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會無條件取錄符合「世襲類」條件的申請學童,即申請學童父親/母親在該小學就職,職位並無規限,只需是全職被用便可;或有哥哥/姊姊在該小學就讀。 不少學校都面對學生人數下降,像嘉諾撒小學(新蒲崗),2020年有超過100個學生離校,去年亦有超過50人離校,因為學生中大多有兄弟姊妹,每次一走便有2至3人離校。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不過,校長陳昌信亦表示,以往8月初便不再收叩門位,但今年到8月尾,校方仍突然收到家長的退學通知,流動較以往大。 為免加重學校的行政工作,學校在叩門政策方面亦一如以往,會優先考慮「1-1-1」及非校網內的「1-1」學生,陳昌信表示,叩門的申請人,需提交一段個人片段。 由於「直資小學」或「私立小學」面試比「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來得早,故很多家長都會為仔女報讀不同「直資小學」或「私立小學」,藉以增加派到好學校的機會。

  • 如果相同分數申請人數超過有關學額,將以抽籤決定取錄次序。
  • 另一方面,新手爸媽已開始忙著要安排適齡子女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因為教育局日前已經公佈2022/23學年官立及資助小學一年級最新報名時間!
  • 現行的小一入學機制,教育局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 表面看來,每名申請者都有一半機會獲取錄,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申請時段多在一月份,小六學生可於此時直接向中學報名。
  •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一般會於11月底在該校公佈,如成功獲分配學位,家長須於指定日期親臨學校為子女辦理小一註冊手續。
  • 例如部份要求子女屬相關宗教信仰才會加分;鑑於基督教也有不同宗派,部份基督教學校可能需要屬某基督教界別才會加分,故需按不同學校查詢。

學校其實也會把學童是否有在「自行分配學位」時申請該校為第一志願視為考量的因素之一。 以該校為例,這兩年若有20分仍有機會穩入,原因是油尖旺區移民及轉校人數多,音樂椅效應也較大。 「有些學生離校很突然,通常簽證一批便走,或者先轉到國際學校讀一陣子,所以接近開學時仍有機會有學額。」此時學校通常會選有誠意的家長和學生,優先取錄「1-1-1」的申請人。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教育局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之主要目的是為消除進入較受歡迎小學的激烈競爭對幼童帶來的壓力,及對幼稚園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一般而言需要提供個人資料及身份證明文件,供校方翻查紀錄,一經校方核實身份,便可獲10 分「畢業生」分數。 這類學童的可獲分數最高,除了「申請學童是家庭中首名出生的子女」之外,其他得分都表示學童家庭背景與小學有關連,簡單而言即「靠關係」。 在例子三裡,由於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少於原本供應的,「計分類」申請者就算只有 10 分,也會被取錄。

甲部佔統一派位學額的10%,為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家長可選擇不超過三所香港任何官立或資助小學。 乙部佔統一派位學額餘下的90%,申請兒童的家長須根據其統一派位選校名單內的小學作出選擇。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家長應依照意願,盡量將可供其選擇的小學排列先後次序,並填入選擇學校表格內。 統一派位註冊期滿後,如學校仍有可用的學額,可以提供給為其他學童,分配餘下學額的方法由學校自行決定。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於是,統一派位後,不少家長會嘗試向更心儀的小學尋求學位,坊間稱這做法為「叩門」[10]。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自行分配學位」世襲一定入?

這個編號純粹用來排序的,跟學生姓名、學校、或生日日期完全無關。 參加「統一派位」的家長,填表時會有「甲部選擇」及「乙部選擇」。 第二,子女可透過教育局統籌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入讀,當中教育局會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方式,將以子女派送至「官立小學」或「津貼小學」。 小學收生可分為兩大途徑:一是學校自行收生、進行面試並錄取學生;或是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而「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會分為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孖生子女的家長只要在填寫各自的自行分配學位表格時,在「本人有超過一名子女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向同一間小學申請」一欄,填上另一子女的小一入學申請編號,教育局便會知悉並盡量安排學位。 如沒有填上,教育局便會按一般程序處理,子女就未必能同時入讀相同學校。 另外在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前,可先了解子女自身資格是否符合校方的計分準則,其分數愈高,入選學校的機會愈大。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按自己的喜好申請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學校會根據教育局制訂的準則分配學位。 總括來說,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每年只有約四成人獲派此類學位,其餘六成人需要參加俗稱「大抽獎」的「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能在自行階段一擊即中的,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必收生」,二是「分數高」,三是申請「非熱門小學」。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申請時間

這兩類學童其實與「世襲生」的條件相似,分別在於「世襲生」的直系親屬,必須在該小學中任職或就讀,而這兩項條件,則包括在直屬學校任職或就讀的直系親屬。 符合條件的學童可獲高達20 分,基本上獲取錄機會極高,獲取錄機會幾乎等同「世襲生」。 不過要留意直屬幼稚園或中學的校址必須與小學一樣,否則不會計分。 如果申請學童的父/母在該小學就職,或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小學必須無條件取錄這類「世襲生」(亦稱「必收生」)。 即使打算放棄自行收生,只參加統一派位大抽獎,家長都記得要交表,否則就無法在明年入讀小一。 家長同樣需在指定日期前,填寫的申請表的甲、乙部,並帶同證明文件,交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九龍觀塘偉業街223號宏利金融中心2樓2室),才能參加來年的統一派位。

按教育局規定,小學必須取錄所有此類「世襲制」學生,所以當人數多於30%學額,小學須用統一派位的名額,此情況亦即俗稱「超收」。 反之如果「世襲制」學生不足,未能用盡30%學額,小學便可把剩餘學額撥予「計分辦法準則」自行分配,亦即所謂的「計分制」學生。 家長切勿向多於兩所參加派位的中學遞交申請表,否則其子女的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將會作廢。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教育局提醒家長,有關中學須按規定預先公佈收生準則及比重、可供申請的自行分配學位數目及其他所需文件。 如有需要,學校或會在可行情況下安排面試,並會通知申請人有關安排。 什麼是「必收類」:根據現行制度,官津小學甄選學童,必須先錄取在校就讀學生的弟妹或在校員工子女,這類學童的申請,必然會被取錄,所以叫「必收類」。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方法

以至西面以九龍塘火車站路軌分隔開,所以畢架山一號屬於41校網、但畢架山峯、又一村花園等等就全部跌出41校網範圍。 有關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產品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及不保事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完整保單條款。 一份人壽保險能保障投保人若不幸身故後,為被其指定為其保險受益人的家庭成員提供一次性的身故賠償,讓他們毋須擔心痛失摯親後的生活開支,不但保障子女,亦是保障整個家庭。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階段1:「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總分介乎30分至35分:家長可安心,因孩子應能入讀所選學校。 總分達25分:家長也可較放心,因孩子很有機會入讀心儀學校。 總分為20分:只要家長謹慎選校,孩子還有3成至5成機會能入讀喜歡的學校。 總分僅15分:家長不妨轉向揀選二線學校,或沒有宗教背景的學校,以增添勝算。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自行分配學位

表面看來,每名申請者都有一半機會獲取錄,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由此可見,表面上是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53,678 人競爭 24,273 個「自行學位」,但這些學位有約一半是留給「必收生」的。 扣除這些學額,每名申請者實際成功率可能少於 30%,如果加上按「計分準則」所得的分數不及同校競爭者高,成功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計分制

「官立、津貼學校」必須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收生程序會分為兩個階段,包括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面對眾多的資訊和步驟,還要在無數學校中選一間來申請,壓力絕對不少。 千居就為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整理出「自行分配學位」的收生準則、計分辨法及5 大重點位,以及不同分數下的選校策略,讓你走出小一入學的成功第一步。 賽馬會體藝中學是香港唯一可以 100% 自行分配學位的津貼中學,而且收生不受區網限制,全港校網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報讀。 而且體藝中學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中獲優先收正取生,即是說學生若獲體藝中學正式取錄,便不會被獲派其餘兩所自行分配階段中學[1]。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 學位分配系統

世襲生要準備的證明較簡單,如果父母是小學的職員,基本上毋須提交證明,因為小朋友的出世紙已證明親子關係。 如果哥哥/姊姊在小學讀書,則要準備哥哥姊姊的學生手冊正副本及出世紙,以證明身份。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2025 不同辦學團體對「相同宗教信仰」的定義都有不同,一般要求學童及父母持有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領洗紙,纔可獲5 分宗教分。 41校網南面以「界限街」入為「41校網」的分隔之外,東面就以沙浦道及賈炳達道作分隔。 在「賈炳達道」兩旁也剛好分隔開兩個樓盤,分別為「曉薈」及「御豪門」,但原來兩個樓盤是座落於不同的校網內。 「曉薈」這個樓盤座落傳統41區名校網,但「御豪門」就只座落於黃大仙43區校網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