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道 由 東 山 法 門 做 起 點 , 沿 途 經 寶 林 寺 、 羅 漢 寺 、 石 門 甲 、 石 榴 埔 、 黃 圍 , 最 後 到 馬 灣 湧 碼 頭 , 全 程 南涌郊遊徑 約 6.5 公 裏 。 沿 途 所 見 都 是 木 林 蔭 , 石 澗 清 溪 , 更 可 俯 瞰 香 港 國 際 機 場 , 又 可 順 道 參 拜 名 剎 古 寺 , 可 謂 一 舉 兩 得 。 西 灣 地 形 得 天 獨 厚 , 細 分 爲 南 北 兩 灣 , 各 有 水 溪 匯 聚 流 進 。 南 面 的 沙 灘 , 海 灣 寧 靜 , 夏 日 吹 着 南 風 時 , 不 會 拍 起 巨 浪 , 最 適 合 遊 艇 停 泊 ; 北 灣 灘 面 廣 闊 , 層 層 浪 花 拍 岸 而 至 。

  • ※ 徒步者應根據不同的地貌和路徑條件準備好適合的服裝,鞋子和裝備。
  • 此徑起於大潭郊野公園的赤柱峽道,向北經過港島的數個山峯到達太古。
  • 沿路會穿過大欖郊野公園的樹林區及數條小溪,其中數段路的坡度頗爲陡峭,只宜穿着行山鞋的遊人步行。
  • 現 在 則 排 行 第 三 , 位 列 萬 宜 水 庫 及 船 灣 淡 水 湖 之 後 。

由南涌起步,沿郊遊徑倚屏南石澗前行,經過老龍田,抵平山坳,接走碎石徑登屏風山,沿屏風山與南天之間的山坳下降往鶴藪的石砌山徑,轉走至平山仔,抵沙螺洞,出鳳園;最後兩個地點,數年間變化之大,叫人驚訝不已。 此為遊記 – 南大嶼郊遊徑 (塘福 – 南山) 的 節錄,將南大嶼郊遊徑難度較高及景色較遜色的塘福至伯公坳一段略去,將行程由13公里縮短至7.5公里, 相信對一般郊遊人士會更加吸引。 之前在實地考察時,雖然已知道這裡的行人道較狹窄,但估計仍足夠讓輛椅使用。 但小亮的電動輪椅比以往所試的輪椅為寬,僅足夠讓他的輪椅以極緩慢的速度行進,故在車道行駛反而相對安全。 可幸在此往來的車輛的行駛速度一般也較慢,整體仍不算危險。

南涌郊遊徑: 港島徑

船灣淡水湖主壩約兩公里長,走畢這條筆直的車道便可達大美督。 船灣淡水湖西鄰八仙嶺,圍繞整個淡水湖而走的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全程約十五公里半,需時約六至七小時,沿途湖光秀色,山巒起伏,風景極優美。 由於沿途林蔭極少,部分路段更崎嶇陡峭,非常難行,故不宜在盛夏、天氣不穩定或刮東北風的隆冬行走此徑。 若備有望遠鏡,更可遠眺附近小島上由海水侵蝕而成的海蝕洞。

高原上設露營場地,而山崖邊緣設觀景臺,景觀廣闊,視野可遠及蚺蛇尖、萬宜水庫、滘西洲、白沙灣及橋咀洲等。 仰望面前百米外的大金鐘,氣勢非凡;遙看高達702米的馬鞍山及險峻的吊手巖,壯觀巍峨。 由於大帽山幅員廣闊,集水量高,尤以其中的大圓石澗爲甚,故當局須搭建這些橫跨澗上的木橋,免遊人涉澗生險。 沿路徑除可俯瞰荃灣、青衣一帶景色,更可遠眺雄偉的汀九及青馬大橋,葵涌及荃灣市鎮亦收眼底。 到了終點,發現原來要從「老虎」的後面向頸背方向望去,才能看見「老虎頭」,十分有趣。 從老虎頭鳥瞰便是愉景灣了,正是「虎視眈眈愉景灣」,一目瞭然。

南涌郊遊徑: 郊遊徑

八 仙 嶺 是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的 中 心 點 , 多 條 山 徑 均 可 以 通 上 八 仙 嶺 , 但 較 爲 安 全 的 路 線 是 已 開 闢 且 有 清 晰 路 標 的 衛 奕 信 徑 第 九 、 十 段 。 此 兩 段 由 九 龍 坑 山 至 南 湧 , 途 經 八 仙 嶺 , 全 長 十 七 點 四 公 裏 , 走 畢 全 程 需 時 七 小 時 , 必 須 量 力 而 爲 。 在 公 園 另 一 方 的 新 娘 潭 路 , 路 旁 的 燒 烤 及 郊 遊 場 ─ ─ 湧 背 及 湧 尾 燒 烤 場 , 亦 屬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 除 先 前 所 述 的 鳳 凰 山 日 出 、 芝 麻 灣 半 島 的 古 代 石 灰 窯 、 分 流 炮 臺 之 外 , 南 大 嶼 郊 野 公 園 可 供 遊 覽 的 地 方 實 在 多 不 勝 數 。 位 於 西 貢 半 島 西 部 的 西 貢 西 郊 野 公 園 ,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八 年 。 公 園 面 積 達 三 千 公 頃 , 除 了 數 條 偏 僻 小 村 外 , 從 北 潭 凹 至 榕 樹 澳 都 屬 於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

紀 念 此 次 慘 劇 的 春 風 亭 , 便 是 位 於 仙 姑 峯 南 麓 的 八 仙 嶺 自 然 教 育 徑 入 口 附 近 , 這 裏 每 逢 假 日 遊 人 均 絡 繹 不 絕 。 要 數 本 港 最 具 挑 戰 性 的 山 峯 , 以 連 續 上 下 坡 次 數 密 集 程 度 計 算 , 八 仙 嶺 當 之 無 愧 。 八 仙 嶺 的 主 峯 爲 「 純 陽 峯 」 , 高 五 百 九 十 公 尺 , 爲 羣 峯 之 首 , 可 遠 眺 新 界 東 北 水 天 一 色 的 景 觀 。 南涌啟步,每次入溯屏南石澗,無論當日如何豔陽高掛,總在起步時灑起絲絲細雨,與其說邪門,倒不如是提醒溯遊者小心山洪;是日只走郊遊徑,未見落雨。 難度方面,如果半走南大嶼郊遊徑的話,郊遊徑鋪設完善高低差不多,有一半路段都有樹蔭,而且沿路會有不少石澗,相當適合夏天行走。 但全走南大嶼郊遊徑距離長達13公里,如果想輕鬆郊遊的話會略嫌過長,只走一半南大嶼郊遊徑由伯公坳出發的話,難度便會大幅下降,變成平易近人的輕鬆郊遊徑,可視乎能力及時間選擇合適的路段。

南涌郊遊徑: 香港郊遊路徑

自西貢西灣路拾級而上,可盡覽萬宜水庫全貌,再經蜿蜒的小路前行,可遠眺大蚊山、蚺蛇尖、東灣山及一望無際的大浪灣。 老虎頭郊遊徑位於北大嶼郊野公園(擴建部分) ,全長3.4公里,走畢全程約1.25小時。 遊客由梅窩的白銀鄉或東涌的白芒村行走約1小時便可到達老虎頭郊遊徑起點 – 亞婆塱。 由 浪 徑 起 至 黃 南涌郊遊徑2025 竹 灣 的 一 段 大 網 仔 路 , 路 旁 闢 設 了 不 少 燒 烤 場 地 , 方 便 小 團 體 及 家 庭 使 用 , 而 北 潭 湧 及 海 下 亦 有 相 關 設 施 。 在 北 潭 湧 的 「 傷 健 樂 園 」 , 更 設 有 特 別 爲 有 興 趣 郊 遊 及 燒 烤 的 傷 健 人 士 提 供 的 設 施 。

在山頂,可以全方位地欣賞維多利亞兩岸的美景,站在山頂上臨海憑風,你會覺得再累也值得。 需要注意的是走這段路一定要選好天氣,還要有好體力,不太適宜閤家歡。 鳳凰徑(Lantau Trail)是香港長度位列第三的知名長途遠足徑,於1984年12月4日正式啓用。

南涌郊遊徑: 古道

東平洲位於大鵬灣,屬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分,全島面積約1.1平方公里。 繼續前行,越接近城門,林木越蔥鬱,是雀鳥、蝴蝶等生物的天堂。 抵達終點後,可順道參觀城門遊客中心及菠蘿壩自然教育徑,瞭解城門郊野公園附近的地理、鄉郊歷史及動植物生態等。 龍門郊遊徑由大帽山郊野公園川龍起步,沿林蔭小徑步行往城門郊野公園。 不少遊人喜歡先往川龍村,在該處以山水名茶與地道西洋菜作招徠的中式茶樓果腹,再步行約兩公里往起點。

南涌郊遊徑: 自然教育徑

住在香港島西部和九龍的旅行者,可選擇在港鐵彩虹站 C2 出口處的小巴站搭乘 南涌郊遊徑 1A 綠色小巴抵達西貢市中心的西貢公交運輸交匯處。 而住在港島東部和將軍澳一帶的旅行者,可選擇先乘坐港鐵至坑口站,從 B1 出口乘坐綠色小巴 101M 抵達西貢(惠民路)小巴站。 南涌郊遊徑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南涌郊遊徑: 自然教育徑

前行不久,經過桔仔山坳,那裡因曾經栽種大量四季桔而得名,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減少種植。 附近的龍山原名雀山,據村民說,當年因風水關係,易名爲龍山,相信會爲他們帶來好運。 回望鶴藪圍,村屋錯落有致,古屋碉樓與生機蓬勃的復耕田園相映成趣。 沿着郊遊徑前行,過了新屋仔村,便是廣闊的天然溼地,爲多種生物棲息的地方,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

南涌郊遊徑: 自然徑

大 嶼 山 郊 野 公 園 分 爲 南 大 嶼 , 北 大 嶼 及 北 大 嶼 擴 建 部 份 。 南 大 嶼 郊 野 公 園 成 立 於 1978 年 , 爲 全 香 港 最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總 面 積 有 56.4 平 方 公 裏 , 北 面 接 北 大 嶼 郊 野 公 園 , 南 面 爲 嶼 南 路 一 帶 , 西 面 爲 分 流 , 東 面 則 爲 梅 窩 。 南 大 嶼 郊 野 公 園 包 括 了 芝 麻 灣 半 島 、 水 口 半 島 、 大 東 山 南 坡 、 二 澳 、 分 流 、 萬 丈 布 、 靈 會 山 、 石 壁 、 十 塱 以 及 南 山 一 帶 。 著 名 景 點 包 括 分 流 炮 臺 、 芝 麻 灣 石 林 等 地 方 。 其 中 登 上 鳳 凰 山 觀 日 更 是 旅 遊 人 士 必 選 的 觀 光 活 動 。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既 有 氣 勢 不 凡 的 八 仙 嶺 、 屏 風 山 , 又 有 流 水 響 水 塘 及 鶴 藪 水 塘 , 並 毗 鄰 船 灣 海 , 可 謂 山 水 兩 相 宜 , 郊 遊 設 施 亦 可 以 一 次 過 滿 足 不 同 人 士 的 要 求 。

南涌郊遊徑: 自然徑

東壩向海的一面更放置了7 000多塊各重25噸的防波石,阻擋來自南中國海的海浪衝擊。 石壁引水道東接長沙引水道,西延狗嶺湧引水道,配合羌山西、北引水道,以及深屈東、西引水道,是整個石壁水塘的配套設施之一。 郊遊徑初段路面較平緩,漸轉向下傾斜,沿級而下約500米,直達寬闊的引水道,翠綠草坪上綠樹成蔭,樹底下設有木製檯凳,這裡就是着名的「石壁水道」。 石壁郊遊徑主要沿着石壁水塘東部山坡而行,仰望上方,刀鋒般的狗牙嶺如怒目張牙,令人望而生畏。

南涌郊遊徑: 西貢及清水灣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八 年 , 位 於 新 界 東 北 區 , 面 積 達 三 千 一 百 二 十 五 公 頃 。 八 仙 嶺 之 名 源 於 八 個 山 嶽 有 如 八 仙 , 而 其 他 著 名 的 山 峯 還 有 黃 嶺 、 屏 風 山 南涌郊遊徑2025 、 九 龍 坑 山 及 龜 頭 嶺 。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爲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爲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

南涌郊遊徑: 徒步注意事項

從 「 鳳 東 飛 流 」 前 行 300 米 , 山 形 順 山 脊 突 出 , 景 觀 極 佳 。 東 面 仰 望 大 東 山 ; 東 北 是 石 獅 山 和 禾 寮 墩 ; 北 面 是 東 湧 衝 積 平 原 。 平 原 上 支 流 密 布 , 十 多 條 村 落 盡 收 眼 底 。 拐 過 山 角 , 橫 亙 一 條 石 澗 , 上 架 平 橋 , 已 到 了 地 塘 仔 郊 遊 徑 的 終 點 了 。 附 近 的 山 林 幽 谷 , 修 築 許 多 修 道 靜 室 , 路 經 這 裏 , 旅 遊 人 士 在 欣 賞 山 水 之 餘 , 切 記 不 可 喧 譁 , 以 免 礙 人 清 修 。

南涌郊遊徑: 香港有哪些較爲經典的徒步線路?

山上的樹林,有提供食物、藥物、建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當然再次得到村民的好好保護。 引水開鐅出來的河道、灌溉水溝和蓄水池,令溪水進ㄧ步涵養整片南涌濕地。 沒有農藥和化肥毒害,這裏生機蓬勃,ㄧ眾花鳥蟲魚,自然而生。

南涌郊遊徑: 西貢東

嶂 上 村 因 爲 交 通 不 便 , 已 經 荒 廢 , 僅 餘 下 一 戶 村 民 , 村 內 亦 有 一 所 廢 置 了 鄉 村 學 校 。 前 行 至 坳 門 , 榕 樹 澳 及 企 嶺 下 海 的 海 灣 景 致 , 盡 收 眼 底 , 對 岸 的 馬 鞍 山 及 八 仙 嶺 , 各 具 氣 勢 , 並 可 觀 賞 吐 露 港 和 赤 門 海 峽 的 壯 麗 風 光 。 緊 接 着 一 段 像 是 走 之 不 完 的 「 天 梯 」 石 階 , 下 坡 近 三 百 米 直 達 榕 樹 澳 , 抵 達 終 站 。 正 所 謂 「 欲 窮 千 裏 目 , 更 上 一 層 樓 。 」 若 想 一 睹 壯 麗 的 山 川 氣 勢 , 便 要 不 辭 勞 苦 , 登 上 八 仙 嶺 。 八 仙 嶺 山 道 沿 連 綿 山 巒 的 山 脊 而 走 , 兩 旁 山 勢 巍 峨 陡 峭 , 景 物 全 無 遮 擋 , 置 身 其 中 , 儼 如 飛 鷹 於 天 際 翱 翔 ; 山 脊 兩 旁 景 色 , 天 地 合 一 , 南涌郊遊徑 蔚 爲 奇 觀 。 由 於 路 途 崎 嶇 難 行 , 必 須 有 豐 富 的 遠 足 經 驗 者 , 才 可 嘗 試 登 臨 。

甲龍古道的起步點位於全香港位置最高的荃錦公路郊野公園巴士站,該路線沿大帽山西面山坡的一條山徑蜿蜒而行,是古時八鄉石崗一帶務農人士往來荃灣市集必經之路。 若 是 一 家 大 小 想 同 遊 郊 野 , 則 可 選 擇 漫 北 潭 湧 家 樂 徑 、 北 潭 湧 樹 木 研 習 徑 、 海 下 灣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嶼 山 南 部 以 鳳 凰 山 及 大 東 山 山 脈 作 爲 屏 障 , 因 爲 背 北 向 南 , 故 此 氣 候 溫 和 , 有 較 多 人 口 居 住 , 交 通 亦 相 對 發 達 。 大 嶼 山 自 古 以 來 扼 守 着 南 中 國 河 流 的 出 口 交 通 要 衝 , 位 置 獨 特 。

南涌郊遊徑: 港島徑

中途亦有士多供大家稍作休息,來到這裡大家已經完成了一半路程。 從士多旁邊轉入車道,沿路可以見到不同品種的昆蟲和植物,再前行可以見到公廁(暢通易達洗手間)。 在這裡輪椅使用者可以考慮再沿小路前進或回程,若再沿小路前進的話會有一點斜坡,如果大家沒有信心的話就請回程。 南涌郊遊徑2025 衛奕信徑是香港唯一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第2、3段之間相隔維多利亞港),如要算港鐵太古站至藍田站部分的話,長度另加4.5公里。

南涌郊遊徑: 西貢西

如 果 要 觀 賞 赤 臘 角 機 場 , 只 要 走 這 一 段 路 , 機 場 勝 景 就 可 以 一 覽 無 遺 了 。 由 於 大 嶼 山 郊 野 公 園 面 積 廣 闊 , 加 上 一 直 以 來 位 處 偏 僻 , 又 遠 離 繁 喧 的 城 市 , 故 此 大 嶼 山 對 動 植 物 來 說 是 理 想 的 棲 息 地 , 生 態 資 源 非 常 豐 富 。 就 連 一 般 較 稀 有 的 植 物 品 種 也 可 在 鳳 凰 山 及 大 東 山 北 麓 、 芝 麻 灣 半 島 中 部 一 帶 找 得 到 , 而 且 保 留 着 大 片 的 原 生 次 生 林 。 例 如 : 樹 參 、 香 港 木 蘭 、 石 梓 等 。

郊遊徑途經多個古舊村落,村舍雖已荒廢,但由頁岩疊砌而成的牆壁部分仍然存在,甚有古樸風味。 郊遊徑有些路段穿越多幅次生林,其中樹木品種繁多,姿態挺拔,枝葉茂盛,誠爲大自然瑰寶。 看山形,彌勒山成一個圓錐體,上小下寬,中間圓鼓鼓的,真有點像彌勒佛的坐相。 沿郊遊徑前行至老龍田,宛如屏風的高山矗立眼前,頓時感受到屏風山、黃嶺和八仙嶺等崇山峻嶺的懾人氣勢。

南涌郊遊徑: 西貢及清水灣

初時石梯連綿,春日陽光下已讓人汗流浹背,直到與屏南石澗交匯的石橋,始有涼風,叫人精神為之一振。 依郊遊徑上行,或可在「狗頭石」後沿澗上溯,此刻石澗只有淙淙流水,除了可享攀爬之樂,亦能隨時左切撤回澗畔的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往平頂坳之途,可望見屏風山北坡平緩地勢,山脊匐伏如蛇行。 是日閒遊,只為身心放鬆,不為探奇,呼朋引伴,無須趕路,只管擔天望地。

南涌郊遊徑: 郊遊徑

繼續在萬宜路上前行經過白臘營地,很快就能來到壯觀的萬宜水庫東壩,M017 標距柱後是東壩紀念公園,豎有一座藍色的弱波石,紀念 1970 年代建造萬宜水庫過程中因公殉職的中外工程人員。 沿着東壩前行,左手邊是蔚藍的萬宜水庫,右手邊是波濤洶湧的南海和孤懸副壩外的破邊州。 東壩涼亭位於 M018 和 M019 之間,在節假日時有大量出租車停靠,可在此搭乘出租車回到西貢市區。 麥理浩徑是香港最早啓用且最長的一條長途遠足徑,也曾被評爲「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這條全長有 100 公里的遠足徑一共分爲 10 段,第一、二、三段位於西貢東、西郊野公園內,其中第二段更是公認的最美徒步線。

去程可在巴士到北潭路北潭凹村巴士站下車再沿北潭路向北潭湧方向前行3分鐘達入口,或可在西貢墟乘搭綠色專線小巴直達入口下車。 返程可於終點乘搭綠色專線小巴返回西貢墟或由北潭路「怡庭」沿北潭路向北潭湧方向前行約4分鐘,乘巴士返回西貢。 黃 龍 坑 郊 遊 場 位 於 東 湧 黃 龍 坑 道 , 於 此 亦 可 接 駁 黃 龍 坑 郊 遊 徑 前 往 二 東 山 。 黃 龍 坑 郊 遊 場 旁 爲 黃 龍 石 澗 , 四 周 環 境 優 美 。 場 內 設 有 緩 跑 徑 、 多 套 健 身 設 施 供 遊 人 作 康 體 活 動 ; 其 他 設 施 包 括 : 避 雨 亭 、 桌 椅 及 木 制 動 物 也 設 置 於 郊 遊 場 內 。

如果想走完麥理浩徑第二段的話,可在 M042 標距柱處沿着「北潭坳」指示牌,繼續前行,只是還要再爬升 100 多米,多行 3 公里從 M042 至 M048,才能到到北潭坳,接上車路。 由北潭湧或黃石碼頭搭乘94巴士可返回到西貢市中心,於節假日可乘坐 96R 至鑽石山。 經過黃泥涌水塘公園主壩後,由引水道左邊的小徑攀上436米的紫羅蘭山。 由於上山的路段崎嶇不平,遠足人士宜分段休息,並沿途飽覽深水灣及南丫島景色。 返程可由出口沿北潭路向北潭湧方向前行約4分鐘乘巴士返回西貢墟或市區,或在出口可乘搭綠色專線小巴返回西貢墟。

南涌郊遊徑: 香港有哪些較爲經典的徒步線路?

返程尾段接上衛奕信徑第二段往山下方向行走,沿康怡花園旁邊的小徑接上馬路,沿基利路步行下山往英皇道,續往東行可到達港鐵太古站。 整條康柏郊遊徑環繞柏架山西北部山麓之山谷而行,平坦易走。 沿路除可欣賞附近山脈的翠綠美景外,更可飽覽鰂魚涌一帶之優美風景。 水塘西南是高303米的老人山,設有山火瞭望臺,監察附近地區的山火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