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外用PDE4抑制劑,屬於新型非類固醇藥物,可以阻止濕疹皮膚細胞中PDE4酵素過度激活,紓緩濕疹發炎痕癢,適用於身體不同部位,包括皮膚較薄位置,例如面部、眼皮等。 病徵包括皮膚變得乾燥及痕癢,甚至出現紅疹及脫皮情況現象。 事實上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有機會患上濕疹,程度由輕度至嚴重程度不等,當濕疹發癢時有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當傳統濕疹藥物及治療方法都未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新式濕疹生物製劑為他們帶來治療新希望。 生物製劑濕疹 新一代濕疹口服藥物:口服JAK抑制劑,屬每天服用一次的濕疹口服藥物,用於治療中度至嚴重的異位性濕疹患者。

  • 香港過敏協會的數字顯示,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 雖然濕疹大多在5歲前發作,但其實任何年紀都有機會患上,不論是否曾在孩童時期發病,在超過20歲的患者身上就可以稱為成人濕疹。
  • 價錢方面,目前每劑Dupilumab每劑約6-9千蚊。
  • 生物製劑的副作用較傳統的口服免疫抑制劑少,而較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口腔皰疹。
  • 其他對神經傳遞有作用的藥物,比如薄荷,也被發現可以減弱體內的瘙癢信號。
  • 近年發現能有效改善發炎及痕癢症狀的生物製劑則費用高昂,一針需港幣7500至10000元,每兩星期要注射一次,有患者要用每月六成收入支付藥費。

陳厚毅引述一項2016年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逾千名病人當中,有超過一半人於注射生物製劑後16星期內,在發炎範圍及嚴重程度有75%的改善,若配合類固醇藥物使用,逾75%病人的皮膚狀況有進步。 陳厚毅透露,不少人因濕疹致焦慮、情緒低落,甚至想輕生,藥物見效對嚴重濕疹患者身心均有裨益。 數字顯示,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患不同程度的濕疹,濕疹復發受氣候、環境、飲食、衣物等多種因素影響。 中度與嚴重程度的濕疹患者,除了身體上的不適,隨濕疹而來的心理壓力亦是無可避免的難題。 他自小受濕疹困擾,濕疹是他的一部分,有時皮屑多得需要用吸塵機清理,嚴重時夜晚因太過痕癢難以入眠。

生物製劑濕疹: 通便食物|早餐飲凍奶茶成最強瀉藥 醫生揭4大通便原因

而中度至嚴重濕疹不單影響外觀,更帶來無間斷皮膚痕癢、反覆細菌感染及滲膿,嚴重影響睡眠、家庭以至社交生活。 去年病情惡化,她確診可致命的紅皮症,輾轉開始試打生物製劑。 持續注射一個月後,發現發炎、皮屑、痕癢等症狀大有改善,「最明顯係起身個陣張牀冇皮屑,著黑色衫都冇咁驚」,副作用亦不明顯。 病情好轉令她變得開朗,「經過15年都好得番,覺得好驚喜,會想出多啲出街同約朋友」,惟藥費高昂,佔了她的收入六成。 類固醇藥膏有機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需避免用於皮膚破損的部位,而且類固醇藥膏不要連續多個星期使用,一定要在皮膚科醫生的建議下才使用。 生物製劑濕疹 港大兒科臨牀助理教授陸俊文則指,見證Jesse使用生物製劑前後轉變,他由最初每兩周注射一次,減量至最近每四周一次,目前控制得宜,濕疹情況穩定。

  • 研究指出每週注射,至16周後,有七成病人濕疹的嚴重程度有改善,病情減輕;五成病人痕癢程度得到改善。
  • 不過這類有嚴重過敏疾病的人士,現時可能已有治療的新轉機。
  • 當傳統濕疹藥物及治療方法都未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新式濕疹生物製劑為他們帶來治療新希望。
  • 較稀的潤膚油比如水性乳膏是一些醫生傳統的處方,但是當皮膚破裂嚴重時,仍可能會使皮膚乾燥。
  • 過往的藥物治療包括抗敏感藥物,外用類固醇藥,口服類固醇等,主要紓緩痕癢和發炎的症狀。

例如當皮膚長期處於極度痕癢的狀態不但令人難以集中精神,更會令人不自覺地經常搔抓皮膚,特別是睡眠時有可能瘙癢情況更甚,最終令皮膚破損、引致水泡、造成傷口或滲水情況,如處理不善更會引起患處有細菌性感染,令濕疹病情變得更嚴重。 生物製劑濕疹2025 事實上,不少嚴重病患在小時候經已發病,長期面對濕疹而久久未能根治且病況反覆。 加上外觀上的困擾,連帶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及至影響日常社交。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戒口食物#1:海鮮

醫生胡惠福指,若患者暫停注射,濕疹可能復發,長期注射對患者經濟或造成一定負擔。 生物制劑 是透過生物科技提取單株抗體的球蛋白,再製成藥物,這種高針對性、維持效能高而且副作用低的藥物,現在已很廣泛使用治療不同病症,如免疫系統引致的疾病、部份癌症和遺傳病,皮膚病方面,銀屑病、天皰瘡、濕疹都會用到生物制劑。 今集劉婉芬於新城財經臺我的事務所內播出 「做人唔好太敏感」,請來皮膚科專科 黃之鍵醫生會分享更多 生物制劑 療在濕疹治療的應用。 濕疹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往往總是反反復復出現,患者必須經常與濕疹作戰。 生物製劑濕疹2025 濕疹的發病過程就是發癢→抓痕→濕疹→繼續抓痕→擴大,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濕疹的患處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困擾日常生活,而且在治癒之後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若濕疹持續便應盡早接受皮膚科醫生診治,尋找可能的誘因,任何病症在早期都會比較容易治療,在皮膚科醫生指導推薦下用藥,避免胡亂用藥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現時28歲、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陳小姐 (化名),初中開始受濕疹嚴重困擾,患處遍及面、頸、手腳關節及腹部等,除經常脫皮及滲膿,差不多每月會因傷口細菌感染,而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去年九月,她的濕疹病情急劇轉差,「出現『紅皮症』,公立叫我住院,但要等三日才見皮膚科醫生,於是去了私家醫院。」至今年3月,她轉用生物製劑,注射數次後,脫皮、皮膚痕癢及紅腫已明顯好轉。 雖然濕疹目前未有根治方法,但適當治療可紓緩症狀及生活質素。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患者在日常生活要注意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滋潤、遠離致敏原。

生物製劑濕疹: 標籤: 香港過敏協會 , 濕疹 , 生物製劑

有長期感染或潛伏性感染的患者,例如乙型肝炎、肺結核等,必須經皮膚科醫生評估後纔可決定是否適合用藥。 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患者亦可使用口服類固醇,療效快但翻發機會亦較高。 長期外服亦會令皮膚質素變差,且會導致體內脂肪重新分佈,增加患上高血壓及感染風險等。 加上其治療機制是透過降低身體整體免疫力以達到抗炎效果,同步亦有機會令身體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潤膚膏主要用作減輕乾燥情況,而非類固醇則可包括各類能消炎殺菌及止痕等功效的藥膏。 至於最普遍使用的含類固醇藥膏,則有抑制過敏引起的炎症反應,但長期使用會令皮膚變薄,變相減低皮膚的抵抗力,有機會令病情更反覆,同時亦不適合濕疹病發範圍較大的患者。

他建議,如果出生後一個月有嚴重過敏、濕疹及哮喘等多種問題,使用一線治療仍未有得到改善,就可以向過敏科專科醫生查詢,並轉介至團隊。 他亦相信,研究公佈後陸續會有基因公司推出篩查的服務。 生物製劑濕疹 許多疾病都是因為身體內某種特定蛋白質的濃度不正常有關,例如濕疹、銀屑病等,便是因為白細胞介素 (interleukin, IL)、腫瘤壞死因子α (TNF- α)等生產的失衡引致。 生物製劑能夠針對及調節體內特定蛋白質的濃度水平,因此可以治療這些免疫系統疾病,尤其是嚴重濕疹、嚴重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生物製劑對疾病有較高的專一性,所以藥效較好,安全性較高,副作用一般較低。 近年皮下注射式生物製劑,能抑壓引致濕疹的發炎細胞因子,有助改善發炎及痕癢症狀,但亦非根治方法,要持續打針以控制病情,或可能要「打一世針」。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治療方法

Joseph曾向中醫求診,其後轉往皮膚專科求醫,於三個月前接觸到新藥生物製劑並開始注射。 受訪當日他剛從日本旅遊返港,天氣轉換令濕疹輕微復發,不過Joseph形容注射新藥約一星期後,晚上的痕癢情況已減少,至約一、兩個月後,皮膚明顯平滑,即使復發也只是發紅,並非發炎至有腫塊。 團隊聚焦來自全球共16名患有早期嚴重免疫失調的病人,作治療研究追蹤,發現在香港已獲批的「生物製劑Dupilumab」,能夠阻截STAT 6變異的源頭,並可用作精準治療。

生物製劑濕疹: 港首個「濕疹生物製劑資助計劃」

胡惠福醫生說,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更有機會出現突發性全身「紅皮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傳統治療濕疹有很多不同的治療方案,如塗保濕霜、類固醇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等;全身性治療則有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光照治療,以及近年出現的生物製劑。 胡醫生表示,「有患者以前因傳統藥物療效欠佳,部分更有副作用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因而選擇了放棄治療,生物製劑出現為嚴重濕疹病人帶來希望。」他補充說,生物製劑針對濕疹發炎細胞因子效果顯著,全球已逾30萬患者使用。 外用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一線藥物,抑制體內發炎細胞因子,紓緩濕疹炎症,而藥物強度及劑型使用,根據年紀、患處部位、發炎程度等而定。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治療#2:非類固醇消炎藥物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指出,每5個人就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皮炎使皮膚嚴重乾燥,對感染區域進行保濕可以有益治療和維持自然濕潤。 較稀的潤膚油比如水性乳膏是一些醫生傳統的處方,但是當皮膚破裂嚴重時,仍可能會使皮膚乾燥。 生物製劑濕疹 從初中起已患上濕疹的陳小姐(化名),病情都是反反覆覆,對她的工作、生活以至情緒都有莫大影響,去年九月正值疫情期間,更出現「紅皮症」令病情急劇轉差,今年3月轉用生物製劑,注射數次後,她說脫皮、皮膚痕癢及紅腫已明顯好轉。 雖然濕疹大多在5歲前發作,但其實任何年紀都有機會患上,不論是否曾在孩童時期發病,在超過20歲的患者身上就可以稱為成人濕疹。

生物製劑濕疹: 嚴重濕疹治療方案

濕疹發炎與一種白細胞裏的發炎訊號JAK有重要關係,口服JAK抑制劑可以透過中斷JAK的訊號,抑制細胞激酶的活性去控制病情,有效及快速改善濕疹炎症及痕癢。 口服JAK抑制劑比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更為有效,但也要監控影響免疫系統等潛在副作用。 生物製劑濕疹 生物製劑濕疹2025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病情會反覆發作,對不少病人來說都很困擾。 過往的藥物治療包括抗敏感藥物,外用類固醇藥,口服類固醇等,主要紓緩痕癢和發炎的症狀。

生物製劑濕疹: 分類文章標籤: 香港過敏協會 , 濕疹 , 生物製劑

有病人會在成年後才初發,「這些病人可能有過敏傾向,成年後受到壓力、環境及天氣等因素影響,誘發濕疹。根據臨牀經驗,這一類病情會較嚴重、較難斷尾,而且易復發」。 醫學治療濕疹的方法很多,醫生主要會根據患者的病況來決定選擇哪一種治療。 假如病情被診斷屬中度至嚴重,醫生會建議患者口服類固醇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當然亦有較新的濕疹生物製劑治療。 而環觀以上各項傳統治療方法(除濕疹生物製劑),都潛在一定的副作用。 相比傳統的口服免疫抑制劑,胡惠福醫生表示,生物製劑相對較安全,副作用主要是注射位置出現紅腫,也有機會引致結膜炎或口腔皰疹,一般可透過藥物加以控制。 由於生物製劑療效顯著,他就有已放棄治療的嚴重濕疹患者,決定「重新求醫」,改為接受這種新療法。

生物製劑濕疹: 嚴重濕疹/銀屑病(牛皮癬)治療 生物製劑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有效持久!皮膚科醫生講解生物製劑原理、成效、副作用及價錢

於教會擔任文職工作的Jesse今年21歲,自從出生起受嚴重過敏困擾,皮膚過敏導致頭髮完全脫落,另外因內臟受損而不能正常吸取營養,身高只有1.3米。 他曾因細菌感染而導致休克,另外髖骨節及膝頭曾進行過手術,因而行動有少許不便。 目前,全港已有大約 30 位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免疫及過敏病科、兒科、老人科等不同專科之醫生參與,其診所分佈在港、九及新界。 參加此計劃的人士,必須持有效香港居民身份證、家庭每月收入少於港幣7萬元及正在公立的專科診所就診或輪候,經醫生的臨牀診斷,確認適合使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生物製劑治療

7成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在使用口服JAK濕疹生物製劑12週後病情改善效果高達75%。 除了療效快而明顯外,副作用較傳統治療方法少亦是濕疹生物製劑的優勝之處。 研究指出,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患濕疹,患者會受痕癢等問題困擾,影響集中力及情緒。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未能根治,患者一般可以抗生素、類固醇等紓緩病情,但情況嚴重者則療效或不明顯,且副作用強,如影響腎功能和血壓、抑制免疫系統等,需定期抽血觀察,只能短期使用。 新藥每劑為數千至一萬港元,適用於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患者需每兩星期注射一次,視乎藥效日後或可減少注射頻率。

本港今年引入針對濕疹的生物製劑,患者需定期注射,新藥主要針對引發痕癢反應的個別細胞,有助令患者的濕疹症狀減少。 他建議,若出生後已現嚴重濕疹、哮喘、或多種食物及藥物敏感、服用免疫抑制劑亦無效者,可向過敏科專科醫生查詢及要求轉介。 他又說,Dupilumab是新式的注射式生物製劑,目前用於成人及兒童的嚴重哮喘及濕疹,惟其價格昂貴,逾數千元一劑,若經確認為「STAT6功能增益疾病」患者,於公立醫院治療時可減輕醫療負擔。 團隊表示,Dupilumab起初療程為每二個星期打一次,後來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至每一個月一次,療程因病人情況而異,藥物可能會有眼乾、痕以及痛的不良反應,但反應均是可控。 價錢方面,目前每劑Dupilumab每劑約6-9千蚊。

銀屑病與體內的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細胞介素-17 (IL-17)、白細胞介素-23 (IL-23)等發炎細胞因子水平過高有關,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並產生發炎反應,令皮膚出現乾燥痕癢、表面脫屑及變厚的紅色斑塊。 較新一代的生物製劑,例如抗白細胞介素-23 (IL-23),比傳統的生物製劑 (如抗腫瘤壞死因子α) 更能針對發炎源頭,因此治療效果較好,數年後也較能維持藥效。 每五名香港人就有一人受濕疹困擾,患者飽受無間斷痕癢及皮屑脫落之苦,易令情緒大受打擊、更影響日常社交及工作,惟抗生素及類固醇等藥物療效有限或副作用較大。 近年發現能有效改善發炎及痕癢症狀的生物製劑則費用高昂,一針需港幣7500至10000元,每兩星期要注射一次,有患者要用每月六成收入支付藥費。 聖雅各福羣會惠澤社區藥房7月推出資助計劃,患者自費買五針生物製劑後,可免費獲兩針,首年名額100個。 陳厚毅續指,過往的治療濕疹方法,包括處方抗過敏藥、類固醇藥膏等,但有些藥物如環孢素,透過減低免疫力令皮膚敏感度下降,或同時可致血壓高,亦對腎功能有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