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應依照意願,盡量將可供其選擇小學排列先後次序,並填入選擇學校表格內。 每所官立及資助小學會將其小一學額的大約50%作「自行分配學位」之用。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替其子女向一間位於任何小一學校網的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小一入學申請表,申請該校的自行分配學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家長可透過統一派位學額,推算學校自行階段收生情況,若家長看到統一派位學額,學校剩餘學額多於一半,即自行分配學位時,學校仍未用盡自行學額。

即使打算放棄自行收生,只參加統一派位大抽獎,家長都記得要交表,否則就無法在明年入讀小一。 家長同樣需在指定日期前,填寫的申請表的甲、乙部,並帶同證明文件,交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九龍觀塘偉業街223號宏利金融中心2樓2室),才能參加來年的統一派位。 而收生不足的學校當中,屬於91校網的世界龍岡學校黃耀南小學情況最嚴重,自行分配學位學額合共63人,但自行階段只收到10位學生。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

曾為不少家長提供升學顧問服務的他,直言自己今年收到不少15、20分也獲派第一線學校的喜訊,這些一線學校有在九龍塘、北角、深水埗等等。 總括而言,今年自行分配結果與往年相約,熱門和二線頭的學校保持超收或用盡學額,而近年學校情況穩定,就算家長填統一派位時,參考同區家長上一年的填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在兩個情況之下,申請學童必然會被取錄,亦即「必收生」。 第一,父或母在該小學就職,而職位並無規限,所以不必為教師或校長,無論是文員、校工、資訊科技助理,只需是全職被僱用便可。 第二,申請學童的兄或姊於該小學就讀,例如在 2021 年申請 2022 年入學,兄或姊必須在 2022 年仍在該小學就讀。

  • 另外,父母是否希望孩子可就近入學,其他因素不太考慮,家長可以為子女揀定一間校網的心儀學校,自行階段及之後統一階段的甲、乙部,同選該校,達至所謂「111」。
  • 扣除這些學額,每名申請者實際成功率可能少於 30%,如果加上按「計分準則」所得的分數不及同校競爭者高,成功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 千居就為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整理出「自行分配學位」的收生準則、計分辨法及5 大重點位,以及不同分數下的選校策略,讓你走出小一入學的成功第一步。
  •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臺,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 有升學專家指,雖成功獲派比率創近十年新高,很多家長聽到消息後都十分開心,但忽略了最關鍵的原因,便是申請人數的下降。
  • 未能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選擇中獲派學位的申請兒童,電腦會依上述程序處理他們在乙部的選擇,直至每名申請兒童皆獲得分配一個小一學位為止。

想了解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什麼申請者是「必收類」?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是為符合資格並就讀於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的小六學生,分配資助中一學位的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申請時段多在一月份,小六學生可於此時直接向中學報名。 於統一派位階段,小六學生將透過小學於五月初遞交學校選擇予教育局,以獲分配中學學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23年度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策略 學位計分以外的3個重點

2022/23年度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日期將於九月開始報名,適齡學童的家長必須留意,升學專家梁永樂表示,家長別以為尚有許多時間作準備,但原來七、八月份暑假為黃金時期,家長必須把握關鍵三大策略。 為了子女在統一派位能提高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很多父母不惜「孟母三遷」,搬入熱門的校網,如41網的九龍塘及12網的灣仔區等,始終大抽獎靠運氣,所以一般家長都會為子女報讀直資和私小做後備。 這類學童的可獲分數最高,除了「申請學童是家庭中首名出生的子女」之外,其他得分都表示學童家庭背景與小學有關連,簡單而言即「靠關係」。 每間官津小學最多可分配 50% 的學位於此階段,即大約有一半適齡學童會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小學取錄。 資料來源:小一班數是 2022 年度入學的數據,來年的小一開班數目不一定跟去年度一樣。 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佈的 2023 年度統一派位各校的暫定派位學額。

一般而言需要提供個人資料及身份證明文件,供校方翻查紀錄,一經校方核實身份,便可獲10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分「畢業生」分數。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我們收集了所有官津小學歷年的「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數據,方便你分析每間學校在「自行收生」時的競爭形勢。 世襲生要準備的證明較簡單,如果父母是小學的職員,基本上毋須提交證明,因為小朋友的出世紙已證明親子關係。 如果哥哥/姊姊在小學讀書,則要準備哥哥姊姊的學生手冊正副本及出世紙,以證明身份。 由於小學規定要取錄所有的「必收生」,所以當人數多於預留的30%時,小學就會用統一派位的名額補上,這就稱為「超收」。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臺,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 宗教世襲成加分關鍵

當你的子女未能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一所學校取錄,你便要參加「統一派位」了。 在填寫「選擇學校表格」時,可於甲部填寫全港任何官立或資助小學;而在乙部則必須填寫住址所屬學校網的「統一派位選校名單」內的學校。 家長可能會擔心,如果心儀小學太受歡迎,符合「世襲制」資格的申請超出30%學額,小學會依照何等準則決定收生?

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為配合「智慧政府」策略,教育局會由2023年起分階段將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預計家長最快可於2023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階段透過電子平臺辦理選校手續及獲悉派位結果。 在第二階段「統一派位」,你決定選擇學校的優先次序,讓電腦根據「隨機編號」分派學位,而且你可選擇的學校大部分是受你的居住地區限制的。 例三:「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人數只有 20,其中「必收類」有 2 人,由於申請人數少於「自行分配學位」,所有申請者均獲取錄,最後留給「統一派位」的有 80 個學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計分生」證明文件

在例子三裡,由於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少於原本供應的,「計分類」申請者就算只有 10 分,也會被取錄。 而且,剩下的「自行分配學位」會留給「統一派位」用,這大大減少了申請的激烈率。 在例子一裡,190 人競爭 40 個「自行分配學位」,如果你的「分數」不及其他申請者高,自然沒有機會。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世襲一定入?

申請學童必須合符以下資格,於2022年9月入學時年滿5歲8個月,(即2016年12日31日或以前出生)的本港居民尚未入讀小學及從未獲派小一學位方可參加。 「官立、津貼學校」必須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收生程序會分為兩個階段,包括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香港總共有五百多間小學,接近九成為官立及資助小學,他們全部要使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簡單來說,現行的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申請人數少導致比率上升 有15分成功入一線學校

當電腦審閱完畢所有申請兒童的第一選擇後,再依次序審閱未獲派位申請兒童的第二選擇,然後第三選擇。 未能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選擇中獲派學位的申請兒童,電腦會依上述程序處理他們在乙部的選擇,直至每名申請兒童皆獲得分配一個小一學位為止。 當所選學校的學額已全部派出而仍有申請兒童未獲學位時,有關的申請兒童會被分配到未有填選的所屬「小一學校網」的選校名單內的學校就讀。 「計分辦法準則」是用計分辦法決定名單,前題為報名人數多過學額,根據報名學童客觀條件計分,每項5至20分,包兒童父或母是校友、宗教信仰與辦學團相同等,最高可獲35分。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私立小學

學校會於11 月左右公佈取錄名單,獲取錄學生需要在指定日期內,到小學辦理註冊手續,才能保留學位。 留意一旦註冊確認學位,就不會再經統一派位分配學位,因此家長申請前,一定要審慎考慮選校決定。 小學收生可分為兩大途徑:一是學校自行收生、進行面試並錄取學生;或是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而「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會分為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

這兩類學童其實與「世襲生」的條件相似,分別在於「世襲生」的直系親屬,必須在該小學中任職或就讀,而這兩項條件,則包括在直屬學校任職或就讀的直系親屬。 符合條件的學童可獲高達20 分,基本上獲取錄機會極高,獲取錄機會幾乎等同「世襲生」。 不過要留意直屬幼稚園或中學的校址必須與小學一樣,否則不會計分。 官津小學的收生第一階段,就是「自行分配學位」,家長可向全港任何一間官津小學,遞交入學申請表,不設校網限制。 「私立/直資學校」可以自行收生,不需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方法

預料未來數年,世襲額「侵蝕」統一派位學額情況會惡化,要透過派位獲派心儀學校的成功率勢必下滑。 什麼是「必收類」:根據現行制度,官津小學甄選學童,必須先錄取在校就讀學生的弟妹或在校員工子女,這類學童的申請,必然會被取錄,所以叫「必收類」。 在「自行分配學位」中所收取的「必收類」學生,最多佔學校小一學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30%,如有不足之數,以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 家長如希望子女入讀直資小學或私立小學,可自行向有關學校申請。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證明文件

註冊用戶人達 50,000 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學生為應屆文憑試考生,是全港最大型網上補習平臺。 中三結業生如果希望在主流教育以外另覓進修途徑,職業訓練局及建造業議會所開辦的全日制課程,仍會為他們提供不同的進修機會。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按自己的喜好申請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學校會根據教育局制訂的準則分配學位。 總括來說,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每年只有約四成人獲派此類學位,其餘六成人需要參加俗稱「大抽獎」的「統一派位」。 能在自行階段一擊即中的,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必收生」,二是「分數高」,三是申請「非熱門小學」。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學位分配系統

這類學童會以教育局的「計分辦法準則」計算出的分數派位,分數愈高,愈先獲分配學位。 這類學童會在錄取所有「世襲生」後再作分配,因此佔學校總學額20%至50%不等,視乎該校「世襲生」數量,不過仍必須佔最少20%。 面對眾多的資訊和步驟,還要在無數學校中選一間來申請,壓力絕對不少。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資助小學

家長須留意,凡獲直資小學取錄的學生,在接受直資小學小一學位後,將不能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獲派小一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供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的申請兒童的學位」,凡屬此類別的申請兒童必獲取錄,亦即坊間俗稱的「世襲制」,此類學位約佔學校小一學額的30%。 學校可預留不多於30%的中一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位(直資中學不受此限),中學可按本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自行取錄適合的學生,但必須預先公佈收生準則及比重。 在香港的小學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官立、資助、直資及私立小學,官立及資助小學主要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取錄,而直資及私立小學則由校方通過面試揀選學生。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再度蟬聯年度「超收王」,小一總收生人數76人於自行分配階段已收生70人,只餘下6個學額統一派位。 曾廣豪指,這間學校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校齡短,當時創校更以「Happy School」形象進入大埔區,而且沒有宗教背景,因此不少15分的家長也會一試。

在9月自行分配學位報名時,必須認清自己希望揀選的一間學校。 梁永樂說,選定一間學校是因為自行分配學位只需揀選一間學校。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因為若是父母的母校,在學位計分方面可獲加10分,總分至少20分,增加獲分配學位機會。 小學校董可由不同身份的公眾人士出任,例如家長校友或獨立人士。 校董的子女同樣可獲20 分,獲取錄機會極高,幾乎等同於「世襲生」。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歷年統計資料

在解釋如何閱讀個別學校的競爭形勢之前,先舉幾個例子,確保你明白以上說明。 假定一間小學有 100 個小一學額,按規定「自行分配學位」便有 50 個,而「統一派位」有 50 個,以下有三個實際例子。 請在甲類條件及乙類條件各選一項,便會知道你子女所得的分數。 家長可以參閱《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選擇最多三所位於任何學校網(包括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中學,並按照選校意願順序填寫在表格內。 家長可參閱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中學一覽表》,選擇最多三十所中學,並按照選校意願順序填寫在表格內。 小學的主辦社團,例如順德聯誼總會、東莞同鄉會等都是香港常見的辦學團體。

而由於另有144間學校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未收齊學生,令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合計較自行分配學位多出逾1,300個。 以九龍區名牌校網41校網為例,多間小學均有不少統一派位學額被「世襲生」佔用,包括喇沙小學估算有11個學位被佔用、拔萃小學6個學位已被佔用。 現行的小一入學機制,教育局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另外,父母是否希望孩子可就近入學,其他因素不太考慮,家長可以為子女揀定一間校網的心儀學校,自行階段及之後統一階段的甲、乙部,同選該校,達至所謂「111」。 自行分配學位與在翌年1月22日的統一派位各佔一半學額,即是說,如果你申請那間小學有100個學位,自行分配與統一派位便各佔50個,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會在11月22日公佈。 如果申請學童的父/母在該小學就職,或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小學必須無條件取錄這類「世襲生」(亦稱「必收生」)。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同時,有部份學校更不是因為自行分配學位收不夠生,只是教育局有時會臨時就學位調動,臨時增加了學額而已。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而教育局亦會收生資料上註明,家長可以多留意各類資訊,以便隨時作出應變。 梁永樂坦言,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其實是否獲派心儀學校,結果完全與學生能力無關,因為這階段沒有筆試、沒有面試。 梁永樂建議,家長可趁暑假做足資料蒐集後,選定心儀學校。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計分制

而近年的適齡小一學童都是「細佬妹」佔多數,而84校網目前大部分學校仍是重學術的情況下,該校成為了這些「細佬妹」較易適應的選擇。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瞭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此外,在每所小學的資訊頁,都有該小學過去六年的派位數據。 家長在暑假蒐集資料,包括要了解學校的課程、考試次數、評估次數,家長再從而配對不同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小朋友。 如果有些學校著重操練成績,家長自己不想如此,那就可考慮不要報名了。 另外,部分基督教學校亦同時接受天主教徒的宗教分申請,只要持有天主教香港教區發出的領洗紙,就可獲5 分宗教分,包括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等。 不過並非每間學校都接受,家長填表前應先向相關學校查詢清楚。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小學

如果家長一心打算為子女報讀「私立/直資學校」,就可以直接向學校申請,並進行面試。 這類學校的入學程序一般會比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早,家長需密切留意。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當然,你仍可為你的子女申請入讀私立或直資小學,這類學校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 下圖簡介將於 2023 年升讀小一的學生會經歷的不同途徑及各個階段。

另一類自行分配學位則根據「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學位,教育局規定此類學額佔學校小一學額不少於20%,若申請兒童的數目超出其學位數目時,學校須按照下列「計分辦法準則」甄選學生。 家長要注意,申請兒童只能在第(一)至第(五)項中選一項填報;而在第(六)至第(七)項中,亦只能申報其中一項。 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及年齡足五歲八個月的兒童(截至九月一日入讀小一計)均合資格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已入讀小學或已獲派小一學位的兒童除外)。 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小學、私立小學及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小學的小一學位並不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之內。 家長如希望子女入讀此類學校的小一班級,可自行向這些學校申請。

相關文章