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只需港幣100元即可開戶,並不設最低結餘手續費可以參加由香港人壽所提供兒童壽險計劃,為孩子未來做好準備。 就結婚15年或以下之已婚人士而言,近八成有儲蓄習慣,平均每月儲蓄8,600港元,兩者皆比一般市民高,他們的儲蓄安全感亦相對較高,有54.7分。 然而,他們認爲需要擁有667,000港元儲蓄或流動資金才會獲得足夠安全感,亦比一般市民的491,000港元爲高。 有了儲蓄比例,那不妨再計算一下自己在人生各階段應有多少儲蓄吧吧! 這裏就以政府統計署的月入中位數為基礎,加上月儲2成收入作準則,以及假設打工仔們沒有成家立室、環遊世界或其他重大開支的條件下,幫大家計算一下在22歲至34歲時的儲蓄狀況。

  • 存保會指出,今次調查之中有近83%的18至29歲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是各個年齡組別之中最高。
  • 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個人的投資經驗和目標、財務實力及其他相關情況,仔細考慮本網頁所介紹的產品或服務是否適合本身的情況。
  • 除權指的是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
  • 但是原來不同年齡層的人士都有不同儲蓄基準,想知自己是否達標,就繼續看下去。
  • 坊間沒有人夠膽這樣說,我是賭徒性格,所以我才夠膽這樣說。
  • 雖說人應「活在當下」,但若然年輕時只懂追求及時行樂,卻忽略了未來規劃,其實將來是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且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買樓買車、環遊世界等目標皆需一定金錢支持,要是不趁年輕時學懂理財及儲蓄,倒頭來還是苦了自己。
  • 與伴侶有共同儲 蓄目標者,當中六成五表示丈夫儲蓄的比例佔一半或以上,但在儲蓄管理方面則多數由妻子負責。
  • 知道自己想幾時退休是不夠的,如果您希望達到財務自由,自在退休,首先要考慮自己在黃金歲月想過甚麼樣的生活。

如果說要移民退休,還太早,但在香港討論理財,很難不把移民這個考量放在整個人生理財規劃的大藍圖。 即使到了三十歲,還是有很多可能性,不要讓自己在夢想與理想上退卻,持續追逐你想要的東西,只要努力再加上持之以恆,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年過30歲時,不免會感覺到社會給予的期待變得越來越沉重,而或許自己也會認為這些期待是一種應盡的責任。 因大多人都認為成家立業或延續家族血脈等這些事情,並不是社會或家庭應該甚至是能夠要求你的,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不是他們的。

30歲儲蓄: 理財方法|投委會:5個儲蓄實用方法

最後從這500個回應中,得出了他們認為「30歲後要趕緊做的事情」排名,當中可參考其排名作為人生提醒。 友達(2409)董事會26日通過2023年第2季財報,合併營業額為633.2億元,較2023年第1季增加23.7%。 2023年第2季淨損為48.1億元,基本每股損失為0.63元,不過26日股價仍上漲。 PTT網友笑稱臺股「賠就是噴」,但也有人看好未來股價發展,大讚第三季就有望轉虧為盈。

這裏就以政府統計署的月入中位數為基礎,加上月儲2成收入作準則,以及假設還沒有成家立室、環遊世界或其他重大開支,以及沒有重大突發支出為條件下,幫大家計算一下在22歲至34歲時的儲蓄狀況。 一旦你開始這個儲蓄和投資計劃,要堅持下去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自動化,每月出糧時就先將儲蓄或投資用的部分從平日使費中分開,將金額每月自動轉賬至相應的銀行戶口。 對於享樂主義的小資女來說,說要存一桶金好像缺少了什麼? 因為在這個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一百萬好像做什麼都不夠,買房子頭期款至少要兩、三百萬,平常的薪水扣掉房租、生活費,所剩無幾,那還是拿來喫喝玩樂好了! 30歲儲蓄 (MO編以前的心態),但也因為這樣想,錢總是左手進右手出,就算薪水比起剛出社會已經翻了兩倍,但還是存不了錢。 後來MO編決定設定目標,可以是三年後去歐洲遊學三個月、五年後在郊區買房、二十年後存夠養老金等,有了短、中、長程目標,儲蓄不會只是夢想。

30歲儲蓄: 文章被以下專欄收錄

反正300,000真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你再賭一鋪,也不見得是很錯的決定。 坊間沒有人夠膽這樣說,我是賭徒性格,所以我才夠膽這樣說。 30歲儲蓄2025 投資不一定只買股票、加密貨幣或者其他理財產品,本身一個人的自我增值也是投資的一部份。 我可能會把錢拿去進修,學點技能,即是當買張沙紙也好。 30歲也是步入中年的年紀,剛好我也是30歲,身體活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固然大幅下降,但比較困擾的是中年心態改變的問題。

  • 市面上的信用卡種類繁多,銀行為吸引更多人申請便會推出各種優惠如積分、兌換裏數等。
  • 有網民提到,曾因太多負面能量,讓自己陷在那無盡頭的漩渦,浪費了不少時間。
  • 如果您想日子過得再「豐盛」一些,要準備的儲備就更多了,男性大概要港幣700萬元1,女性則是港幣915萬元1。
  • 在金錢及儲蓄穩定之後,便要為自己增值,不論是報讀課程,還是看書、自習、旅行等,都要讓自己的內涵變得豐富。

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我現在沒有任何物業在手,很習慣租樓的生活,每兩三年就動物大遷徙一樣。 如果我有300,000 ,可能我會先把一部份直接交一年租,免了一年後顧之憂。

30歲儲蓄: 理財方法是年輕時多存錢、多投資

有明確目標後,儲蓄纔不至流於將每月用剩的收入留起,因為這不是良好的儲蓄習慣,以致花費超出預算時而不自知。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除稅收和支出之後,美國人的平均儲存了3.5%的收入。 問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個答案,但這不代表您就沒法預早規劃。 要知道退休生活要花多少錢,就要思考一下自己想退休的年齡、想實踐的夢想、理想退休生活和自己的必要支出等等。 別擔心,我們會教您如何起步,還會教您怎樣用儲蓄、投資和保障全面部署計劃,建立您的退休基金。 如果您現在25歲,想在65歲退休,打算30歲才開始每月投資港幣1,000元。

而且過了30歲,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更無法陪伴自己的父母親。 30歲儲蓄 所以,請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多點陪陪自己的爸爸媽媽,別要待他們老去才後悔。 30歲儲蓄2025 滙豐2020年12月進行的FinFit調查顯示,雖然有四分之一受訪者希望在55歲前退休,但只有五成受訪者清楚自己需要多少錢來實現退休計劃。

30歲儲蓄: 理財方法|港人月儲6,600元

在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亦可以讓自己找多一份外快,從而增加額外收入。 而這些外快收入可以與自己的興趣有關:甜品製作、手作飾品等等,不但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還可以磨練自己的能力! 註:青少年ATM卡的每日預設最高提款/購物交易限額為2,000港元。 青少年ATM卡透過自動櫃員機提取現金時戶口持有人會收到交易短訊通知。 金額雖小,但積小成多,按月或年計後所積累的金額亦不能忽視。 建議大家可以向有關機構申請轉用電子帳單以節省金錢。

30歲儲蓄: 個人預算

當你有一定積蓄時,便可以用來投資和置業,讓資產進一步增值。 因這個階段正處於積累黃金人脈的時期,因此更要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學習塑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懂得社會常識,學會融入不同的社會圈子,識別場面之言,以禮待人。

30歲儲蓄: 投資優惠

斜槓一族近年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少人除正職外有其他職業。 想儲錢的話,筆者建議打工仔可以將其中一份收入儲起來,日常消費則依賴另一份收入。 投資是增加資產的方法之一,但亦要理性投資,不要人云亦云。 30歲儲蓄 如果對投資沒有概念,不妨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為你訂定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

30歲儲蓄: 開始投資

只要年滿11歲就可以在中國銀行(香港)開立自在理財戶口,可以享有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電話銀行查詢賬戶結餘及查閱電子結單等服務;年滿16歲更可以使用兌換外幣、開立定期存款及繳付指定賬單等服務。 【理財方法】理財觀念需要從小訓練,《香港財經時報》整合6個青少年儲蓄戶口比較,並有送200元獎賞、迪士尼ATM卡等優惠,青少年可以自己的名義開立屬於自己的儲蓄戶口,開始學習儲蓄方法。 另外,三成被訪夫婦有定立共同儲蓄目標,當中超過六成會選擇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爲他們主要儲蓄方式。 與伴侶有共同儲 30歲儲蓄 蓄目標者,當中六成五表示丈夫儲蓄的比例佔一半或以上,但在儲蓄管理方面則多數由妻子負責。

30歲儲蓄: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指出,有超過6成的人,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資產縮水3成以上,以致於必須延後到65歲才能退休,才能確保退休後每月的可支配生活費,達到退休前所得7成的合理替代率。 以目前國人平均每月所得4萬4千元來看,退休後每月要有3萬元左右的生活費才夠,假設平均餘命20年,每年通膨率2%,退休金至少要準備1100萬元,但是受到其他理財計畫的排擠,這筆錢多數國人只有15年的時間可以籌措。 到了三十歲,累積七八年工作經歷後,薪資開始明顯出現變化,拉大差距,三種薪資族羣隱然成形,再經過黃金十年馬拉松賽,一旦到了四十歲,有人會出現幾倍到十幾倍的差距,M型的輪廓就整個冒出來。

30歲儲蓄: 理財

當每月支出受限時,每次消費就會變得更謹慎,亦是節省金錢的方法之一。 女生面對30歲大關,意味著人生踏入另一個階段,所以要好好計劃將來。 如果沒有正確的財務目標,不肯定儲下來的資金主要用途(如投資、退休等),只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更會容易變得漫無目的地花光這筆錢,最後得不償失。 雖說人應「活在當下」,但若然年輕時只懂追求及時行樂,卻忽略了未來規劃,其實將來是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且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買樓買車、環遊世界等目標皆需一定金錢支持,要是不趁年輕時學懂理財及儲蓄,倒頭來還是苦了自己。 大多數網民都認為只要懂得投資,大約二十代中尾段就可以賺到一百萬。 大多數人覺得父母親是最親密的陪伴,也因為如此導致我們時常忽略父母親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也就此逐漸疏離了他們。

30歲儲蓄: 經濟疲軟、美中局勢緊張 投資者出走中國大陸

其實不管對於哪類參保人員,多繳養老保險費都是划算的,繳費時間越長,繳費基數越高,你退休後能拿到的錢就越多;而且如果停止參保,那麼其他的社保待遇就不能享受,比如去醫院看病就不能報銷。 張大爺,2020年滿60歲退休,退休前剛好繳了15年的社保,共繳費119340元,其中個人賬戶的餘額是:47736元。 在外國社交網站Reddit曾有一則帖文,讓40歲的用戶們講出他們在30歲時,後悔做過或沒做過的事情,當中有逾500個回應。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新竹區會主委謝興隆昨天率領大新竹十九個社宣佈,八月廿六日將在新竹縣府舉辦臺灣行腳一甲子慶祝會,除會請資深前輩分享儲蓄互助的真義,也會展示相關老照片和文物。

30歲儲蓄: 理財方法:20歲每月只用1千元投資

雖然如此,不少港人亦同意儲蓄讓生活更有安全感,以備不時之需。 當中受訪者平均認為擁有約49萬元的儲蓄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去年相若。 30歲儲蓄2025 當然,以上的儲蓄計算結果只宜作參考,打工仔若在收入或儲蓄比例有所不同,可自行更改有關數字,再自行計算一個屬於你的儲蓄結果。

30歲儲蓄: 理財方法|投資置業進一步增值資產

雖然6個月的生活費看似是一大筆錢,但只要每個月儲一點點,很快就有足夠的儲蓄來應付半年的生活費用。 萬一不幸失業,你也有足夠的儲備應付日常所需,生活壓力亦會相對較小。 11月既有「雙11」,又有Black Friday,相信已令不少人荷包大出血。 如果想減少衝動消費,在購物前,不妨先釐清自己是「需要」或「想要」。

當然,以上儲蓄計算結果只作參考,打工仔若在收入或儲蓄比例有所不同,可自行更改有關數字,再自行計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儲蓄結果。 在短短五年時間裡,31歲的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Grant Sabatier的銀行賬戶中的2.26美元(摺合約18港元)變成了100萬美元(摺合約780萬港元)。 Grant Sabatier說,他用來建立財富的方法就是將每日存款存入他的投資賬戶。 富達Fidelity就曾經為退休儲蓄基準和金額作出建議,基準以每人的年齡和年薪計算,大家亦可使用富達網站的計算機,輸入自己的年齡、薪金和儲蓄資料,便可得到儲蓄金額金額建議。 但是,如果那300,000是飛來橫財,可能是加密貨幣投機得回來,也可能是炒作美股GME贏回來,那麼這300,000就只是贏出來的紙上富貴,若你有信心,倒不如把300,000再押注落去你熟悉的戰場。

外國一名百萬富翁接受CNBC訪問表示,透過此方法,他僅用五年時間,銀行的儲蓄已經由2.26美元(約17港元)增加至100美萬元(約775萬港元)。 30歲儲蓄 由此可見,香港打工仔於30歲時理論上應要儲到228,000元,到67歲的時候應有228萬元的儲蓄。 然而,上述的計算方法由外國傳入,不一定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 在香港,連同通脹、高物價等因素,金額未必能足以讓打工仔應付生活所需。

30歲儲蓄: 調查:港人每月平均儲7,000元

重點是這個4%不是永遠都4%,他其實也會跟著股價、獲利成長,是會抗通膨的! 上面這張K線圖我時間是拉10年、月K,10年前股價50元附近,這幾年雖然受到外資大賣而導致股價下殺,但其實還是守在60元以上對吧? 現在又站上70元以上,重點來了,10年前的年均殖利率是2%多,現在則是平均4%以上,股價上漲、殖利率又成長,這樣大家應該都看得懂,這就是資本利得、股息抗通膨同時成長。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目標,進修、置業、結婚生仔,甚至計劃去一趟工作假期,無一不與錢有關,如何去善用每月收入去達到這些目標,就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