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訓練計劃主要分爲四部份,第一部份爲「繩索技術訓練證書課程」,訓練課程分爲 一級、二級三級。 由基本的繩索技術知識及技術開始,採取漸進式的教授,課程 著重理論及實習互相配合,使學員逐步掌握個人的繩索技術,以應付各種適合作繩 索技術運動的環境。 其活動包括:推廣攀山運動安全、舉辦各項教練及運動員之培訓課程、派隊參與國際賽事、策劃各項課程大綱及提供指引給各屬會開辦各項訓練班,使攀山運動更安全及統一。 接受培訓的學員必須具備基本的競賽攀登技術及通過甄選測試,表現良好者將獲接納進入第一階段的訓練。

  •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鼓勵參加者遵循此訓練計劃,逐步參與,幷在完成每 項訓練課程後,繼續進行 「繩索技術運動」裝備自己,以便進修更高一級的訓練。
  • 在羅永波的領導下,在該年度大部份委員合作愉快,同時延續了我在第十屆未能推動的計畫。
  • 一直由上屆副主席黎英傑先生帶領。
  • 第 十一屆(95/96)執委會重選。
  • 香港野外訓練中心是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的屬會之一,並根據總會的課程大綱,定期開辦:一、二、三級山藝證書課程。
  • 而本會的宗旨主要是在香港推廣這5項攀山運動項目、培育精英運動員和提升運動員對山野運動安全的知識,並希望與世界攀山運動同步發展,令香港運動員達致國際級水準。

「山」,泛指一切野外環境,由野外低地至崇山峻嶺。 「藝」,即在一個領域內所鑽研的知識與技術。 當中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藝的傳授,可由導師指引,或自我探索,去找出適合自己而又可達到目標的技術。

香港攀山總會: 我們的團隊Meet Our Team!

我創立的「香港華人山嶽協會」,亦在 翌年加入總會為會員。 我個人偏向低調,但仍鼓勵「華嶽」參與總會工作,為攀山界付出一點綿力。 所以由總會第三屆(87/88)至第六屆(90/91)的執 行委員會,「華嶽」都有派代表出任委員。 在該數年間,以我所見,總會內部相當和諧。 香港攀山總會2025 同時先後加入UIAA、ACC (註:現已稱為UAAA)、「港協暨奧委會」、及爭取到「康體發展局」承認為體育總會,並開始獲得政府資助。

香港運動員在運動攀登一向有不俗的表現,多次在亞洲錦標賽、全國錦標賽及亞洲青少年錦標賽中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累積獎牌數目已超過250面。 本會全新的管理架構、行政及技術分層管理於2010年落實執行,為本會實踐專業管治邁向一大步。 理事會的職權主要是策劃、管理及審核。 五個專項則由五個專項委員會負責管理、統策及發展。 香港野外訓練中心是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的屬會之一,並根據總會的課程大綱,定期開辦:一、二、三級山藝證書課程。 建立上述總會的重要基礎,需要大量資源及時間。

香港攀山總會: 個人工具

在遇有重要決策時,理應準備完整資料,公開諮詢、召開會員座談會收集意見、甚至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議決通過才執行。 回顧過去,除了我在任期間,極少有召開會員座談會或特別會員大會。 期間,又有人在不明原因下,下令將以後所有申請入總會的組織均列作沒有投標權的「屬會會員」。 結果令到有投標權的「普通會員」由當年二十四名,降至現時衹有二十名。 為使各友好能瞭解總會在過去二十年所遇過,及仍然要面對的問題,我藉此公開我過去在總會的工作經驗及所遇所見,方便大家可以更針對性地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協助總會加速改進。

  • 此外,本會定期開辦各項目之訓練課程,為有興趣人士提供有系統的訓練;致力於培訓各項目的教練,協助推廣攀山運動之工作。
  • 為求讓年青一輩對總會的發展歷程更加瞭解,特意將一封我在2004年,在本會討論區中發出過的公開信,再次登載,一同分享。
  • 結果令到有投標權的「普通會員」由當年二十四名,降至現時衹有二十名。
  • 其活動包括:推廣攀山運動安全、舉辦各項教練及運動員之培訓課程、派隊參與國際賽事、策劃各項課程大綱及提供指引給各屬會開辦各項訓練班,使攀山運動更安全及統一。
  • 八十年代初,當香港攀山界友好開始研究成立一個總會時,我亦被邀請參加第一次的座談會,參與討論。
  • 在該數年間,以我所見,總會內部相當和諧。

本會經過二十五年,發展至今,其間亦經歷不少風雨,甚至黑暗時期。 為求讓年青一輩對總會的發展歷程更加瞭解,特意將一封我在2004年,在本會討論區中發出過的公開信,再次登載,一同分享。 希望各位會員朋友,可以藉此繼往開來,繼續努力支持總會將來的持續發展。

香港攀山總會: *只接受包班,時間及上課地點可自定,

我們亦希望透過Leave No Trace,讓學員親身體會一下減低遠足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方法,做個負責任的登山人士。 香港攀山總會2025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China Hong Kong Mountaineering and Climbing Union)是專門管轄香港運動攀登和登山運動的組織。 該組織的前身是香港攀山總會,於2010年7月與香港攀登運動總會合併,成為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1],成為香港唯一攀山運動地區代表組織。 「繩索技術訓練證書計劃」的宗旨,在於鼓勵「繩索技術運動」愛好者愛惜大自然、 不留痕跡進行「繩索技術運動」。 幷藉此鍛煉個人的意志力及毅力、學習與人溝通、 合作和解決困難。

此外,本會定期開辦各項目之訓練課程,為有興趣人士提供有系統的訓練;致力於培訓各項目的教練,協助推廣攀山運動之工作。 本會的活動包括:推廣攀山 香港攀山總會 運動安全、舉辦各項教練及運動員之培訓課程、派隊參與國際賽事、策劃各項課程大綱及提供指引給各屬會開辦各項訓練班,使攀山運動更安全及統一。 此外,亦會 舉辦有關攀山運動的工作坊、座談會及研討會等活動,藉以互相交流技術及經驗。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制訂「繩索技術訓練證書計劃」,是希望透過 有系統的訓練課程,推廣「繩索技術運動」 ,藉此提高參加者的技術水平及安全意識。 課程內容乃參照部分國際認證機構例如 UIAA 香港攀山總會 等的標準,幷根據香港的環境而編訂。

香港攀山總會: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

我們希望學員在二級山藝課程中,可以學到各種對於野外活動的專門知識和技巧,以應付各種山野環境。 完成課程後,學員將有能力為自己及朋友規劃多日的露營遠足活動,並知道如何減低遠足活動風險的方法。 我們亦希望透過Leave No Trace,讓學員親身體驗各種減低遠足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方法,做個負責人的登山人士。 主要課程內容包括了露營裝備選擇、進階地圖指南針運用、繩結、野外意外事件處理等。 為了應付香港人對於郊野活動與日俱增的熱忱,還有對於郊野安全意識的需求,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制定了一套分一、二、三級的“山藝”訓練課程。

香港攀山總會: 證書課程

歡迎有興趣參予山野活動之人士與我們一起享受大自然。 本會為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CHKMCU)之屬會。 我們希望學員在一級山藝課程中,可以將各種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在野外實踐出來;並在完成課程後,可以有能力為自己及朋友規劃單日的遠足活動,並且知道如何減低遠足活動的風險。

香港攀山總會: 安全Safety

互選職位期間,「同社」羅永波先生亦有意擔任主席。 明白到羅永波同樣是能幹之人,我決定退選主席,改任義務司庫。 好讓我 可以專注建立財務管控,及活動報告的制度。 香港攀山總會 在羅永波的領導下,在該年度大部份委員合作愉快,同時延續了我在第十屆未能推動的計畫。 我的建議亦得到支持,得 以將來屆執委會任期增加至兩年。 一九八五年,「香港攀山總會」正式註冊成立。

香港攀山總會: 證書及其他

訓練課程將在康文署轄下體育館進行,並由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有限公司的資深教練任教。 訓練會以循序漸進式分階段進行,學員須通過評核纔可晉升至較高階段的訓練。 本會創立於一九七四年,為註冊非牟利團體。 本會宗旨為推廣香港之山野活動;提供環保教育和山野安全訓練等。

香港攀山總會: 主要官員

本會目前的體育發展架構可分為五個專項,包括運動攀登、攀巖、山藝、冰雪攀登及繩索技術。 而本會的宗旨主要是在香港推廣這5項攀山運動項目、培育精英運動員和提升運動員對山野運動安全的知識,並希望與世界攀山運動同步發展,令香港運動員達致國際級水準。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鼓勵參加者遵循此訓練計劃,逐步參與,幷在完成每 項訓練課程後,繼續進行 「繩索技術運動」裝備自己,以便進修更高一級的訓練。 山藝(Mountain Craft)這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本會登山活動的專稱。

香港攀山總會: 我們的四大

課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有系統的訓練,推廣登山運動,並提高參加者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 課程內容是總會參考過國內、外有關攀山運動訓練的相關資料,並根據香港獨特的郊野環境編訂而成的。 訓練計劃的第二部份爲「繩索技術助教註冊工作坊」,內容根據一級繩索技術教練在 香港攀山總會2025 教授「一級及二級繩索技術訓練證書課程」的工作需要而編訂。 使有關之一級繩索技 術教練得到適當的協助,從而提高進行「繩索技術運動」的安全度和促進「繩索技術 運動」的普及化。

香港攀山總會: 香港野外訓練中心(山藝、繩索)

而最重要的,是參與者要有自我完善的精神,能達到「藝」哪一個層次及境界,因人而異,主要看參與者的目標,及付出多少時間與努力。 爲配合「繩索技術運動」的發展,第四部份爲「繩索技術教練晉升及評審計劃」,以 訓練學員成爲有責任感及經驗豐富的 繩索技術教練爲目標。 內容除進一步加強學員 的繩索技術外,更著重訓練學員的領導與組織能力,對有志成爲「繩索技術運動」的 教練者尤爲適合,從而共同協力促進「繩索技術運動」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攀山總會: 活動

召開會員大會,不是隨時可以做到的事。 於是,一些有私心的「在位人士」,便經常利用 這個空間,基於個人喜惡,決定一些產生嚴重後果的事情。 最嚴重的例子有前述的:將所有申請入總會的組織均列作沒有投標權的「屬會會員」。 93年,我第一次踏足執委會,利用一年時間去了解總會的日常運作。 第二年,得到各委員支持,我成為第十屆(94/95)執委會主席。 香港攀山總會 本會運動攀登代表隊在1992年正式成立,一直積極參予多項海外比賽,包括亞洲錦標賽、全國錦標賽及世界盃賽事,屢獲佳績。

90年開始,總會內部凝聚力日漸下降。 不少事務由一些人獨斷獨行之後,纔在執委會後補匯報。 「華嶽」在91年8月攀上楠加柏巴峯,成功為香港華人突破8000米。 誰料,「華嶽」成功突破8000米一事,竟無理地受到總會不禮貌及不公平對待。 歡迎7-14歲 [以出生年份計算,即2009至2016年出生] 及具備競賽攀登基本技術的青少年參加甄選。

香港攀山總會: 賽事結果

我仔細重複考慮,心想總會經過這一次沉重教訓,應該明白到人治帶來的惡果。 物先腐而後重 生,這可能是總會「重生」的好機會。 在瞭解各會員將派出參選第十五屆(02/04)執委會之代表,確定有大部份是客觀理性之士之後,我決定再次踏足執委會 的工作。 本會於2010年7月成功與香港攀登運動總會合併,成為香港唯一攀山運動地區代表組織。

重新修訂會章修訂會章工作小組已在上屆成立。 香港攀山總會2025 一直由上屆副主席黎英傑先生帶領。 修訂會章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工作,不能草率行事。 其間需要經過無數次重複的草擬、諮詢會員、徵詢法律意見等等,方可交上會員大會表決通過。

香港攀山總會: 香港攀山嚮導總會

但因委員人數有限,無法妥善兼顧日益煩重的工作。 香港攀山總會 在未有完善行政制度之前,又不能輕率將權力下放,避免產生更大的問題。 第 十一屆(95/96)執委會重選。

會員亦有權利監察所有行政制度得以切實依循。 2001年,教練何淑珠小姐向總會興訟,控告總會誹謗。 有友 好多次提出,若總會敗訴,後果非常嚴重,希望我可以協助解決事件。

香港攀山總會: 我們的四大

容易產生雙重標準,甚至偏袒的情況。 作為一個行政管理人員,我明白要令總會可以長治久安,避免任何時期均可能出現的「武林霸主」式領導,總會必須建立完整的行政制度。 於是我決定加入執委會,希望以自己所長,為攀山界作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