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雪克 33 就算沒搖也是可以喝啦,以目前能找到的資料,內容物其實就是一般的調味,搖 33 下應該只是噱頭。 5.哥登堡餐廳(土瓜灣) 一門面招牌字體同埋掛出嚟嘅霓虹燈招牌,就知哥登堡有番咁上下歷史。 雖然佢全盛時期有4間分店,而家只剩1間總店,亦冇格仔檯布,但有梳化卡座,同暗暗燈光,懷舊味道仍在,街坊們就卻嘅可以去下。

「香港的首個薄餅Pizza 懷舊扒房 1963」與現今一般Pizza最不同之處,是不依賴醬料的味道,而是以Parma Ham、4種類芝士、磨菇及茄醬的香及薄皮Pizza的脆創造出美味。 製造這個Pizza的8吋模具是William在60年前自製的,當時就是用這模具製造出全港最早期的意式Pizza,至今仍然使用。 「樂意獨創經典花膠扒」是當年全港首創,用中式食材融入西式煮法的菜式,帶起一陣飲食潮流。 用薑、蔥、紹酒等多種食材製成湯底,慢火炆熟比較厚肉的花膠後加芡汁令花膠扒更鮮甜。 這道菜以膠質豐富而大受歡迎,成為很多知名人士,名流淑女必定品嘗的菜式。

懷舊扒房: 扒房推介|港島區|10.灣仔La Moo Moo’s Steak And Fries任食牛扒薯條

港式豉油西餐就係要淋個汁,有別於外國嘅做法,而呢個森美汁係自家配方,香濃惹味,必點。 佐敦一家懷舊扒房主打平價扒餐 ,午餐時段最平的鴛鴦扒餐,包括一塊牛扒、一塊豬扒,配飯/意粉/薯菜(連餐包、餐湯、餐飲)只需$38,吸引不少打工仔大排長龍。 因為William採用的調味材料與配方是當年的組合,所以這道牛扒他他堪稱百分百懷舊口味,但是要留意,想欣賞堂前即製,要預先要求。 USDA Prime是美國農業部發出的最佳品質保證,通常100隻牛之中,約有3隻牛的肉質可以達到這級別。 在Mr Tomahawk可以嘗到這級別的牛柳、肉眼扒、西冷扒及斧頭扒。 由於美國牛以穀飼為主,所以肉扒有咬口,品嘗傳統製法的優質美國牛扒,應該是這種口感。

  • 2.火候精準,雜扒沒有一塊煎得過火,雞扒格外嫩滑。
  • 菜式份量十足,牛柳近兩吋厚,牛肉味濃,值得一試。
  • 店內自設Butcher Shop,客人可即時看到新鮮肉扒,且不論店員,廚師均能解答出所有肉類的來源,可以給予客人信心。
  • 70年代於澳門開業, 後搬到深水埗, 屹立至今,環境老化、逼狹,但頗有懷舊情調,玻璃門掛窗紗,啡色卡座、膠枱墊,時光倒流70年。
  • 十多款鐵板餐 有海鮮、牛扒、豬手、豬扒等,小喫也有特色,大蝦多 士、金沙骨沙律、煙肉腸仔卷,不是四處喫到。
  • 隨著上年九月中曾經是《花樣年華》及《2046》拍攝場景的金雀餐廳宣佈停業裝修,未知道何時才會重新開業之後,殖民時期開始發展的港式扒房亦開始買少見少。
  • 用在適當的地方可以救人一命,依賴過度也可能造成人生停滯、難以成長。
  • 慢煮鮮鮑魚用上每日空運到港的南非鮑,肉質彈牙,鮑魚肝醬濃鬱鮮香;另一道法式花膠,用上軟滑黏口且矜貴的白花膠,伴法式藜麥白汁,味道出奇地夾。

餐廳搜羅多款不同產地的世界各地頂級熟成牛肉,也有產自獨立有機農場,肉味各有特色。 廚師團隊由奧地利主廚 Marc Benkoe 掌舵,其豐富深厚的經驗對牛扒生熟度拿揑準繩,永無失手,令牛肉的味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間來自美國的名牌連鎖扒房Ruth’s Chris Steak House,十多年前落戶香港,深受外籍人士歡迎。 招牌的牛扒用上是最高級的 US Prime牛肉,更有指定牛種,分別是粟米餵飼的安格斯及美國Hereford牛,肉味濃鬱。 牛扒更用上濕式熟成法,放入真空袋,讓裡面的酵素軟化肉質。

懷舊扒房: 童年時的瓊漿玉露,終成時代的眼淚

店內有逾6款炭烤牛扒,包括日山 A5黑毛和牛、美國特級安格斯、美國頂級牛扒、澳洲 M5和牛、澳洲特級和牛和罕見的比利時頂級牛扒,除有常見的西冷及肉眼,還有肩胛肉、臀肉和板腱肉等,以扒房來說部位選擇十分多。 中環扒房Beefbar,今年榮獲《米芝蓮指南香港及澳門》一星餐廳,位於中環雪廠街的樓上舖,位置隱祕,熟客才懂找上門。 大廚配合各款精緻配菜做頭盤,如醃章魚、沙律及舌拿魚等選擇;主角牛扒就有黑安格斯牛肉、澳洲和牛肉眼等選擇,牛扒生熟程度剛好,粉紅嫩心,入口肉質軟滑。 三十多年歷史,荃灣區碩果僅存的老式西餐廳,每晚門外 都見排隊人龍。 除了鐵板餐,還有許多old school食物、飲品。 十來款鐵 板餐,多用澳洲及新西蘭肉類,每款都跟特定醬汁,改汁要 加錢。

  • 原來飛鷹係1977年由澳門來港,屹立喺舊區深水埗,坦白講,呢個地理環境,真係令人好擔心佢隨時會因拆卸重建等影響而結業。
  • 嚴選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牛肉,同時提供由資深侍酒師精心挑選,超過500款佳釀,令美食愛好者享受獨一無二的餐飲體驗,特別適合親密的聚餐和慶祝場合。
  • 招牌巨型Porterhouse於接近870℃的烤爐煎封,切件放上塗了牛油清的碟子,再原碟放入烤箱煮至相應熟度,上枱時碟上還有「滋滋聲」,對鋸扒有要求的食肉獸而言,絕對食得過。
  • 除了鐵板餐,還有許多old school食物、飲品。
  • 用餐車在客人面前即製牛扒他他,全港只剩下Mr Tomahawk了。

上世紀60年代開業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一直維持英國式傳統。 經典五道菜嚐味套餐及經典三道菜黃昏嚐味套餐中,均可選威靈頓牛柳作主菜。 酥皮焗得金黃酥脆,緊緊包住牛柳,中間夾着一圈蘑菇茸,菌香濃鬱,還配上黑松露汁和英式芥辣,伴牛油薯蓉和蔬菜,絕對是城中尊貴之選。 編按:在 Y 編、A 編跟 C 編都還在「馬麻砸摳」的時候,去一趟雜貨店或超商買飲料是童年一大樂事,雖然那些當年讓我們癡狂的暢銷飲料已漸漸消失……但不要緊的!

懷舊扒房: Mr Tomahawk X 麥華章|樂意扒房今重現 招牌菜USDA Prime戰斧扒 堂前即製牛扒他他 獨創經典花膠扒

你或許不記得太多細節了,只知道每次想到它(或是他)心中都會浮現幸福的暖意,不由自主地重溫你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如果你手邊還有舊版的Qoo(到底誰有!),可以看到上面寫著「符合 CNS2377 清淡果汁標準」,並標示著果汁成分為12%。 CNS2377 是水果及蔬菜汁飲料的國家標準規範,要符合規範才能說自己是「果汁」! 而當初規範中的「清淡果汁」指的是果汁成分大於等於 10% 或小於等於 30%,而現行 98 年修訂版本的 CNS2377 已經沒有「清淡果汁」這個項目。 之前在臺灣,可口可樂的果汁品牌「美粒果」也有出 Qoo 的限定包裝,這源於2012年日本可口可樂公司將 Qoo 這個 IP 併到了美粒果這個子牌裡。 說到要搖的飲料,雪克 33 的「要搖 33 下」也是許多人的童年首選,雖然我是沒有喝過(真的),但不少人都分享「搖過之後綿密的泡沫很好喝」。

Mr Tomahawk沒有標誌性的紅方格枱布,換上黑白格地磚及保留當年訪港美國海軍艦隊的紀念徽章,例如有珊瑚海號航空母艦(CVA-43)、企業號航空母艦(CVN-65)等,加上黑板白字的菜譜,呈現歐美懷舊的風格。 其實,不只設計裝飾,菜式味道亦積極保留當年特色。 維港景色、華麗裝修,The Steak House擁有卻不標榜。 扒房最引以為傲的三大招牌是「肉」、「炭」和「刀」。 懷舊扒房2025 先說最多人關心的「炭」,The Steak House在80年代是香港首間引入木炭烤架的扒房,當年不少扒迷老饕也是衡著炭烤牛扒而來。 現在主要採用可保持高溫及鎖起牛肉滋味的備長炭,以及給予煙燻香氣的木炭,將牛扒烤得外層微脆帶焦香、中間軟嫩及富有肉汁鮮味。

懷舊扒房: 扒房牛扒餐廳父親節Top 24推介! 尖沙咀酒店/旺角平價鋸扒聖地、優惠套餐

香港東湧世茂喜來登酒店頂層的戶外露天餐廳海岸扒房,每個週日推出早午自助餐,讓你在廣闊開揚的空間開懷暢飲。 提供招牌冷盤,包括生牛肉他他、棉布鵝肝、100日穀飼生牛肉薄片及各款前菜沙律。 懷舊扒房 當然少不了自助冰鎮海鮮吧:原隻波士頓龍蝦、加拿大蟹腳、法國生蠔、虎蝦及大蜆,任君選擇。 主菜推介乾式熟成牛肉及多款炭火燒烤菜式、蟹肉班尼迪、慢煮美國牛臉頰及香煎北海道帶子等,即點即製,無限量供應。

懷舊扒房: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9月新展:「凝視三星堆」將展出120件逾千年文物,一探古蜀文明的高峯

用餐車在客人面前即製牛扒他他,全港只剩下Mr Tomahawk了。 「堂前即製霜降牛扒他他」用最鮮甜的Prime Sirloin部位剁碎製成,Prime級別牛肉產量本來不多,來貨價比較貴,但是為了保持鮮味又滑溜的口感,繼續用這級別及部位的牛肉。 懷舊扒房 香港向來以華洋雜處,東西文化交流而自豪,飲食同樣百花盛放。 麥sir與William相交甚篤,這天與食評家Isaac特意前往Mr Tomahawk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落地玻璃窗外都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維港多年來仍是璀璨耀眼。

懷舊扒房: 扒房推介|港島區|15. 灣仔萬麗海景酒店Mirage Bar & Restaurant 澳州精品牧場牛扒

經歷數十載,唔少餐廳最後都不敵天價租金、收樓清拆等現代問題,執下一間執下又一間,唔通我哋想鋸個平靚正嘅扒都咁難? 其實港九新界都重有扒 房為大家效力,我哋一於list曬出嚟,無論你去到邊區都可以浪漫地鋸個扒。 如果嫌棄鬆肉粉牛扒,請你返去高檔扒房食幾百蚊塊嘅扒,呢度只講人情味同懷舊 氣息,價錢同連鎖快餐店相若,不過情懷無價。 懷舊扒房2025 2.整體食物水準中上,所有扒類煎得甘香又不過膩。 6.配菜如西蘭花、甘筍鮮爽,雜扒更有燒菠蘿,甘甜解膩。

懷舊扒房: 無限美好的懷舊濾鏡

餐廳的設計、色彩都停留在1970年代,門口印有嘉士伯、芬達圖樣的直立餐牌染上歲月的風霜,室內牆上的舊剪報、電影劇照已變黃,而最具懷舊色彩的格仔枱布也被洗刷至褪色。 「現在已經買不到這些格仔枱布了,我們買布自己車的。」胡太習慣坐在水吧前,有時翻翻報紙,有時看看舖面,有時幫忙招呼客人,偶爾有個後生仔會在樓面打點,那是他的兒子Billy。 以巴伐利亞籍小說人物Hugo Ludwig Wilhelm von Gluckenstein命名的希戈餐廳(Hugo’s)在1969年開業,當時位於彌敦道的凱悅酒內,裝潢猶如歐洲古堡,屬於香港七十年代最具氣派的扒房。 當年Hugo’s的客人非富則貴,李小龍、Madaonna、泰國公主、菲律賓總統也是座上客。 昔日場內設有現場樂隊,結帳時女客人會獲得一枝玫瑰,男客人會獲得一支雪茄。

懷舊扒房: 鋸扒推介2.深水埗 飛鷹餐廳 餐湯濃滑

這家小扒房,在何文田和銅鑼灣開店,老闆們是一班牛扒迷,將Flat Iron(牛肩)這被人遺忘了的牛部位,變成主角。 「用一生治癒童年」真的令我感同身受,我一直很難以理解「幸福童年」這個語詞,童年意味著無取得生存資源的能力、無行動自由、處於所屬羣體的最低位階、無所有權、無選擇權,這樣的狀態,為什麼會有「幸福童年」這種語詞呢? 可以賺錢、安排自己的時間、所有物不會被任意剝奪、不再時時處於最低位階、可以有自己的住所,不用被威脅。

懷舊扒房: 懷舊扒房 有得食好去食啦,望!

走進Hugo’s,就像進入浪漫懷舊電影的場景當中,被脫離現實的經典華麗包圍。 城中罕有的「直火料理」餐飲概念餐廳,以原始的直火料理手法,呈現食材最真實的風味。 餐廳一隅也有開放式肉窖,精挑細選各地的靚肉再自家熟成。 當中有被牛魔王譽為「世界最好味牛肉」的西班牙 Rubia Gallege 牛扒,其巴閉在牛隻在當地飼養至10歲以上才屠宰,肉味非常濃鬱。

懷舊扒房: 灣仔 波士頓餐廳 用料講究

但無論是「新版雀巢檸檬茶」還是「飛想茶」,跟舊版比起來味道還是有些差距。 10.蘇珊娜餐廳(西貢) 以前去西貢,見有兩間蘇珊娜,店面亦非常相似,唔知頭唔知路都唔知揀入邊間好,不過而家唔使揀,幾年前萬年街嗰間已結業,只剩普通道1間。 懷舊扒房2025 1.除了醬汁,還可加蒜蓉,一大堆放上面,惹味濃鬱。

懷舊扒房: 週末好去處 暑假8大商場夢幻打卡位!罐頭豬LuLu / 夢幻大樹配絕美小燈泡 / 童年回憶3米高天線寶寶 / 懷舊玩具鐵皮機械人

相比期望食客重回堂食,她認為盡管疫情退去,港人也離不開綫上點餐的習慣,外賣是必然的趨勢。 我無辦法給一塊兩、三成的牛排讓客人自行加熱到他想要的成數。 如果(客人)不是立即進食,不生不熟的食物是很容易出問題。 另外,她還在各新分店中,加設打卡牆並所上金鳳創立的年份,突顯品牌歷史之餘,滿足港人愛影靚相的飲食潮流。

70年代於澳門開業, 後搬到深水埗, 屹立至今,環境老化、逼狹,但頗有懷舊情調,玻璃門掛窗紗,啡色卡座、膠枱墊,時光倒流70年。 十多款鐵板餐 有海鮮、牛扒、豬手、豬扒等,小喫也有特色,大蝦多 士、金沙骨沙律、煙肉腸仔卷,不是四處喫到。 要做文青去扒房影啲王家衛式嘅相,tune色之外,梗係要有埋個幫到手嘅扒房場景。 賣港式鼓油西餐嘅扒房係上世紀70年代產物,當年極之盛行,至今仍有唔 少扒房屹立。

早餐經典Eggs Benedict水煮蛋配烤鬆餅,配以煙燻鱒魚、Avruga魚子醬、炒菠菜及田園沙律。 餐廳的weekend brunch 是以四道菜早午餐形式,以招牌蟹餅配鵪鶉蛋、煙燻及新鮮三文魚他他、新鮮生蠔或Wooloomooloo招牌沙律作為開胃前菜。 湯點可選充滿濃鬱菇菌香味的野菌忌廉湯或貴氣十足的法式龍蝦湯。 這樣把情節記憶跟情感綁在一起,有壞處當然也有好處。 在心理治療中我們常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人雖然會因為負面經驗產生心理創傷,但也同樣能受惠於正向經驗,讓這些愉快的記憶成為往後人生重要的抗壓資本。

懷舊扒房: 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Dom Pérignon週日早午餐

原來飛鷹係1977年由澳門來港,屹立喺舊區深水埗,坦白講,呢個地理環境,真係令人好擔心佢隨時會因拆卸重建等影響而結業。 老店結業,通常都係關門大吉前幾日先宣告,大家未必趕得切去見佢最後一面。 喺灣仔42年嘅樂意扒房,卻早早就通知大家,佢喺2016年因馬來西亞領事館拆 卸而講bye bye喇! 既然有時間,大家不妨準備個懷舊style,襯番店內嘅仿紅磚牆、紅色格仔布、懷舊卡座,邊鋸頂級美國Prime grade牛扒,邊影輯最有《花樣年華》feel嘅相,啲like唔使呃都勁多。 2.火候精準,雜扒沒有一塊煎得過火,雞扒格外嫩滑。

懷舊扒房: 玩樂 What’s On週末好去處 暑假8大商場夢幻打卡位!罐頭豬LuLu / 夢幻大樹配絕美小燈泡 / 童年回憶3米高天線寶寶 / 懷舊玩具鐵皮機械人

另外,用餐車在客人面前即製牛扒他他的服務,當年只有少數如半島酒店級別的西餐廳提供外,難以在其他餐廳品嘗到。 Mr Tomahawk積極保留經典的味道與服務,著實難能可貴。 日本六本木人氣牛扒餐廳的 37 Steakhouse & Bar 佔地7,000平方呎,景觀開揚,能飽覽香港島絕佳景色。 餐廳打正旗號提供頂級牛扒料理,牛肉種類及部位多元化,包括美國特級安格斯肉眼、牛柳及西冷;澳洲特級和牛斧頭扒、T 骨牛扒及牛肝腱肌;澳洲黑毛安格斯牛柳及帶骨肉眼;日山A5黑毛和牛、韓國頂級牛扒和比利時乾式熟成西冷等等。

懷舊扒房: 香港的首個薄餅

搣開餐包,發現將牛油塗上,一來不用麻煩客人,二來亦節省了客人的用餐時間。 但侍應態度如澳洲牛奶公司的侍應差不多,會不時催促食客結帳。 小編於午餐時段到訪,店內坐無虛席,一坐底餐牌也來不及看,侍應已超有效率問揀有羅宋湯或忌廉湯,羅宋湯內有西芹、紅蘿蔔、豬肉等湯料,味道偏甜;忌廉湯質地濃稠,內有粟米粒味道偏淡。 懷舊扒房 隨著上年九月中曾經是《花樣年華》及《2046》拍攝場景的金雀餐廳宣佈停業裝修,未知道何時才會重新開業之後,殖民時期開始發展的港式扒房亦開始買少見少。 懷舊扒房2025 平時食來食去都是西冷、肉眼這類稱為First cut的牛扒,但其實懂得欣賞second cut,亦可便宜地喫到靚牛扒。

懷舊扒房: Foodie What’s On聖誕元旦Brunch推介 精選城中最豐富早午餐!270度維港海景意菜/西班牙經典Tapas烤乳豬海鮮飯 / 地中海直送海鮮拼盤/酒店自助餐任食矜貴海鮮烤牛柳

扒房與酒店大堂及客房雖然都是重新裝修,卻是採用不同設計師。 The Steak House由Bar Studio負責室內設計,扒房落地玻璃窗上裝上垂直鏡面,讓維港景色可映入各人眼簾當中。 另外,酒紅、木炭、銅色與金色的色調,再加上皮革和麂皮,帶出復古華麗的格調。 印象中,The Steak House就是如此浪漫、貴氣、優雅。 同樣是為數不多的豉油餐廳,深水埗的飛鷹餐廳則較為幸運,老闆胡寶強於1979年在荔枝角道開店,主打廉價美味的扒餐,後期老闆買下地舖,避過加租潮。 店裏的餐牌數十年如一日,只賣數款扒餐,包括牛扒、德國豬手、蒜茸雞扒、什扒等,來此鋸扒的大多會點鐵板牛扒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