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保再造業可持續發展協會會長劉耀成不諱言,有業界疑作「假回收」,曾聽聞部分塑膠回收商未有回收,只是把回收品丟棄到別處。 再者,屋苑或物管公司也從沒透露下游回收商名稱,居民根本無渠道及能力監察回收商。 馬促請環保署強制要求各大屋苑列明下游回收商名稱,並公佈每月的詳細回收紀錄及收據,讓公眾可一起監察。 根據2018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家居廢塑料便佔逾半堆填區廢塑膠棄置量,每日棄置量高達1,244公噸,相等於每日棄置約83架巴士重量的塑膠至堆填區。 然而,回收塑料的價格自2018至今一直下降,在內地,由2018年10月高位每噸值8010人民幣(下同),跌至2019年年底的7164元,今年疫情影響下再大跌,僅得6610元。
而此工具及相關所有內容、功用及功能是由Samsung及MRR擁有及管理。 膠樽回收機位置2025 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就於今年6月至7月進行有關膠樽收集機的街頭訪問,共訪問500人。 膠樽回收機位置 結果發配現,有31%市民表示每星期會飲3至4支膠樽飲品,然而只有不足30%的市民會把膠樽放入回收桶,世界綠色組織認為結果顯示膠樽回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膠樽回收機位置: 香港大會堂
自本月19日起,以下地點包括黃埔花園Taste超級巿場、天水圍T town及香港仔二期的回收機將開始提供現金回贈服務,而其他回收機將陸續更新現金回贈服務。 屈臣氏又表示,未來將與服裝品牌CHOCOOLATE合作,於其門市內擺放三部回收機,預計將所回收的膠樽物料製成風衣等產品,預計下年度推出市場。 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2019年全港棄置了15.5億個飲料膠樽,平均每人200多個,總重量相等於2,690部雙層巴士,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為了減少塑膠廢物,環保署近月推出「入樽機先導計劃」,市民每回收一個膠樽,便可獲0.1元即時回贈或款項捐給慈善機構。 據環保署2018年的資料顯示,香港人每天平均棄置500萬個膠樽。 有企業於今年自行推出膠樽回收機,近日更新增回收現金回贈計劃,市民每回收一個膠樽就可獲回贈1毫至2毫不等。
- 關於塑新生有限公司
- 而回收所得的膠樽經清洗後,會回收製成環保袋、雨傘、風衣等產品,供市民以積分換購。
- 逆向自動售貨機(簡稱為「入樽機」)是一種可回收飲料容器(例如塑膠飲料容器),並能提供即時回贈予消費者的全自動裝置。
- 「收膠全部喺新界,收紙九龍、新界都有,我車一箱廢紙好過車膠啦!」劉大歎,部分物理管理公司或回收商為取得ISO等環保認證,故仍聲稱會回收塑膠,但價格急降及佔位令回收商有更大誘因直接丟棄。
- 環保署指已聯絡該九個屋苑的物管公司及下游回收商,當中於去年獲得證書的屋苑,署方已翻查回收商發出的單據,顯示屋苑有將廢塑膠交予其下游回收商。
- 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2019年全港棄置了15.5億個飲料膠樽,平均每人200多個,總重量相等於2,690部雙層巴士,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回收過程中收集機會掃描膠樽上條碼,以收集相關資料數據作統計分析之用,經壓縮處理後的膠樽會由認可回收商統一妥善回收處理。 太古可口可樂提醒,回收的膠樽須保留附有條碼的包裝紙,以及沒有變形及受損,亦沒任何液體在內,否則收集機會退回膠樽。 記者曾以電郵向該9個屋苑查詢回收商或承辦商的名稱,當中只有2個屋苑,即鳳德邨及景湖居願意提供承辦商名稱,該兩個承辦商均指有妥善處理回收的物品。 記者再聯絡衛揚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堅稱鳳德邨膠樽有回收,並指公司回收車輛有GPS紀錄,惟最終未有提供有關紀錄予記者;在景湖居提供清潔服務的惠康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則指,回收商表示他們有妥善處理所有回收物品。 今年四月起,屈臣氏蒸餾水陸續放置19部「Green Point 智能膠樽回收機」於全港各地,可回收全港各牌子的膠水樽,市民每回收一個膠樽,就可享電子回贈積分功能。
膠樽回收機位置: 塑膠飲料容器
記者之後暗訪兩個被測試屋苑的前線清潔工,他們均表示無人回收塑膠,塑膠被當垃圾遺棄。 涉事鳳德邨回收商堅稱無將回收塑膠送往堆填區,新都城2期不回覆,其餘七個屋苑表示會跟進瞭解;環保署就指已翻查去年獲得證書的5個屋苑單據,並已核實回收。 收集機回收的膠樽不限品牌,容量由330毫升至2公升的飲品膠樽,收集機每分鐘可處理20個膠樽。
本產品不適用於診斷、治療、復康、預防及減輕疾病或其他狀況等用途,也不能用於臨牀或醫療用途。 「做到腰曲都賣唔到廿蚊!𠵱家唔收膠啦!」屬於房委會管理的公共屋邨天瑞邨清潔工霞姨(化名)指,回收的膠樽會拿到天瑞邨內的一間回收商變賣,但霞姨遺憾地指該回收商現時已不回收膠樽,選擇直接丟棄。 霞姨續指,現時膠樽價格便宜,只有3毫子、5毫子一公斤,坦言沒有人會來回收膠樽,直指油費也不足夠支付,「係一啲都唔環保啦,堆填區就嚟爆棚」。
膠樽回收機位置: 相關文章
記者在去年11月起到上述兩個屋邨暗訪前線清潔工,彩霞邨清潔工藍姐(化名)透露,收集廢塑膠的車輛已有半年沒到屋苑。 另外,在前年獲得「金獎」的公共屋邨天瑞(二)邨,記者在去年6月及今年3月均曾擺放測試膠樽,兩次結果分別被送往稔灣及蓮麻坑堆填區;在去年度獲「優異獎」的彩霞邨,追蹤器則送至蓮麻坑堆填區。 膠樽回收機位置 據2016年環境保護署《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數據顯示,本港PET膠樽回收率只有8.5%,縱然各大屋邨都有設置三色回收箱,然而膠樽回收率一直偏低。 記者續向霞姨所指的天瑞邨內的回收商查詢,職員指現時不會收塑膠,因塑膠太佔位置,位處新界的回收場不夠地方積存,故此不作回收。
- 據環保署2018年的資料顯示,香港人每天平均棄置500萬個膠樽。
- 膠樽回收機透過掃描招紙上的條碼,可自動識別該膠樽的種類及其重量,如膠樽重量超過設定標準,表示樽內仍有殘留物,回收機將不會接受有關膠樽。
- 除受委託的顧問研究及調查公司外,這些個人資料不會轉交予本會以外的其他機構作上述用途。
- 在先導計劃下,環保署在人流合適的公眾地方、政府設施及商場等地點,分階段設置共60部入樽機給公眾試用,並透過電子支付平臺提供即時回贈(每個塑膠飲料容器為$0.1),以鼓勵公眾交回使用完的塑膠飲料容器。
- 馬促請環保署強制要求各大屋苑列明下游回收商名稱,並公佈每月的詳細回收紀錄及收據,讓公眾可一起監察。
-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主任馬家寶表示,由於塑膠經濟價值低,物管公司或清潔商反要提供金錢誘因予回收商前來回收,而且回收膠樽並磨成原料所需的膠樽數量十分龐大,在各屋苑所收集的數量遠遠不夠,回收商沒金錢補貼也不願前往回收。
- 「入樽機」會分階段設置在人流較為密集的公眾地方或政府設施等地點,方便公眾交回使用完畢的塑膠飲料容器。
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減少因飲品消耗所產生的廢物,目標是在2025年或之前將廢棄的飲品包裝減少70%至90%。 關於塑新生有限公司 塑新生有限公司是由歐綠保集團(亞洲)有限公司、碧瑤廢物處理及回收有限公司 及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聯營的項目,每年可為香港處理及回收35,000公噸廢棄的PET塑料及HDPE塑料。 屈臣氏蒸餾水今日(17日)表示,現在陸續於回收機內新設現金回贈功能,每回收一個膠水樽可透過Alipay HK 獲現金回贈$0.1至0.2不等。
膠樽回收機位置: 飲品
而每一個電子支付平臺賬戶,每天最多可交回30個飲品膠樽。 領展也參與了該計劃,目前領展旗下港九新界共有18個商場設置了入樽機,讓市民更方便地「入樽」。 回收機使用特別設計數碼雙語界面,提供清晰簡明操作指示,當中並結合相關環保資訊,讓消費者在參與回收及獲得現金回贈之餘,同時可以提高對正確環保回收程序的認識。 記者向涉事屋苑查詢,新都城2期物管公司在電話表示不作回覆;鳳德邨物管公司指承辦商堅稱,回收膠樽並非送往堆填區;其餘7個屋苑表示會跟進及瞭解情況,包括管理天瑞(二)邨的房屋署指,如發現違規會反映在承辦商季度表現。 在9個被送堆填區及廢物轉運站的屋苑,當中有5個屋苑在2018/19年獲環保署「家居廢物源頭分類獎勵計劃」。
膠樽回收機位置: 金鐘道政府合署 – 香港金鐘道66號
而回收所得的膠樽經清洗後,會回收製成環保袋、雨傘、風衣等產品,供市民以積分換購。 屈臣氏表示,直至目前為止,全港的智能回收機已回收了接近5萬個膠樽。 智能飲品膠樽收集機可接受不限品牌、容量由 膠樽回收機位置 330 毫升至 2 公升的飲品膠樽,回收過程中將掃描膠樽上條碼以蒐集相關資料數據作統計分析之用,再經壓縮處理後,由認 可回收商統一妥善回收處理。 膠樽回收機位置 膠樽回收機位置2025 環保局表示,自去年10月首推膠樽回收機後,使用率日漸提高,至今已收集超過74,000個膠樽。
膠樽回收機位置: 回收機使用步驟
企業發言人表示,香港人本來具有環保意識,推出現金回贈計劃可有效向港人提供回收誘因,有助推行回收工作。 屈臣氏蒸餾水已於今年(2021年)首季起為環保署陸續設置60部入樽機,可以回收大部份飲品膠樽。 膠樽回收機位置2025 「入樽機」會分階段設置在人流較為密集的公眾地方或政府設施等地點,方便公眾交回使用完畢的塑膠飲料容器。 膠樽回收機位置2025 除回收膠水樽外,入樽機更可回收大部份飲品膠樽,同時提供回贈以助更多港人建立膠樽回收習慣。
膠樽回收機位置: 回收互動地圖
很多入樽機亦具備壓縮功能,可減少收集到的容器的體積,從而提高裝置的處理和儲存量。 一般而言,入樽機普遍能夠支援即時電子支付及兌換購物現金券,以便消費者在參與的商戶消費。 膠樽回收機位置 膠樽回收機位置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表示,希望透過計劃鼓勵消費者參與社區回收,並會分析獎勵措施能否有助提高回收膠樽質量和數量。
膠樽回收機位置: 收集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推出「嘟一嘟 ・ 樂意收」新階段飲品膠樽環保回收及教育計劃,牛奶公司集團更會加入成為合作夥伴。 膠樽現金回贈計劃自去年9月推出至今,透過使用智能飲品膠樽收集機為消費者提供現金回贈,每個膠樽即時回贈港幣0.1元至消費者之八達通卡,同時捐贈港幣0.1元作環保教育用途。 至今已收回約 190 萬個售後 PET 飲品膠樽,在推廣社區飲品膠樽回收、帶動可持續生活態度,以及提高公眾認識妥善處理都市廢棄物等方面,有顯著成效。 為配合日後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入樽機先導計劃,以測試入樽機在香港收集塑膠飲料容器的實地應用。 在先導計劃下,環保署在人流合適的公眾地方、政府設施及商場等地點,分階段設置共60部入樽機給公眾試用,並透過電子支付平臺提供即時回贈(每個塑膠飲料容器為$0.1),以鼓勵公眾交回使用完的塑膠飲料容器。 第二期先導計劃於2022年第二季推出,入樽機的數目會分階段逐步增加至合共120部,方便更多市民親身體驗入樽機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