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工廈業主會因應市場需求、工廈地點、戶情況等因素決定重建或整幢改裝後工廈的最佳用途。 基於相同考慮,政府亦無意推出額外的政策措施,吸引業主分配改裝後單位作任何特定用途。 個別工廈的復修活化,並非市建局的核心業務,我們須將資源集中處理舊區的整體規劃和重建,改善香港的住屋水平及已建設環境。

  • 各項新更換設施的維修保養資料亦將經過數碼化重新整合,編制為一套數碼樓宇保養手冊,為管理人員因應設施的狀況制定未來保養計劃以提升工作效率。
  • 設計上針對空間的升級改造,豐富建築物內的人流動線,改造出10層多元化的飲食、休閒、購物空間。
  • 同時,為扶助本地初創環境,集團預留約20%商戶為初創企業,在租金上以人性化的處理,孕育初創企業。
  • 評審委員會會考慮作品如何將想像力與環保策略、系統和科技結合,創造出一個符合用家需要又可行的建築方案,同時亦能滿足社會和文化要求的設計而選出得獎作品。
  • 有關各活化措施的詳情,可參閱相關地政總署地政處作業備考和發展局於2019年2月1日發出有關「放寬現有工業大廈地契豁免書申請」的公告。

當中的原因,是部份樓層單位的廠戶仍然從事經準許的工業用途,可能涉及一些厭惡性行業或貯存危險品等,就算市建局的單位完成改建及活化,也需要盡量避免吸引非大廈使用者到訪,減低因為不熟悉工廈環境而誤入其他工業單位所帶來的安全風險。 (一) 裝置消防設備難:這幢工廈建於60年代,原有設備未能符合現時消防安全規範,市建局必須在改造作辦公室用途時,為全幢樓宇的公用地方及改造部份提升消防系統的相關裝置及設備。 而相關設備屬整幢樓宇業主共同擁有和管理,需要擺放在公用地方以便維修和保養,然而舊式工廈一般並沒有為此預留充足的公共地方;而在局部改造模式下亦難以讓大廈作根本性的結構改動,騰出公用地方加設和置存所需設備。 市建局在2013年,回應政府提出加快舊工業大廈的更新工作,啟動長沙灣汝州西街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樓高九層的JCCAC是香港首幢由工廠大廈活化而成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大樓前身是1977 年落成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曾是被民間稱為「山寨廠」的家庭式手工業集中地。 活化工廈2025 這所活化工廈於2008年落成,管理者為香港浸會大學的附屬機構,策略夥伴是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藝術中心,由民政事務局支持,是為自負盈虧的非牟利慈善團體,其定位是一所多元化及對外開放的藝文場地,既為藝術家及藝文團體提供價格實惠的工作室及設施,也為公眾營造環境。 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活化工廈進展文件內容顯示,於2018年10月推出活化工廈政策2.0,措施之一是位於主要市區及新市鎮住宅地帶以外的1987年前落成工廈,業主可於3年內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多20%,並在獲批後3年內完成改契補價。

4 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需要的基層市民,運房局轄下專責小組將就相關項目提供一站式統籌支援。 過去五年東九龍及西九龍工廈成投資者搶購目標,由於活化改建成本遠低於重建,兩區工廈活化作商廈成為潮流,無論大廈外貌、內籠質素也提升。 目前觀塘及葵涌區工廈活化作商廈後,呎租達約20元水平,個別更高達27元,較同區工廈呎租約10至16元高出逾倍。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由於這幢工廈的業權人還包括多個不同樓層單位的業主,故此市建局擔起促進者的角色,深入研究各種改造方案,包括全幢改造的可行性,然後通過參與業主立案法團會議,與其他單位的業主交流,務求就工廈的長遠維修和活化方向,謀取共識。 近60年樓齡的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在2013年市建局啟動項目時,呈老化失修(左),經過維修及由市建局改造後,現已是一幢具多元化用途的現代化樓宇(右)。 她的意念取自歐洲小鎮獨立而外觀各具特色的建築物,形成色彩豐富和引人注目的街景。 吳東欣把「歐洲街道」的概念應用到其設計上,將好景大廈的外觀分爲多個不同的組件,成功將活化、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的元素融爲一身,不但增加大廈的可用空間,亦帶出了一個嶄新的城市生活概念。 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郭楚華表示,政府重啟活化工廈措施,消息已吸引不少投資者早着先機入市,加上上半年工廈拆售潮興起,進一步刺激工廈買賣市場。

該52宗個獲批個案分佈於觀塘、葵涌、荃灣、長沙灣及九龍灣,預計可於數年後落成,爲市場提供總重建樓面近1167萬方呎,新建商業及工業樓面分別約570.5萬方呎及596.3萬方呎。 活化工廈2025 民政事務局計劃設立新的撥款機制,以資助藝術家或機構提出較具規摸的文化藝術建議,以及推行時間較長期但有時限的文化藝術活動。 同時,民政事務局亦計劃加強撥款,每年大約預留3,000萬元,資助藝發局提出或推薦的項目,以推動中小型藝團發展、培育新進藝術家,以及促進社會人士欣賞及參與文化藝術活動。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

在第二期計劃下,加入改裝整幢工廈作過度性房屋用途,應對房屋問題;並隨著首批活化的項目啟用,不少由傳統工廈改建成商場、寫字樓或酒店等混合式發展,令產業大幅增值之餘,部分化身成藝術文創中心,甚至成為當區地標,優化周邊社區環境。 因此,我希望這次市建局改造重設工廈的案例,可以起牽頭和示範作用,從工程規劃、施工方案、配合相關法規等不同層面,與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以至工廈業主分享經驗,增強各界對改造和活化工廈的信心。 而更重要,是共同探討為有意活化改造工廈的業主提供更多誘因,例如金融機構可以考慮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安排,協助他們籌措資金;政府部門亦可從政策層面,重新審視各項針對工廈改造用途和地契條款的要求,提供彈性或寬免措施,以降低改造成本。 至於專業機構,亦可編製更多相關規劃和工程審批的實務指引,為業主提供專業技術支援,從多方面鼓勵業主透過重建或復修及改造重設,活化工廈,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亦能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發展和經濟需要。 為了推展這個改造項目,市建局需要一筆過預留一億多元的資金來應付相關工程開支;儘管活化後的單位因自用作辦公室而抵銷在其他商業大廈租用地方的租金支出及相關費用,但回本期估計亦要接近20年,這還未計算市建局撥出1,600多平方呎的樓面面積,用作放置公用設施所涉及的租金收入。 全港現時有逾1,400 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約相當於120個維多利亞公園),分佈於全港各區,是本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 而更重要,是共同探討為有意活化改造工廈的業主提供更多誘因,例如金融機構可以考慮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安排,協助他們籌措資金;政府部門亦可從政策層面,重新審視各項針對工廈改造用途和地契條款的要求,提供彈性或寬免措施,以降低改造成本。
  •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 現時觀塘普遍工廈呎租介乎10至16元,如開源道開聯工業中心B座中層單位呎租約15元,區內偉業街茂興工業大廈中層單位呎租12元,觀塘道官塘工業中心4期中高層呎租達13元。
  • 爲鼓勵重建及改裝全幢現有的舊工廈,香港政府在2018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公佈新一輪工廈活化計劃。
  • 市建局在改造這幢近60年樓齡、設施不符合現代標準的工廈過程中,遇上不少困難和挑戰,我希望藉此與大家,尤其是工廈的業主,分享市建局如何應用創新思維,突破改造傳統工廈的規限,打造一幢安全、環保而現代化的多用途樓宇,實現可持續的建築環境。
  • (一) 裝置消防設備難:這幢工廈建於60年代,原有設備未能符合現時消防安全規範,市建局必須在改造作辦公室用途時,為全幢樓宇的公用地方及改造部份提升消防系統的相關裝置及設備。
  • 我們亦將「局部改造」大廈後單位只可作特定行業用途的限制化為機遇,在符合活化工廈政策的框架下,令工廈用途更多元化,包括將部分收購回來的單位,用作社會企業、文化創意產業用途,惠及社會。

改建後的大廈設有地下車庫、寫字樓以及綠化空間,並將迎來餐廳、商鋪、教育機構以及摩根大通等國際性金融機構入駐。 協成行集團 (協成行) 活化工廈 於2010年10月21日圓滿舉辦「活化好景大廈設計比賽」的頒獎典禮,嘉許表現出色的參賽者。 2018年全年累計工廈買賣登記共錄得5,608宗,較2017年度的5,068宗仍升11%,涉及買賣合約總值452.19億元。 但李批評,政府想推行一項好的政策,其決策僅是高層有心是不足夠的,必須所有相關部門都主動配合,同心同德地落實,才容易見成效。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業主毋須另行申請及繳付地契豁免書費用,但前提是該用途必須屬規劃制度下已準許的用途。 活化工廈2025 在顧及公眾安全前提下,容許擴闊緩衝樓層準許用途,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及電腦數據處理中心,以促成業主局部改裝低層為非工業用途。 行政長官於《2018 年施政報告》公佈政府重啓活化計劃(下稱「新一輪活化計劃」),從而更有效運用現有工廈,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並更有效地解決消防安全和違規使用的問題。 新一輪活化計劃包括六項主要措施,利便現有工廈進行整幢改裝、重建,以及作非工業用途。 有關各活化措施的詳情,可參閱相關地政總署地政處作業備考和發展局於2019年2月1日發出有關「放寬現有工業大廈地契豁免書申請」的公告。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2.0」內容撮要

2011年,新鴻基地產總斥資5億元購入葵興聯泰工業大廈並活化改建為新式商廈,易名為「活@KCC」(life@KCC),發展成集團首個活化工廈項目,並於去年年中逐步啟用。 新地代理租務部總經理鍾秀蓮表示,「活@KCC」活化後由原來傳統工廈,蛻變為以生活消閒為主的商場。 「活@KCC」採「銀座式」的設計概念,商場地下至四樓提供扶手電梯連接,亦有升降機停靠各層;商場三樓連接旁邊的行人天橋,經行人天橋可到達九龍貿易中心和葵興站。 南豐發展設計部高級建築師吳家健表示,項目由籌備至活化落成約5年時間,當中工程施工需時兩年半,團隊盡力保留逾70%原有建築物的結構,僅作出一些方便到訪者的改建,例如擴建入口通道、建構新的玻璃橋連接五廠及六廠等。 設計上亦有刻意保留昔日的舊物,包括舊樓梯、外牆及玻璃窗等,又將昔日的木門改造成椅子,令遊人可感受「新舊對話」。

活化工廈: 重建成本貴活化達7倍

同時,我們亦為舖位預先裝設符合工廈食堂規定的屋宇裝備基本設施,包括消防、排污及供水系統、通風、配電及照明系統等,以便這所社企進駐時,只需在進行裝修、添置設備和食堂用具後,盡早營運。 儘管這幢大廈外、內已煥然一新,但受原有工業大廈設計所限,加上是次屬局部改造,市建局只能向相關部門申請在自己擁有的物業,以及大廈地下大堂入口的公共地方,進行改建工程,提供無障礙設施。 活化工廈 市建局會繼續透過法團協商,爭取其他廠戶業主,盡早為其單位落實加設無障礙設施和提升消防設備。 為此,市建局考慮到在不影響廠戶日常的業務運作,同時能提升工廈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個創新的「局部改造」方案,取代「全幢改造」。 在「局部改造」的方案下,市建局針對工廈的公用地方,統籌各項公用屋宇設備的改建和優化工程,並全數支付相關工程費用。 至於由市建局持有的單位亦會作翻新和改造,由工業轉變為辦公室用途;而由其他廠戶持有的單位,則維持其相關用途和營運,不用作內部改造,因而不需要支付改造費,亦不用搬遷,將推展工廈改造工程帶來的支出和運作影響,減到最低。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他表示,舊紗廠的痕跡別具意義,訪客參觀時可看到,改建工程中保留了近五分一的舊有外貌。 城市規劃委員會在過去二十年間已引進了多項規劃措施,以便更好地利用舊工業用地和舊工廈,如擴大工業大廈內的准許用途,又把合適而過剩的工業用地改劃作其他非工業用途。 活化工廈新措施主要是在這個基礎上,在地政方面進一步配合,鼓勵業主重建和改裝整幢工廈。 本公司爲各符合資格的工廠大廈業主提供一站式活化工廈申請服務,業主可透過活化政策釋放工廈的潛在價值。 在活化工廈申請中,本公司將會包辦向政府提交申請時所有行政上的細節及責任事務。 港臺青年創意聯會會長洪錦鉉認爲,改作商業用途的工廈有利於配套發展特區政府建設核心商業區的計劃。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

位於九龍灣及觀塘的工業用地,在2001年改劃爲「商貿」用地,在規劃層面上容許將工業樓宇用作辦公室用途或改建爲商業/辦公室樓宇。 在2010年4月,政府首次推出了活化工廈措施,並於2018年10月重啓活化計劃。 截至2022年12月底,在活化工廈政策下,當局共批准及籤立了65宗位於觀塘和九龍灣的整幢改裝或重建的申請。

活化工廈: 「局部改造」新模式 工廈變多用途樓宇 市建局首幢工廈改造重設項目竣工

雖然項目在2018年因收購率低而中止重建的計劃,但我們改用樓宇復修及改造重設這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策略,為這幢老化的工廈提升樓宇安全和設施水平,延長樓宇的壽命。 經過約3年時間,這幢工廈的改造工程已竣工,是市建局首幢以改造重設復修、活化再用的工廈項目,並已於上月起,成為市建局樓宇復修部的辦事處,服務市民。 活化工廈 至於面對業權分散處境的工廈單位業主,若然能夠參考市建局在這個項目以「局部改造」執行模式,復修及改造工廈、提升設施,相信可以為其工廈物業單位增值。 以這個永康工廠大廈改造項目為例,整項改造工程的支出約1.5億元,以市建局持有27個單位合共約7萬2千平方呎樓面計算,每平方呎改造成本需要約2,000元。 (三) 建築法規要求高:現行建築法規和消防安全守則對工廈單位改變作辦公室用途,設較高的通風和採光標準;而對公用地方的無障礙設施和消防安全標準亦有較高的要求,包括每層都需為殘疾人士提供在發生火警時用作避險的臨時庇護處、兩組走火樓梯需要在各層互通等。 然而,若要在這類舊式工廈執行有關工程以符合最新法規,必須得到法團的參與纔可進行,過程中若改動個別業主單位的結構間隔,還要得到有關業主的允許。

活化工廈: 香港活化工廈 數千幢工廈將重煥新生

發展局會負責發放參加本計劃工廈的資料,讓文化創意經營者可直接聯絡有關工廈業主,商討租賃事宜。 在安排樓宇復修部使用改造後的辦公室時,我們亦顧及應盡量避免吸引非大廈使用者到訪上層單位,因此,我們將需要面見已預約的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個案申請人的業務,例如辦理手續和宣誓等,集中在地下單位進行。 活化工廈2025 2010年,金寶集團斥資4.18億元購入總面積逾26萬平方呎,前身為運通製衣大廈的工廈,再待申請活化獲批後,斥資逾5億元改裝成甲級商廈KC100,工程歷20個月時間,並於2015年4月落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