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口岸交通配套指示不清晰需作出改善,另外,友誼圓形地現時仍有多項工程,但部分地盤周邊路段未設置斑馬線或其他適當的過路設施,不少居民直接橫過馬路經引橋步行至關閘口岸,呼籲當局考慮優化過路設施,減少意外發生[91]。 體育設施位於A9地段及B4地段,當中A9地段以多功能體育中心方式設置,包括室內恆溫游泳池,以及可用作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的多功能體育空間[51]。 至於B4用地以大眾體育空間為主,該用地目前正在興建公共房屋,未有相關規劃或落成時間表[52]。 2014年8月5日,因應不少社會意見認為新城填海區應該優先興建公屋,滿足居民需求。
- 2018年1月24日,澳門城市規劃委員會討論20份規劃條件圖,包括位於A區內的公共房屋或社會設施地段,包括B4、B5、B9、B6、B14等地段[7]。
- 項目將分階段開展建造工程,是次招標範圍在A區中區,長度約1.6公里,包括建造共同管道、下水道及道路。
- 2022年10月,根據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計劃在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之間填造約0.36平方公里土地,打造地標性的休閒綠色設施,包括有城市公園和運動公園,目前仍在規劃中[53]。
- 若居住密度相同,則以人數較多的家庭為先,如兩者相同,則以現時租約的起租期較早者為先。
- 公共建設局勒令該地段地盤停止一切施工,並敦促承建商整頓地盤施工安全,同時要求其他公共工程的承建商全面檢視工地的施工安全[21]。
不過,所謂剔除戶籍,太多隻是從文件上剔除,該人實際上仍於原址「屈蛇」,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亦承認不能排除有此情況。 不過,如合資格的申請者在三次調遷計劃中均放棄其可獲編配單位的機會(包括在未有事前書面通知的情況下放棄揀選單位的機會、或已揀選單位而最終沒有接受編配),他們調遷計劃的資格會由最後一次的截止申請日期翌日起計被凍結一年。 2023年5月12日,公共建設局表示,對於新城A區工程展開對周邊交通和路況造成影響,當局鼓勵部分承建商協助工人上下班,如於指定時間安排車輛接載往返工地。 公屋擠迫戶 而交通事務局表示將密切留意A區的發展情況,並配合未來公共房屋入夥和公共設施投入使用的時程,適時新增各類公共交通服務和設置站點[96]。 2023年3月中旬,民眾建澳聯盟部分成員前往新城A區及港珠澳大橋口岸一帶瞭解交通情況。
公屋擠迫戶: 新城A區地下街
據房委會的最新數據,如今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較去年6月底公佈的5.8年進一步惡化,創下22年新高;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之前的3.7年,增至最新的3.8年。 加速擠迫戶調遷申請,既能滿足擠迫戶所需,也使小單位能夠釋出予其他公屋申請輪候者,善用公屋資源、加快公屋流轉,皆大歡喜。 期望特區政府能夠正視公屋擠迫戶的需要,增加擠迫戶調遷計劃的申請時段和次數,並讓曾經多次申請計劃的住戶獲得優先分配權,暢通當下的程序瓶頸。
申請公屋分戶須基於充足理據,通過嚴格審查後纔可獲分配另一公屋單位 (俗稱分戶),或批准申請其他資助自置居所計劃,讓住戶成員分開居住 。 【本報訊】房屋署嚴打寬敞戶措施,最快今年十月實施,料七千五百多戶受影響。 公屋擠迫戶2025 近百名公屋住客昨發起遊行,要求署方擱置調遷政策,批評政府無法供應足夠公屋單位,便向「代罪羔羊」寬敞戶開刀,又指署方以舊單位作為公屋來源,做法荒謬。 房署回應指,有需要繼續寬敞戶政策,確保資源公平合理分配,現時亦有提供鼓勵措施,如搬遷津貼及三次原區編配等。
公屋擠迫戶: 公共房屋
公屋夫婦租戶如正在辦理離婚手續,與子女同住的一方,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有條件租約」,暫住另一公屋單位。 如果已離婚,單位須要更改租住權,其中一方須要遷出,通常沒有子女管養權的一方須遷離單位,除非同時擁有部分子女的撫養權。 謝展寰其後聯同一眾嘉賓參觀展城館內的碳中和資訊站,聽取環運會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的學生代表講解碳中和的相關資訊。
B5、B11及 B12地段工期最長 1,150天,B7和 B8地段 1,250天,均須分四個節點完成,包括樁基礎設計圖則獲覈准、施工計劃獲覈准、完成地庫結構至地面層結構樓板、完成天面結構封頂[22]。 上述計劃下,凡居住密度低於每人七平方米(以室內樓面面積計算) 的公屋租戶,均可申請調遷到較大單位。 申請者須符合「無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及通過「全面經濟狀況評審」,而有關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為「富戶政策」釐定的水平。
公屋擠迫戶: 共同管道
(左至右)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祕書長(環境)謝小華、環運會主席黃傑龍、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主席鄭錦鐘及環運會教育工作小組召集人黃志強進行啟動禮。 近期與業主傾價有較大減價空間,若遇上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筍盤,抓緊機會上車做業主。 公屋擠迫戶 舉例說,不少公屋二代苦於未能負擔私人住宅,在婚後仍須與配偶同住於父母公屋內,無奈「蝸居」之餘,更對彼此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亦囿於入息上限,入住配偶不能加入公屋戶籍,從而慘成「犯法」之徒。
當務之急,是從速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以及發展健全的租住階梯:實施租管規限私人居務市場,同時增建中產公屋,增加中產市民的租住選擇。 公屋擠迫戶2025 2022年11月30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施政答辯時回應議員問題表示,A區內三個經屋項目將於2024年完工,而B6地段公共設施大樓於2023年完工[19]。 而A區社會房屋設有四個項目,涉及約4,000個單位,同年內展開工程招標;另外,有八個經濟房屋項目正在興建中,涉及超過8,000個單位[20]。 2022年9月20日,新城填海區A區中區、北區的共同管道及道路設計連建造工程現正進行公開招標;中區的相關項目涉及長度約一點六公里,北區的相關項目涉及長度約二點三公里,最長的設計連施工期均為五百八十工作天[12]。 馮浩棠強調,每人5.5平方米的現行基準不變,並繼續透過每年推行2 – 3次的「公屋住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為擠迫戶優先處理調遷。 委員會決定,「擠迫戶」的現行基準維持不變,並繼續透過「公屋住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為擠迫戶優先處理調遷,以紓緩其擠迫居住環境。
公屋擠迫戶: 申請公屋分戶理由
不少居民反映,早晚高峯時間和節假期間,進入新城A區的通道經常塞車,認為與出境車輛通關不暢,以及A區的道路設計和規劃不周有關;建議當局分析車輛通關及不同時段的道路使用情況,而且A區大量施工人員進駐,區內出行需求增加。 區內公交配套不足且中途沒有上落客站點,工人需步行上下班,容易造成不便和通行風險。 建議當局提升區內路網容量和公交配套,優化途徑該區以及前往口岸的巴士站點和班次,保障居民和旅客的出行需要[86]。 2023年6月21日,特區政府《公報》刊登新城A區的B5、B7、B8、B11及B12公屋的設計連建造工程公開招標,五個公屋地段位於新城A區中部,佔地面積共5.1萬多平方米,預計共提供5,415個住宅單位。 公屋均設有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其中B5地段並設有公共交通換乘中心。 五項工程的截標日期介乎9月26日至10月16日,並且全部採用設計連施工方式,並引入環保的興建模式,採用裝配式預製件及金屬模板施工等。
公屋擠迫戶: 居住環境擠迫可申請公屋分戶嗎?
2023年初,隨着澳門恢復與中國大陸與香港正常通關,加上“澳車北上”實施,區內文通壓力大增,經常在周未及公眾假期出現擠塞。 交通事務局於該年2月18日起於港珠澳口岸環形馬路增加一條行車線[85]。 現時新城A區分別連接港珠澳大橋口岸和東北大馬路,卻只有一條雙行道連接A區與澳門半島。 不少居民和旅客均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加上“澳車北上”計劃落實後更多車輛經該口岸通行,交通壓力非常大,尖峯時段車流激增,包括巴士、的士、跨境私家車或客貨車,以至A區建設的工程車輛等,都迫在僅有的同一通道上大排長龍,出行時間難預算。 北區社諮委召集人高岸峯表示,隨着本澳通關復常,整體交通面臨不少壓力。 雖然A區暫未有居民入住,卻是前往港珠澳大橋澳口岸的必經之路,交通受居民關注。
公屋擠迫戶: 香港電臺
改善方案節點三(白雲花園),封閉由水塘前往友誼圓形地行車方向[90]。 2022年10月18日,新城A區首個公屋項目A10地段公共房屋設計連建造工程進行公開招標後舉行公開開標。 該等公司出價介乎7.08億澳門元(下同)至7.57億元,工期建議由980工作天至992工作天。 項目佔地4,960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單位約728個、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 房委會「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現提供位於市區、擴展市區、離島及新界的公屋單位給符合資格的公屋租戶申請調遷。
公屋擠迫戶: 紓緩擠迫調遷
研究建議社會深入瞭解他們不投入勞工市場的原因,並協助克服相關障礙,在改善其家庭收入水平的同時,亦為本港釋放勞動力。 公屋擠迫戶2025 若遷出一方有急切住屋需要,可向房署申請新界區中轉房屋,而非申請公屋分戶;急切性較低者可按「單身人士輪候登記冊」申請公屋,縮減最多3年的輪候時間。 公屋擠迫戶2025 是對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進行審查,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以最新公屋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為基準,公屋住戶的入息不得超出入息限額之 5 倍,而家庭總資產淨值不得超出入息限額之 100 倍。 申請公屋分戶須有充分理據及值得體恤的理由,因分戶政策是房屋資助的一種,當申請者獲分配另一單位,變相延長其他公屋申請人的輪候時間。
公屋擠迫戶: 香港文匯網
申請表內各家庭成員不能擁有任何住宅樓宇,包括透過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推出的各項資助置業計劃而簽訂住宅樓宇購買協議。 申請者及家庭成員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核及無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所以申請者必須於申請截止日期前向所屬屋邨辦事處或租約事務管理處提供有關證明文件以便完成審核程序。 除非申請人擁有連續10年或以上的公屋居住期,否則在揀選單位時,將受制於按所住地區限制。 平情而論,公屋政策的原意,固然非照顧城中鉅富的住屋需求,但當房屋市場極其扭曲,稍有能力的人都無所適從的時候,所謂「富戶」千方百計留在資助房屋內,便是人之常情,政府不具理由強行迫遷。 更重要的是,公屋富戶多年來除累積了資產,更建立了穩定的居住環境;政府一直漠視住屋權的重要,執意認為公屋只為福利,以致毫不介意破壞公屋戶的穩定居住環境,將稍有能力者「遞解」至置業市場內,這種思維必須修正。 照顧基層人士住屋需要固然重要,惟政府毋須從安居者手上回收房屋資源,造成不必要的對立。
公屋擠迫戶: 「紓緩擠迫調遷計劃」有沒有優先揀樓次序?
房屋署會按合資格的申請住戶的居住密度,決定他們自選單位的優先次序(即居住密度最高的家庭首先揀樓)。 現時的調遷計劃包括天倫樂調遷計劃、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邨內調遷、大型維修或改善計劃的調遷安排等等,詳情可瀏覽房屋署網頁。 房委會去年推出新公屋富戶政策,藉修改住戶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以圖從更多「富人」手中收回單位,加快公屋流轉速度。 不過,即如「富戶」,也非大富大貴,未必能夠在熾熱的私人房屋市場安居,故有公屋家庭成員在刪除戶籍後,繼續「屈蛇」居於原址。 富戶所以無所不用其極、鋌而走險,歸根究柢,實源於房屋市場失衡,政府無道德理由迫使公屋戶進入私人市場,要他們面對樓市狂濤。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表示,正構思容許每人居住密度低於7平方米的公屋戶,申請調遷至較大的單位。
公屋擠迫戶: 【公屋調遷】紓緩擠迫調遷計劃 + 申請資格 + 揀樓次序
羅志堅解釋指「豚」是指中華白海豚,而珠海市素有「豚城」美稱,故豚城大馬路是借廣東省珠海市之美稱而命名。 公屋擠迫戶2025 羅志堅續稱,因應A區開始規劃,道路或會有所改變,而路命亦重新思考居民的建議[56][57]。 2021年7月13日,位於望廈社屋─望德樓3樓內的新城A區經濟房屋展示區正式開放參觀,以實物形式展示A1、 A2、 公屋擠迫戶 A3、 A4及 A12地段的三個戶型共6種間隔[15]。 此外,需要租樓的低收入住戶亦受到私人房屋租金上漲的影響,調查指,低收入住戶房租佔比總收入的中位數在2,021年高達93.1%,為10年前的2.4倍,而中低收入住戶的相關中位數亦高達42.8%。
公屋擠迫戶: 【樓奴】公屋家庭「屈蛇」力拒逼遷 政府執意漠視富戶困境
2023年6月15日下午,一名32歲中國大陸籍男性外地僱員在A2公屋地盤吊運工作中被鋼筋擊中頭部受傷,送院搶救後不治。 公共建設局勒令該地段地盤停止一切施工,並敦促承建商整頓地盤施工安全,同時要求其他公共工程的承建商全面檢視工地的施工安全[21]。 2022年10月至12月期間,政府展開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公開諮詢,當中建設3.2萬個單位,包括2.4萬個經屋、4,000個社屋及4,000個其他類型房屋單位。 而區內8個公屋項目正在建設中,將提供超過8,300個公屋單位[17]。 今屆政府訂立針對精準扶貧三大目標組別,包括21萬劏房戶、21萬單親家庭及56萬全長者住戶。
連接新城A區西南側至澳門半島友誼大馬路的「A3橋」初步設計在該年下半年完成[89]。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直言,「澳車北上」不會為新城A區造成很大的交通壓力。 改善方案節點一,調節友誼圓形地的交通燈配時,增加由新城A區進入圓形地的秒數。 改善方案節點二(駿菁活動中心),開通由關閘經馬場北大馬路往馬場東大馬路左轉車道,相關工程或在兩個多月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