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信報》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專業應用教授陳景祥也表示,後續要留意的是這種「國安就不用持平」的規定,會否延伸到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不過,翻查現行的《電視節目守則》和《電臺節目守則》,「恰當地持平」原則不僅適用於新聞節目,也適用於「有關香港公共政策或備受香港公眾關注而又具爭議的真實題材節目」。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日前撰文指,持平凖則只適用於新聞報道,教育等節目並不適用,而在西方社會,「國家安全觀」也有凌駕性,例如美國和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美媒在關鍵時刻會完全站在國家立場上報道,以免挫傷士氣。
但兩秒後懷疑轉綠燈,陳先生踩油前進,尾隨的巴士司機則匆忙將手機放下,再繼續前行。 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香港國安法「域外適用第一案」:留學日本女生返港換證被捕的細節
2013年裁定無線電視節目《東張西望》製作的《電視牌照風雲》「未能恰當地持平,報道各方意見時沒有盡量求取平衡」,因而罰款5萬港元。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下稱通訊局)近日提出修例建議,核心內容是,廣播機構製作涉及國安法及國民教育節目時,不須遵守「持平要求」,因為「持平」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 對於因使用或依據本網頁所載或默示的任何資料而引致有關的任何(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特殊或相應的)損失、損害和費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任何情況下,不論以任何方式,概不負責。 有關罪行的確實條文和罰則,請參考相關法例或/及附屬法例。
運輸署在2014年1月回應,同意現時監察巴士行車班次的機制有改善空間,並接納申訴專員的一些建議,如「按不同時段計算脫班率」,有助市民更清晰理解專營巴士服務的表現,[9]。 後來運輸及房屋局於6月回覆立法會指,運輸署一直密切監察及跟進班次失準及脫班情況,並重申脫班率為實際行走班次與編定班次的相差的比率[10]。 公共小巴司機須持有公共小巴(代號5)駕駛執照,另需申領公共小巴司機證纔可駕駛公共小巴。 自1994年12月1日起,運輸署只會同時簽發公共小巴及私家小巴駕駛執照,不會為具有三年私家車駕駛經驗的司機免試簽私家小型巴士駕駛執照。 新條例賦權運輸署署長於已經安裝電子數據記錄儀的公共小巴進行檢驗時,可安排檢索電子數據記錄儀所儲存的任何資料,以確保電子數據記錄儀操作正常,及加強監察公共小巴服務和營運。 此外,為方便調查意外和《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及其附屬法例所訂的其他罪行,並為執行涉及小巴營運的法例,條例同時賦權警方檢索電子數據記錄儀所儲存的任何資料,並訂明該等資料可在任何刑事法律程序用作證據。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駕駛執照分類
受影響媒體包括三家「免費電視持牌機構」無線電視(TVB)、香港電視娛樂(ViuTV)、奇妙電視(HOY TV),以及兩家「聲音廣播持牌機構」香港商業電臺和新城電臺。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相關建議引起廣泛社會爭議,不少人疑惑為何「國安就不用持平」。 港府自今年起要求本地免費電視臺及電臺,每週播放最少30分鐘有關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港區國安法》的節目。
- 為此,申訴專員於2012年10月18日展開主動調查,並於2014年1月發表調查報告,指出運輸署不能有效監察巴士公司的脫班問題,而且懲罰巴士公司的機制並不奏效,罰款的金額亦不具阻嚇性,撤銷個別路線或全部專營權卻無助改善服務,而且程序需時。
- 雖然今次車Cam片段中的九巴並無載客,但陳先生亦就此事致電九巴顧客服務中心投訴,要求九巴認真督促涉事司機。
- 此外,附表19亦指明在公共小巴上安裝記錄儀的安裝及性能規定。
-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第40 (5A) 條規定,公共小巴在道路上行駛的最高車速為每小時80公里,違例者屬犯罪。
- 影響巴士服務穩定性的因素,部分屬巴士公司可以控制範圍,例如車長不足、車輛不足、車輛機械故障等,也有部分屬外在因素,例如公眾活動、交通擠塞、交通意外或惡劣天氣等,以致行車時間比預期長,無法準時完成車程,導致個別班次「過鐘」。
需注意的是,脫班問題與一條路線編定班次的頻密程度沒有直接關係,班次疏落的路線亦有機會脫班,減班不一定可解決脫班問題。 對於班次極為頻密,經常出現拖卡的路線(如九巴211或273線),本身並沒有非常嚴格的班次安排,因此難以界定是否脫班。 根據現行規定,中國駕駛證由中國公安部主管,授權廣東省公安廳辦理香港居民的中國駕駛證,香港永久性居民持有香港駕駛執照及回鄉證等有效證件可免試獲取中國駕駛證。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申請條件
各類別車輛的考試標準都不相同;考取某一類別的駕駛執照後,只可駕駛該類別的車輛,不能駕駛未獲取及格的車輛類別。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如駕駛執照持有人被法庭吊銷駕駛執照,則運輸署不會為該持有人續牌;如持有人未繳清罰款,續期手續將不予受理,直至繳清罰款為止,由繳清罰款後七個工作天起計算。 駕駛執照(Driving Licence),是大部份國家及地區駕駛者必須持有的證件,以證明駕駛者可以駕駛特定車輛。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就每宗未能符合要求的脫班個案,運輸署會要求有關巴士公司調查因由和採取適當行動加以糾正。 若脫班是由於一些非巴士公司所能控制或預測的因素,該署會與專營巴士公司共同研究改善措施,例如修改行車路線、調整時間表以配合實際的行車時間等,以穩定服務班次。 至於一些在專營巴士公司控制範圍內的脫班個案,運輸署會要求有關公司在指定時間內實施改善措施,以糾正脫班的情況。 若有關專營巴士公司未能就可受其控制的因素(例如巴士故障或車長人手短缺),適時作出改善及提供合理解釋,運輸署會向該公司發出提示信,甚至警告信,以及再作跟進調查,以確定其改善措施的成效。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運輸署監察機制
此外,隨著電子目的地指示器因科技發展漸趨普及,政府同時於附表6中載列其他類型目的地指示器(包括電子目的地指示器)的顏色規定。 該指示器須使用深色及不反光背景,並以黃色或琥珀色英文字母及中文字顯示目的地。 為配合政府進一步推行環保及無障礙交通政策,政府已修訂《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 由2020年7月5日起,小巴的車身長度及最高車輛總重限制分別放寬至7.5 米及8.5 公噸。 羅淑佩又說,政府已在不同途徑優化路面交通減少擠塞,包括計劃在交椅洲人工島建過海道路,並已與港鐵商討在大站推更多泊車轉乘優惠,運輸署已與地政總署物色於大幹道及交匯處覓地泊車等。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視頻, 專訪香港時事漫畫家尊子:專欄停刊不代表停止創作, 節目全長 8,25
資深新聞工作者、前香港記協主席楊健興對BBC中文表示,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反對聲音基本上已在廣播媒體絕跡,還在運作的電子傳媒都立場「親政府」,製作的節目「本身已經很不持平,沒有多元聲音」。 他說,香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跟隨英國和歐洲式的公共廣播傳統,傳媒被視為是「公共服務廣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除了公營的香港電臺,私營商業機構的發牌條件也加入公共服務要求,例如必須播放香港電臺節目、植入式廣告等商業元素受規限等。 過去,通訊局曾多次以「持平規定」作為裁定投訴是否成立的標凖,包括指2020年至2021年間香港電臺時事節目《左右紅藍綠》、《頭條新聞》在評論警方時言論有欠持平,沒有讓警方及時回應。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九巴某司機對乘客態度惡劣
她指巴士雙向分段收費雖然有助減2元優惠下「長車短搭」的優慮,但非條條線適合,且巴士資源珍貴需小心研究。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至於易通行在紅隧推行情況,她指紅隧過去一星期由以往每日車流量約10.5萬架次升至10.7萬架次,情況亦大致如常,可見易通行在紅隧推行大體暢順,除極繁時間外,易通行可減少紅隧擠塞。 她稱經同事實測及肉眼經驗等,發現紅隧最繁忙時段平均車速由每小時10至15公里提升至20至30公里,顯示易通行未令紅隧更擠塞,「但你話爽咗、塞車大幅紓緩就唔會」。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羅淑佩指運輸署已推出相關的士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已有3,000多個下載,建議的士司機可下載應用程式,每日上下班時「打卡」,由電腦計算費用,並經應用程式繳費等。 政府計劃引入新的車隊管理制度,她指希望現有車隊管理可改善,稱有不少人選坐非法網約車,署方加重罰則之餘,業界也應反思網約車盛行的原因,「點解網約車價錢其實貴過的士,但大家仲願意去坐?中間有啲服務落差,希望今次車隊可以處理度呢方面服務落差」。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交通諮詢委員會交通投訴組
申領車輛牌照的辦法與申領駕駛執照不同,詳見車輛牌照條目。 如沒有車牌號碼,請提供的士司機證上的資料(即司機證號碼及司機姓名)。 如你持有的士車費收據,可透過本頁下方電郵、郵寄地址或傳真提供收據的副本。 交通投訴組在一九八零年成立,隸屬交通諮詢委員會,負責接受和處理市民就交通事宜提出的投訴和建議。 交通投訴組接獲的投訴均會轉交有關的政府部門(例如運輸署和路政署)及公共交通機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