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整段路最不清晰的一段,皆因密林茂盛。 仔細看,其實密林中有已除雜草的路徑,記下大概方向在左面,不需要任何攀爬(有些絲帶會指示攀爬,所以不能完全依賴),減低迷路的風險。 女婆山2025 看見標高柱,但並不是女婆山山頂的標高柱。 誇過大石,可以看到一小片半開揚的風景。 看到大石後,不久會有分岔路,轉左可上女婆山山頂,轉右可前往豆腐石。
途中會經過一座名為豪豬石的巨大岩石,喜歡爬石的朋友不妨一訪,惟可惜的是岩石都被塗鴉。 經過豪豬石後轉一個彎便能看到突然出現的陽元石,其神態的形似令它成為女婆山最著名的地標。 陽元石所在的位置亦比山頂更開揚,好天氣時能看到整個黃牛及水牛山脈。
女婆山: [90後本土遊] 花心坑 女婆山 大水坑
夏季酷熱、冬季煙霞,香港風景攝影就是如此的矛盾。 從沙田黃泥頭出發,途經女婆坳,踏古徑到梅子林村,沿石砌古道登茅坪(五鄉聯達),翠綠草坪上的涼亭原為五鄉聯達學校遺址,回程順古道而下至西貢北港。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 在豪豬石頂可以從左右兩邊而落,如果從右邊落會途經一個石縫,上面有一棵巨石外形甚似鑽石,可以小心走近打卡留念。
- 鑽石、三兄弟石則在心型石的旁邊和上方,非常接近。
- 女婆山山頂例牌豎有地政署的三角網測石柱,可惜山頂四周長滿大樹風景欠奉。
- 從這路線出發,將途徑7塊奇石,包括心型石、鑽石、三兄弟石、豪豬石、豆腐石、梅鑽和元陽石。
- 希望大家在郊遊時不要破壞大自然生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 石如其名,是一塊比成人更高、外型像男性的生殖器的巨石,一柱擎天可說壯觀非常!
多年前行走此線時,登山口非常隱蔽,山徑也是異常的茂密。 這次重走,山路比之前開闊不少,還增設了麻繩。 不為鍛鍊而運動,只為攝影而行山踩車。 自小體能已劣於他人,越野長跑離我很遠,上山多走兩步也要休息。 怎料到憑著影靚相的拼勁,數年之間就這樣走遍了香港的山頭。
女婆山: > 香港好去處搜尋
近期掀起了一道上山尋「鑽石」的熱潮,可以不必一窩蜂走到大棠㝷找呢! 繼續落山可以從叧一角度欣賞豪豬石,外形像不像一隻箭豬,真係見仁見智,不過這顆巨石超級巨大,有如一座小山丘,的確十分宏偉。 其實除了「這條」名星巨石,這一帶山嶺的景點奇可亦值得一遊。 可惜並不適合新手,亦不宜帶同小朋友前往. 女婆山2025 並非因為元陽石總能引起大量兒童不宜的話題,而是大部分路段均需要攀爬,部分路段也是相當陡峭。
-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網上資料2015年)。
- 梅花古道連接馬鞍山梅子林與沙田花心坑,現時亦是沙田郊遊徑的一部分。
- 部分為浮沙碎石徑,可攙扶兩旁樹幹而上,很快便到達三兄弟石,旁邊有一石縫,上面有一顆大型石塊,鑽石外形,正好卡在石縫之間,十分有趣。
- 女婆山南坡的巨巖接疊猶如積木,陽元石唯妙唯肖,饒富趣味。
- 女婆山西南面近大石鼓一帶代曾闢作採石場。
- 女婆山位於沙田東部,與石芽山相對,標高399米。
- 我知有不少人會選走往突破青年村的路下山,但我們一早計劃了原路返回女婆坳。
女婆山,前名雷婆山,位於沙田東部,山頂高399米。 上女婆山有幾條不同的路線,雖然山頂風景並不開揚壯觀,但附近的石景為女婆山點綴不少。 這一篇主要為大家追尋「心形石」、「三兄弟石」、「豆腐石」、「梅鑽」和「元陽石」,其他石如「豪豬石」、「老鼠石」等都可以在附近找到。 此路線部分路段崎嶇難行,不適宜新手。 女婆山 從這路線出發,將途徑7塊奇石,包括心型石、鑽石、三兄弟石、豪豬石、豆腐石、梅鑽和元陽石。
女婆山: 女婆山
元陽石位於沙田女婆山的山腰,按饒玖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新界》,女婆山原稱雷婆山,因雨季雷電多起於其頂而名。 書中所述,傳說指「雷婆」者即「電母」,雷婆因客家方音而轉訛為女婆。 今天由大水坑起步,行約兩小時到達女婆山山頂,下山至黃泥頭花約1小時30分鐘。 女婆山2025 在這裏打卡小休之後沿石坡而下,發現豆腐石,正正方方的外形,真的十分相似。 小心向下走到達豪豬石石頂,不過必須要小心,因為離地面有二十多米高。 在豪豬石頂可以從左右兩邊而落,如果從右邊落會途經一個石縫,上面有一棵巨石外形甚似鑽石,可以小心走近打卡留念。
心形石旁邊,有一粒像鑽石的石頭卡在石縫中,但位置不太好與人合照。 繼續向右面走幾步,心形石的上方正是「三兄弟石」,它是由三顆巨石所造成,十分壯觀。 女婆山2025 需要留意,無論上落均有攀爬點,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為上。 最後看罷元陽石,下降至女婆坳,便可經梅花古道後前往花心坑乘車離開。 我知有不少人會選走往突破青年村的路下山,但我們一早計劃了原路返回女婆坳。
女婆山: 石芽山 芙蓉別 水牛山
由此急上,行走崎嶇山徑至分支左行(右方小徑可通往突破青年村)。 上攀至一大石陣臺後,稍稍下降,又要再急升至女婆山山頂。 沿山徑續走,便會抵達位處南坡的巨巖。 踏石下走數步,便可從右方的小徑繞行下降至兩座大巖之間。 及後再在岩石間下行,經過陽元石,再下降不久便可抵達女婆坳的十字路口(直攀登石芽山;左通梅子林;右往黃泥頭)。 由此右轉踏走水泥徑,經過花心坑的涼亭後,沿著綠色欄杆下降接上車道,及後再右轉山邊的水泥小徑下走至黃泥頭。
女婆山: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抵達亞公角突破青年村後沿馬路往上走約 100 米,到達路旁綠色圍鐵絲網的盡頭時可看到一個走上山坡的路口,入口的雜草長得甚高,但路胚仍然十分明顯。 轉入山路後雜草比入口少,而且只有一條上升的路,一直走約 40 至 60 分鐘便能抵達 399 米的女婆山的標高柱。 離開標高柱後隨即開始下降的路段,在下降不久後遇到的路口轉左繼續行程。
女婆山: 女婆山尋石之旅.心形石x梅鑽x元陽石
梅花古道連接馬鞍山梅子林與沙田花心坑,現時亦是沙田郊遊徑的一部分。 走了不遠便要走過一條溪流,溪旁有一塊心形大石,不知花心坑的名稱跟這心形大石是否有關。 女婆山(Nui Po Shan / Turret Hill)又名雷婆山,海拔 399 米,位於香港沙田東部、馬鞍山郊野公園的邊陲。 三兄弟石顧名思義,由三顆巨石所造成,小心地走上石上,景觀開掦,風景優美。 突破青年村上山入口不明顯,正確位置於亞公角山路經該村後繼續上走,直到鐵絲網轉角位轉左,再沿鐵絲網外上走泥路接上主徑往女婆山。 接回梅花古道後,山路相對便要易走得多,我們趕及在天黑之前抵達梅子林,讓我們可以遙望剛才走近過的陽元石和豆腐石。
女婆山: 女婆山奇石行:(按圖放大)
因這次主要是尋石之旅,加上女婆山山頂的風景被樹林遮擋,景色一般,因此沒有上到山頂。 路徑入口雖不明顯,但穿林時有絲帶引路,假日時也有部分人前往。 不到15分鐘,就看見遮擋著前方的大石,隨即可見不太顯眼的「心形石」。 心形石的位置較低和狹窄,要蹲下來拍照。 雖然實物不起眼,但拍出來真的很像心形,十分特別。
女婆山: 黃牛山.尋找石天窗
鑽石、三兄弟石則在心型石的旁邊和上方,非常接近。 這三塊奇石亦是我選擇由石門出發的目的。 然後繼續行程,就是走一大段上坡路,經過石鼓壟山至女婆山,慢慢走,大概只需要45分鐘,不過路段林木比較茂密,需留意方向。
女婆山: 行山|女婆山點止元陽石? 石門出發睇盡七大奇石|Hikipedia
女婆山位處新界石門以東,高海拔399米。 女婆山本名雷婆山,相傳因此山經常有雷雨而命名。 女婆山附近的一個小石林有不少奇石,當中最著名的是「陽元石」,個人認為香港的「陽元石」比起大陸韶關丹霞出的「陽元石」更加神似,絕對值得一遊。 這條路線說難其實又不算難,路況亦不差,只是由梅子林路一直上山約兩小時,真的需要體力。 加上昨天行了很多水泥石級的港島徑,今天走起來覺得頗累。
女婆山: 女婆山 陽元石
又一次證明,行前要多做功課,不要依賴App提供的資料。 女婆山位於沙田東部,與石芽山相對,標高399米。 女婆山土名雷婆山,據說因當地常起雷雨而得名;其英語直譯為「Nui Po Shan」,又作「Turret Hill」。
女婆山: 女婆山 Nui Po Shan
之後我們沿梅子林路走回富安花園乘車回家(疫情下晚市禁堂食我們不能一起晚餐)。 女婆山 富安花園本來有一捷徑穿過屋苑到達巴士總站,卻因過往登山客滋擾到居民,不再開放方便外人通過,我們為此要多走一大段路。 大休後我們繼續上行登頂,近頂時山路變得較為平坦易走。
經過兩大景點後繼續下降,路段是狹窄但光禿的小徑,相信這段路也有不少人到訪令小徑不至於被覆蓋。 下降至梅花古道後便接回正常的山徑,沿花心坑方向走,半小時左右便能抵達花心坑及黃泥頭完成行程。 最後一站,沿路下山約10分鐘,轉左可以看到元陽石,位置不難發現。 女婆山 女婆山 元陽石外形像男性生殖器官,十分壯觀宏偉。 繼續沿路下山,不用10分鐘可以看見指示牌,可選擇往梅子林或花心坑。
女婆山: > 香港好去處搜尋
此山線將馬鞍山、石芽山,以至大老山等山峯盡攬入懷。 女婆山南坡的巨巖接疊猶如積木,陽元石唯妙唯肖,饒富趣味。 女婆山西南面近大石鼓一帶代曾闢作採石場。 採石場1960年中期開始營運,以開採花崗巖為主,有關作業於1984年正式終止。
在女婆山原路折返梅花古道,可選擇對面山線上水牛山、黃牛山,或返回黃泥頭巴士總站。 紅石門位於新界東北,岸邊滿佈赤紅色的岩石,專家解釋指這種色彩是由於空氣氧化岩石中的鐵質所致。 由於紅石門位置較偏少人踏足,所以豐富海岸生態仍得以保存,仍可見到不少海洋生物陪伴。 希望大家在郊遊時不要破壞大自然生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景色方面,女婆山除了奇石外,沿路亦可欣賞到馬場及石芽出一帶的開揚風景,景觀相當不俗。 難度方面,女婆山雖然是非官方路線,但路徑非常明確,只要不要亂入小路,迷路機會不大,而女婆山路程頗短,坡度一般,屬中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