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假期17天,法定假日11天,法定假日為其中9天公眾假期,另加2天浮動假期,由僱主選擇何時發放,如僱主無明文指定,則通常於英女皇壽辰後第一個星期一及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發放。 銀行假 2012年2月,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唐英年,參選政綱提及建議逐步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眾假期一致,由當時的每年12天,每年遞增1天,直到5年後增至每年17天。 1997年金融風暴後,失業率大幅飆升,部份原本給予公眾假期的僱主,看準僱員求職困難,於是紛紛改為只給予法定假日,以在不加薪的情況下增加僱員的工作時間。 銀行假2025 銀行假 1983年至2010年間,如中秋節翌日為星期日,當日將訂為補假日。
- 1983年至2010年間,如中秋節翌日為星期日,當日將訂為補假日。
- 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銀行、勞工假都會放這天,所以只要在2021年7月2日1天假,就會有4天假期。
- 即連續兩年,連同補假在內,與星期六重疊的公眾假期,均為達上限的5天,造成不少假期損失。
- 首次發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 這6天假期就是「法定假日」,因初期實施時的適用對象關係,所以也俗稱「勞工假期」、「工廠假期」等[31]。
- 對於將孔誕列作公眾假期的問題,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廣傑認為每一個宗教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假期,故對把3天泛復活節其中1天假期改為孔誕假期表示支持,但暫未收到政府通知會實行有關安排。
這6天假期就是「法定假日」,因初期實施時的適用對象關係,所以也俗稱「勞工假期」、「工廠假期」等[31]。 2007年1月7日,湯恩佳在出席一孔教展覽時再次表示,不少國家地區都已將孔誕定為教師節或慶祝節日(但非法定假期),而該學院亦正推動社會人士把孔誕的農曆日子(農曆八月廿七日)定為公眾假期,倘若建議成功落實,將有助發揚傳統的儒家文化[78]。 而據湯恩佳的瞭解,基督教的蘇以葆主教、鍾嘉樂牧師、天主教陳日君樞機均同意取消「復活節星期一」之假期,讓給孔誕[79]。 而他在同年3月13日在學院新春團拜時,表示獲悉政府基本認同湯恩佳的建議[80]。 以下為「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復活節星期一(2025年及之前)、耶穌受難節(2027年及之前)、耶穌受難節翌日(2029年及之前)、佛誕(1999年至2021年)、國慶日翌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97年及1998年)、1999年12月31日、泛英女皇壽辰、泛香港重光紀念日。
銀行假: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新增兩天假期,取代7月第一個週日及8月第一個星期一公眾假期。 當時洋人一般跟隨英國的習慣慶祝節日,而華人則會慶祝中國傳統節日。 銀行假 英國租借新界後,1899年起港府每年將農曆年初二亦宣佈為假期,到1923年,將這安排立例。
除了以上公眾假期外,一些非公眾假期的節日,例如情人節、白色情人節、萬聖節、母親節、父親節等,近年在商人透過廣告宣傳和商場佈置裝飾,催谷消費下,亦出現相當的節日氣氛,傳媒亦對其節日活動有所報導,不比公眾假期節日遜色。 銀行假2025 2008年5月,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提出私人議案,建議把所有公眾假期納入法定假日,雖然出席議員過半數贊成且僅一名議員反對,但在分組點票制度下,仍被否決[3]。 注意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和「月圓」,是根據天主教會曆書的定義,和天文學的定義略有不同。 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二十四節氣的「春分」則圍繞3月20日至22日之間,故未必是同一天),「月圓」相當於農曆二月十四日或閏二月十四日或三月十四日。 如3月21日春分當日適逢月圓日,則復活節會在春分後首個星期日(但如春分適逢星期日,則復活節不會在當天,而是在一個星期後的3月28日星期日);如春分當日非月圓日,則復活節會在春分後首個月圓日再之後的首個星期日(倘若月圓日適逢星期日,則復活節不會在當天,而是在之後的一個星期日)。
銀行假: 銀行假源於英國政策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委員昨日(10月14日)在勞顧會會議上,討論行政長官公佈逐步增加《僱傭條例》下法定假日的日數,使其與公眾假期看齊的民生政策措施。 此措施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0年1月14日公佈的10項民生政策新措施的其中一項。 放銀行假的打工仔,只需請4月7、8、9共3天假,就可以自製10天悠長假期;放勞工假打工仔因沒耶穌受難日及復活節假期,因此需請6、7、8及9共4日,才能自製10天悠長假期。 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等機構,打工仔享有17天銀行假。 放勞工假的打工仔以付出體力工種較多,如運輸、個人服務、建造、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食品加工及生產、洗衣及乾洗服務等;當中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人士為甚。 據統計處2011年統計數字,此工種達70.9%人放勞工假,其他行業則介乎17%(進出口貿易及批發)至49.4%(製造業)。
而康泰旅行社副總經理陳健鵬則認為,復活節縮短1天並不一定是壞事,因以後每逢公曆9月或10月,便有較多機會出現接連星期六至星期日的3天連假,旅行社將安排不同路線的3天團方便市民外遊,市民亦可安排在非旺季纔出發。 而勞工處發言人則表示,本港的法定公眾假期是經過社會廣泛諮詢而釐定,任何修訂均會對各界帶來影響,尤其是工商、金融及教育界影響為甚,故有關建議需經慎重考慮研究,取得社會共識後才推行。 英治時期結束後取消,曾新增性質類似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公眾假期(8月第三個星期一)(不是法定假日),雖然同為紀念二戰時對日戰爭勝利,但非紀念英國恢復管治香港,而是紀念1945年8月中旬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故日期定於8月中旬的第三個星期一。 僅實行了兩年(次),即1997年8月18日及1998年8月17日,1999年起,新增勞動節及佛誕為公眾假期,由於政府堅拒增加每年公眾假期,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再是公眾假期,名義上與重陽節「合併」[30],實為取消,官方紀念儀式改為重陽節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 2015年適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佈該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9月3日,為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 香港特區政府亦跟隨做法,把同年9月3日定為公眾假期,同時是法定假日(僅限2015年一次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定義,為1945年9月2日簽訂《降伏文書》的翌日,即9月3日)。
銀行假: 勞工假、銀行假分唔清?一個表教你睇出分別
60多歲的阿霞(化名)因誤信臉書好友的團購訊息,暴露自己銀行帳戶,想不到她竟因此成為詐欺嫌疑人,害她名下所有銀行帳戶慘遭凍結,只能靠著女兒救濟,這1個月來省喫儉用度日。 刑事局打詐中心說明,這是標準「假網拍詐騙」,利用社羣軟體降低被害人戒心,再利用被害人的帳戶,收取另外一位被害人的「贓款」。 一般放銀行假既公司,星期日都係唔駛返工,除咗某一類型工種,例如︰門市銷售、24 小時客戶服務、電腦系統支援等等。
這明顯有別於大部份國家或地區,「紅色日曆」就必定是全民的假期,即使上班者亦必有補假及/或補薪的安排。 至於外界對此議題的意見,各方均有不同的看法,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香港是一個包含多元文化的城市,而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將孔誕列作公眾假期能表達尊敬之意。 即使泛復活節公眾假期縮短,學校亦只須將其它假期調動,並保證上課日不少於190天便可。 但有從事市場銷售的市民,認為刪去其中1天泛復活節公眾假期可能會影響生意。 銀行假2025 銀行假 另有從事建築材料的市民感到安排不妥,認為復活節有長假期會較好[81]。
銀行假: 香港假期的種類
1920年起洋人的和平紀念日成為假期,[21] 取代最近11月9日的星期一。 (和平紀念日紀念歐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最初定為11月11日,1946年起英國定為11月12日或之前的星期日,翌日放假;[22] 1956年起改為11月第二個星期日,翌日放假。[23]) 1929年起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0日成為假期。 [24] 1941年起中秋節成為公眾假期,取代9月第一個星期一,[25] 又取消英帝國日公眾假期。 [26] 至二次大戰1941年日治時期前,華人與洋人的節假日通常各自為政。 政府於2021年3月5日刊憲《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5],2022年起,法定假日每兩年遞增1天,依次為佛誕(2022年)、聖誕節後第一個週日(2024年)、復活節星期一(2026年)、耶穌受難節(2028年)、耶穌受難節翌日(2030年),至2030年,法定假日將和公眾假期一致。
銀行假: 公眾假期(銀行假)
如前述,泛英女王壽辰和泛香港重光紀念日這4天公眾假期,其中3天均鐵定與星期六及/或暑假重疊,即鐵定損失。 銀行假2025 進入特區時期後,這4天公眾假期取消,輾轉換成1999年至今的勞動節、佛誕、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國慶日,雖然同樣4天,但這4天無一與暑假(或任何學校假期)重疊 ,亦不一定與星期六重疊,即變相增加每年最多3天學校假期(除非與星期六重疊)。 銀行假2025 對日校中小學學生而言,泛英女皇壽辰和泛香港重光紀念日這4天公眾假期中,其中1天鐵定於6月的星期一,另3天均鐵定與星期六及/或暑假重疊,因此每年鐵定損失最少3天假期(雖然屬泛復活節的耶穌受難節翌日也鐵定於星期六,但日校中小學學生已因復活節而獲復活節長假期,故此不論)。 勞工假是按香港《僱傭條例》中的法定假日所示而發放的假期,而銀行假則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規定而生的產物。 銀行假2025 之前都有提過,《僱傭條例》是最最最最基本保障員工福利的條款,即係底線,只要不違反當中的條例便沒有違法,僱主如可以/願意,當然可以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有些僱主會讓員工放銀行假(較好的福利),而有些老闆只會讓員工放勞工假(福利底線)。 至於勞工假,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起工業發展蓬勃,很多工人長時間工作,但未能享有港英政府定下的法定假日,當時工人要放假須先放棄薪金。
銀行假: 香港計劃在2030年前逐步將法定假期增至17天
本地銀行的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五,其中大多數銀行(包括零售銀行)星期六早上也提供客戶服務。 當大部分人正在計劃怎樣歡渡2019年的復活節假期的同時,你有冇想過這幾天的復活節假期竟是一羣人胸口上的痛? 有一羣放勞工假的人,眼巴巴望住放銀行假的打工仔在復活節假期放假重生,而自己仍然要當一個奴工返工。
銀行假: 中國犯臺後患無窮 讀賣新聞:若「臺灣有事」恐造成半數日本人餓死
該條例草案於同月17日提交立法會,同年7月7日獲立法會通過,同月16日刊憲[6],翌年(2022年)實施佛誕為法定假日。 銀行假2025 政府刊憲於今日公佈2020年的公眾假期,不過得留意,以上17天為公眾假期,但如按勞工法假所指,法定假期則只得12天,「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星期一」、「佛誕」與「聖誕節後第一個週日」5天是不在其中。 銀行假2025 因此,在閱覽坊間的2020年請假攻略時,就要留意自己是按公眾假期(俗稱銀行假)還是法定假期(俗稱勞工假)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