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中,虛雲囑他前往香港,抵港後他在荃灣竹林禪院閉關三年,出關後獲曾璧山居士託付於沙田建寺。 意昭為紀念先師虛雲和尚,以其別號「古巖」為佛寺命名。 沙田車公廟人所共知,但旁邊一間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古巖淨苑卻不是很多人到過。 該寺主殿名為「千佛寶殿」,供奉五方佛,殿中有一座高及天花的圓柱形佛塔,頂端置有五尊佛像,代表東南西北中的五方世界,中央的一尊名叫毗盧遮那佛。 下方的圓柱形佛塔布滿千尊小佛像,取「千佛繞毗盧」之意。 城規會文件顯示,古巖淨苑稱申請目的是為明確界定現時土地用途,同時規範化一直共存的骨灰安置用途。
慈航淨院於1914年創立,是沙田現今歷史最悠久的佛教道場。 民國初年,內地許多佛道寺廟被政府收回,改為學堂,不少僧侶轉來香港修道。 那年代的沙田仍屬鄉郊,景色優美,且有鐵路通達,故此漸漸成為內地僧侶建寺之所。 香港特區政府在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的領導下,正式承認佛教對香港的影響。
古巖淨苑: 私營骨灰安置所指明文書申請通告及申請摘要
古巖淨苑座落於沙田車公廟旁,由意昭法師在1951年創建。 意昭法師祖藉廣東,家中多為讀書人,在1944年,17歲的意昭法師在韶關南華寺跟隨虛雲高僧並受具足戒,之後陪同虛雲往雲門寺和聽教。 1949年,意昭法師受託前往香港,早期閉關於荃灣竹林禪院三年,出關後受曾壁山居士所託建寺於沙田。 「千佛寶殿」為寺中主殿,供奉了五方佛,殿中圓柱形佛塔頂端有五尊佛像,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的意思,塔底有千尊小佛像,有「千佛繞毗盧」的意思。
淨苑由自小追隨先師虛雲和尚的意昭法師,以虛雲的別號“古巖”爲淨苑而命名。 淨苑最核心的地方,是千佛寶殿,於一九九五年,意昭法師在寶殿四周牆壁上,加上四大菩薩以及五百羅漢像。 以釋智超方丈爲團長,古巖淨苑的37人朝聖團在1980年6月2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寶光寺做了一小時佛教法事。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陳天權
沙田車公廟廣為外界所知,則始自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之後。 九廣鐵路設有沙田站,距離車公廟不遠,1935年又在車公廟附近增設臨時車站,令該廟成為旅遊勝地,香火日增。 但隨後出現廟權之爭,田心圍訴諸法庭希望取得該廟,但因缺乏證明文件而未能成功。 1936年政府接收該廟,交予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爭廟事件才暫告一段落。
古巖淨苑(Koon Ngam Ching Yuen)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大圍車公廟路1號,該苑於1951年創建。 古巖淨苑2025 淨苑由自小追隨先師虛雲和尚的意昭法師,以虛雲的別號「古巖」為淨苑而命名。 淨苑最核心的地方,是千佛寶殿,於1995年,意昭法師在寶殿四周牆壁上,加上四大菩薩以及五百羅漢像。 古巖淨苑2025 根據發展局資料顯示,古巖淨苑早在2010年已被指違反地契及規劃用途。
古巖淨苑: 命名空間
淨苑係由從小就追隨先師虛雲和尚嘅意昭法師,以虛雲嘅別號「古巖」為淨苑命名。 古巖淨苑2025 淨苑最核心嘅地方,就係千佛寶殿,喺1995年,意昭法師喺寶殿四周牆壁上面,加上咗四大菩薩同埋五百個羅漢像。 古巖淨苑 山徑(證菩提道)有弦一法師的對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讓三分與人嚐。」,攀登山徑後,仍供奉據說是香港第一尊四面佛雕像。 旁邊的『千佛寶殿』供奉五方佛;殿內有一座圓柱形的佛塔,頂部有五尊佛像,分別代表東、南、中、西、北的五方世界;即是東方世界阿閦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毘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至於下方的圓柱形佛塔有千尊小佛像,取『千佛繞毘盧』之意。
- 當年廣州如來庵的宏願法師(比丘尼)在車公古廟旁的小山崗購入新田村一間舊村屋給女眾修道,起名「慈航道場」,以觀音菩薩的普度眾生為己任。
- 董建華自己也是佛教徒,參與了香港和中國宣傳佛教的相關活動。
-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 而據古巖淨苑在今年10月30日向城規會遞交的申請文件顯示,古巖淨苑地盤面積約1,989平方米,在1951年起以宗教機構存在該塊土地上,現有大殿「千佛寶殿」、兩座兩層高的骨灰龕大樓「觀音堂」及「地藏殿」。
- 但隨後出現廟權之爭,田心圍訴諸法庭希望取得該廟,但因缺乏證明文件而未能成功。
而據古巖淨苑在今年10月30日向城規會遞交的申請文件顯示,古巖淨苑地盤面積約1,989平方米,在1951年起以宗教機構存在該塊土地上,現有大殿「千佛寶殿」、兩座兩層高的骨灰龕大樓「觀音堂」及「地藏殿」。 根據城規會文件,古巖淨苑申請將土地用途由「鄉村式發展」改劃成「政府、機構或社區」,並申請1,969個骨灰龕位及907個紀念牌位。 古巖淨苑 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大圍車公廟路1號,該苑於一九五一年創建。
古巖淨苑: 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在2019年8月30日公佈實施下列三項措施及安排,以加快處理指明文書申請:
文件亦顯示,古巖淨苑稱批准是次申請不會成為其他個案的不良先例,反而鼓勵進一步優化及完善內部設施,及有助減輕單人及親屬骨灰龕需求壓力。 古巖淨苑在申請文件上又稱,從用地功能規劃角度看,是次申請是合情和合理,項目與鄰近發展協調。 1952年智林法師看見鄉童失學問題嚴重,在附近開辦義學,校舍由胡文虎昆仲捐助。 1982年淨院獲政府在圓洲角興建新校舍,將義學遷進新址,名為「慈航學校」。 原先的義學改為慈航幼稚園,至2000年停辦,其後將物業贈與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作為慈善用途。
古巖淨苑: 命名空間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交通指南
另有傳說指當年沙田發生瘟疫,死者無數,鄉民於是迎請車大元帥到來巡遊驅疫,結果疫症消失。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介紹
今天善信對該寺的認識,大多隻是戶外一尊四面佛像,據說這是香港第一尊四面佛像。 古巖淨苑 當年意昭法師身兼竹林禪院住持,常到南洋各地弘法,結識泰國的副僧王,一九八五年獲贈四面佛像,置於古巖淨苑範圍,自此四面佛信仰在港傳播。 古巖淨苑於一九五一年由意昭法師創建,他出身廣東的書香世家,一九四四年往韶關南華寺於虛雲和尚庭下受具足戒,時年十七歲,其後隨虛雲轉往雲門寺聽教參方。
古巖淨苑: 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於2022年8月16日公佈訂定2022年12月31日為申請人就仍在審核中的暫免法律責任書申請提交文件∕資料∕證明書的最後限期。有關詳情請按此。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沙田車公廟的出現較晚,有說田心圍在明朝末年立村時已在三川交滙之處(今新田村)建廟。
古巖淨苑: 佛教文化
如欲就下列申請表達意見,請於通告日期起計一個月內致函長沙灣郵政局郵政信箱80011號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務辦事處牌照組收。 注意: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 閣下乘車前請留意行車路線方向和車站資料,部分巴士路線按特定時間和班次走不同的行車路線,未必能夠到達目的車站。 位於鬧市的道場交通便利,附近車站和行車路線多不勝數,在此不能盡錄,請 閣下出門前先上網搜查最合適的行車路線。 現時私營龕場分為兩種,一種是符合地契、城規用途及未有非法佔用官地的;另一種則是違反地契及規劃用途、而規劃署及地政總署已獲悉的。 全港目前約有120所私營龕場屬於後者,而其中一間便是古巖淨苑。 他質疑古巖淨苑位置極貼近附近的李屋村民居,「最近嗰間屋﹝距離﹞只有一條巷咁細」,擔心在大量增加龕位下,將有更多人出入及燒香唸佛,在空氣、噪音、交通等方面對居民有所幹擾,希望城規會審慎考慮申請。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
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古巖淨苑已向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務辦事處申請牌照、豁免書及暫免法律責任書,目前尚欠提交部分文件,申請尚在處理中。 去年6月生效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規定,私營骨灰龕場必須領有牌照,纔可出售或新出租龕位、一般營運;如要一般營運龕場、不得出售或出租龕位,則須領有豁免書、或暫免法律責任書。 如私營骨灰龕場要獲得牌照,便要向發牌委員會申請,及必須符合土地、城規及建築物等規定,及提交管理方案等。 本網頁所載的資料,旨在就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收到的指明文書申請,為公眾提供有關資訊。 除上述目的外,禁止任何人士使用當中所載資料作其他用途。
古巖淨苑: 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收到的指明文書申請一覽表(
他自小追隨著名高僧虛雲老和尚,為紀念老和尚,淨苑便以虛雲之別號「古巖」為名。 淨苑除建有宏偉的千佛寶殿及五百羅漢像外,並供奉由泰國副僧王送來的四面佛。 由於意昭法師跟隨高僧虛雲和尚多年,為了紀念虛雲和尚,便用了他的別名『古巖』為名。
古巖淨苑: 香港佛教聯合會何德心居士贊助 積極推廣佛化價值教育
山徑(證菩提道)有弦一法師的對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讓三分與人嘗。 旁邊的‘千佛寶殿’供奉五方佛;殿內有一座圓柱形的佛塔,頂部有五尊佛像,分別代表東、南、中、西、北的五方世界;即是東方世界阿閦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毘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至於下方的圓柱形佛塔有千尊小佛像,取‘千佛繞毘盧’之意。 車公廟另一旁亦一間佛教道場名為「古巖淨苑」,同樣被人忽略。
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申改劃用途、建2千個骨灰龕 僅一巷之隔或影響民居
苑內的千佛寶殿有一座高及天花的圓柱形佛塔,頂端置五方佛,代表五方世界,中央的一尊為毘盧遮那佛。 1995年苑方在千佛寶殿四周牆壁加上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和五百羅漢像,小小的空間容納了諸天神佛。 古巖淨苑(Koon Ngam Ching Yuen)喺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車公廟路1號,間苑喺1951年起。
每年香火最盛的日子除了佛教法會,便是十一月九日的四面佛誕。 當年意昭法師常到南洋弘法,結識泰國的副僧王,1985年獲贈四面佛像,置於古巖淨苑。 古巖淨苑 據說這是香港第一尊四面佛像,另外亦有善信送了一尊四面佛像給竹林禪院,自此四面佛信仰在港傳播。 古巖淨苑平日善信不多,香火最盛的日子除了佛教法會,就是11月9日的四面佛誕。 發展局資料顯示,古巖淨苑曾經在2015年向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用途,同樣是申請將「鄉村式發展」改劃成「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並申請3,087個骨灰位,不過其後在2016年10月撤回申請。
古巖淨苑: 香港佛教道場
淨苑由意昭法師於1951年創建,他出身於廣東的書香世家,1944年往韶關南華寺於虛雲和尚庭下受具足戒,時年17歲,其後隨虛雲轉往雲門寺聽教參方。 抵港後他在荃灣竹林禪院閉關3年,之後獲曾璧山居士贈予沙田一地,助建佛苑。 古巖淨苑(Koon Ngam Ching Yuen)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大圍車公廟路1號,該苑於1951年創建。 淨苑最核心的地方,是千佛寶殿,於1995年,意昭法師在寶殿四周牆壁上,加上四大菩薩以及五百羅漢像。 一九九五年,意昭法師在寶殿四周牆壁加上四大菩薩和五百羅漢像,小小的空間容納諸天神佛,教人目不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