和愉景灣的做法,將馬料水填海區打造成「無車社區」,以爭取地區支持。 沙田區議員、保護馬料水海灣大聯盟成員李子榮,亦曾反對馬料水填海,指沙田遇到颱風時,往往河水氾濫和倒灌,擔心填海造成河道收窄水患增加。 因為反對聲音強,去年《施政報告》無提及沙田馬料水填海,指「並非不做」,但要進一步研究需否增加策略性基建,才作下一步決定。 根據去年完成的馬料水填海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當局初步打算在馬料水填海約60公頃,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至附近的沙田女婆山岩洞後所騰空的28公頃土地,合共有88公頃土地可供發展。 有關馬料水填海,上屆梁振英政府及林鄭上任初期亦有硬銷,最終因為跨政黨反對,加上過萬居民聯署反對,林鄭政府在2019年「暫緩」計劃。 政府宣佈重推填海計劃,創科局常任祕書長蔡淑嫻回應質疑,指2019年方案主要任住宅用途,居民擔心交通負荷而反對,但今次施政報告的填海計劃是創科用途,相信「情況完全唔同」。
馬料水填海: 馬料水填海60公頃可建屋萬戶
另一個更深層次問題是,政府現時對於填海發展仍然流於「見縫插針」式,有位置就填,但無考慮整體的城市佈局,於是商業活動繼續集中在港九市區,而新市鎮又繼續要容納人口,可是交通配套追不上,居民要繼續捱塞車。 不止馬料水,政府日後發展其他地區時如不正視這些問題,肯定會有同樣的爭議聲音。 早前政府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作回應,提及於5個近岸填海的選址中,將暫緩爭議較大的馬料水項目,並以工程複雜為由不擬推展青衣西南的項目。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1日)召開特別會議,會上有議員指有居民憂慮日後政府將重啟研究馬料水填海,建議應永久擱置項目。
除了近岸填海以外,政府亦倡議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發展兩個以上的大型人工島方案,涉及多達1,400至2,400公頃,足足相當於2至3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規模。 沙田區議員招文亮則指,在早上繁忙時間,不論是大埔公路、大老山隧道,以至獅子山隧道都非常擠塞,而且塞車的起點正是計劃填海的位置。 社會上現時流行一種批評聲音,指馬鞍山居民本身可以面對沙田海的「無敵海景」,要是日後填完海,該處會變成狹窄得多、要對著一排樓宇的「無敵河景」,影響景觀以至樓價,因此「阻礙發展」。 馬料水填海 人民網香港12月30日電 經過近兩年研究,香港特區政府土木工程署28日發表馬料水地區填海造陸的技術研究報告。
馬料水填海: 【土地大辯論】馬料水暫緩填海 馬鞍山區議員:會推到擱置為止
所以,整個沙田區對外交通負荷本身已相當重,如果在這裡再多加幾萬人口,現有的交通擠塞問題相信火上加油。 相對而言,在青衣西南填海爭議已沒那麼大,因為該處不涉及敏感的生態地點。 招文亮又指,現時沙田三面環山,馬料水是通風廊,把鮮風帶入沙田,如在當地填海並興建屏風樓,將會阻擋通風廊。 由於區內以大學、低密度住宅區及鄉村為主,人口不足以達到一個選區的標準,而需要與鄰近的駿景園劃為一個選區。 進一步,鄒指出若填馬料水之地,有很大機會都不會建公屋,但不論建公屋與否,所謂的土地儲備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馬料水填海: 中大人的哀嚎(中大「土地正拆:馬料水填海與土地供應討論會」紀錄之二)
政府委託的顧問完成馬料水填海技術研究,建議在馬料水填海60公頃,連同騰空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土地,合共可提供88公頃土地,興建1.1萬個單位,規模相當於沙田第一城,公私營房屋比例為六比四,最快2026年可推出。 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認為,騰空污水處理廠土地,能夠應付中期覓地需求。 土拓署提交的文件顯示,馬料水填海面積約60公頃,位於沙田/馬鞍山附近,毗鄰中文大學、科學圍和沙田污水處理廠等,與2018年土地大辯論建議的範圍相若。 馬料水填海 當局擬採用非浚挖式的方法填海,今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由去年7月展開,為期24個月,預料擬議填海工程和相關的海事工程會分階段進行,預計2029年起逐步完成。 概觀孫九招的政策中,大可歸納出兩個重點,一為表示政府有意撤出資助產業;二為取消公開賣地(即改為後來的勾地表)。 據鄒及本地研究社的分析顯示,政府撤出資助產業亦即放棄其職能,「不再估算整體建屋指標,將建屋量的主導權拱手讓予私人發展商,將市民推往私人房地產市場購買/租住私人樓的深淵」。
馬料水填海: 馬料水填海喇!(中大「土地正拆:馬料水填海與土地供應討論會」紀錄之一)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稱,現時政府將集中推展龍鼓灘、欣澳和小蠔灣的三個填海項目,而日後將研究將馬料水打造為無車社區,不過強調「唔係硬性要做」。 同時,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林鄭月娥表示,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馬料水填海2025 故此,政府會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方便同學使用。 其中吐露港公路往九龍方向,有時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車龍可由沙田新城市廣場起計,經禾輋邨、駿景園、馬場伸延至污水處理廠一帶,長達4公里。
馬料水填海: 沙田對外鐵路、路面交通接近飽和
大埔公路沙田段,則現時正在進行擴闊工程,將沙田廣場至禾輋邨民和樓近火炭路一帶的道路,由雙程雙線分隔行車道擴闊至雙程三線分隔行車道,預料最快2023年完成,成效有待觀察。 馬料水填海 路面交通方面,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供的數字,獅子山隧道最近3年的平均每日汽車流量都超過9萬,達該隧道容車量的117%或以上;大老山隧道也有75%至76%,未來幾年有機會容量飽和。 尖山隧道則因為位置和巴士路線規劃問題,自10年前通車後流量一直偏低,政府現時對於各條隧道的車輛分流,又未有明確方案。 報告指出,在初步的環境、交通及通風等影響評估後,馬料水地區可填海約六十公頃,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搬走後騰出來的二十八公頃用地,一共可提供一萬一千戶住房,容納三萬四千一百人。 同時還可配合鄰近的香港中文大學及其科學園,發展科研及高等教育產業,提供約四萬兩千個就業機會。
馬料水填海: 馬料水欣澳 填海潛力最大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有關的工程項目是優化《環評條例》程序的相關條例修訂生效後,環保署首個接獲申請環評研究概要的項目。 據瞭解,土拓署已提前進行工程項目環評的前期準備工作,當中包括生態基線調查,並會善用中央環境數據庫進行環評研究,以提升運作效率。 透過上述優化建議,預計整個馬料水填海項目的法定環評程序的所需時間,可望縮減至約在18個月內完成。 土拓署在提交的環評研究概要指出,馬料水填海覆蓋約60公頃海域,西側是中文大學現有沿岸,西北面和南側分別為科學園和沙田污水處理廠。
馬料水填海: 【土地大辯論】政府「暫緩」馬料水填海 立會跨黨派通過擱置動議
文件特別提到,填海範圍與現有的煤氣公司海底管道保護區相距僅約38米,需視乎環評研究結果,以進一步審視其潛在危害,但強調填海工程並不會靠近任何潛在危險裝置或危險品貨倉。 1980年代,隨著馬鞍山新市鎮的發展,九廣東鐵大學站成為了當地居民的交通中轉站。 馬料水填海 直到2004年12月馬鞍山鐵路(現屯馬綫)通車之後,其重要性才略減。
馬料水填海: 【施政報告2021】料提供88公頃新土地 政府將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為科學園擴容
政府早年推出科技園發展,但相當部分土地最終成為住宅用途,轉售予地產商,如今成為豪宅一手盤。 馬料水填海2025 馬料水填海 創科局下午舉行記者會,多個記者追問馬料水填海後,是否全部用於創科用途。 創科局局長薛永恆最終始承認,現時科學園有部分土地用作宿舍及公寓,未來會研究但現時未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